一种高空作业臂架组件及高空作业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54729发布日期:2022-01-05 12:08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空作业臂架组件及高空作业车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高空作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空作业臂架组件及高空作业车。


背景技术:

2.高空作业车是服务于各行业高空作业、设备安装检修、消防救援等可移动性高空作业的产品。例如,中国专利201610678270.7公开了一种混合臂高空作业车,其包括:汽车车体总成、连杆式基础臂、过渡连接臂、伸缩臂、工作平台调平装置和工作平台。
3.高空作业车在作业时,如果作业平台超载,可能导致设备损坏并对作业人员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准确测量作业平台负载的技术方案,以避免作业平台超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高空作业臂架组件及高空作业车。
5.该高空作业臂架组件包括:
6.臂架;
7.作业平台;
8.称重结构,其包括:设置在臂架末端的第一支架、与作业平台连接的第二支架、横向连接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的若干上连杆、横向连接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的若干下连杆;其中,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上连杆、下连杆之间形成铰链四杆机构,且所述铰链四杆机构为平行四边形机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设置有称重传感器。
9.在一些改进方案中,称重传感器为销轴式传感器;
10.所述第一支架上形成有第一称重连接部;所述第二支架上形成有第二称重连接部;所述销轴式传感器同时穿设在第一称重连接部和第二称重连接部上。
11.在一些改进方案中,上连杆具体包括高度相同且相互平行的第一上连杆和第二上连杆;
12.下连杆具体包括高度相同且相互平行的第一下连杆和第二下连杆;
13.其中,第一上连杆位于第一下连杆正上方;第二上连杆位于第二下连杆的正上方。
14.在一些改进方案中,称重传感器被第一上连杆、第二上连杆、第一上连杆和第二上连杆围绕。
15.在一些改进方案中,称重传感器设置在上连杆、下连杆之间。
16.在一些改进方案中,作业平台上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上设置有第一销孔,并在边缘位置形成有缺口槽;
17.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能够嵌入或退出所述缺口槽的卡接部,并形成有能够在所述卡接部嵌入所述缺口槽内时与所述第一销孔位置对准的第二销孔;
18.所述高空作业臂架组件还包括用于在第一销孔与第二销孔对准时插入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使卡接部卡在所述缺口槽内的销体。
19.在一些改进方案中,连接结构具体包括位于第二支架两侧的两连接板;两连接板在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销孔和缺口槽。
20.在一些改进方案中,臂架末端与第一支架之间设置有能够驱动第一支架相对于臂架末端水平转动的旋转油缸。
21.在一些改进方案中,作业平台上还安装有作业工具。
22.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高空作业车,该高空作业车具有以上部分提出的高空作业臂架组件。
23.在本技术中,称重结构具有沿横向设置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的上连杆和下连杆;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上连杆、下连杆之间形成铰链四杆机构,且所述铰链四杆机构为平行四边形机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设置有称重传感器。平行四边形机构能够避免称重传感器受到横向力,从而使得称重传感器仅受到与第二支架一侧结构的重量相同的竖向载荷,因而能够准确地测量作业平台的负载,以避免作业平台超载。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高空作业车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高空作业臂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高空作业臂架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高空作业臂架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高空作业臂架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技术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3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1.参考图1至图5,高空作业臂架组件包括:臂架100、作业平台200、称重结构300;其中,称重结构300用于测量作业平台200的负载以防止超载。臂架100用于升降作业平台200以满足作业需求。
32.高空作业车是指运送工作人员和使用器材到现场并进行空中作业的专用车辆。高空作业车包括行走底盘、设置在底盘上的臂架、以及工作平台。高空作业车可以为直臂式高空作业车或曲臂式高空作业车。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工作平台为吊篮。具体地,高空作业车在作业时,如果作业平台超载,可能导致设备损坏并对作业人员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准确测量作业平台负载的技术方案,以避免作业平台超载。
33.参考图1至图3,称重结构300包括第一支架310、第二支架320、若干上连杆330、若
干下连杆340;第一支架310设置在臂架100末端;第二支架320与作业平台200连接;上连杆330横向连接在第一支架310与第二支架320之间;下连杆340横向连接在第一支架310与第二支架320之间;其中,第一支架310、第二支架320、上连杆330、下连杆340之间形成铰链四杆机构,且所述铰链四杆机构为平行四边形机构;第一支架310与第二支架320之间设置有称重传感器350。
34.应当理解,平面四杆机构是由四个刚性构件用低副链接组成的,各个运动构件均在同一平面内运动的机构。铰链四杆机构是所有运动副均为转动副的平面四杆机构。平行四边形机构为构件呈平行四边形的平面连杆机构。上连杆330、下连杆340处于平行四边形机构中相对的位置,两者相互平行。上连杆330、下连杆340与第一支架310之间均采用平面转动副联接,因此,上连杆330、下连杆340能够用于承受第一支架310和第二支架320之间的横向载荷,从而使得称重传感器350仅受到与第二支架320一侧结构的重量相同的竖向载荷,因而能够准确地测量作业平台的负载,以避免作业平台超载。
3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称重传感器是一种将质量信号转变为可测量的电信号输出的装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称重传感器350设置在上连杆330、下连杆340之间。称重传感器的类型包括:光电式、液压式、电磁力式、电容式、磁极变形式、振动式、陀螺仪式、电阻应变式。在一些技术方案中,称重传感器350为销轴式传感器。第一支架310上形成有第一称重连接部311;所述第二支架320上形成有第二称重连接部324;所述销轴式传感器同时穿设在第一称重连接部311和第二称重连接部324上。此处,销轴式传感器能够测量第一支架310与第二支架320之间的轴向载荷。
36.参考图2和图3,上连杆330具体包括高度相同且相互平行的第一上连杆331和第二上连杆332。下连杆340具体包括高度相同且相互平行的第一下连杆341和第二下连杆342。其中,第一上连杆331位于第一下连杆341正上方;第二上连杆332位于第二下连杆342的正上方。进一步地,称重传感器350被第一上连杆331、第二上连杆332、第一上连杆331和第二上连杆332围绕。
37.参考图4和图5,作业平台200上设置有连接结构210;所述连接结构210上设置有第一销孔211,并在边缘位置形成有缺口槽212;所述第二支架320上设置有能够嵌入或退出所述缺口槽212的卡接部321,并形成有能够在所述卡接部321嵌入所述缺口槽212内时与所述第一销孔211位置对准的第二销孔322;高空作业臂架组件还包括用于在第一销孔211与第二销孔322对准时插入第一销孔211和第二销孔322使卡接部321卡在所述缺口槽212内的销体323。
38.作业平台200安装时,将第二支架320的卡接部321嵌入到连接结构210的缺口槽212内并使得第一销孔211与第二销孔322对准,然后将销体323插入第一销孔211和第二销孔322中,此时,第二支架320上的卡接部321卡在连接结构210的缺口槽212内,从而实现将第二支架320与连接结构210连接在一起。图4中第二支架320与连接结构210处于连接状态。
39.作业平台200拆卸时,将销体323从第一销孔211和第二销孔322中退出,然后将连接结构210与第二支架320分离,同时卡接部321从缺口槽212内退出,从而实现将第二支架320与连接结构210拆卸分离。图5中第二支架320与连接结构210处于分离状态。以上连接结构能够实现作业平台200与第二支架320之间的快速拆装。因此,通过以上连接结构可对作业平台200进行快速更换。
40.参考图4和图5,连接结构210具体包括位于第二支架320两侧的两连接板;两连接板在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销孔211和缺口槽212。
41.进一步地,臂架100末端与第一支架310之间设置有能够驱动第一支架310相对于臂架100末端水平转动的旋转油缸400。旋转油缸400用于水平转动调节作业平台200的角度。
4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作业平台200上还安装有作业工具,例如钻孔工具。
43.本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高空作业车,该高空作业车具有以上部分提出的高空作业臂架组件。高空作业车包括行走底盘,高空作业臂架组件设置在行走底盘上。
44.在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45.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4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8.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