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状复合材料、包装盒外皮和带有卸载面板的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58476发布日期:2022-07-13 21:34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面状复合材料、包装盒外皮和带有卸载面板的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包装盒的面状复合材料,其包括:聚合物外层,聚合物内层,布置在聚合物外层和聚合物内层之间的含纤维的支撑层,其中面状复合材料具有多个折叠线,所述多个折叠线布置和构造为使得通过沿着折叠线折叠面状复合材料并且连接面状复合材料的接缝面能够制造封闭包装盒,周面,其中周面包括前表面,第一侧表面,第二侧表面,第一后表面,和第二后表面,底面,其中底面包括三角形底面和四边形底面,以及山形墙面,其中山形墙面包括三角形山形墙面和四边形山形墙面,其中,底面和山形墙面布置在周面的相对置的侧面上。
2.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包装盒的由复合材料制成的包装盒外皮,包括:周面,其中周面包括前表面,第一侧表面,第二侧表面,第一后表面,和第二后表面,底面,其中,底面包括三角形底面和四边形底面;山形墙面,其中,山形墙面包括三角形山形墙面和四边形山形墙面,两个假想折叠线,所述假想折叠线彼此平行地延伸穿过周面,以及纵向接缝,所述纵向接缝将复合材料的两个边缘区域连接成环绕的包装盒外皮,所述包装盒外皮不仅在所述底面的区域中而且在所述山形墙面的区域中是敞开的,其中,所述底面和所述山形墙面布置在所述周面的相对置的侧面上,并且其中,所述包装盒外皮沿着两个假想折叠线折叠。
3.最后,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复合材料制成的包装盒,其中,该包装盒由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面状复合材料制造,或者其中,该包装盒由根据权利要求1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包装盒外皮制造,并且其中,该包装盒在底面的区域中和在山形墙面的区域中封闭。特别是可以规定,包装盒由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面状复合材料制造,或者包装盒由根据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盒外皮制造,并且其中,包装盒在底面的区域中和在山形墙面的区域中封闭。


背景技术:

4.包装(填充状态下:“包装盒”)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并由各种不同的材料制造。其制造的广泛传播的方案在于,由面状复合材料通过裁剪制造“裁剪件”(zuschnitt),由该裁剪件通过折叠和其他步骤首先形成包装盒外皮并最后形成包装盒。替代地也可能的是,由复合材料直接地、即在没有包装盒外皮的中间步骤的情况下制造包装盒。这种制造方式的优点还在于,复合材料和包装盒外皮非常扁平并且因此可以节省空间地堆叠。以这种方式,复合材料和包装盒外皮能够在与进行折叠和填充包装盒不同的位置上制造。通常使用复合材料作为材料,例如多个薄层的纸、纸板、塑料和/或金属,特别是铝的面状复合件。这种包装盒尤其在食品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5.第一制造步骤通常是,由面状复合材料通过裁剪制造“裁剪件”(zuschnitt)并且由该裁剪件通过折叠和焊接或粘接接缝产生环绕的包装盒外皮(“套筒”)。折叠通常沿着压纹折叠线进行。折叠线的位置在此通常对应于待由包装盒外皮制造的包装盒的棱边的位置。这具有如下优点,即,面状复合材料或由此产生的裁剪件和包装盒外皮仅仅在如下部位
处被折叠,这些部位在制成的包装盒中总归被折叠。例如由wo 2015/003852 a9(在此尤其是图1a至图1e)已知一种用于由包装盒外皮制造包装盒的方法。在此描述的包装盒具有矩形的横截面并且总体上是方形的。
6.然而,包装盒外皮沿着之后的包装盒棱边折叠的缺点在于,仅能够制造具有角形横截面的包装盒。此外,仅可以制造横截面在包装盒的竖直方向上是一致的包装盒。相反,取代棱边的替代的设计方案、例如倒圆或自由形状是不可行的。
7.为了实现可变的造型,还提出一种包装盒外皮,其折叠棱边与由包装盒外皮制造的包装盒的包装盒棱边不对应。这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包装盒外皮沿着所谓的“假想折叠线”折叠,该“假想折叠线”在制造包装盒时再次回折并且因此不形成包装盒的棱边。这使得可以制造这样的包装盒,其周面不具有棱边或者无论如何不具有直的棱边。这种包装盒外皮和由其制造的包装盒例如由de 10 2016 003 824 a1已知(在此特别是图2a至图3g

)。
8.虽然使用“假想折叠线”在设计包装盒的周面的形状时能够实现稍大的灵活性,但是假想折叠线不会有助于提高包装盒的刚性,而是甚至可以通过折叠和回折假想折叠线来减小包装盒的刚性。


技术实现要素:

9.在此背景下,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并改进在引言中所描述并在上文中更详细地解释的面状复合材料,使得能够制造具有甚至更复杂的几何形状而不损害包装盒的刚性的包装盒、特别是液体密封的包装盒。
10.该目的在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面状复合材料中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所述周面具有至少一个卸载面,所述卸载面布置在前表面和两个侧表面的其中一个之间。
11.本发明的面状复合材料用于制造包装盒。面状复合材料可裁剪成限定的尺寸,该尺寸可足够制造多个包装盒或仅足够制造单个包装盒。因此,被裁剪到特定尺寸、尤其是单个包装盒的尺寸的复合材料也被称为“裁剪件”。面状复合材料包括多个相互叠置并相互结合的层,并以此方式形成面状复合件。面状复合材料包括聚合物外层、聚合物内层和布置在聚合物外层和聚合物内层之间的含纤维的支撑层。聚合物内层和聚合物外层由于它们由塑料制成而为复合材料提供液体密封特性。另一方面,含纤维的支撑层(优选纸或纸板)主要用于为复合材料提供改进的机械性能,特别是改进的刚性。此外,可以可选地设置一个阻挡层,该阻挡层同样被布置在聚合物外层与聚合物内层之间(优选地在含纤维的支撑层与聚合物内层之间)。阻挡层可以由例如铝制成,并且旨在防止光和/或氧透过。所述面状复合材料具有周面,所述周面包括前表面、第一侧表面、第二侧表面、第一后表面和第二后表面。面状复合材料还具有包括三角形底面和四边形底面的底面。面状复合材料还具有包括三角形山形墙面和四边形山形墙面的山形墙面。底面和山形墙面优选分别具有两个或三个四边形面和六个三角形面。四边形面用于折叠包装盒的底部和山形墙。三角形面用于将多余的复合材料折叠成凸出的“耳部”,耳部随后贴靠到包装盒上。底面和山形墙面设置在周面的相对置的侧面上。在直立的包装盒中,山形墙面优选布置在周面上方,而底面布置在周面下方。面状复合材料还包括多个折叠线,多个折叠线布置和设计成使得通过沿着折叠线折叠面状复合材料并且连接面状复合材料的接缝面,能够制造封闭包装盒。因此,折叠线(特别是在折叠之前也称为“槽纹线”)应当使面状复合材料的折叠容易;它们可以通过材料削弱
而产生。因为由复合材料制造的包装盒应是液体密封的,所以不使用穿孔作为材料削弱部,而使用(通常为线形的)材料挤压部,其利用挤压工具被压入复合材料中。
12.根据本发明规定,周面具有至少一个卸载面,其布置在前表面与两个侧表面的其中一个之间。卸载面用于,在前表面和侧表面之间建立尽可能流畅的过渡部。优选卸载面在周面的整个高度上延伸,即从底面延伸直至山形墙面并且因此将前表面与两个侧表面分开。卸载面的技术效果在于,与方形包装盒的90
°
棱边相比,复合材料需要不太强烈地折叠或折弯,因为从前表面到两个侧表面的过渡通过两个不太强烈地折弯(“更钝的”)的棱边来实现。这导致复合材料的不太强的负荷并且尤其导致在复合材料的含纤维的支撑层(纸或纸板层)中撕裂或断裂的纤维的危险更小。优选地,周面具有两个卸载面,其分别布置在前表面与两个侧表面中的一个之间。此外,通过卸载面实现了,在并排布置的包装盒之间(与方形的包装盒不同)在卸载面的区域中在相邻的包装盒之间产生间隙或自由空间,空气可以通过该间隙或自由空间循环。这具有降低由于湿气形成霉菌的风险的优点。卸载面的另一优点在于,邻接于卸载面的面能够更窄地进而更稳定地构造,由此能够在倾倒已填充的包装盒时实现提高的抓持刚性。
13.根据面状复合材料的另一实施方式规定,至少一个卸载面在底面区域中邻接四边形底面,并且在山形墙面的区域中邻接三角形山形墙面。在底部区域和山形墙区域中的三角形面典型地对应于面状复合材料的侧表面并且因此与由此制造的包装盒的侧表面邻接。相反,在底部区域和山形墙区域中的四边形面典型地对应于面状复合材料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并且因此邻接于由此制造的包装盒的前侧和后侧。通过卸载面在底部区域中与不同于在山形墙区域中的面邻接,实现了卸载面在其下部区域中对应于包装盒的前侧,而卸载面在其上部区域中对应于包装盒的侧面。卸载面因此围绕包装盒的(假想的)竖直延伸的棱边“卷绕”。卸载面的这种设计具有如下优点,即,之前已经描述的技术效果(复合材料的减小的负载、改善的空气循环)不是仅出现在包装盒的一侧上、而是出现在包装盒的两侧上。替代地或附加地可以规定,至少一个卸载面在底面区域内与三角形底面邻接,并且在山形墙面区域内与四边形山形墙面邻接。优选地,彼此邻接的面不是仅在一个点上彼此接触,而是线状地—即沿着一个线段—彼此邻接。
14.根据面状复合材料的另一实施方式,在至少一个卸载面和与其相邻的前表面之间设置第一外皮折叠线,其优选地至少部分地弯曲。通过在卸载面和前表面之间设置折叠线,实现具有限定的走向的折叠棱边,这使包装盒的制造变得容易。折叠棱边还与无棱边的弯曲的形状相比改进了包装盒的结构特性,特别是刚性。此外,通过外皮折叠线的弯曲的走向可以更简单地产生凸的或凹的面,由此在相邻的包装盒之间产生气隙,该气隙改善空气循环。可以规定,在两个卸载面和与其邻接的前表面之间分别设置第一外皮折叠线,该第一外皮折叠线优选至少部分地弯曲。此外可以规定,第一外皮折叠线连续弯曲地延伸。
15.根据面状复合材料的另一实施方式,在至少一个卸载面和与其相邻的侧表面之间设置第二外皮折叠线,其优选地至少部分地弯曲。如之前已经结合第一外皮折叠线所解释的,还通过第二外皮折叠线实现具有限定的走向的折叠棱边,这简化了包装盒的制造。折叠棱边还与无棱边的弯曲的形状相比改进了包装盒的结构特性,特别是刚性。此外,通过外皮折叠线的弯曲的走向可以更简单地产生凸的或凹的面,由此在相邻的包装盒之间产生气隙,该气隙改善空气循环。可以规定,在两个卸载面和与其邻接的侧表面之间分别设置第二
外皮折叠线,其优选至少部分地弯曲。此外可以规定,第二外皮折叠线连续弯曲地延伸。
16.在面状复合材料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在至少一个侧表面和与其相邻的后表面之间设置第三外皮折叠线,其优选至少部分地弯曲。如之前已经结合第一和第二外皮折叠线所解释的,还通过第三外皮折叠线实现具有限定的走向的折叠棱边,这简化了包装盒的制造。折叠棱边还与无棱边的弯曲的形状相比改进了包装盒的结构特性,特别是刚性。此外,通过外皮折叠线的弯曲的走向可以更简单地产生凸的或凹的面,由此在相邻的包装盒之间产生气隙,该气隙改善空气循环。可以规定,在两个侧表面和与其邻接的后表面之间分别设置第三外皮折叠线,其优选至少部分地弯曲。此外可以规定,第三外皮折叠线连续弯曲地延伸。
17.面状复合材料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两条假想折叠线,它们相互平行地通过周面延伸。假想折叠线被理解为是指以下折叠线,不同于常规的折叠线,其以后不形成包装盒的棱边,而是设置在包装盒的棱边之间、例如在侧表面中。假想折叠线用于由复合材料产生包装盒外皮,该包装盒外皮优选沿着两个假想折叠线平坦地折叠在一起,以便能够尽可能节省空间地堆叠和运输。
18.根据面状复合材料的另一实施方式,设置至少一个四边形山形墙面,该四边形山形墙面具有小于90
°
的两个小山形墙面角度,两个大于90
°
的大山形墙面角度,并且具有大于360
°
的角度和。通过不等于90
°
的角度,实现了形状与矩形或正方形不同的山形墙面。例如,通过梯形、平行四边形或菱形可以获得具有两个小的(《90
°
)和两个大的(》90
°
)山形墙面角度的四边形山形墙面。不等于360
°
的角度和可以例如通过四边形山形墙面的一个或多个边非直线,而是弯曲地延伸(例如圆角多边形或圆弧多边形中的情况)实现。大于360
°
的角度和可以例如通过四边形山形墙面的至少一个边向外弯曲实现。底面角度则优选为90
°
,从而得到矩形,尤其是正方形的底部形状。山形墙面的根据本发明的构造具有多个优点。除了视觉上更吸引人的形状外,还实现了由面状复合材料制造的包装盒可以更简单地单手抓取的技术效果,因为山形墙面的一个棱边(优选前棱边)比其他棱边(尤其是后棱边)更短,从而使包装盒在前侧更窄。根据本发明的设计方案所产生的技术效果还在于,并排放置的包装盒(例如在运输时或在销售货架上)之间的触碰面比侧表面几乎完全触碰的方形的包装盒的触碰面更小。也就是说,在并排放置的包装盒之间保留有间隙或自由空间,通过其能够使空气循环。这具有降低由于湿气形成霉菌的风险的优点。通过使角度和大于360
°
还实现了具有更多空间用于倾倒元件。四边形山形墙面优选具有至少370
°
,尤其至少380
°
,优选至少390
°
的角度和。在390
°
至410
°
之间范围内的角度和证明为有利的。
19.根据面状复合材料的一种改进方案规定,四边形山形墙面其中至少一个是大致梯形的。通过使复合材料的山形墙面构造为大致梯形,由此制造的包装盒的山形墙也为梯形。梯形形状的优点是,两个平行的边或棱边(优选山形墙的前棱边)之一比相对的边或棱边(优选山形墙的后棱边)更短,这与菱形(在菱形中相对的边等长)相反。这使得即使具有较大容积的包装盒也能够从正面简单地用单手抓持。梯形通常理解为这样的四边形,其中,两个边彼此平行。梯形的四边形在此也应理解为具有弯曲的边的四边形,只要在四个角通过(虚拟的)直线连接的情况下这些直线中的两个彼此平行。
20.根据面状复合材料的一种实施方案规定,四边形的山形墙面具有邻接前表面的前棱边,该前棱边是弯曲的。优选地,山形墙面的前棱边从山形墙面观察朝前表面的方向弯曲。以此方式,山形墙面扩大,这例如便于安装具有较大直径的倾倒元件。山形墙的弯曲的
前棱边也影响复合材料的前表面的形状,并且因此也影响由复合材料制造的包装盒的前侧的形状。特别地,通过在前表面的方向上弯曲的前棱边,可以实现包装盒的向外拱曲的(凸形的)前侧(“前面板”)。这除了吸引人的观感之外也具有之前已经描述的、改善在相邻布置的包装盒之间的空气循环的技术优点,这降低了形成霉菌的危险。
21.根据面状复合材料的另一实施方案规定,复合材料的含纤维的支撑层具有主纤维方向,该主纤维方向大致垂直于复合材料的从底面延伸至山形墙面的纵向棱边延伸。纸和纸板是由纸浆纤维制成的材料。在传统(手工)造纸中纤维均匀地分布在所有方向上,而在机器造纸中可以实现纤维的有针对性的定向。因为纸在纤维方向上具有不同于横向于纤维方向的机械特性(各向异性),所以可以利用纤维的定向,获得对于相应的应用情况最佳的材料特性。主纤维方向应当大致垂直于复合材料的两个纵向棱边延伸。由于纵向棱边从底部区域延伸到山形墙区域(即在包装盒中在竖直方向上),这意味着,在包装盒中的主纤维方向在包装盒的周向上延伸,即围绕周面延伸。这具有的优点是,在对包装盒纵向棱边(其横向于纤维方向延伸)开槽时,纸板纤维折断。这在随后的折叠和成型过程中产生具有尖锐的包装盒棱边的包装盒,并因此导致改进的包装盒稳定性。特别是在包装盒受到压缩载荷时(例如在货板上多层堆叠时),与具有沿纵向定向的纤维的包装盒相比,显示出明显的稳定性提高,因为包装盒在压缩载荷较高时才会弯曲。
22.开头所描述的目的还通过由用于制造包装盒的复合材料制成的包装盒外皮来实现。包装盒外皮包括周面,其中,周面包括前表面、第一侧表面、第二侧表面、第一后表面和第二后表面、底面,其中,底面包括三角形底面和四边形底面,山形墙面,其中,山形墙面包括三角形山形墙面和四边形山形墙面,彼此平行延伸穿过周面的两个假想折叠线,以及将复合材料的两个边缘区域连接成环绕的包装盒外皮的纵向接缝,该包装盒外皮既在底面的区域中又在山形墙面的区域中是敞开的,其中,底面和山形墙面布置在周面的相对的侧面上,并且其中,包装盒外皮沿着两个假想折叠线折叠。关于包装盒外皮的已经存在于面状复合材料中的那些性质,参考相关实施方式的说明。包装盒外皮具有纵向接缝,该纵向接缝将复合材料的两个边缘区域连接成环绕的包装盒外皮。通过纵向接缝可以由复合材料的扁平的、主要是矩形的裁剪件制造在周向上封闭的、环绕的包装盒外皮。纵向接缝例如可以通过粘接和/或焊接产生。由于纵向接缝,这种包装盒外皮也被称为纵向接封的包装盒外皮。包装盒外皮沿着两个假想折叠线折叠,由此产生正面和背面以及内侧和外侧。
23.根据本发明,包装盒外皮的特征在于,周面具有至少一个卸载面,其布置在前表面与两个侧表面中的一个之间。通过设置至少一个卸载面,实现了前表面与侧表面之间的尽可能流畅的过渡,由此,复合材料需要较少程度地折叠或弯曲,因为从前表面到两个侧表面的过渡通过两个较少程度地弯曲(“较钝的”)棱边来实现。这导致复合材料的不太强的负荷并且尤其导致在复合材料的纸层或纸板层中撕裂或断裂的纤维的危险更小。其它特性和优点已结合权利要求1阐述并且可以由面状复合材料以相应的方式转用到包装盒外皮上。
24.根据包装盒外皮的一个实施方式规定,包装盒外皮由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面状复合材料制造。因为包装盒外皮由之前所描述的面状复合材料中的一种制造,所以在包装盒外皮中也出现面状复合材料的许多特性和优点,从而参照与此有关的实施方案。
25.根据包装盒外皮的另一实施方式规定,复合材料具有至少一个由纸或纸板构成的
层,该层在纵向接缝的在包装盒外皮内部延伸的棱边上被覆盖。纸或纸板构成的层优选是支撑层。纸层或纸板层的覆盖的目的是避免包装盒的内容物与该层之间的接触。这一方面用于避免液体通过液体不密封的纸层或纸板层流出,另一方面用于保护包装盒内容物免受纸层或纸板层的污染(例如纸浆的纤维)。
26.对于这种实施方式还提出,由纸或纸板制成的层通过密封条和/或通过复合材料在纵向接缝区域内的翻转被遮盖。覆盖件的一种可能性是固定单独的密封条。密封条例如可以由与复合材料的最内层相同的材料制成,并且与该最内层粘接或焊接。覆盖件的另一可能性在于,在纵向接缝的区域中翻转或翻折复合材料。以这种方式,在纵向接缝的在包装盒外皮内部延伸的棱边上不再露出所有的层,而是仅还露出复合材料的最内层。然而,最内层无论如何必须由适合于与包装盒的内容物接触的材料制成。
27.在包装盒外皮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复合材料在纵向接缝的区域中剥皮。“剥皮”的复合材料理解为这样的复合材料,其在剥皮的区域中比在其余区域中具有更少的层。剥皮尤其在多个材料层的重叠区域中具有不太明显的增厚的优点。因此,特别有利的是,当复合材料翻转或翻折时,例如在纵向接缝的区域中使用剥皮的复合材料。
28.开头所述的目的也通过一种由复合材料制成的包装盒来实现,其中,包装盒由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面状复合材料制造,或者其中,包装盒由根据权利要求1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包装盒外皮制造,并且其中,包装盒在底面的区域中和在山形墙面的区域中封闭。所述包装盒的特征在于,周面具有至少一个卸载面,所述卸载面布置在前表面与两个侧表面中的一个之间。通过设置至少一个卸载面,实现了在前表面和侧表面之间的尽可能流畅的过渡,由此复合材料不那么强烈地被加载。其它与此相关的特性和优点已在前面阐述并且可由复合材料和包装盒外皮以相应的方式转用到包装盒上。包装盒可直接由面状复合材料制造,或者可由包装盒外皮制造,该包装盒外皮先前由面状复合材料制造。
29.根据包装盒的一个实施方式规定,至少一个卸载面在底面的区域中与四边形底面邻接并且在山形墙面的区域中与三角形山形墙面邻接。与此相关的特性和优点(复合材料的降低的负载、改善的空气循环)已经在前面阐述并且可以由面状复合材料和包装盒外皮以相应的方式转用到包装盒上。
30.根据包装盒的另一实施方式规定,在至少一个卸载面与邻接在其上的前表面之间设置第一外皮折叠线,其优选地至少部分地弯曲。与此相关的特性和优点(简化制造、提高刚性、改善的空气循环)已经在前面阐述并且可以由面状复合材料和包装盒外皮以相应的方式转用到包装盒上。
31.根据包装盒的另一实施方式规定,在至少一个卸载面与邻接在其上的侧表面之间设置第二外皮折叠线,其优选地至少部分地弯曲。与此相关的特性和优点(简化制造、提高刚性、改善的空气循环)也已经在前面阐述并且可以由面状复合材料和包装盒外皮以相应的方式转用到包装盒上。
32.根据包装盒的另一实施方式规定,在至少一个侧表面与邻接在其上的后表面之间设置第三外皮折叠线,其优选地至少部分地弯曲。与此相关的特性和优点(简化制造、提高刚性、改善的空气循环)也已经在前面阐述并且可以由面状复合材料和包装盒外皮以相应的方式转用到包装盒上。
33.根据包装盒的另一实施方式规定,在山形墙的区域内,包装盒具有在前表面的方
向上的翻转的鳍状接缝。这种设计在向前下沉的倾斜山形墙中例如能够实现湿气更好地从山形墙面的流出,因为不形成湿气可能积聚在其中的向上敞开的“袋”。同样,通过该设计可以实现更多的空间用于从内部密封的倾倒口。
34.根据包装盒的另一实施方式规定,包装盒具有大致梯形的山形墙。山形墙的梯形形状的优点是,两个平行的边或棱边中的一个(优选山形墙的前棱边)比相对的边或棱边(优选山形墙的后棱边)短,这与菱形相反,在菱形中,相对的边等长。这使得即使具有较大容积的包装盒也能够从正面简单地用单手抓持。
35.包装盒的另一实施方式规定,包装盒具有斜山形墙。特别是可以规定,包装盒的山形墙向前下沉,即在包装盒的前侧面的区域中低于在包装盒的后侧面的区域中。通过山形墙的倾斜走向可以实现,与具有平坦的山形墙的包装盒相比,布置在山形墙区域中的倾倒元件较少地影响包装盒的堆叠。这是因为,对于具有斜山形墙的包装盒,与具有平坦的山形墙的包装盒不同,倾倒元件不一定形成包装盒的最高点。此外,可以实现水分从山形墙面更好地流出。
36.最后,根据包装盒的另一实施方式规定,包装盒在前表面的区域中凸形地成形和/或在后表面的区域中凹形地成形。特别是可以规定,包装盒在上部区域中、特别是在上半部中在前表面的区域中凸形地成形和/或在上部区域中、特别是在上半部中在后表面的区域中凹形地成形。通过凸起的正面和凹入的背面的结合,尽管外观上设计复杂,包装可以节省空间地前后布置。
附图说明
37.下面借助于仅仅示出一个优选实施例的附图详细解释本发明。
38.附图示出:
39.图1a:示出现有技术已知的用于包装盒外皮的折叠的面状复合材料的俯视图,
40.图1b:示出了现有技术已知的包装盒外皮的前视图,其由图1a中所示的面状复合材料制成,
41.图1c:示出了图1b的包装盒外皮的后视图,
42.图1d:示出了图1b和图1c的展开状态的包装盒外皮,
43.图1e:示出了图1d的具有封闭的底部的包装盒外皮,
44.图1f:示出了在焊接之后的由图1b所示的包装盒外皮形成的包装盒,
45.图1g:示出了具有贴靠的耳部的图1f中的包装盒,
46.图2a:示出了本发明的用于包装盒外皮的折叠的面状复合材料的俯视图,
47.图2b:示出了图2a中的面状复合材料的第一区域的放大图,
48.图3a:示出了由图2a所示的面状复合材料构成的根据本发明的包装盒外皮的前视图,
49.图3b:示出了图3a的包装盒外皮的后视图,
50.图4a:示出了由图3所示的包装盒外皮构成的根据本发明的包装盒的透视图,
51.图4b:示出了图4a的包装盒的前视图,
52.图4c:示出了图4a的包装盒的后视图,以及
53.图4d:示出了图4a的包装盒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54.图1a以俯视图示出了由现有技术已知的面状复合材料1,由该复合材料可以形成包装盒外皮。面状复合材料1可以包括多个不同材料的层,例如纸、纸板、塑料或金属,尤其是铝。复合材料1具有多个折叠线2,该折叠线使复合材料1的折叠变得容易,并将复合材料1分成多个表面。复合材料1可以划分为周面3、密封面4、底面5和山形墙面6。通过将复合材料1折叠成使得密封面4与周面3的对置的边缘区域连接、尤其是焊接,可以由复合材料1形成包装盒外皮。除了密封面4之外,周面3在复合材料1的整个宽度上延伸。复合材料1在周面3的区域中具有两条假想折叠线7。这两个假想折叠线7是直的并且彼此平行地延伸。此外,假想折叠线7延伸经过底面5的三个相邻的三角形表面8的触碰点sb并且经过山形墙面6的三个相邻的三角形表面8的触碰点sg。通过假想折叠线7将周面3划分为一个内部子区域3a和两个外部子区域3b。内部子区域3a位于两个假想折叠线7之间,并且外部子区域3b位于两个假想折叠线7旁边或之外。
55.底面5具有四个角点e5,并且山形墙面6具有四个角点e6。角点e5、e6是由复合材料1制造的包装盒的角点。底面5的每个角点e5对应山形墙面6的相应的角点e6,其中这些角点e6分别是在竖立包装盒时布置在角点e5上方的那个角点e6。角轴线ea延伸穿过两个彼此对应的角点e5、e6,该角轴线在传统的方形包装盒中相当于竖直的包装盒棱边。因此,在图1a中所示的复合材料1中,正如在由其制造的包装盒外皮和由其制造的包装盒中那样,存在四个角轴线ea(出于清晰性的原因始终仅绘出一个角轴线ea)。在底面5的角点e5与山形墙面6的与其对应的角点e6之间(即沿着角轴线ea)不设置折叠线。
56.图1b以前视图示出了现有技术已知的包装盒外皮9,其由图1a中示出的面状复合材料1形成。在图1b中,已经结合图1a描述的包装盒外皮9的区域设有相应的附图标记。包装盒外皮9通过两个步骤由复合材料1产生:首先,复合材料1沿着两个假想折叠线7折叠。随后,周面3的两个子区域3b(左)和3b(右)在密封面4的区域中相互连接,尤其是焊接,由此形成(在图1b中被遮盖的)纵向接缝10。包装盒外皮9因此具有环绕的、在周向方向上封闭的结构,该结构具有在底面5的区域中的开口和在山形墙面6的区域中的开口。在前视图中可看到周面3的内部子区域3a,该内部子区域在两侧由假想折叠线7限定。周面3的其余的子区域3b在包装盒外皮9的背侧上并且因此在图1b中被遮盖。
57.图1c中以后视图示出了图1b的包装盒外皮9。在图1c中,已经结合图1a和图1b描述的包装盒外皮9的区域设置有相应的附图标记。在后视图中,可以看到周面3的两个外部的子区域3b,这两个子区域通过纵向接缝10相互连接并且在两侧由假想折叠线7限定。周面3的内部的子区域3a在包装盒外皮9的前侧上并且因此在图1c中被遮盖。
58.图1d示出图1b和图1c的包装盒外皮9的展开状态。在图1d中,已经结合图1a至图1c描述的包装盒外皮9的区域设置有相应的附图标记。展开状态通过包装盒外皮9沿着延伸穿过周面3的假想折叠线7的折回来实现。折回以大约180
°
进行。沿着假想折叠线7的折回导致周面3的两个邻接于假想折叠线7的子区域3a、3b不再彼此重叠,而是布置在相同的平面中。因此,包装盒外皮9仅在其平坦状态(图1b、图1c)中沿着假想折叠线7折叠;反之,在展开状态(图1d)下,包装盒外皮9(以及待由其制造的包装盒)不再沿着假想折叠线7折叠。因此称为“假想”折叠线7。
59.图1e示出了具有封闭的底部的图1d的包装盒外皮9。在图1e中,已经结合图1a至图
1d描述的包装盒外皮9的区域设置有相应的附图标记。预折叠状态(如图1d中那样)表示折叠线2在山形墙面6的区域中已经被预折叠的状态。相反地,底面5已经完全折叠和焊接,使得包装盒外皮9具有封闭的底部。
60.图1f示出了由图1b中所示的包装盒外皮9形成的焊接之后的包装盒11。包装盒11的已经结合图1a至图1e描述的区域在图1f中设有相应的附图标记。包装盒11在焊接之后,即在已填充和封闭的状态下示出。在底面5的区域中和山形墙面6的区域中,在封闭之后形成鳍状接缝12。鳍状接缝12在底面5的区域中已经贴靠到包装盒11上,而鳍状接缝12在山形墙面6的区域中仍然从包装盒11突出。山形墙面6的子区域在预折叠时(参见图1e)向外折叠并且形成由多余材料构成的突出的区域,这些区域也称为“耳部”13,并且在稍后的制造步骤中—例如通过粘接方法—被贴靠到包装盒11上。图1f示出耳部13还从包装盒11突出并且在稍后的制造步骤中例如通过粘接方法贴靠。
61.图1g示出了具有贴靠的耳部的图1f的包装盒11。包装盒11的已经结合图1a至图1f描述的区域在图1g中设有相应的附图标记。布置在山形墙面6区域内的上耳部13向下翻折并且平坦地贴靠在包装盒11的周面3上。优选地,上耳部13被粘贴或焊接到周面3。
62.图2a以俯视图示出了用于包装盒外皮的折叠的根据本发明的面状复合材料1

。已经结合图1a至1g描述的复合材料1

的区域在图2a中设有相应的附图标记。复合材料1

的底面5可以被划分成三角形的底面5

以及四边形的底面5

。三角形底面5

形成耳部13(参见图1f),其向内或向外折叠并且贴靠在包装盒上;与之相对,四边形的底面5

确定底部的形状。在图2a所示的复合材料1

中,四边形底面5

的角部大致是直角(αb=90
°
),从而由该复合材料1

制成的包装盒也具有大致矩形的、尤其是大致正方形的底面。以相应的方式可以将复合材料1

的山形墙面6划分成三角形的山形墙面6

以及四边形的山形墙面6

。三角形山形墙面6

形成耳部13(参见图1f),所述耳部向内或向外折叠并且贴靠在包装盒上;与之相对,四边形山形墙面6

确定山形墙的形状。在图2a中示出的复合材料1

中,四边形的山形墙面6

的角部不是直角的,而是略小于(α
g1
《90
°
)或略大于(α
g2
》90
°
)90
°
,由此得到大致梯形的形状。因此,由这种复合材料1

制成的包装盒也具有大致梯形的山形墙。优选地,所述小的山形墙面角度α
g1
在80
°
和90
°
之间的范围内,而所述大的山形墙面角度α
g2
在90
°
和100
°
之间的范围内。四边形的山形墙面6

的邻接于前表面14的那一侧也被称为前棱边v。前棱边v优选地朝前表面14的方向弯曲。
63.图2a中所示的复合材料1

的周面3具有多个折叠线,该折叠线将周面3划分为多个面。周面3包括前表面14、第一后表面15a以及第二后表面15b、第一侧表面16a以及第二侧表面16b、第一卸载面17a以及第二卸载面17b。前表面14在底部区域中与四边形的底面5

邻接并且在山形墙区域中与四边形的、梯形的山形墙面6

邻接。前表面14在侧面邻接第一卸载面17a和第二卸载面17b。两个卸载面17a、17b在底部区域中同样(即如前表面14那样)邻接四边形的底面5

;然而,两个卸载面17a、17b在山形墙区域内分别与三角形山形墙面6

中的一个邻接。两个侧表面16a、16b在底部区域中与三角形底面5

中的一个邻接,并且它们在山形墙区域中与三角形山形墙面6

中的一个邻接。在侧向上,两个侧表面16a、16b在其内侧上分别与两个卸载面17a、17b中的一个邻接并且在其外侧上分别与两个后表面15a、15b中的一个邻接(第一侧表面16a与第一后表面15a和第一卸载面17a邻接并且第二侧表面16b与第二后表面15b和第二卸载面17b邻接)。两个后表面15a、15b在底部区域中与四边形底面5


接,并且在山形墙区域中与四边形山形墙面6

邻接。侧向地,两个后表面15a、15b在其内侧分别邻接两个侧表面16a、16b中的一个(第一后表面15a邻接第一侧表面16a,并且第二后表面15b邻接第二侧表面16b)。
64.在图2a中示出的面状复合材料1

中,周面3具有多个外皮折叠线18

,18

,18
″′
。第一外皮折叠线18

侧向地限定前表面14并且形成前表面14与两个卸载面17a、17b之间的边界。优选地,两个第一外皮折叠线18

至少部分地弯曲。两个第二外皮折叠线18

形成两个卸载面17a、17b与两个侧表面16a、16b之间的边界。优选地,两个第二外皮折叠线18

也至少部分地弯曲。两个第三外皮折叠线18
″′
形成两个卸载面17a、17b与两个后表面15a、15b之间的边界。优选地,两个第三外皮折叠线18
″′
也至少部分地弯曲。复合材料1

还具有纸层或纸板层,其主纤维方向f横向(即与两个从底面5穿过周面3延伸至山形墙面6的纵向棱边l成直角)穿过形成周面的面14、15a、15b、16a、16b、17a、17b并因此在由该复合材料1

制成的包装盒中沿包装盒的周向方向延伸。此外,复合材料1

具有弱化区域19,该弱化区域可以用于定义倾倒元件的位置。弱化区域19可以实施为过度涂覆的孔或者实施为完全穿透复合材料1

的孔。
65.图2b示出图2a中的复合材料1

的第一区域的放大图。结合图1a至图2a已经描述的复合材料1

的区域在图2b中设有相应的附图标记。复合材料1

的在图2b中示出的第一区域涉及山形墙面6的区域,尤其涉及山形墙面角度α
g1
、α
g2
的区域。如前所述,四边形的山形墙面6

的角部不是直角的,而是略小于(α
g1
《90
°
)或略大于(α
g2
》90
°
)90
°
。对于后侧(对应于包装盒的后侧)的山形墙面角度α
g1
与直角的偏差的原因在于,两个邻接角度α
g1
的折叠线之一不与复合材料1

的边缘垂直延伸,而是相对于垂线s1倾斜角度β1(α
g1
=90
°‑
β1)。对于前侧(对应于包装盒的前侧)的山形墙面角度α
g2
与直角的偏差具有两个原因:首先,这两个邻接角度α
g2
的折叠线中的一个不垂直于复合材料

1的边缘延伸,而是相对于垂线s2倾斜角度β2。其次,同样邻接角度α
g2
的前棱边v不是笔直地、而是朝前表面14的方向弯曲地延伸,其中,前棱边v(或在角部或角度α
g2
的区域中触碰到前棱边v的切线)以角度γ相对于水平线w(其平行于复合材料1

的上边缘延伸)倾斜(α
g2
=90
°
+β2+γ)。角度β1等于角度β2;两个角度优选在2
°
和6
°
之间的范围中。因此,这两个后部的山形墙面角度α
g1
例如可以具有大约86
°
的角度。角度γ优选在15
°
和25
°
之间的范围内。因此,两个前侧的山形墙面角度α
g2
例如可以具有大约113
°
的角度。由所述的设计方案、尤其由弯曲的前棱边v得出,四边形山形墙面6

的角度和大于360
°
(2*α
g1
+2*α
g2
》360
°
)。
66.图2c以放大图示出图2a的面状复合材料1

的第二区域。结合图1a至图2b已经描述的复合材料1

的区域在图2c中设有相应的附图标记。复合材料1

的在图2c中示出的第二区域涉及第三外皮折叠线18
″′
的将侧表面16a、16b从后表面15a、15b分离的区域。布置在侧表面16a、16b和与其邻接的后表面15a、15b之间的第三外皮折叠线18
″′
具有四个区段i-iv:第一区段i邻接底面5并且笔直地延伸。第二区段ii与第一区段i邻接,并且弯曲(朝向后表面15a、15b的方向)地延伸。由于该弯曲,在第三外皮折叠线18
″′
和垂线s之间产生最大间距d
ii
,该间距可以位于0.5mm和2.5mm之间的范围中。第三区段iii与第二区段ii邻接并且弯曲地(朝向侧表面16a、16b的方向)延伸。由于该弯曲,在第三外皮折叠线18
″′
和垂线s之间产生最大间距d
iii
,该间距可以在0.5mm和2.5mm之间的范围内。第二区段ii和第三区段iii因此具有相反的弯曲或弯曲方向。第四区段iv邻接第三段i i i和山形墙面6并且直线延伸。
第三外皮折叠线18
″′
因此部分直线地延伸(在与底面5邻接的区段i中以及在与山形墙面6邻接的区段iv中)并且部分弯曲地延伸(在两个“中间”区段i i、i i i中)。
67.图3a以前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包装盒外皮9

,其由图2a中所示的面状复合材料1

形成。在图3a中,已经结合图1a至图2c描述的包装盒外皮9

的区域设置有相应的附图标记。包装盒外皮9

通过两个步骤由复合材料1

产生:首先,复合材料1

沿着两个假想折叠线7折叠。随后,第一后表面15a和第二后表面15b在密封面4的区域中相互连接,尤其是焊接,由此形成(在图3a中被遮盖的)纵向接缝10。包装盒外皮9

因此具有环绕的、在周向方向上封闭的结构,该结构具有在底面5的区域中的开口和在山形墙面6的区域中的开口。在前视图中,可以看到前表面14、两个卸载面17a、17b和(部分地)两个侧表面16a、16b。后表面15a、15b在包装盒外皮9

的后侧上并且因此在图3a中被遮盖。
68.图3b示出了图3a的包装盒外皮9

的后视图。包装盒外皮9

的已经结合图1a至图3a描述的区域在图3a中设有相应的附图标记。在后视图中可见两个后表面15a、15b,这两个面通过纵向接缝10相互连接并且在两侧由第三外皮折叠线18
″′
限定。此外,两个侧表面16a、16b(部分地)是可见的。前表面14和两个卸载面17a、17b在包装盒外皮9

的前侧上并且因此在图3b中被遮盖。
69.图4a以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由在图3中示出的包装盒外皮9

形成的包装盒20。包装盒20的已经结合图1a至图3b描述的区域在图4a中设有相应的附图标记。在图4a特别好地可见,卸载面17a(以及未示出的卸载面17b)在底部的区域中对应于包装盒20的前侧,而卸载面17a在山形墙的区域中对应于包装盒20的左侧(未示出的卸载面17b相应地在山形墙的区域中对应于包装盒20的右侧)。卸载面17a、17b因此从包装盒20的前侧围绕包装盒20的(虚拟)棱边朝向包装盒的一侧的方向“卷绕”。卸载面17a、17b因此形成从包装盒20的前侧(在该处其邻接到前表面14)到包装盒20的两个侧面(在该处其邻接到两个侧表面16a、16b)的过渡。图4a还可见,包装盒20具有倾斜的山形墙(“斜山形墙”),在该山形墙上布置有螺旋封闭件21。此外还可以看出山形墙的梯形设计,该梯形设计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四边形山形墙面6

具有不同于90
°
的角度(在图4a中,两个与后表面15a、15b邻接的小的山形墙面角度α
g1
具有《90
°
的角度,并且两个与前表面14邻接的大的山形墙面角度α
g2
具有》90
°
的角度)。此外,在图4a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外皮折叠线18

和第二外皮折叠线18

以及第三外皮折叠线18
″′
都是弯曲的。
70.图4b示出图4a的包装盒20的前视图。结合图1a至图4a已经描述的包装盒20的区域在图4b中设有相应的附图标记。图4b能够特别好地看出山形墙的梯形设计。此外,第一外皮折叠线18

以及第二外皮折叠线18

的弯曲走向是明显可见的。
71.图4c示出图4a的包装盒20的后视图。包装盒20的已经结合图1a至图4b描述的区域在图4c中设有相应的附图标记。图4c特别好地显示了由两个后表面15a、15b组成的包装盒20的背面。此外,第三外皮折叠线18
″′
的弯曲走向是清晰可见的。
72.最后,图4d以侧视图示出了图4a的包装盒20。在图4d中,已经结合图1a至图4c描述的包装盒20的区域设置有相应的附图标记。图4d可特别好地看出由第一侧面16a和第一卸载面17a的一部分组成的包装盒20的左侧。(折回的)假想折叠线7也延伸穿过第一侧表面16a。相应地适用于包装盒20的在图4d中未示出的相对置的右侧,因为这两侧彼此相同地(镜像对称地)设计。此外,在图4d中可清楚地看出,包装盒20在其前侧的上部区域中(在图
4d中右侧)凸形向外拱曲并且在其后侧的上部区域中(在图4d中左侧)凹形向内拱曲。
73.附图标记说明
74.1,1

:面状复合材料
75.2:折叠线
76.3、3a、3b:周面
77.4:密封面
78.5,5

,5

:底面
79.6,6

,6

:山形墙面
80.7:假想折叠线
81.8:三角形表面
82.9,9

:包装盒外皮
83.10:纵向接缝
84.11:包装盒
85.12:鳍状接缝
86.13:耳部
87.14:前表面
88.15a、15b:第一和第二后表面
89.16a、16b:第一和第二侧表面
90.17a、17b:第一和第二卸载面
91.18

,18

,18
″′
:外皮折叠线
92.19:弱化区域
93.20:包装盒
94.21:螺旋封闭件
95.αb:(在底部区域中的折叠线的)底面角度
96.α
g1
、α
g2
:(山形墙区域中的折叠线的)山形墙面角度
97.β1、β2:(相对于垂线s1、s2的)倾斜角
98.γ:(相对于水平线w的)倾斜角
99.d
ii
、d
iii
:(第三外皮折叠线18
″′
与垂线s之间的)间距
100.ea:角轴线
101.e5:(底面5的)角点
102.e6:(山形墙面6的)角点
103.f:主纤维方向
104.l:纵向棱边
105.s、s1、s2:垂线
106.sb:(底面5的三角形表面8的)触碰点
107.sg:(山形墙面6的三角形表面8的)触碰点
108.v:(四边形山形墙面6

的)前棱边
109.w:水平线
110.i,ii,iii,iv:(第三外皮折叠线18
″′
的)区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