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织袋取袋装置的输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03315发布日期:2021-11-06 05:4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编织袋取袋装置的输送结构,包括取袋机本体(1),所述取袋机本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机架(2),所述机架(2)相对的一侧设置有传送带(3),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机架(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的形状为倒立的u形,所述支撑架(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旋转盘(7),所述旋转盘(7)的表面开设有第一滑道(8),所述第一滑道(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杆(11),所述升降杆(1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架(10),所述移动架(10)的形状同样为倒立的u形,所述支撑架(4)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9),所述连接板(9)的顶部开设有通槽(12),所述移动架(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3),所述移动架(10)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5),所述转动杆(15)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压辊(16),两个所述机架(2)的前侧设置有叠放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织袋取袋装置的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位于旋转盘(7)表面的边缘处,所述第一滑道(8)为环形滑道,所述升降杆(11)与通槽(12)滑动套接,所述第一弹簧(13)的上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板(9)的底部,所述第一弹簧(13)活动套接在升降杆(11)的表面并与升降杆(11)不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织袋取袋装置的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叠放装置包括叠放框(17),所述叠放框(17)的后侧固定连接在两个机架(2)的前侧,所述叠放框(17)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8),所述第二电机(1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19),所述叠放框(1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2),所述连接块(22)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21),所述螺纹杆(2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20),所述螺纹杆(21)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杆(23),所述叠放框(17)内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通道(24),所述移动杆(23)的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叠板(25),所述移动杆(23)的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叠板(26),所述第一叠板(25)的上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9),所述第二弹簧(2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压板(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编织袋取袋装置的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19)与第二锥形齿轮(20)啮合连接,所述移动杆(23)与两个通道(24)滑动套接,所述第一叠板(25)的形状为汉字凸,所述第二叠板(26)的形状为汉字凹,所述第一叠板(25)的后侧转动连接在第二叠板(26)的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编织袋取袋装置的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叠板(25)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块(14),所述第一叠板(25)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动杆(27),所述叠放框(17)内部的右侧开设有第二滑道(28)。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编织袋取袋装置的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叠板(26)和第一叠板(25)上的结构呈镜像设置,所述第二滑道(28)为倾斜滑道,所述第二滑道(2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滑道(28)以镜像的方式分布在右侧通道(24)的左右两侧,所述叠放框(17)内部左右两侧上的结构相同,所述滑动杆(27)与第二滑道(28)滑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织袋输送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编织袋取袋装置的输送结构,包括取袋机本体,所述取袋机本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机架,所述机架相对的一侧设置有传送带,两个所述机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形状为倒立的U形,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旋转盘,所述旋转盘的表面开设有第一滑道,两个所述机架的前侧设置有叠放装置。该编织袋取袋装置的输送结构,避免因编织袋较厚而导致人工叠不动的情况发生,进而给工作人员叠放编织袋的工作降低了难度,使工作更加轻松,既省时又省力,加快整个工作进程,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效率。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邱飞 钟锦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内江金方格工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8
技术公布日:2021/11/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