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性高的自动圆形滚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78264发布日期:2021-08-24 12:29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性高的自动圆形滚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滚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性高的自动圆形滚架。



背景技术:

线滚架又称为放线架,放线架根据用途又被称作为,电缆线盘支架,导线轴盘架,电缆放线支架等,根据提升形式可以分为,液压式电缆放线架,机械式电缆放线支架,根据用途及结构形式又分为,可调式液压放线架,立柱式放线支架,顶杆式电缆放线架,卧式电缆线盘架,脚制动电缆放线架,拆卸式电缆放线架,张力放线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性高的自动圆形滚架,具有自动收卷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适用性高的自动圆形滚架,包括滚筒和按钮,所述滚筒的内部贯穿有转轴,且转轴的外侧设置有支架,所述转轴的端部设置有第一传动盘,且第一传动盘的外侧设置有传动带,并且传动带的内侧连接有第二传动盘,所述支架的底部设置有滑动架,且滑动架的内部贯穿有螺杆,并且螺杆的外侧设置有底座,所述滚筒的外侧设置有转杆,且转杆的边侧连接有压块,并且压块的边侧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滚筒的外围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外侧安装有收卷架,并且收卷架的内侧设置有滑条,所述滚筒的边侧设置有固定座,所述按钮设置有于固定座的内侧,且按钮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端部设置有升降杆,且升降杆的内部贯穿有传动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设备外侧的第二传动盘进行旋转,控制带动外侧的传动带与第一传动盘进行传动,令设备能够便捷控制转轴的转动,以此带动外侧的滚筒进行旋转收卷操作,自动收放操作便捷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传动盘通过传动带与第二传动盘之间构成传动结构,且转轴通过第一传动盘与支架之间构成转动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底部螺杆进行旋转,令滑动架沿底座与螺杆上进行前后滑动,灵活调节滑动架的使用位置,令设备使用时能够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架通过螺杆与底座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滑动架与底座之间相互平行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线缆的一段插入滚筒外侧的压块内部,压块会通过外侧的第一弹簧带动,围绕转杆进行转动向下方进行咬紧操作,能够便捷的固定咬合线缆端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块通过第一弹簧与滚筒之间构成升降结构,且压块通过转杆与滚筒之间构成转动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收卷架内侧的滑条与滚筒外侧的滑槽相互对齐并滑动插接,能够便捷稳定的拆接安装收卷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卷架通过滑条与滑槽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收卷架的圆心与滚筒的圆心相互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钮下移时升降杆内侧的传动块会随按钮内侧的突起部滑动挤压运动,令外侧的升降杆跟随传动块进行与按钮相反的运动,使设备能够在按钮按下的同时向内收起升降杆,令收卷架能够进行滑动拆装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按钮通过第二弹簧与升降杆之间构成升降结构,且升降杆通过传动块与按钮之间构成传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便捷的进行多组不同规格线缆的收卷操作,且收卷部件可拆装操作,有利于设备进行拆装与移动,便于适应不同使用情况;

1、操作设备外侧的第二传动盘进行旋转,控制带动外侧的传动带与第一传动盘进行传动,令设备能够便捷控制转轴的转动,以此带动外侧的滚筒进行旋转收卷操作,自动收放操作便捷使用方便,接着根据使用需求,可以通过控制底部螺杆进行旋转,令滑动架沿底座与螺杆上进行前后滑动,灵活调节滑动架的使用位置,令设备使用时能够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当收卷线缆时,将线缆的一段插入滚筒外侧的压块内部,压块会通过外侧的第一弹簧带动,围绕转杆进行转动向下方进行咬紧操作,能够便捷的固定咬合线缆端部,以此便捷的固定线缆便于后续的收卷操作;

2、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在滚筒的外部加装不同规格的收卷架,通过收卷架内侧的滑条与滚筒外侧的滑槽相互对齐并滑动插接,能够便捷稳定的拆接安装收卷架,便于进行多组线缆的收放操作,使用便捷安装稳定,最后安装收卷架时,先将边侧的按钮向内按动,使其带动内部的第二弹簧与升降杆,当按钮下移时升降杆内侧的传动块会随按钮内侧的突起部滑动挤压运动,令外侧的升降杆跟随传动块进行与按钮相反的运动,使设备能够在按钮按下的同时向内收起升降杆,令收卷架能够进行滑动拆装操作,松手后通过内部第二弹簧的推力升降杆与按钮复位,以此通过升降杆对收卷架进行固定卡合,防止使用时收卷架出现由滚筒上滑落的情况,拆装便捷使用方便,有效提高了设备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按钮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压块与滚筒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滚筒;2、转轴;3、支架;4、第一传动盘;5、传动带;6、第二传动盘;7、滑动架;8、螺杆;9、底座;10、转杆;11、压块;12、第一弹簧;13、滑槽;14、收卷架;15、滑条;16、固定座;17、按钮;18、第二弹簧;19、升降杆;20、传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适用性高的自动圆形滚架,包括滚筒1、转轴2、支架3、第一传动盘4、传动带5、第二传动盘6、滑动架7、螺杆8、底座9、转杆10、压块11、第一弹簧12、滑槽13、收卷架14、滑条15、固定座16、按钮17、第二弹簧18、升降杆19和传动块20,滚筒1的内部贯穿有转轴2,且转轴2的外侧设置有支架3,转轴2的端部设置有第一传动盘4,且第一传动盘4的外侧设置有传动带5,并且传动带5的内侧连接有第二传动盘6,支架3的底部设置有滑动架7,且滑动架7的内部贯穿有螺杆8,并且螺杆8的外侧设置有底座9,滚筒1的外侧设置有转杆10,且转杆10的边侧连接有压块11,并且压块11的边侧设置有第一弹簧12,滚筒1的外围开设有滑槽13,且滑槽13的外侧安装有收卷架14,并且收卷架14的内侧设置有滑条15,滚筒1的边侧设置有固定座16,按钮17设置有于固定座16的内侧,且按钮17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18,第二弹簧18的端部设置有升降杆19,且升降杆19的内部贯穿有传动块20;

进一步的,第一传动盘4通过传动带5与第二传动盘6之间构成传动结构,且转轴2通过第一传动盘4与支架3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令设备能够便捷控制转轴2的转动,以此带动外侧的滚筒1进行旋转收卷操作,自动收放操作便捷使用方便;

进一步的,滑动架7通过螺杆8与底座9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滑动架7与底座9之间相互平行设置,灵活调节滑动架7的使用位置,令设备使用时能够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的,压块11通过第一弹簧12与滚筒1之间构成升降结构,且压块11通过转杆10与滚筒1之间构成转动结构,能够便捷的固定咬合线缆端部,以此便捷的固定线缆便于后续的收卷操作;

进一步的,收卷架14通过滑条15与滑槽13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收卷架14的圆心与滚筒1的圆心相互重合,能够便捷稳定的拆接安装收卷架14,便于进行多组线缆的收放操作,使用便捷安装稳定;

进一步的,按钮17通过第二弹簧18与升降杆19之间构成升降结构,且升降杆19通过传动块20与按钮17之间构成传动结构,通过升降杆19对收卷架14进行固定卡合,防止使用时收卷架14出现由滚筒1上滑落的情况,拆装便捷使用方便,有效提高了设备的适用性。

工作原理:对于该种适用性高的自动圆形滚架,根据图2-4所示,首先操作设备外侧的第二传动盘6进行旋转,控制带动外侧的传动带5与第一传动盘4进行传动,令设备能够便捷控制转轴2的转动,以此带动外侧的滚筒1进行旋转收卷操作,自动收放操作便捷使用方便,接着根据使用需求,可以通过控制底部螺杆8进行旋转,令滑动架7沿底座9与螺杆8上进行前后滑动,灵活调节滑动架7的使用位置,令设备使用时能够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当收卷线缆时,将线缆的一段插入滚筒1外侧的压块11内部,压块11会通过外侧的第一弹簧12带动,围绕转杆10进行转动向下方进行咬紧操作,能够便捷的固定咬合线缆端部,以此便捷的固定线缆便于后续的收卷操作;

根据图1-3所示,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在滚筒1的外部加装不同规格的收卷架14,通过收卷架14内侧的滑条15与滚筒1外侧的滑槽13相互对齐并滑动插接,能够便捷稳定的拆接安装收卷架14,便于进行多组线缆的收放操作,使用便捷安装稳定,最后安装收卷架14时,先将边侧的按钮17向内按动,使其带动内部的第二弹簧18与升降杆19,当按钮17下移时升降杆19内侧的传动块20会随按钮17内侧的突起部滑动挤压运动,令外侧的升降杆19跟随传动块20进行与按钮17相反的运动,使设备能够在按钮17按下的同时向内收起升降杆19,令收卷架14能够进行滑动拆装操作,松手后通过内部第二弹簧18的推力升降杆19与按钮17复位,以此通过升降杆19对收卷架14进行固定卡合,防止使用时收卷架14出现由滚筒1上滑落的情况,拆装便捷使用方便,有效提高了设备的适用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