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对准设备、片材处理设备和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22700发布日期:2022-01-11 23:01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片材对准设备、片材处理设备和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准片材的片材对准设备、处理片材的片材处理设备以及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2.作为对于例如复印机或打印机的成像设备来说的可选装置,已知对已经经受图像形成的片材执行例如装订处理的后处理的片材处理设备。日本专利特开no.2017-105642公开的装订处理设备通过成对的侧对准构件对准支撑在处理托盘上的片材,对所对准的片材执行装订处理,并且然后通过附接到旋转皮带的爪形排出构件从处理托盘排出装订的片材。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形式的片材对准设备和成像设备。
4.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片材对准设备包括: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构造成支撑片材;第一对准构件,所述第一对准构件构造成抵接由所述支撑部分支撑的所述片材在第一方向上的端部部分并且对准所述片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置;第一移动单元,所述第一移动单元构造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一对准构件;第二对准构件,所述第二对准构件构造成抵接由所述支撑部分支撑的所述片材在第二方向上的端部部分并且对准所述片材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第二移动单元,所述第二移动单元构造成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对准构件,其中所述第一移动单元布置在所述支撑部分下方,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移动单元布置在所述支撑部分上方。
5.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片材对准设备包括: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构造成支撑片材;基准构件,所述基准构件构造成抵接由所述支撑部分支撑的所述片材在预定方向上的端部部分;移动单元,所述移动单元构造成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移动所述基准构件;以及移动构件,所述移动构件构造成抵接所述支撑部分上的所述片材的上表面并且移动所述片材使得所述片材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的所述端部部分抵接所述基准构件,所述移动构件构造成在维持所述移动构件和所述基准构件之间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的一定距离的同时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移动。
6.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片材对准设备包括: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构造成支撑片材;对准构件,所述对准构件构造成抵接由所述支撑部分支撑的所述片材在第一方向上的端部部分并且对准所述片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置;第一移动单元,所述第一移动单元构造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所述对准构件;推出构件,所述推出构件构造成抵接所述片材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端部部分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从所述支撑部分推出所述片材;以及第二移动单元,所述第二移动单元构造成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推出构件,其中所述第一移动单元和所述第二移动单元中的一个布置在所述支撑部分下方,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移动单元和所述第二移动单元中的另一个布置在所述支撑
部分上方。
7.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片材对准设备包括: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构造成支撑片材;上部单元,所述上部单元设置在所述支撑部分上方并且构造成在与所述支撑部分相对的第一位置和向上远离所述支撑部分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及对准构件,所述对准构件设置在所述上部单元中并且构造成在所述上部单元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抵接由所述支撑部分支撑的所述片材的端部部分并且对准所述片材的位置,其中所述对准构件构造成相对于所述上部单元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相对移动,其中在所述上部单元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并且所述对准构件相对于所述上部单元位于所述第三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对准构件的下端部定位在所述支撑部分的片材支撑表面下方,所述片材被支撑在所述片材支撑表面上,其中在所述上部单元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并且所述对准构件相对于所述上部单元位于所述第三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对准构件的所述下端部向上远离所述支撑部分的所述片材支撑表面,并且其中在所述上部单元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的过程中,通过所述对准构件相对于所述上部单元从所述第三位置相对移动到所述第四位置,所述对准构件的所述下端部能够保持在所述支撑部分的所述片材支撑表面上方。
8.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片材对准设备包括: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构造成支撑片材;上部单元,所述上部单元设置在所述支撑部分上方并且构造成在与所述支撑部分相对的第一位置和向上远离所述支撑部分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对准构件,所述对准构件设置在所述上部单元上并且构造成在所述上部单元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抵接由所述支撑部分支撑的所述片材的端部部分并且对准所述片材的位置;以及操作部分,所述操作部分构造成被握持并操作以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上部单元,其中在所述上部单元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对准构件的下端部定位在所述支撑部分的片材支撑表面下方,所述片材被支撑在所述片材支撑表面上,其中在所述上部单元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对准构件的所述下端部向上远离所述支撑部分的所述片材支撑表面,其中所述操作部分与所述上部单元可拆卸地接合,并且其中在所述上部单元处于所述第二位置并且所述对准构件抵接存在于所述支撑部分上的障碍物的状态下朝向所述第一位置操作所述操作部分的情况下,所述操作部分从所述上部单元分开,并且所述上部单元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
9.参考附图,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10.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后处理设备和成像设备的示意图。
11.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中间支撑部分的剖视图。
12.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中间支撑部分的透视图。
13.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中间支撑部分的分解图。
14.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纵向移动单元。
15.图6a和图6b每个均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纵向对准基准板的待机位置的示例的图。
16.图7a至图7e每个均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中间支撑部分的操作的图。
17.图8a和图8b每个均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中间支撑部分的操作的图。
18.图9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后处理设备和成像设备的示意图。
19.图10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中间支撑部分的剖视图。
20.图11a和图11b每个均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上部单元的操作的图。
21.图12a至图12c每个均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纵向对准基准板的操作的图。
22.图13a至图13c每个均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修改示例的纵向对准基准板的操作的图。
23.图14a至图14d每个均是用于描述根据第四实施例的修改示例的上部单元的操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
25.第一实施例
26.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系统1s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成像系统1s由成像设备1、图像读取设备2、原稿进给设备3和后处理设备4构成。成像系统1s在用作记录材料的片材上形成图像,并且在由后处理设备4处理片材之后(如果需要)输出片材。在下面的描述中,将给出每个设备的操作的简单描述,并且然后将详细描述后处理设备4。
27.原稿进给设备3将放置在原稿托盘18上的原稿传送到图像读取部分16和19。图像读取部分16、19每个均是从原稿表面读取图像信息的图像传感器,并且在原稿传送1次时读取原稿的两面。其图像信息已被读取的原稿被排出到原稿排出部分20上。此外,图像读取设备2可以通过经由驱动装置17使图像读取部分16往复运动,从放置在稿台玻璃上的静止原稿读取图像信息。静止原稿的示例包括与原稿进给设备3不兼容的原稿,例如小册子原稿。
28.成像设备1是包括直接转印系统的成像部分1b的电子照相设备。成像部分1b包括具有感光鼓9的盒8以及布置在盒8上方的激光扫描器单元15。在执行成像操作的情况下,正在旋转的感光鼓9的表面被充电,并且激光扫描器单元15基于图像信息对感光鼓9进行曝光以在感光鼓9的表面上绘制静电潜像。承载在感光鼓9上的静电潜像通过带电的调色剂微粒而显影成调色剂图像,并且调色剂图像被传送到转印部分,在转印部分处感光鼓9和转印辊10彼此相对。成像设备1的用作打印机控制器的控制器基于图像读取部分16、19读取的图像信息或经由网络从外部计算机接收的图像信息通过成像部分1b执行成像操作。
29.成像设备1包括多个进给设备6,每个进给设备以预定间隔一张一张地进给用作记录材料的多张片材。可用作记录材料的片材的示例包括不同尺寸和材料的各种片材。各种片材的示例包括纸片材(例如普通纸和硬纸板)、塑料膜、布、表面处理的片材材料(例如涂布纸片材)、以及不规则形状的片材材料(例如信封和索引纸)。从进给设备6进给的片材被传送到对准辊7,片材的歪斜被对准辊7校正,然后片材被传送到转印部分,并且承载在感光鼓9上的调色剂图像在转印部分中被转印到片材上。定影单元11在片材传送方向上布置在转印部分的下游。定影单元11包括夹持并传送片材的旋转构件对以及用于加热调色剂图像的例如卤素灯的发热构件,并且通过对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加热并加压来执行调色剂图像的定影处理。
30.在将其上已经形成有图像的片材排出到成像设备1的外部的情况下,已经通过定影单元11的片材通过水平传送部分14被传送到后处理设备4。在双面打印中已经在其第一
表面上形成图像的片材的情况下,已经通过定影单元11的片材被传递到反向传送辊12上,被反向传送辊12反转并传送,并且然后通过再传送部分13再次传送到对准辊7。然后,片材再次通过转印部分和定影单元11,因此在其第二表面上形成图像,并且然后片材通过水平传送部分14传送到后处理设备4。
31.上述成像部分1b是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成像单元的示例,并且将形成在感光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经由中间转印构件转印到片材上的中间转印系统的电子照相单元可以用作成像单元。另外,喷墨系统或胶版印刷系统的打印单元可以用作成像单元。
32.后处理设备
33.后处理设备4包括中间支撑部分42,所述中间支撑部分42临时支撑片材以对片材执行处理(例如装订处理),对从成像设备1接收的片材执行装订处理,并且将处理后的片材作为片材束排出。另外,后处理设备4也可以仅排出从成像设备1接收的片材而不执行装订处理。
34.后处理设备4包括作为用于传送片材的传送路径的入口路径81、体内排出路径82、第一排出路径83和第二排出路径84,以及作为片材排出到其上的排出目的地的上排出托盘25和下排出托盘37。入口路径81是本实施例的第一传送路径,在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中从成像设备1接收和传送片材,并且体内排出路径82是本实施例的第二传送路径,在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中片材朝向中间支撑部分42被传送。第一排出路径83是通过其将片材排出到上排出托盘25上的传送路径,并且第二排出路径84是用作通过其将片材排出到下排出托盘37上的第三传送路径的传送路径。
35.入口辊21、传送辊22和进入传感器27布置在入口路径81上。用作反向传送单元的反向传送辊24和排出单元布置在第一排出路径83上。体内排出辊26、中间传送辊28、踢出辊29和中间支撑前传感器38布置在体内排出路径82上。束排出辊36布置在第二排出路径84上。进入传感器27和中间支撑前传感器38每个均是在片材处理设备中的传送路径中的预定检测位置处检测片材通过的片材检测单元的示例。如稍后将描述的,通过使用光来检测在检测位置处片材的存在或不存在的光学传感器可以用作进入传感器27和中间支撑前传感器38。
36.下面将描述后处理设备4中的片材传送路线。需要注意的是,稍后将描述中间支撑部分42的详细构造和操作。
37.从成像设备1的水平传送部分14排出的片材由入口辊21接收,并且通过入口路径81朝向传送辊22传送。进入传感器27在入口辊21和传送辊22之间的检测位置处检测片材。传送辊22将从入口辊21接收的片材朝向第一排出路径83传送。
38.需要注意的是,在片材的后端部的通过由进入传感器27检测到之后的预定时刻,传送辊22加速到比水平传送部分14中的片材传送速度高的片材传送速度。另外,入口辊21的片材传送速度可以设定为比水平传送部分14中的值高的值,使得片材传送速度在定位在传送辊22上游的入口辊21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在水平传送部分14中的传送辊和驱动传送辊的马达之间设置单向离合器,并且在片材被入口辊21拉动的情况下传送辊自由转动。
39.在片材的排出目的地是上排出托盘25的情况下,用作排出单元的反向传送辊24将从传送辊22接收的片材排出到上排出托盘25上。在这种情况下,在片材的后端部已经通过
传送辊22之后的预定时刻,反向传送辊24减速至预定的排出速度。
40.在片材的排出目的地是下排出托盘37的情况下,用作反向传送单元的反向传送辊24将从传送辊22接收的片材反转并且将片材传送到体内排出路径82。止回挡板23布置在沿反向传送辊24的片材排出方向定位在反向传送辊24的上游的分支部分中,在所述分支部分中,入口路径81和体内排出路径82从第一排出路径83分支。止回挡板23具有抑制由反向传送辊24反转的片材移回到入口路径81中的功能。
41.布置在体内排出路径82中的体内排出辊26、中间传送辊28和踢出辊29将从反向传送辊24接收的片材依次传递到彼此之上并且朝向中间支撑部分42传送片材。中间支撑前传感器38在中间传送辊28和踢出辊29之间的位置处检测片材。
42.中间支撑部分42在其上支撑片材,并且包括用作本实施例的处理单元的订书机51。从踢出辊29排出的片材堆叠在由中间支撑板32、中间上部引导件31等构成的中间支撑部分42上,并且通过后面将描述的纵向对准辊33等进行对准处理。另外,抑制片材的后端部的抬起的束按压标志30被可旋转地支撑在踢出辊29的下游位置处,使得支撑在中间支撑板32上的片材的后端部不干扰后续片材的前端部。另外,检测中间支撑板32的支撑表面上的片材的存在或不存在的片材存在/不存在传感器34布置在中间支撑板32的下方。
43.在从体内排出路径82排出的多张片材一张一张地被中间支撑部分42接收并对准之后,多张片材的预定位置的被订书机51装订,并且因此多张片材被装订为片材束。稍后将描述中间支撑部分42的详细构造和操作。在中间支撑部分42中装订在一起的片材束通过用作第三传送路径的第二排出路径84传递到束排出辊36上,并且由用作排出单元的束排出辊36排出到下排出托盘37上。即,后处理设备4包括排出部分,所述排出部分是用于将由束排出辊36沿排出方向传送的片材从设备内部排出到外部的开口部分。
44.上排出托盘25和下排出托盘37两者能够相对于后处理设备4的壳体(即主体)上下移动。后处理设备4包括分别检测上排出托盘25和下排出托盘37上的片材的上表面位置(即片材堆叠高度)的片材表面检测传感器,并且如果传感器中的一个检测到片材,则相应的托盘沿a2方向或b2方向向下移动。另外,当由片材表面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从上排出托盘25或下排出托盘37取出片材时,相应的托盘沿a1方向或b1方向向上移动。因此,上排出托盘25和下排出托盘37的上升和下降根据支撑在其上的片材的量来控制,使得支撑在其上的片材的上表面维持在恒定高度。在本实施例中,虽然用作第一支撑部分的上排出托盘25和用作第二支撑部分的下排出托盘37中的每一个的上升和下降通过由马达驱动而被控制,但是上升和下降也可以例如由推动构件(例如弹簧)控制。
45.需要注意的是,处理单元不限于执行装订处理的订书机51,并且可以设置对支撑在中间支撑部分42上的片材执行例如折叠处理或切割处理的不同处理的处理单元。另外,虽然下面将描述在中间支撑部分42上通过订书机51装订对准的片材束的情况下的操作,可以采用其中对准的片材束被排出到下排出托盘37上而不装订片材束的构造。
46.中间支撑部分
47.接下来,将参考图2至图5描述中间支撑部分42的构造。图2是中间支撑部分42的剖视图。图3是中间支撑部分42的透视图。图4是中间支撑部分42的组成部分的分解图。图5是如沿图4所示的箭头v的方向观察的纵向移动单元56的组成部分的分解图,所述方向是将在下面描述的传送方向。
48.在下面的描述中,当图1中所示的踢出辊29将片材排出到中间支撑部分42上时以及当将片材从中间支撑部分42排出时片材移动的方向将被称为中间支撑部分42中的“传送方向y”或“纵向方向”。另外,在支撑在中间支撑部分42上的片材延伸的平面中与传送方向y垂直的方向将被称为中间支撑部分42中的“宽度方向x”或“横向方向”。此外,与传送方向y和宽度方向x相垂直的方向(即支撑在中间支撑部分42上的片材的法线方向)将被称为中间支撑部分42上的片材的“厚度方向z”。传送方向y用作本实施例的第一方向,宽度方向x用作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的示例,并且厚度方向z用作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的示例。
49.如图2至图4所示,中间支撑部分42包括中间支撑板32、中间上部引导件31、纵向对准基准板39、纵向对准辊33、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横向对准基准板43a和43b、纵向移动驱动部分69a、横向移动驱动部分48a等。中间支撑板32用作本实施例的支撑部分,并且中间上部引导件31用作本实施例的在厚度方向z上与支撑部分相对的相对构件。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用作本实施例的第一对准构件,并且横向移动驱动部分48a用作本实施例的第一移动单元。纵向对准基准板39用作本实施例的第二对准构件,并且纵向移动驱动部分69a用作本实施例的第二移动单元。横向对准基准板43a和43b用作本实施例的第一方向基准构件。另外,纵向对准辊33用作本实施例的移动构件。
50.如图4所示,中间支撑板32具有大致在传送方向y和宽度方向x上延伸的支撑表面32s,并且支撑在中间支撑部分42上的片材束的最下面片材的下表面由用作片材支撑表面的支撑表面32s支撑。即,中间支撑板32充当本实施例的支撑部分。中间上部引导件31在厚度方向z上布置在中间支撑板32的上侧并且具有大致在传送方向y和宽度方向x上延伸的下表面作为与支撑表面32s相对的表面。
51.纵向对准基准板39布置在中间支撑部分42在传送方向y上的最下游部分中,如图2和图4所示。纵向对准基准板39充当对准构件,用于通过抵接片材在传送方向y上的端部部分来对准支撑在中间支撑部分42上的片材束。如图5所示,多个纵向对准基准板39沿宽度方向x布置。多个纵向对准基准板39在传送方向y上的上游表面充当多个第二抵接部分,其中第二对准构件抵接片材的端部部分。
52.每个均在传送方向y上延伸的图4所示的多个纵向滑动凹槽32a设置在中间支撑板32中。另外,每个均在传送方向y上延伸的多个纵向滑动孔31a设置在中间上部引导件31中。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纵向滑动孔31a是在厚度方向z上贯穿中间上部引导件31的孔,但是纵向滑动凹槽32a是在沿着垂直于纵向方向(即传送方向y)的虚拟平面截取的剖视图中在厚度方向z上向下凹进的凹入部分。因此,中间支撑板32可以形成为经由纵向滑动凹槽32a的底部在宽度方向x上连续的一个构件。纵向滑动凹槽32a用作本实施例的第一凹槽,并且纵向滑动孔31a用作本实施例的第二孔。
53.纵向对准基准板39向下延伸贯穿中间上部引导件31的纵向滑动孔31a,并且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远侧端部部分延伸至中间支撑板32的纵向滑动凹槽32a内的区域。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对准构件通过第二孔延伸至第一凹槽内的区域。即,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远侧端部在厚度方向z上定位在中间支撑板32的支撑表面32s下方,如图2所示,并且纵向对准基准板39在厚度方向z上与中间支撑板32重叠。纵向对准基准板39能够沿着纵向滑动孔31a和纵向滑动凹槽32a在传送方向y上往复运动。
54.纵向对准基准板39被设置为由稍后将描述的纵向移动驱动部分69a驱动的图4和图5所示的纵向移动单元56的一部分。纵向移动单元56是可在传送方向y(即纵向方向)上移动的可移动单元。如图5所示,纵向移动单元56包括多个纵向对准基准板39、纵向对准辊33、螺线管60、辊驱动马达61和支撑板56a、56b、56c和56d。支撑板56a至56d通过螺钉等固定在一起以形成纵向移动单元56的框架构件,并且支撑纵向移动单元56的其他组成部分。
55.纵向对准辊33由辊保持器59支撑,并且能够围绕在宽度方向x上延伸的旋转轴线旋转。辊保持器59附接到支撑板56b以围绕未示出的支点摆动。辊保持器59经由未示出的连杆机构连接到螺线管60,并且辊保持器59通过向螺线管60供电而经由连杆机构摆动。例如,当向螺线管60供电时,辊保持器59向下枢转,并且当停止向螺线管60供电时,辊保持器59向上枢转。即,纵向对准辊33根据是否向螺线管60供电在纵向对准辊33从支撑在中间支撑板32上的片材缩回的上部位置和纵向对准辊33抵接支撑的片材使得可以对片材施加传送力的下部位置之间摆动。
56.辊驱动马达61经由齿轮系62连接到纵向对准辊33,并且旋转地驱动纵向对准辊33。即,当辊驱动马达61在纵向对准辊33处于下部位置的状态下旋转时,纵向对准辊33旋转以便在传送方向y(即纵向对准方向y1)上将中间支撑板32上的最上面的片材朝向第一侧移动,以引起最上面的片材抵接纵向对准基准板39。
57.在这里,将描述用于使纵向移动单元56在传送方向y上往复运动的纵向移动驱动部分69a的构造。如图3所示,纵向移动驱动部分69a包括导轨轴66、同步带67、滑轮对68和未示出的导轨,并且布置在中间支撑部分42的上部部分中,即在中间上部引导件31的上方。纵向移动驱动部分69a通过从用作驱动源的纵向移动马达69供应的驱动力来移动纵向移动单元56。
58.如图5所示,纵向移动单元56包括同步带夹持部分63、成对的导轨支承孔64和导轨夹持部分65。导轨支承孔64和导轨夹持部分65优选地分别设置在纵向移动单元56在宽度方向x上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如图5所示。
59.纵向移动单元56被附接成使得宽度方向x上的第一侧上导轨轴66穿过成对的导轨支承孔64,并且在宽度方向x上的第二侧上导轨夹持部分65夹持中间上部引导件31的导轨。导轨轴66沿传送方向y延伸,并且未示出的导轨设置在中间上部引导件31上并且沿传送方向y延伸。导轨支承孔64和导轨夹持部分65每个均充当由用作引导部分的导轨轴66和导轨沿传送方向y引导的被引导部分。
60.同步带夹持部分63夹持同步带67,并且因此纵向移动单元56附接到同步带67。同步带67被沿传送方向y彼此分开布置的滑轮对68张紧,如图2所示。滑轮对68经由未示出的传动系连接到纵向移动马达69。因此,通过纵向移动马达69的正转和反转,同步带67经由滑轮对68被驱动,并且因此纵向移动单元56在传送方向y上朝向第一侧和第二侧移动。
61.如图4所示,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设置在中间支撑板32下方,用于在宽度方向x上对准片材。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也被称为横向对准撞纸机或宽度方向对准构件。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抵接片材的在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端部部分,并且因此充当对准在中间支撑部分42上片材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的第一对准构件。
62.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具有在传送方向y和厚度方向z上延伸的多个侧端部按压表面41a作为多个第一抵接部分,所述多个第一抵接部分抵接片材在宽度方向x上的侧端部部
分。每个均沿宽度方向x延伸的多个横向滑动孔32b限定在中间支撑板32中。另外,每个均沿宽度方向x延伸的多个横向滑动凹槽31b限定在中间上部引导件31中。需要注意的是,横向滑动孔32b是在厚度方向z上贯穿中间支撑板32的孔,但是横向滑动凹槽31b是在沿着垂直于纵向方向(即宽度方向x)的虚拟平面截取的剖视图中在厚度方向z上向上打开的凹入部分。因此,中间上部引导件31可以形成为经由横向滑动凹槽31b的底部部分在传送方向y上连续的单个构件。横向滑动凹槽31b用作本实施例的第二凹槽,并且横向滑动孔32b用作本实施例的第一孔。
63.侧端部按压表面41a向上延伸穿过中间支撑板32的横向滑动孔32b,并且侧端部按压表面41a的远侧端部(即上端部)延伸到中间上部引导件31的横向滑动凹槽31b内的区域。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对准构件通过第一孔延伸至第二凹槽内的区域。即,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的侧端部按压表面41a的远侧端部在厚度方向z上定位在中间上部引导件31的下表面上方,并且侧端部按压表面41a在厚度方向z上与中间上部引导件31重叠。
64.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构造成通过横向移动驱动部分48a在宽度方向x上移动。横向移动驱动部分48a包括同步带44、滑轮对47和导轨46,并且通过从横向移动马达48供应的驱动力移动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包括与同步带44接合的接合部分,以及与用作沿宽度方向x延伸的引导部分的导轨46接合的被引导部分。同步带44由在宽度方向x上彼此分开布置的滑轮对47张紧,并且滑轮对47经由齿轮系连接到图2所示的横向移动马达48。因此,通过横向移动马达48的正转和反转,同步带44经由滑轮对47被驱动,并且因此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被导轨46引导并在宽度方向x上在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往复运动。据此,侧端部按压表面41a沿着设置在中间支撑板32和中间上部引导件31中的横向滑动凹槽31b和横向滑动孔32b在宽度方向x上往复运动。
65.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构成纵向移动驱动部分69a的导轨轴66、同步带67等布置在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的侧端部按压表面41a的远侧端部上方。换句话说,在厚度方向z上,横向移动驱动部分48a布置在沿宽度方向x移动的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的移动轨迹的上方。另外,构成横向移动驱动部分48a的导轨46、同步带44等布置在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下端部位置下方。换句话说,在厚度方向z上,纵向移动驱动部分69a布置在沿传送方向y移动的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移动轨迹下方。
66.如图3和图4所示,横向对准基准板43a和43b布置成在宽度方向x上与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的侧端部按压表面41a相对。横向对准基准板43a和43b是在宽度方向x上的对准操作中不移动的构件,并且片材通过在x方向上移动的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而压抵横向对准基准板43a和43b来被对准。本实施例的横向对准基准板43a和43b附接到中间支撑板32,并且如在宽度方向x上观察地延伸到高于中间支撑板32的支撑表面32s的位置。
67.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横向对准基准板43a和43b中的一个(即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纵向对准方向y1的下游侧上的横向对准基准板43a)构造成使得其在传送方向y上的位置可以由未示出的驱动单元调整。需要注意的是,横向对准基准板43a和43b两者可以设置为固定构件。
68.在这里,如图4所示,设置在中间支撑板32中的纵向滑动凹槽32a和横向滑动孔32b如在厚度方向z上观察地在支撑表面32s的平面中彼此相交。此外,设置在中间上部引导件31中的纵向滑动孔31a和横向滑动凹槽31b如在厚度方向z上观察地在中间上部引导件31的
下表面的平面中彼此相交。
69.如图3所示,订书机51相对于中间支撑部分42设置在设备的前侧上,即在宽度方向x上对应于图3中的左下侧的一侧上。订书机51能够执行装订支撑在中间支撑部分42上的片材束在宽度方向x上的侧端部部分的预定位置的装订操作,同时通过未示出的致动器和驱动单元沿着侧端部部分在传送方向y上移动。需要注意的是,如后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执行长边装订,其中通过订书机51装订沿着a4尺寸或法定尺寸的片材的长边的多个位置。
70.如图1所示,排出在中间支撑部分42中经受后处理的片材束的束排出辊36设置在传送方向y上与图1所示的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待机位置相对的一侧上。即,在本实施例中,片材束从中间支撑部分42朝向束排出辊36的传送方向(即束排出方向y2)与踢出辊29将片材排出到中间支撑部分42的传送方向y1相反。
71.在这里,在本实施例中,纵向对准基准板39还充当从中间支撑部分42推出和排出片材束的排出构件或推出构件。即,纵向对准基准板39能够将片材移动到至少如下位置,在所述位置,其排出目的地可以设定为下排出托盘37的尺寸的片材中的在传送方向y上具有最小长度的尺寸的片材的在束排出方向y2上的前端部与束排出辊36接触。
72.中间支撑部分的操作
73.接下来,将描述中间支撑部分42的操作。图6a和图6b是示出如在厚度方向z上(即在与片材表面垂直的法线方向上)观察地中间支撑部分42的图。需要注意的是,仅示出了描述所必需的组成部分。图6a示出了其中大尺寸(例如法定尺寸)的片材s1已经被传送到中间支撑板32上的状态,并且图6b示出了其中小尺寸(例如信纸尺寸)的片材s2已经被传送到中间支撑板32上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大尺寸和小尺寸指示相对尺寸差异。另外,在中间支撑部分42中,如下a4尺寸的片材也可以被对准和处理,所述片材在宽度方向x上的长度小于信纸尺寸和法定尺寸并且在传送方向y上的长度小于法定尺寸的长度并且大于信纸尺寸的长度。以下,将宽度方向x上的长度也称为片材宽度,并且将传送方向y上的长度也称为片材长度。
74.在本实施例中,包括纵向对准基准板39和纵向对准辊33的纵向移动单元56预先移动到与片材尺寸相对应的预定位置(包括在预设位置中),使得支撑在中间支撑板32上的片材的前端部对于每种片材尺寸都处于大致相同的位置。本文所提及的片材的前端部是在从中间支撑部分42排出片材束时片材束在束排出方向y2上的下游端部,即在纵向对准辊33引起片材抵接纵向对准基准板39时片材在纵向对准方向y1上的上游端部。另外,预定位置是踢出辊29的夹持位置与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片材接触表面之间的距离略大于要对准的片材的片材长度的位置。因此,与图6a所示的大尺寸片材s1相对应的预定位置在束排出方向y2上位于与图6b所示的小尺寸片材s2相对应的预定位置的上游。即,与片材s1相对应的预定位置在纵向对准方向y1上位于与片材s2相对应的预定位置的下游。
75.此外,当通过中间支撑部分42接收片材时,订书机51和横向对准基准板43a也预先移动到传送方向y上的预定位置。横向对准基准板43a的预定位置是当订书机51对片材执行装订处理时横向对准基准板43a待机的位置,并且预先设定为不干扰订书机51。另外,订书机51的预定位置是用于在装订处理中移动到第一装订位置的待机位置。
76.接下来,将参考图7a至图7e按时间序列描述中间支撑部分42的操作。在这里,将描述对准小尺寸片材s2并执行装订处理的一系列操作。
77.图7a示出了第一片材s2正被朝向中间支撑部分42传送的状态。包括纵向对准基准板39和纵向对准辊33的纵向移动单元56、订书机51和横向对准基准板43a到与片材尺寸相对应的预定位置的移动在片材s2的后端部通过踢出辊29之前完成。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在宽度方向x上在比片材s2的侧端部稍靠外侧的位置处待机,以便不妨碍片材s2的传送。
78.图7b示出第一片材s2的后端部已经到达踢出辊29的夹持部的状态。此时,片材s2在纵向对准方向y1上的前端部已经到达比纵向对准辊33的片材抵接位置更靠近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位置。响应于螺线管60的供电,纵向对准辊33下降并抵接片材s2的上表面,并且因此执行通过驱动辊驱动马达61在纵向对准方向y1上移动片材s2的纵向对准操作,即在传送方向y上的对准操作。因此,片材s2在纵向对准方向y1上的前端部抵接纵向对准基准板39,并且因此片材s2在传送方向y上的位置根据纵向对准基准板39对准。需要注意的是,纵向对准辊33下降的时刻可以在片材s2的前端部通过纵向对准辊33的片材抵接位置之后或之前。
79.图7c示出了第一片材s2的前端部与纵向对准基准板39接触并且在传送方向y上的对准已经完成的状态。此后,横向移动马达48被驱动以执行在对准方向上(即,朝向宽度方向x上与图7c左侧相对应的一侧)移动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的横向对准操作(即在宽度方向x上的对准操作)。需要注意的是,在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的侧端部按压表面41a抵接片材s2之前停止向螺线管60供电,并且纵向对准辊33与片材s2分开。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停止在从侧端部按压表面41a到横向对准基准板43a和43b在宽度方向x上的距离等于片材s2的片材宽度的位置处,或者停止在所述距离略小于片材宽度的位置处。因此,引起片材s2的侧端部部分抵接横向对准基准板43a和43b,并且因此片材s2在宽度方向x上的位置根据横向对准基准板43a和43b对准。
80.图7d示出第一片材s2的侧端部部分与横向对准基准板43接触并且宽度方向x上的对准已经完成的状态。此后,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在缩回方向上(即,朝向图7d的右侧)移动,并且因此能够接收第二片材s2。
81.然后,图7a至图7d所示的操作重复与片材的预定数量相对应的次数。例如,片材的预定数量是要通过装订处理装订的一份片材束的片材数量。在预定数量的片材的对准完成后,装订处理由订书机51执行。另外,在通过在片材上的多个位置进行装订来执行装订处理的情况下,在将订书机51沿传送方向y从装订位置移动到另一个装订位置的同时重复执行装订。
82.图7e示出了所有装订已经完成并且处理后的片材束sb2正在被排出的状态。由于纵向对准基准板39在本实施例中还充当中间支撑部分42的排出构件,纵向对准基准板39沿束排出方向y2推动片材束sb2的后端部,并且因此在束排出方向y2上朝向束排出辊36传送片材束sb2。束排出辊36是能够打开和关闭的辊对,并且在接收片材束sb2之前其夹持部部分被预先打开。纵向对准基准板39在片材束sb2在束排出方向y2上的前端部被传送到稍微超出束排出辊36的夹持位置的位置时的时间点停止,并且然后执行关闭束排出辊36的夹持操作。此外,束排出辊36由未示出的驱动单元旋转以朝向图1所示的下排出托盘37排出片材束sb2。
83.在将片材束sb2传递到束排出辊36上之后,纵向对准基准板39再次返回到图7a所示的待机位置。此外,如图7e所示,纵向对准基准板39已经与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的移动区
域相交地进一步向下游移动。
84.纵向移动单元和横向对准移动构件的移动范围
85.图8a示出了可以由本实施例的中间支撑部分42对准的最小尺寸的片材s3已经被对准的状态。例如,最小尺寸是a5尺寸。图8a中的箭头指示在中间支撑板32的支撑表面32s上的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移动区域my和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的侧端部按压表面41a的移动区域mx。如图8a所示,可以看出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的侧端部按压表面41a已经移动到超出在三个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移动区域my中的位于图8a的右侧上的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移动区域my的位置。换句话说,存在区域mc1,在所述区域mc1中,用于纵向对准基准板39移入以进行片材对准的移动区域my和用于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的侧端部按压表面41a移入以进行片材对准的移动区域mx在中间支撑板32的支撑表面32s上相互交叉。
86.此外,图8b示出了移动区域my和移动区域mx之间的关系,用作将片材从中间支撑部分42推出的推出构件的纵向对准基准板39能够在所述移动区域my中移动,用作对准构件的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的侧端部按压表面41a能够在所述移动区域mx中移动。如图8b所示,存在区域mc1和mc2,在所述区域mc1和mc2中移动区域my和移动区域mx相交,所述纵向对准基准板39在所述移动区域my中移动以用于推出(即排出)片材,所述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的侧端部按压表面41a在所述移动区域mx中移动以用于对准片材。需要注意的是,图8a和图8b所示的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移动区域my和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的移动区域mx仅是示例,并且可以根据要在中间支撑部分42中处理的片材的尺寸而适当地改变。
87.如已经描述的那样,纵向对准基准板39、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的侧端部按压表面41a以及横向对准基准板43a和43b每个均设置有多个。如图6a、图6b、图8a和图8b所示,对于与中间支撑部分42兼容的每种片材尺寸,这些构件每个均布置为抵接片材端部部分的至少两个部分,在传送方向y和宽度方向x两者上片材的重心定位在所述两个部分之间。即,对于多个片材尺寸,无论哪种尺寸的片材支撑在中间支撑部分42上,纵向对准基准板39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片材的重心定位在宽度方向x上的第一侧上,并且其他纵向对准基准板39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片材的重心定位在宽度方向x上的第二侧上。另外,对于多个片材尺寸,无论哪种尺寸的片材支撑在中间支撑部分42上,侧端部按压表面41a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片材的重心定位在传送方向y上的第一侧上,并且其他侧端部按压表面41a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片材的重心定位在传送方向y上的第二侧上。横向对准基准板43a和43b也具有类似的位置关系。
88.此外,侧端部按压表面41a被布置成使得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待机位置(即其在传送方向y上的针对每个片材尺寸的对准基准位置)不干扰侧端部按压表面41a的移动区域mx。
89.需要注意的是,纵向对准基准板39、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的侧端部按压表面41a以及横向对准基准板43a和43b的布局和数量可以根据中间支撑部分42的使用目的适当地修改。另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使用同步带作为用于纵向对准基准板39和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的移动单元的构造,但是构造不限于使用同步带的构造。例如,可以采用其中使用齿轮齿条机构或进给螺杆的构造。
90.本实施例的概要
91.如上所述,移动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纵向移动驱动部分69a和移动横向对准移动
构件41的横向移动驱动部分48a分别设置在中间支撑板32的上层和下层中。换句话说,用作第一移动单元的横向移动驱动部分48a在厚度方向z上布置在用作支撑部分的中间支撑板32的下方,并且用作第二移动单元的纵向移动驱动部分69a在厚度方向z上布置在中间支撑板32的上方。需要注意的是,“上方”和“下方”分别对应于中间支撑板32的沿传送方向y和宽度方向x延伸的表面在与传送方向y和宽度方向x相垂直的厚度方向z上的上侧和下侧。因此,纵向移动驱动部分69a和横向移动驱动部分48a在重力方向上的位置可以与中间支撑板32在重力方向上的位置重叠。
92.如果沿交叉方向移动纵向对准基准板39和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的纵向移动驱动部分69a和横向移动驱动部分48a两者均布置在中间支撑板32的上侧上或两者均布置在下侧上,这些驱动部分可能相互干扰。相比之下,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纵向移动驱动部分69a和横向移动驱动部分48a分别布置在中间支撑板32的上侧和下侧上,两个移动单元69a和48a之间的干涉即使在纵向对准基准板39和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的移动范围被加宽的情况下也可以避免。
93.在本实施例中,用作第一对准构件的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在中间支撑板32上的移动区域mx与用作第二对准构件的纵向对准基准板39在中间支撑板32上的移动区域my相交,如图8a中的区域mc1所示。此外,纵向对准基准板39中的至少一个可以移动到至少两个位置,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的移动区域mx在传送方向y上定位在所述至少两个位置之间,如由图6a和图6b中的右侧上的纵向对准基准板39所指示。此外,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的侧端部按压表面41a中的至少一个可以移动到至少两个位置,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移动区域my在宽度方向x上定位在所述至少两个位置之间,如由定位在图6b和图8a中的底部上的侧端部按压表面41a所指示。因此,可以在各种尺寸的片材上执行使用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和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对准操作。
94.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用作对准构件的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在中间支撑板32上的移动区域mx与用作推出构件的纵向对准基准板39在中间支撑板32上的移动区域my相交,如图8b中的区域mc1和mc2所示。此外,纵向对准基准板39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执行将片材从中间支撑部分42推出的操作,同时在传送方向y上横跨(across)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的移动区域mx移动,如由图7d和图7e中的右侧上的纵向对准基准板39所指示。此外,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的侧端部按压表面41a中的至少一个可以移动到至少两个位置,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移动区域my在宽度方向x上定位在所述至少两个位置之间,如由定位在图6b和图8a中的底部上的侧端部按压表面41a所指示。因此,可以在各种尺寸的片材上执行使用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的对准操作和使用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推出操作或排出操作。
95.需要注意的是,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移动区域my和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的移动区域mx实际上不必在中间支撑板32上彼此相交。即,根据本实施例的构造,在纵向移动驱动部分69a和横向移动驱动部分48a两者均布置在中间支撑板32的下侧或上侧上的构造中难以实现的纵向对准基准板39和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的移动范围根据本实施例的构造可以实现。例如,可以采用其中纵向对准基准板39和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的移动区域mx和my在厚度方向z上观察时彼此接触的布局。
96.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引导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和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移动的滑动孔31a和32b以及滑动凹槽31b和32a设置在中间上部引导件31和中间支撑板32中。因此,
在中间上部引导件31或中间支撑板32中不会产生作为由其周围的通孔包围的部分的浮岛部分,并且因此中间上部引导件31和中间支撑板32中的每一个可以形成为一个连续的部分。
97.此外,纵向对准基准板39和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通过滑动孔31a和32b延伸到滑动凹槽31b和32a内部的区域。即,纵向对准基准板39和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布置成使得在厚度方向z上在纵向对准基准板39与中间上部引导件31的下表面之间、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与支撑表面32s(作为中间支撑板32的上表面)之间不产生间隙,所述下表面和支撑表面限定片材被支撑在其中的支撑空间或片材容纳空间。因此,可以防止在执行对准操作或推出和排出片材时片材滑出,并且因此可以更稳定地处理片材。
98.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用作传送方向y上的对准构件的纵向对准基准板39也充当将片材从中间支撑部分42推出的推出构件。因此,与推出构件或排出单元及其移动单元同对准构件及其移动单元分开设置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设备的尺寸和成本。
99.另外,针对多个片材尺寸(优选针对所有片材尺寸),多个纵向对准基准板39布置成抵接片材端部部分的至少两个部分,片材的重心在宽度方向x上定位在所述至少两个部分之间。因此,在对准或推出片材以排出片材时不太可能发生片材的旋转,并且因此可以改善片材的对准。另外,针对多个片材尺寸(优选针对所有片材尺寸),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的多个侧端部按压表面41a布置成抵接片材端部部分的至少两个部分,片材的重心在传送方向y上定位在所述至少两个部分之间。多个横向对准基准板43a和43b也布置成使得针对多个片材尺寸(优选针对所有片材尺寸)建立类似的位置关系。因此,在对准片材时不太可能发生片材的旋转,并且因此可以改善片材的对准。
100.顺便提及,在本实施例中,纵向对准基准板39和纵向对准辊33在维持一定位置关系的同时移动,所述纵向对准基准板39作为基准构件,所述基准构件用作用于片材在预定方向上的对准位置的基准,所述纵向对准辊33作为引起片材抵接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移动构件。在本实施例中,预定方向是传送方向y。如果在纵向对准基准板39抵接片材的位置和纵向对准辊33抵接片材的位置比本实施例中更进一步彼此分开的状态下尝试在传送方向y上的对准,存在片材被弹回并且因此片材的位置被扰乱的可能性。即,存在以下可能性:当纵向对准辊33旋转时,在纵向对准辊33和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片材抵接位置之间产生片材的翘曲,其也可以称为成环。在这种情况下,当纵向对准辊33向上缩回时,片材可能被拉伸,并且因此片材由于反作用与纵向对准基准板39分开。相比之下,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纵向对准辊33和纵向对准基准板39在维持在传送方向y上其间的一定距离的同时移动,因此即使在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位置改变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弹回以改善片材对准。
101.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采用了其中纵向对准基准板39和纵向对准辊33两者通过纵向移动驱动部分69a移动的构造,因此如上所述可以减小设备的尺寸和成本,同时改善对准。
102.修改示例
103.尽管在本实施例中纵向移动驱动部分69a布置在中间支撑板32上方并且横向移动驱动部分48a布置在中间支撑板32下方,但是该位置关系可以互换。即,用作第一移动单元的纵向移动驱动部分69a可以布置在用作支撑部分的中间支撑板32的下方,并且用作第二移动单元的横向移动驱动部分48a可以布置在中间支撑板32的上方。
104.另外,用于片材在传送方向y和宽度方向x上的对准方法不限于本实施例中描述的示例。例如,可以通过带状或桨状的旋转移动构件代替纵向对准辊33来引起片材抵接纵向对准基准板39,或者可以通过由板状纵向对准移动构件按压片材的端部部分来引起片材抵接纵向对准基准板39。另外,可以采用其中在宽度方向x上彼此相对的两个对准构件两者(例如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和横向对准基准板43a和43b)朝向彼此移动并因此执行对准的构造代替其中两个对准构件中的仅一个朝向另一个移动并且因此执行在宽度方向x上的对准的单侧基准系统。
105.第二实施例
106.将参考图9和图10描述第二实施例。图9是本实施例的成像系统1s的示意图。图10是本实施例的中间支撑部分42的示意性放大图。成像设备1、图像读取设备2和原稿进给设备3以与第一实施例中基本相同的方式构造,并且因此将省略其描述。同样对于后处理设备4,以与第一实施例中基本相同的方式构造的元件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107.如图9所示,从成像设备1的水平传送部分14排出的片材被传递到后处理设备4的入口辊21上。用作切换传送路径的切换构件的挡板70设置在入口辊21的下游。挡板70可以在图9所示的上部位置与下部位置(挡板70通过未示出的致动器沿图9中的顺时针方向从上部位置旋转到所述下部位置)之间切换,并且因此可以切换片材的传送路径。
108.当将片材传送到上排出托盘25上时,挡板70从上部位置切换到下部位置。因此,从入口辊21传送出的片材被传送到第一排出路径83a。然后,传送辊22和排出辊24a的传送速度基于片材的后端部已经通过进入传感器27的时间点来控制,并且因此将片材排出到上排出托盘25上。
109.在片材的排出目的地是下排出托盘37的情况下,挡板70维持在上部位置处。因此,从入口辊21传送出的片材被传送到体内排出路径82a,并且由踢出辊29通过中间传送辊28传送到包括中间上部引导件31和中间支撑板32的中间支撑部分42。
110.如图10所示,纵向对准基准板71布置在中间支撑部分42的最上游部分中。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踢出辊29将片材排出到中间支撑部分42上的传送方向和片材从中间支撑部分42排出的传送方向基本上相同。以下,该方向将称为传送方向y3。上述纵向对准基准板71是从中间支撑板32的支撑表面32s的在传送方向y3上的最上游部分在厚度方向z上向上竖立的壁表面。
111.另外,充当移动构件的纵向对准辊33设置在中间支撑板32上方,所述移动构件用于将已经通过踢出辊29的片材朝向纵向对准基准板71传送。在片材的后端部已经通过中间支撑前传感器38之后,纵向对准辊33被未示出的致动器降低以抵接支撑在中间支撑板32上的片材的上表面,并且在预定的时刻在传送方向y3上将片材朝向纵向对准基准板71向上游传送。因此,引起片材在传送方向y3上的后端部抵接纵向对准基准板71,并且因此片材在传送方向y3上的位置根据用作基准构件的纵向对准基准板71对准。需要注意的是,将片材的后端部向下推的束按压标志30可旋转地支撑在踢出辊29的下游的位置处。
112.在片材的后端部已经抵接纵向对准基准板71之后,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执行宽度方向x上的对准操作,即横向对准操作。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与未示出的同步带接合,并且可以通过同步带的旋转而沿导轨46在宽度方向x上移动。同步带由未示出的滑轮对张紧,并
且滑轮对经由未示出的传动系连接到横向移动马达48。构成用作本实施例的第一移动单元的横向移动驱动部分48a的导轨46、同步带和滑轮对都在厚度方向z上布置在中间上部引导件31的上方。
113.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具有多个侧端部按压表面41a,所述多个侧端部按压表面通过设置在中间上部引导件31中的用作第二孔的横向滑动孔31d延伸到设置在中间支撑板32中的用作第一凹槽的横向滑动凹槽32d内部的区域。另外,用作用于在宽度方向x上的对准位置的基准的横向对准基准板43a和43b布置在如图3和图4所示的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的位置处,以在宽度方向x上与侧端部按压表面41a相对。
114.当横向移动驱动部分48a由横向移动马达48驱动时,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在宽度方向x上移动,同时通过侧端部按压表面41a按压片材的侧端部,并且引起片材的另一侧端部抵接横向对准基准板43a和43b。因此,片材在传送方向y3和宽度方向x上的对准操作完成。然后,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在宽度方向x上缩回至不妨碍后续片材的传送的位置,并且然后接收后续片材。
115.当预定数量的片材堆叠在中间支撑部分42上并且最后一张片材的对准操作完成时,订书机51执行装订处理。通过装订处理形成的片材束在传送方向y3上的后端部通过用作推出构件的后端部推出构件72在传送方向y3上的下游移动被按压,并且因此片材束从中间支撑部分42被推出。
116.当片材束在传送方向y3上的前端部被传送到稍微超出图9所示的束排出辊36的夹持位置的位置时,后端部推出构件72停止。因此,通过第二排出路径84传递到束排出辊36上的片材束被束排出辊36排出到下排出托盘37上。在将片材束传递到束排出辊36上之后,后端部推出构件72在传送方向y3上向上游移动并返回到图10的位置。
117.在图10中,多个后端部推出构件72沿宽度方向x布置。后端部推出构件72通过设置在中间支撑板32中的用作第一孔的纵向滑动孔32c延伸到设置在中间上部引导件31中的用作第二凹槽的纵向滑动凹槽31c内部的区域。多个后端部推出构件72以一体方式附接到同步带73。同步带73由滑轮对74张紧,并且滑轮对74由纵向移动马达75驱动旋转。即,多个后端部推出构件72通过纵向移动马达75的正转和反转在传送方向y3上往复运动。构成用作本实施例的第二移动单元的纵向移动驱动部分75a的同步带73和滑轮对74两者均沿厚度方向z布置在中间支撑板32下方。
118.本实施例的概要
119.如上所述,移动后端部推出构件72的纵向移动驱动部分75a和移动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的横向移动驱动部分48a分别布置在中间支撑板32的上方和下方。换句话说,用作第一移动单元的横向移动驱动部分48a在厚度方向z上布置在用作支撑部分的中间支撑板32的上方,并且用作第二移动单元的纵向移动驱动部分75a在厚度方向z上布置在中间支撑板32的下方。
120.因此,即使在用作推出构件的后端部推出构件72和用作对准构件的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的移动范围被加宽的情况下,也可以避免移动单元75a和48a之间的干涉。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其中如图8b所示在中间支撑板32上后端部推出构件72的移动范围与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的侧端部按压表面41a的移动范围相交的构造。因此,对于更广泛的片材尺寸,可以稳定地执行对准操作和推出操作或排出操作。
121.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引导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和后端部推出构件72的移动的滑动孔31d和32c以及滑动凹槽31c和32d设置在中间上部引导件31和中间支撑板32中。因此,在中间上部引导件31或中间支撑板32中不会产生作为由其周围的通孔包围的部分的浮岛部分,并且因此中间上部引导件31和中间支撑板32中的每一个可以形成为一个连续的部分。
122.此外,后端部推出构件72和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通过滑动孔31d和32c延伸到滑动凹槽31c和32d内部的区域。即,后端部推出构件72和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布置成使得在厚度方向z上在后端部推出构件72与中间上部引导件31的下表面之间、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与作为中间支撑板32的上表面的支撑表面32s之间不产生间隙,所述下表面和支撑表面限定支撑空间。因此,可以防止在执行对准操作或推出和排出片材时片材滑出,并且因此可以更稳定地处理片材。
123.另外,针对多个片材尺寸(优选针对所有片材尺寸),多个后端部推出构件72布置成抵接片材端部部分的至少两个部分,片材的重心在宽度方向x上定位在所述至少两个部分之间。因此,在推出和排出片材时不太可能发生片材的旋转,并且因此可以稳定地处理片材。另外,针对多个片材尺寸(优选针对所有片材尺寸),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的多个侧端部按压表面41a布置成抵接片材端部部分的至少两个部分,片材的重心在传送方向y上定位在所述至少两个部分之间。多个横向对准基准板43a和43b也布置成使得针对多个片材尺寸(优选针对所有片材尺寸),建立类似的位置关系。因此,在对准片材时不太可能发生片材的旋转,并且因此可以稳定地处理片材。
124.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在本实施例中纵向移动驱动部分75a布置在中间支撑板32下方并且横向移动驱动部分48a布置在中间上部引导件31上方,但是位置关系可以互换。即,用作第一移动单元的横向移动驱动部分48a可以布置在用作支撑部分的中间支撑板32的下方,并且用作第二移动单元的纵向移动驱动部分75a可以布置在中间上部引导件31的上方。
125.第三实施例
126.作为第三实施例,将描述在中间支撑部分42中已经发生卡纸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从中间支撑部分42移除卡住的片材的构造和方法。在以下描述中,假设由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的元件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基本上相同的构造和效果。
127.中间支撑部分42被分成中间支撑板32位于其间的上部单元101和下部单元102,如图4所示。上部单元101是包括中间上部引导件31、纵向移动单元56和纵向移动驱动部分69a的单元,并且定位在下部单元102的上方。下部单元102是包括中间支撑板32、横向对准移动构件41、横向移动驱动部分48a和订书机51的单元。
128.下部单元102包括成对的支柱103,并且每个支柱103包括支点轴104。支柱103是从基部构件在大致厚度方向z上向上竖立的构件,并且在宽度方向x上彼此相对。支点轴104布置在成对的支柱103的内侧上,并且每个支点轴大致在宽度方向x上突出。另外,在传送方向y上,支点轴104设置在中间支撑板32在纵向对准方向y1上的下游端部附近。
129.上部单元101具有成对的支点孔105,并且支点孔105分别与支点轴104接合。在传送方向y上,支点孔105设置在中间上部引导件31在纵向对准方向y1上的下游端部附近。因此,上部单元101围绕支点孔105在远离中间支撑板32移动的方向(即大致厚度方向z)上被可旋转地支撑。即,上部单元101构造成可枢转的,使得中间上部引导件31在纵向对准方向
y1上的上游端部部分围绕大致在宽度方向x上延伸并穿过中间上部引导件31在纵向对准方向y1上的下游端部部分的轴线在大致厚度方向z上向上枢转。另外,连杆轴90附接到上部单元101以便与中间上部引导件31成一体。连杆轴90从中间上部引导件31在宽度方向x上的一侧部分在宽度方向x上突出。
130.图11a和图11b示出了上部单元101与下部单元102分离以移除卡住的片材的状态。图11a是如从后处理设备4的前侧观察的中间支撑部分42的前视图。在这里,后处理设备4的前侧是宽度方向x上的一侧,并且对应于图1的前侧和图4的左前侧。图11b是如从前侧观察的沿与宽度方向x垂直的平面截取的中间支撑部分42的剖视图。
131.如图11a所示,在后处理设备4中设置用作操作部分或握持部分的柄部91,使用者可以握持并操作所述柄部以打开中间支撑部分42。柄部91与连杆轴90接合,并且这两者一体地移动。另外,柄部91构造成沿着柄部导轨92移动。柄部导轨92固定到后处理设备4的壳体的一部分93上。柄部导轨92具有以支点轴104为中心的弓形形状,并且使用者可以沿着柄部导轨92移动柄部91以将上部单元101与下部单元102分离以及使上部单元101与下部单元102接触。
132.通过如图11a所示将上部单元101与下部单元102分开并将手伸入上部单元101和下部单元102之间的空间,使用者可以接近和移除留在中间支撑部分42中的卡住的片材s4。此时,取决于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停止位置,在某些情况下,如图11b所示,纵向对准基准板39沿厚度方向z向上缩回至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远侧端部不与中间支撑板32的支撑表面32s重叠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当打开上部单元101时,放置在支撑表面32s上的卡住的片材s4可能由于其自重而从中间支撑板32落到后处理设备4内部的空间。
133.在本实施例中,止动件106设置在中间支撑板32的下部部分中(即在纵向对准方向y1上的下游端部中)以防止卡住的片材s4掉落,所述止动件倾斜使得其在纵向对准方向y1上的下游侧定位成低于其在纵向对准方向y1上的上游侧。止动件106是相对于中间支撑板32的支撑表面32s沿厚度方向z向上突出的突出部分。由于设置了止动件106,即使当操作柄部91并且打开上部单元101时卡住的片材s4滑过纵向对准基准板39并向下滑动,卡住的片材s4也抵接止动件106并因此进一步限制其掉落。
134.接下来,将描述用作本实施例的对准构件的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详细构造。如图12a所示,旋转轴107贯穿纵向对准基准板39,并且因此纵向对准基准板39由旋转轴107可旋转地支撑。旋转轴107每个均由保持器108保持,并且保持器108固定到作为纵向移动单元56的一部分的支撑板56a。纵向对准基准板39每个均通过它们的自重抵接作为保持器108的一部分的止动部108a,并且因此被定位。用作第三位置的其中纵向对准基准板39每个均抵接止动部108a的位置是如下位置:在上部单元101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通过使片材抵接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片材抵接表面39a,可以对准片材。在这种状态下,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远侧端部或下端部39b在厚度方向z上定位在中间支撑板32的支撑表面32s下方。即,在上部单元定位在第一位置处并且对准构件相对于上部单元定位在第三位置处的情况下,对准构件的下端部定位在支撑表面32s的下方,所述支撑表面32s是支撑部分支撑片材的表面。需要注意的是,如在宽度方向x上观察地,当纵向对准基准板39位于第三位置时,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片材抵接表面39a大致沿厚度方向z(即大致垂直于中间支撑板32的支撑表面32s的方向)延伸。
135.在中间支撑部分42中对准片材时,当通过纵向对准辊33引起片材抵接片材抵接表面39a时沿用作第一旋转方向的图12a中的逆时针方向作用在纵向对准基准板39上的载荷被止动部108a接收。因此,纵向对准基准板39被保持在第三位置,并且因此片材的位置通过片材抵接表面39a被对准。同时,纵向对准基准板39在远离止动部108a的方向(即用作第二旋转方向的图12a中的顺时针方向)上的枢转不受限制。换句话说,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三位置是对准构件抵接止动部并且其在第一旋转方向上的旋转被限制的位置,并且第四位置是对准构件已经在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上从第三位置旋转到的位置。
136.接下来,将描述移除卡住的片材的过程。在成像操作期间,通常上部单元101处于用作图2所示的第一位置的抵接位置。另外,纵向对准基准板39位于图12a所示的第三位置。需要注意的是,图12a至图12c每个均示出了如宽度方向x上观察的纵向对准基准板39及其附近。
137.在成像操作期间已经发生卡纸并且卡住的片材s4存在于支撑表面32s上的情况下,卡住的片材s4的存在由图1所示的片材存在/不存在传感器34检测。卡住的片材s4可以是片材束。在这种情况下,成像设备1的控制器通过通知部分通知使用者在支撑表面32s上存在卡住的片材,并且提示使用者操作柄部91以将上部单元101移动到分离位置并移除卡住的片材s4。在这里所提及的通知部分是指包括在成像设备中的例如液晶面板的显示设备、输出声音的扬声器、或者向传递成像操作的执行指令的外部装置通知消息的通信功能等。
138.被通知卡纸的使用者握持并操作柄部91,并且将上部单元101移动到用作第二位置的图11a和图11b所示的分离位置。此时,纵向对准基准板39移动到向上远离中间支撑板32上的卡住的片材s4的位置,同时相对于上部单元101维持如图11a和图11b所示的相对位置。即,在上部单元位于第二位置处并且对准构件相对于上部单元位于第三位置处的情况下,对准构件的下端部相对于支撑部分的片材支撑表面向上分离。使用者将手放在上部单元101和下部单元102之间的空间中以接近和移除存在于中间支撑部分42中的卡住的片材s4。
139.接下来,将描述在使用者已经关闭上部单元101,即,将上部单元101返回到抵接位置而不移除卡住的片材s4的情况下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行为。图12b示出了在卡住的片材s4仍然位于支撑表面32s上的同时将上部单元101从上部单元101与下部单元102分离的状态关闭的过程中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远侧端部39b正在抵接卡住的片材s4的状态。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远侧端部39b接收来自卡住的片材s4的反作用力,并且因此纵向对准基准板39在图12b所示的位置处停止移动。如果试图在这种状态下进一步关闭上部单元101,则保持器108和纵向移动单元56最终返回到如图12c所示的第一位置。然而,纵向对准基准板39保持在远侧端部39b定位在中间支撑板32的支撑表面32s上方的状态。即,纵向对准基准板39可以通过相对于上部单元101从第三位置相对移动到第四位置而保持在中间支撑板32的支撑表面32s上方的位置处。换句话说,由于对准构件在上部单元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的过程中相对于上部单元从第三位置相对移动到第四位置,对准构件的下端部可以保持在支撑部分的片材支撑表面上方。
140.通过采用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上述构造,即使在使用者已经将上部单元101从用作第二位置的分离位置移动到用作第一位置的抵接位置而不移除卡住的片材s4的情况下,
也可以抑制对卡住的片材s4的损坏和对设备的损坏。如果采用纵向对准基准板39固定到支撑板56a的构造,则在上部单元101从用作第二位置的分离位置移动到用作第一位置的抵接位置而不移除卡住的片材s4的情况下,较大的剪切力会作用在卡住的片材s4上。即,卡住的片材s4的一部分(与所述一部分相邻的片材s4在宽度方向x上的相邻部分被支撑表面32s支撑在纵向对准基准板39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上,并且所述一部分由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远侧端部39b抵接)被向下压入纵向滑动凹槽32a中。因此,在卡住的片材s4中可能出现褶皱和撕裂。此外,在卡住的片材s4由具有足够刚度的材料形成或卡住的片材s4是大量片材的片材束的情况下,纵向对准基准板39或后处理设备4的其他构件可能由来自卡住的片材s4的反作用力的载荷损坏。相比之下,根据本实施例,即使在卡住的片材s4仍然存在于纵向对准基准板39下方的同时上部单元101关闭的情况下,通过纵向对准基准板39相对于上部单元101的相对移动也可以避免此类问题。
141.此外,当试图移除卡住的片材的使用者的手接触纵向对准基准板39时,纵向对准基准板39移动并且因此可以使用于移除卡住的片材的空间更大,并且使用者的手强烈撞击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可能性可以减少。
142.此外,如从图12b中可以看出,采用如下布局/构造,其中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远侧端部39b从卡住的片材s4接收的反作用力的方向是围绕图12b中的旋转轴107的顺时针方向。即,为了通过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片材抵接表面39a对准片材的前端部,围绕旋转轴107在用作第一旋转方向的图12b中的逆时针方向上的枢转需要由止动部108a限制。同时,允许纵向对准基准板39在用作第二旋转方向的图12b中的顺时针方向上的枢转不会损害片材抵接表面39a的对准功能。因此,纵向对准基准板39可以在不使用致动器等的情况下通过来自卡住的片材s4的反作用力从第三位置缩回至第四位置。因此,可以减小设备的尺寸和成本。
143.需要注意的是,同样在上部单元101在没有移除卡住的片材s4时已经关闭的情况下,通过片材存在/不存在传感器34检测留在中间支撑板32上的卡住的片材s4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成像设备1的控制器通过上述通知部分通知使用者在支撑表面32s上存在卡住的片材s4,并且因此可以提示使用者移除卡住的片材s4。
144.可移动的中间支撑板的修改示例
145.接下来,将参考图13a至图13c描述本实施例的修改示例。在该修改示例中,纵向对准基准板39被保持成可沿着保持器108在大致垂直地靠近和远离支撑表面32s移动的方向上(即,大致在厚度方向z上)滑动。保持器108固定到作为纵向移动单元56的一部分的支撑板56a。此外,例如螺旋弹簧的弹性构件110插入在纵向对准基准板39和保持器108之间。弹性构件110在大致垂直于支撑表面32s的方向上(即,在大致厚度方向z上朝向图13a至图13c中的左下侧)向下推动纵向对准基准板39。即,弹性构件110在更靠近中间支撑板32移动的方向上推动纵向对准基准板39。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三位置是对准构件通过弹性构件的推动力从保持器突出的位置,并且第四位置是对准构件在压缩弹性构件的同时沿远离支撑部分的方向已经滑动的位置。
146.图13a示出了成像操作期间的正常状态,其中上部单元101位于用作第一位置的抵接位置,并且纵向对准基准板39位于其远侧端部39b定位在中间支撑板32的支撑表面32s下方的第三位置。在使用者响应于卡纸通知将上部单元101移动到用作第二位置的分离位置的情况下,纵向对准基准板39在保持在相对于上部单元101的第三位置的同时移动,并且纵
向对准基准板39的远侧端部39b相对于中间支撑板32的支撑表面32s向上分离。
147.图13b示出了在卡住的片材s4仍然位于支撑表面32s上的同时从用作第二位置的分离位置关闭上部单元101的过程中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远侧端部39b正在抵接卡住的片材s4的状态。在上部单元101从该状态进一步关闭的情况下,纵向对准基准板39在沿着相对于保持器108的滑动方向的方向上接收其远侧端部39b从卡住的片材s4接收的反作用力的分力。由于该分力,纵向对准基准板39相对于保持器108从用作第三位置的图13b所示的位置逐渐相对移动到用作第四位置的图13c所示的位置,同时压缩弹性构件110。
148.由于纵向对准基准板39相对于保持器108的相对移动,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远侧端部39b可以保持在中间支撑板32的支撑表面32s上方。换句话说,在上部单元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的过程中,由于对准构件相对于上部单元从第三位置到第四位置的相对移动,对准构件的下端部可以保持在支撑部分的片材支撑表面上方。因此,可以获得与参考图12a至图12c描述的第三实施例的效果类似的效果。
149.第四实施例
150.此外,将参考图14a至图14d描述另一个实施例。在以下描述中,假设由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的元件具有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中基本上相同的构造和效果。图14a和图14c每个均是如从后处理设备4的前侧观察的中间支撑部分42的前视图。图14b是图14a的放大图,示出了柄部91和连杆轴90之间的位置关系。图14d是图14c的放大图,示出了柄部91和连杆轴90之间的位置关系。本实施例的纵向对准基准板39不被构造成可在第三实施例中描述的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即,纵向对准基准板39固定到保持器108和纵向移动单元56的支撑构件。
151.同样在本实施例中,当上部单元101处于用作第一位置的抵接位置时,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远侧端部39b定位在中间支撑板32的支撑表面32s下方。此外,当上部单元101处于用作第二位置的分离位置时,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远侧端部39b相对于中间支撑板32的支撑表面32s向上分离。换句话说,在上部单元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对准构件的下端部定位在支撑部分的片材支撑表面下方,并且在上部单元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对准构件的下端部相对于支撑部分的片材支撑表面向上分离。
152.如图14b和图14d所示,用作操作部分的柄部91与用作设置在上部单元101上的被接合部分的连杆轴90可拆卸地接合。在本实施例中,与连杆轴90接合的柄部91的接合部分91a的形状具有在柄部导轨92的弓形形状的切线方向上(即在用于打开上部单元101的枢转方向上)打开的凹形形状。换句话说,操作部分具有凹入部分,所述凹入部分接收被接合部分并且在当上部单元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被接合部分的移动方向上打开。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修改示例,可以采用连杆轴90具有在与上述凹入部分的打开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打开的凹入部分并且柄部91具有配合在该凹入部分中的轴部分的构造。
153.当使用者握持柄部91并且将上部单元101从图2所示的上部单元101和下部单元102彼此接触的状态远离下部单元102移动到图14a所示的位置时,维持柄部91和连杆轴90之间的接合。即,由于上部单元的自重使上部单元沿图14a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力起作用,并且因此柄部91、连杆轴90和上部单元101沿图14a中的顺时针方向一体地枢转。此外,同样当使用者握持柄部91并沿图14a中的逆时针方向从用作图14a所示的第二位置的分离位置移动上部单元101以关闭上部单元101时,柄部91与上部单元101大致一体地移动。在这
种情况下,尽管柄部91可以稍微在上部单元101前面移动,但是上部单元101由于上部单元自重跟随柄部91移动。
154.另一方面,在卡住的片材s4仍然位于支撑表面32s上的情况下执行以下操作。当上部单元101从如图14a所示上部单元101与下部单元102分离的状态沿关闭上部单元101的方向移动时,当上部单元101位于图14c所示的特定位置时,纵向对准基准板39的远侧端部39b抵接卡住的片材s4。即使柄部91沿图14c中的大致逆时针方向进一步移动,由于上部单元经由纵向对准基准板39从卡住的片材s4接收反作用力并且因此其移动被限制,因此上部单元101不再移动,并且仅柄部91移动。此时,柄部91和连杆轴90彼此分开或分离,如图14d所示。换句话说,在上部单元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朝向第一位置操作操作部分的情况下,当对准构件抵接存在于支撑部分上的障碍物时,操作部分从上部单元分开,并且上部单元保持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
155.根据本实施例的构造,即使在卡住的片材s4仍然位于支撑表面32s上的状态下使用者试图将上部单元101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抵接位置的情况下,可以抑制从来自使用者的操作力衍生的作用在卡住的片材s4上的强剪切力。因此,可以降低纵向对准基准板39或其他构件因受到来自卡住的片材s4的反作用力而损坏的可能性。
156.其他实施例
157.尽管已经描述了在中间支撑部分42(用作能够对片材执行装订处理的后处理设备4的处理部分)中设置的片材对准设备,但是本公开的片材对准处理可以并入处理片材的任何设备中。例如,本技术可以应用于作为成像系统或成像设备的一部分提供的片材对准设备,在所述成像系统或成像设备中,中间支撑部分42与成像部分1b一起布置在一个壳体中。
158.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广泛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此类变型和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