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织袋取袋装置的输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03315发布日期:2021-11-06 05:42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编织袋取袋装置的输送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织袋输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编织袋取袋装置的输送结构。


背景技术:

2.编织袋,又称蛇皮袋。是塑料袋的一种,用于包装,其原料一般是聚乙烯、聚丙烯等各种化学塑料原料,编织袋在加工时需要进行取袋输送,编织袋取袋装置的输送结构早已普遍被使用,而目前市场上大多的编织袋取袋装置的输送结构只是简单的完成了输送,不具有对编织袋进行叠放的功能,当需要将成堆的编织袋进行叠起来存放进行后期处理工作时,需要工人做人员自行对折叠起来,而当堆积的变质较厚,力气较小的工作人员进行对折时,容易出现工作人员叠不动的情况发生,进而给力气较小的工作人员叠放编织袋的工作提高了难度,使工作更加艰难,既费时又费力,使整个工作进程怠慢,进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编织袋取袋装置的输送结构,具备避免因编织袋较厚而导致人工叠不动的情况发生,进而给力气较小的工作人员叠放编织袋的工作降低了难度,使工作更加轻松,既省时又省力,加快整个工作进程,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等优点,解决了当堆积的变质较厚,力气较小的工作人员进行对折时,容易出现工作人员叠不动的情况发生,进而给力气较小的工作人员叠放编织袋的工作提高了难度,使工作更加艰难,既费时又费力,使整个工作进程怠慢,进而降低了生产效率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编织袋取袋装置的输送结构,包括取袋机本体,所述取袋机本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机架,所述机架相对的一侧设置有传送带,两个所述机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形状为倒立的u形,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旋转盘,所述旋转盘的表面开设有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滑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架,所述移动架的形状同样为倒立的u形,所述支撑架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开设有通槽,所述移动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移动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压辊,两个所述机架的前侧设置有叠放装置。
7.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位于旋转盘表面的边缘处,所述第一滑道为环形滑道,所述升降杆与通槽滑动套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板的底部,所述第一弹簧活动套接在升降杆的表面并与升降杆不接触。
8.优选的,所述叠放装置包括叠放框,所述叠放框的后侧固定连接在两个机架的前侧,所述叠放框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叠放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
纹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杆,所述叠放框内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通道,所述移动杆的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叠板,所述移动杆的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叠板,所述第一叠板的上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压板。
9.优选的,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移动杆与两个通道滑动套接,所述第一叠板的形状为汉字凸,所述第二叠板的形状为汉字凹,所述第一叠板的后侧转动连接在第二叠板的内部。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叠板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块,所述第一叠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动杆,所述叠放框内部的右侧开设有第二滑道。
11.优选的,所述第二叠板和第一叠板上的结构呈镜像设置,所述第二滑道为倾斜滑道,所述第二滑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滑道以镜像的方式分布在右侧通道的左右两侧,所述叠放框内部左右两侧上的结构相同,所述滑动杆与第二滑道滑动连接。
12.(三)有益效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编织袋取袋装置的输送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该编织袋取袋装置的输送结构,编织袋被展平后从传送带掉落到叠放框的内部,位于两个压板上,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转动带动第一锥形齿轮,进而带动第二锥形齿轮和螺纹杆转动,移动杆向下移动,进而第一叠板和第二叠板相对的一侧向下移动,此时向下按动一下压板上成摞的编织袋的中间部位,进而成摞的编织袋便中间部位位于两个压板之间,第一叠板和第二叠板远离移动杆的一端往相对的方向移动,进而第一叠板和第二叠板将编织袋从中间对折叠起来,两个压板对编织袋进行挤压时,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使两个压板将编织袋压至的更紧,进而使编织袋叠的轨迹更有形,进而避免因编织袋较厚而导致人工叠不动的情况发生,进而给工作人员叠放编织袋的工作降低了难度,使工作更加轻松,既省时又省力,加快整个工作进程,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15.2、该编织袋取袋装置的输送结构,取袋机本体将编织袋从出料口放出之后掉落在传送带上,启动传送带,传送带转动带动编织袋向前移动,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转动带动旋转盘旋转,旋转盘旋转180
°
时,远离第一电机输出端的一侧边转动至下侧,进而旋转盘远离第一电机输出端的一侧带动升降杆和移动架向下移动,随后移动架便带动压辊向下移动至与编织袋接触,此时传送带依然转动,进而压辊在编织袋的表面滚动,进而压辊便将编织袋进行碾压,进而实现将编织袋褶皱的地方展平,进而将生产后的编织袋进行展平,避免出现较多的编织袋存在大面积褶皱的情况发生,进而避免工作人员后期手动一个个展平,进而给工作人员带来了较大的便利,同时减小了劳动力成本。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编织袋取袋装置的输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放大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叠放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叠放框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取袋机本体、2机架、3传送带、4支撑架、5第一电机、6压板、7旋转盘、8第一
滑道、9连接板、10移动架、11升降杆、12通槽、13第一弹簧、14橡胶块、15转动杆、16压辊、17叠放框、18第二电机、19第一锥形齿轮、20第二锥形齿轮、21螺纹杆、22连接块、23移动杆、24通道、25第一叠板、26第二叠板、27滑动杆、28第二滑道、29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一种编织袋取袋装置的输送结构,包括有取袋机本体1,取袋机本体1为现有装置,在此不做过多解释,取袋机本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机架2,机架2相对的一侧设置有传送带3,传送带3为现有现有装置,在此不做过多解释,两个机架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4,支撑架4的形状为倒立的u形,支撑架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为现有装置,在此不做过多解释,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旋转盘7,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位于旋转盘7表面的边缘处,旋转盘7的表面开设有第一滑道8,第一滑道8为环形滑道,第一滑道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杆11,升降杆1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架10,移动架10的形状同样为倒立的u形,支撑架4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9,连接板9的顶部开设有通槽12,升降杆11与通槽12滑动套接,移动架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3,第一弹簧13的上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板9的底部,第一弹簧13活动套接在升降杆11的表面并与升降杆11不接触,移动架10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5,转动杆15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压辊16;
23.取袋机本体1将编织袋从出料口放出之后,编织袋便掉落在传送带3上,启动传送带3,传送带3通过外部电机转动,传送带3转动便带动编织袋向前进行移动,当编织袋经过支撑架4时,启动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转动带动旋转盘7进行旋转,由于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位于旋转盘7表面的边缘处,进而通偏心原理,旋转盘7旋转180
°
时,远离第一电机5输出端的一侧边转动至下侧,此时升降杆11在第一滑道8的内部滑动,进而旋转盘7远离第一电机5输出端的一侧带动升降杆11在通槽12的内部向下进行移动,进而升降杆11带动移动架10向下移动,此时第一弹簧13便通过移动架10向下的拉力被拉成拉伸状态,随后移动架10便带动压辊16向下移动至与编织袋进行接触,此时传送带3依然转动,进而压辊16在编织袋的表面滚动,进而压辊16便将编织袋进行碾压,进而实现将编织袋褶皱的地方展平,进而将生产后的编织袋进行展平,避免出现较多的编织袋存在大面积褶皱的情况发生,进而避免工作人员后期手动一个个展平,进而给工作人员带来了较大的便利,同时减小了劳动力成本。
24.两个机架2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叠放框17,叠放框17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8,第二电机18为现有装置,在此不做过多解释,第二电机1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19,叠放框1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2,连接块22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21,螺纹杆2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20,第一锥形齿轮19与第二锥形齿轮20啮合连接,螺纹杆21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杆23,叠放框17内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通道24,移动杆23与两个通道24滑动套接,移动杆23的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叠板25,第一叠板25的形状为汉字
凸,移动杆23的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叠板26,第二叠板26的形状为汉字凹,第一叠板25的后侧转动连接在第二叠板26的内部,第一叠板25的上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9,第二弹簧2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压板6,第一叠板25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块14,橡胶块14为现有装置,在此不做过多解释,第一叠板25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动杆27,第二叠板26和第一叠板25上的结构呈镜像设置,叠放框17内部的右侧开设有第二滑道28,第二滑道28为倾斜滑道,第二滑道2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滑道28以镜像的方式分布在右侧通道24的左右两侧,叠放框17内部左右两侧上的结构相同,滑动杆27与第二滑道28滑动连接;
25.编织袋被展平后从传送带3掉落到叠放框17的内部,进而便落在两个压板6上,当被展平的编织袋逐个落在压板6上,堆成一摞,需要进行叠起来进行下一步处理时,启动第二电机18,第二电机18的输出端转动带动第一锥形齿轮19,由于第一锥形齿轮19与第二锥形齿轮20啮合连接,进而带动第二锥形齿轮20和螺纹杆21进行转动,当螺纹杆21转动时,移动杆23便在螺纹杆21的表面向下进行移动,进而移动杆23带动第一叠板25和第二叠板26相对的一侧向下进行移动,此时向下按动一下压板6上成摞的编织袋的中间部位,进而成摞的编织袋便中间部位位于两个压板6之间,由于第二滑道28为倾斜滑道,第一叠板25和第二叠板26远离移动杆23的一端通过滑动杆27在第二滑道28的内部滑动而往相对的方向进行移动,进而第一叠板25和第二叠板26将编织袋从中间对折叠起来,两个压板6对编织袋进行挤压时,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进而第二弹簧29被两个压板6压至压缩状态,通过第二弹簧29的弹力作用使两个压板6将编织袋压至的更紧,进而使编织袋叠的轨迹更有形,进而避免因编织袋较厚而导致人工叠不动的情况发生,进而给力气较小的工作人员叠放编织袋的工作降低了难度,使工作更加轻松,既省时又省力,加快整个工作进程,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26.由于第一叠板25和第二叠板26上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块14,进而第一叠板25和第二叠板26上的橡胶块14接触时,第一叠板25和第二叠板26之间依然会有空隙,进而可从该空隙将叠好的编织袋取出进行下一步处理工作。
27.工作原理:取袋机本体1将编织袋从出料口放出之后掉落在传送带3上,启动传送带3,传送带3通过外部电机转动,传送带3转动带动编织袋向前移动,启动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转动带动旋转盘7旋转,旋转盘7旋转180
°
时,远离第一电机5输出端的一侧边转动至下侧,进而旋转盘7远离第一电机5输出端的一侧带动升降杆11和移动架10向下移动,随后移动架10便带动压辊16向下移动至与编织袋接触,此时传送带3依然转动,进而压辊16在编织袋的表面滚动,进而压辊16便将编织袋进行碾压,进而实现将编织袋褶皱的地方展平;
28.编织袋被展平后从传送带3掉落到叠放框17的内部,位于两个压板6上,启动第二电机18,第二电机18的输出端转动带动第一锥形齿轮19,进而带动第二锥形齿轮20和螺纹杆21转动,当螺纹杆21转动时,移动杆23向下移动,进而移动杆23带动第一叠板25和第二叠板26相对的一侧向下移动,此时向下按动一下压板6上成摞的编织袋的中间部位,进而成摞的编织袋便中间部位位于两个压板6之间,第一叠板25和第二叠板26远离移动杆23的一端通过滑动杆27在第二滑道28的内部滑动而往相对的方向移动,进而第一叠板25和第二叠板26将编织袋从中间对折叠起来,两个压板6对编织袋进行挤压时,第二弹簧29被两个压板6压至压缩状态,通过第二弹簧29的弹力作用使两个压板6将编织袋压至的更紧,进而使编织袋叠的轨迹更有形。
2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