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餐食周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16749发布日期:2021-09-11 00:31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餐食周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餐食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餐食周转装置。


背景技术:

2.一般在学校或者公司的食堂,都是通过事先将饭菜做好,再通过运餐车将饭菜运送到各个窗口,由食堂工作人员分打给每个人。但是对于较远距离的运输,一般的运餐车无法做到对饭菜进行保温,导致饭菜运到的时候已经凉了,这会给用餐人员带来不好的用餐体验,从而造成用餐人员对食堂产生不好的评价,影响食堂的口碑。
3.中国专利cn212117484u、公开日2020

12

11公开了一种可收叠型运餐车,包括运餐车框,开口部中开设插槽,插槽中设移门,运餐车框内壁两侧均开设滑槽,运餐车框内部后端面中心位置开设凹槽,运餐车框内部设收纳板,每个收纳板两端均设滑块,固定板上开设螺纹孔,滑块下表面设t型伸缩块,滑块上表面设伸缩套筒,运餐车框底部靠近四个拐角处均设万向轮;该可收叠型运餐车,多个收纳板设置,便于安放餐具以及食物,滑块上的t型伸缩块与下一个收纳板上的伸缩套筒插接配合,伸缩套筒与t型伸缩块压缩叠合时,多个收纳板成收叠状态,减小空间,当转动螺纹杆时,带动顶部的收纳板上下,在伸缩套筒与t型伸缩块作用下,收纳板依次展开,实现收叠变化。但是该运餐车在运餐的过程中,无法对餐食进行保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餐食周转装置,方便餐食的运输,并且在运输过程中对餐食进行保温。
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餐食周转装置,包括用于装载餐食的保温桶,以及用于运输所述保温桶的推车;所述保温桶包括桶体,盖合于桶体的桶盖,设于桶体内部的装餐层,以及设于所述装餐层与所述桶体之间的保温层。
6.进一步地,所述桶体上设有用于所述保温桶搬运的第一手把。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手把为设于所述桶体两端的两个。
8.进一步地,所述桶盖上设有卡槽,所述桶体上设有与所述卡槽配合、用以将所述桶盖固定于所述桶体的卡扣。
9.进一步地,所述卡槽为设于所述桶盖两端的两个,所述卡扣为设于所述桶体两端的两个。
10.进一步地,所述卡槽包括设于所述桶盖一端的第一凹槽,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的卡接杆,所述桶体一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侧壁上设有两相对设置的圆形凹槽,所述卡扣包括用以与两所述圆形凹槽转动连接的转动杆,以及一端与所述转动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卡接杆配合的卡接部。
11.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层为填充于所述桶体与所述装餐层之间的泡沫塑料。
12.进一步地,所述推车包括用于承载所述保温桶的支撑板,设于支撑板底部的滚轮,
以及设于所述支撑板一端的第二手把。
1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与所述桶体外形配合的凹槽。
14.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为设于所述支撑板上的多个。
1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餐食周转装置具有以下增益效果:
16.(1)本装置通过将做好的饭菜装入保温桶桶体内部的装餐层中,盖上保温桶的桶盖,再将保温桶搬运到推车上去,再通过推车对保温桶进行运输。因为在桶体内的装餐层与桶体之间设有保温层,当桶盖将桶体进行密封后,可以对装餐层中的餐食进行一段时间的保温,这样在用推车对保温桶进行长距离的运输时,不会使保温桶中的餐食变凉;
17.(2)本装置的桶体上设有用于保温桶搬运的第一手把。之所以在桶体上设有第一手把,是因为在保温桶装完餐食后需要将保温桶搬上推车,推车有一定的高度,而装完餐食的保温桶较重,因此通过设于桶体上的第一手把,便于对保温桶进行搬运。之所以将第一手把设在桶体上,是因为餐食是装载与桶体内的,如果将第一手把设于桶盖上,则需要加强桶体与桶盖的连接强度,从而造成成本的增加;
18.(3)本装置的桶盖上设有卡槽,桶体上设有与卡槽配合、用以将桶盖固定于桶体的卡扣。在桶盖上设有卡槽,在桶体上设有卡扣,通过卡扣与卡槽的配合,从而将桶盖固定在桶体上,之所以要将桶盖固定在桶体上,一方面是为了防止保温桶在推车上的运输过程,桶盖从桶体上脱落,导致灰尘进入到桶体的装餐层中,造成餐食的污染;另一方面是因为本装置需要对运输过程中的餐食进行保温,因此要通过桶盖对桶体进行密封,减少餐食与空气进行热量交换;
19.(4)本装置的卡槽包括设于桶盖一端的第一凹槽,以及设于第一凹槽内的卡接杆,桶体一端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两侧壁上设有两相对设置的圆形凹槽,卡扣包括用以与两圆形凹槽转动连接的转动杆,以及一端与转动杆连接、另一端与卡接杆配合的卡接部。在桶盖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第一凹槽,在第一凹槽内设有卡接杆,桶体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的两相对侧壁上设有一个圆形凹槽,卡扣的转动杆一端与一个圆形凹槽配合,另一端与另一个相对的圆形凹槽配合,从而带动与转动杆连接的卡接部沿着转动杆转动,当桶盖覆盖于桶体上时,卡接部沿着转动杆向上转动可与第一凹槽内的卡接杆配合,从而将桶盖固定于桶体上。当需要打开保温桶的桶盖时,将卡接部沿着转动杆向下转动,使其与第一凹槽内的卡接杆分离,此时卡口不再对桶盖进行限位,方便桶盖从桶体上打开;
20.(5)本装置的保温层为填充于桶体与装餐层之间的泡沫塑料。在桶体和装餐层之间填充泡沫塑料,是因为泡沫塑料的导热率低,因此可以降低装餐层中餐食的热量损失,防止餐食在长时间的运输过程中变凉,另外泡沫塑料的质量较轻,填充于桶体内不会加重多少保温桶的重量,从而使推车在运输保温桶的过程中较为省力,而且泡沫塑料有吸收冲击载荷的能力,有优良的缓冲减震性能,当保温桶在搬运过程产生碰撞时,填充在桶体与装餐层之间的泡沫塑料,可以很好的对装餐层进行保护;
21.(6)本装置的支撑板上设有与桶体外形配合的凹槽。通过本装置进行运输的餐食中,可能会有汤食,在推车对保温桶进行运输的过程中,保温桶会产生晃动,从而导致装载的汤食在保温桶内震荡,虽然桶盖会对桶体进行密封,不会使汤食从桶体中泼洒出来,但是不断的震荡一方面会加快餐食热量的损失,造成餐食过快的变凉,另一方面则会影响餐食的口感,降低用餐人员的食欲,因此在支撑板上设有与桶体外形配合的凹槽,将保温桶搬上
推车时,使桶体的外表面于凹槽配合,从而限制保温桶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晃动。
附图说明
22.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餐食周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餐食周转装置的保温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餐食周转装置的推车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餐食周转装置的桶盖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餐食周转装置的桶体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餐食周转装置的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保温桶;11、桶盖;111、第一凹槽;112、卡接杆;12、桶体;121、装餐层;122、保温层;123、第一手把;124、第二凹槽;125、圆形凹槽;2、推车;21、支撑板;211、第三凹槽;22、滚轮;23、第二手把;3、卡扣;31、转动杆;32、卡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餐食周转装置,包括用于装载餐食的保温桶1,以及用于运输保温桶1的推车2;保温桶1包括桶体12,盖合于桶体12的桶盖11,设于桶体12内部的装餐层121,以及设于装餐层121与桶体12之间的保温层122,具体情况见图1和图5。将做好的饭菜装入保温桶1桶体12内部的装餐层121中,盖上保温桶1的桶盖11,再将保温桶1搬运到推车2上去,通过推车2对保温桶1进行运输。因为在桶体12内的装餐层121与桶体12之间设有保温层122,当桶盖11将桶体12进行密封后,可以对装餐层121中的餐食进行一段时间的保温,这样在用推车2对保温桶1进行长距离的运输时,不会使保温桶1中的餐食变凉。
32.在本实施例中,桶体12上设有用于保温桶1搬运的第一手把123,具体情况见图5。之所以在桶体12上设有第一手把123,是因为在保温桶1装完餐食后需要将保温桶1搬上推车2,推车2有一定的高度,而装完餐食的保温桶1较重,因此通过设于桶体12上的第一手把123,便于对保温桶1进行搬运。之所以将第一手把123设在桶体12上,是因为餐食是装载与桶体12内的,如果将第一手把123设于桶盖11上,则需要加强桶体12与桶盖11的连接强度,从而造成成本的增加。
33.本实施例中,第一手把123为设于桶体12两端的两个,具体情况见图5。在桶体12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手把,也是因为装完餐食的保温桶1较重,一方面是防止一个手把的结构强度不够,容易在搬运时折断,造成餐食的泼洒,而且只有一个手把也很容易造成第一手把123在桶体12上的受力不均,导致桶体12倾斜,造成餐食的泼洒;另一方面是防止装完餐食的保温桶1过重,一个人无法搬动,此时如果只设有一个第一手把123的话,则会不方便两人
一起搬运。
34.在本实施例中,桶盖11上设有卡槽,桶体12上设有与卡槽配合、用以将桶盖11固定于桶体12的卡扣3,具体情况见图2。在桶盖11上设有卡槽,在桶体12上设有卡扣3,通过卡扣3与卡槽的配合,从而将桶盖11固定在桶体12上,之所以要将桶盖11固定在桶体12上,一方面是为了防止保温桶1在推车2上的运输过程,桶盖11从桶体12上脱落,导致灰尘进入到桶体12的装餐层121中,造成餐食的污染;另一方面是因为本装置需要对运输过程中的餐食进行保温,因此要通过桶盖11对桶体12进行密封,减少餐食与空气进行热量交换。
35.本实施例中,卡槽为设于桶盖11两端的两个,卡扣3为设于桶体12两端的两个,具体情况见图2。因为保温桶1是用来装载餐食的,因此保温桶1的桶盖11需要能够在桶体12上打开,而为了防止餐食被灰尘污染,且对餐食进行保温,因此桶盖11需要能够盖合于桶体12,对桶体12进行密封。在桶盖11两端各设有一个卡槽,桶体12两端各设有一个卡扣3,则能够使桶盖11与桶体12之间盖合的更加紧密,从而使本装置对餐食的保温效果更好。
36.本实施例中,卡槽包括设于桶盖11一端的第一凹槽111,以及设于第一凹槽111内的卡接杆112,桶体12一端设有第二凹槽124,第二凹槽124的两侧壁上设有两相对设置的圆形凹槽125,卡扣3包括用以与两圆形凹槽125转动连接的转动杆31,以及一端与转动杆31连接、另一端与卡接杆112配合的卡接部32,具体情况见图4、图5和图6。在桶盖11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第一凹槽111,在第一凹槽111内设有卡接杆112,桶体12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第一凹槽111,第二凹槽124的两相对侧壁上设有一个圆形凹槽125,卡扣3的转动杆31一端与一个圆形凹槽125配合,另一端与另一个相对的圆形凹槽125配合,从而带动与转动杆31连接的卡接部32沿着转动杆31转动,当桶盖11覆盖于桶体12上时,卡接部32沿着转动杆31向上转动可与第一凹槽111内的卡接杆112配合,从而将桶盖11固定于桶体12上。当需要打开保温桶1的桶盖11时,将卡接部32沿着转动杆31向下转动,使其与第一凹槽111内的卡接杆112分离,此时卡口不再对桶盖11进行限位,方便桶盖11从桶体12上打开。
37.本实施例中,保温层122为填充于桶体12与装餐层121之间的泡沫塑料。在桶体12和装餐层121之间填充泡沫塑料,是因为泡沫塑料的导热率低,因此可以降低装餐层121中餐食的热量损失,防止餐食在长时间的运输过程中变凉,另外泡沫塑料的质量较轻,填充于桶体12内不会加重多少保温桶1的重量,从而使推车2在运输保温桶1的过程中较为省力,而且泡沫塑料有吸收冲击载荷的能力,有优良的缓冲减震性能,当保温桶1在搬运过程产生碰撞时,填充在桶体12与装餐层121之间的泡沫塑料,可以很好的对装餐层121进行保护。
38.推车2包括用于承载保温桶1的支撑板21,设于支撑板21底部的滚轮22,以及设于支撑板21一端的第二手把23,具体情况见图3。将保温桶1放在推车2的支撑板21上,因为在支撑板21底部设有滚轮22,因此推动设于支撑板21一端的第二手把23时,会使支撑板21进行移动,从而对放于支撑板21上的保温桶1进行运输。为了使推车2更好的移动,将位于支撑板21底部的滚轮22设为四个,这样也能够使推车2的支撑板21承受更大的作用力。
39.支撑板21上设有与桶体12外形配合的第三凹槽211,具体情况见图3。通过本装置进行运输的餐食中,可能会有汤食,在推车2对保温桶1进行运输的过程中,保温桶1会产生晃动,从而导致装载的汤食在保温桶1内震荡,虽然桶盖11会对桶体12进行密封,不会使汤食从桶体12中泼洒出来,但是不断的震荡一方面会加快餐食热量的损失,造成餐食过快的变凉,另一方面则会影响餐食的口感,降低用餐人员的食欲,因此在支撑板21上设有与桶体
12外形配合的第三凹槽211,将保温桶1搬上推车2时,使桶体12的外表面于第三凹槽211配合,从而限制保温桶1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晃动。
40.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凹槽211为设于支撑板21上的多个,具体情况见图3。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都是有几个菜品需要运输,如果一个一个的运输,太浪费时间和人力,因此在支撑板21上设有多个第三凹槽211,这样推车2上就可以同时放置多个保温桶1,同时由于第三凹槽211的限制,使放在支撑板21上的多个保温桶1在运输的过程中不会相互碰撞,造成保温桶1的损坏。
41.上面描述的内容可以单独地或者以各种方式组合起来实施,而这些变型方式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4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含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