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梯轿厢的阻尼装置和具有其的电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43179发布日期:2023-04-06 10:40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梯轿厢的阻尼装置和具有其的电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阻尼装置和具有其的电梯系统。


背景技术:

1、在电梯技术领域,电梯曳引悬挂装置由于自身的弹性,乘客进出电梯轿厢时会产生弹性伸长,造成电梯轿厢的下沉。特别是在有较大提升高度时电梯曳引悬挂装置弹性伸长比较大,造成电梯轿厢的下沉量大。这样在电梯轿厢位于下部楼层时,乘客进出电梯轿厢使得电梯轿厢会出现非常明显的上下晃动。这种上下晃动会给乘客带来担忧,认为电梯有问题。

2、为了抑制这种晃动,一般情况下在电梯轿厢上配置轿厢阻尼装置(car dampingdevice),简称cdd。传统轿厢阻尼装置在轿厢平层的位置,通过一个复杂的机电装置产生夹持力作用在轿厢导轨上,以给电梯轿厢施加一个夹紧力,这样轿厢阻尼装置可以使得电梯轿厢的振动衰减,从而提高乘客的舒适感。但是由于考虑滑动导靴需要导轨油润滑,从而使得cdd夹紧力产生的摩擦力一般较小,不足以克服乘客进出电梯轿厢时的重量,因此乘客进出电梯轿厢时电梯轿厢仍然上下运动。为了增大此类情况下的夹紧力,需要更大的机电装置,从而导致轿厢阻尼装置的成本增加,增加了布置的难度和对井道空间的影响。由于传统的cdd的工作率为100%,即电梯停靠在任何楼层时cdd都会动作,这样cdd的夹持部件与导轨接触的表面反复摩擦,导致夹持部件的寿命减小;另外由于cdd的动作次数很高,所以cdd的机械部件和电气部件寿命也会有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阻尼装置和具有其的电梯系统,所述阻尼装置具有摩擦力大、寿命长、结构简单和成本低的优点。

2、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阻尼装置,包括移动件和多个固定件,所述移动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电梯轿厢;多个所述固定件分别设于电梯井道的多个平层处,每个所述固定件为具有弹性的阻尼件,每个所述阻尼件具有至少一侧开口的阻尼空间,所述阻尼空间包括第一空间和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的第二空间,当所述电梯轿厢停靠在某一平层的预定停靠位置时,所述移动件移动至所述阻尼件的开口并伸入所述第一空间,并且当停靠在某一平层的电梯轿厢相对于所述预定停靠位置向上或向下移动的距离达到预定距离时,所述移动件进入所述第二空间且与所述第二空间的内壁摩擦配合,以减小所述电梯轿厢在乘客进出时的上下晃动。

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电梯轿厢的阻尼装置,通过将设在电梯轿厢上的移动件与设在平层处的固定件配合,具体地,电梯轿厢在预定位置停靠后,移动件可以移动至阻尼件的开口并伸入第一空间,当电梯轿厢相对于预定停靠位置向上或向下移动的距离达到预定距离时,移动件从第一空间进入第二空间且与第二空间的内壁摩擦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移动件与第二空间的内壁摩擦可以使得移动件与固定件之间具有摩擦力,使得固定件可以阻碍移动件向上或者向下移动,进而阻碍电梯轿厢的移动,从而可以减小电梯轿厢在乘客进出时的上下晃动。

4、另外,本发明的移动件与第一空间的内壁可以存在间隙,由此电梯轿厢相对于预定停靠位置向上或向下移动的距离达到预定距离时才与第二空间的内壁摩擦,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移动件与固定件不会始终处于反复摩擦之中,从而本发明的阻尼装置寿命较长。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阻尼件;以及第二阻尼件,所述第二阻尼件与所述第一阻尼件连接且间隔开,以在所述第二阻尼件和所述第一阻尼件之间形成所述阻尼空间。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尼件和所述第二阻尼件相对的部分壁面凹入以形成所述第一空间。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尼件和所述第二阻尼件中部相对的部分壁面凹入以形成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一阻尼件和所述第二阻尼件两端的部分壁面相对分别形成位于所述第一空间两端的两个所述第二空间。

8、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第二阻尼件延伸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一阻尼件的每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二阻尼件对应的端部均间隔开距离l,分别形成两个所述第二空间的开口,所述距离l大于等于所述移动件的伸入所述阻尼空间的部分的直径。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尼件和所述第二阻尼件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设于所述电梯井道的多个平层处。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定距离大于0且小于40mm。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定距离大于1mm且小于10mm。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电梯轿厢的阻尼装置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于所述电梯轿厢,所述移动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固定座。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件包括:移动部,所述移动部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固定座;以及传动部,所述传动部位于所述电梯轿厢的门体位置处,所述门体打开时适于驱动所述传动部移动,所述传动部与所述移动部连接,以驱动所述移动部移动。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具有移动圆孔,所述移动部为圆柱形且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移动圆孔。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电梯轿厢的阻尼装置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传动部和所述固定座之间。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电梯轿厢的阻尼装置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连接于所述传动部和所述固定座之间,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导向件。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件为两个,两个所述导向件分别位于所述传动部的两端,每个所述导向件上套设有一个所述弹性件。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电梯轿厢的阻尼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固定座和所述电梯轿厢之间。

19、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梯系统,包括电梯轿厢以及根据如上所述的用于电梯轿厢的阻尼装置,所述用于电梯轿厢的阻尼装置的多个固定件仅设置在低于或等于预定楼层n的各个楼层处,在高于所述预定楼层n的各个楼层处没有设置所述固定件,使得当所述电梯轿厢停靠的楼层高于所述预定楼层n时,所述用于电梯轿厢的阻尼装置不会对所述电梯轿厢产生阻尼作用。

20、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梯系统,通过将设在电梯轿厢上的移动件与设在平层处的固定件配合,具体地,电梯轿厢在预定位置停靠后,移动件可以移动至阻尼件的开口并伸入第一空间,当电梯轿厢相对于预定停靠位置向上或向下移动的距离达到预定距离时,移动件从第一空间进入第二空间且与第二空间的内壁摩擦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移动件与第二空间的内壁摩擦可以使得移动件与固定件之间具有摩擦力,使得固定件可以阻碍移动件向上或者向下移动,进而阻碍电梯轿厢的移动,从而可以减小电梯轿厢在乘客进出时的上下晃动。

21、另外,本发明的移动件与第一空间的内壁可以存在间隙,由此电梯轿厢相对于预定停靠位置向上或向下移动的距离达到预定距离时才与第二空间的内壁摩擦,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移动件与固定件不会始终处于反复摩擦之中,从而本发明的阻尼装置寿命较长。

22、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电梯轿厢位于所述预定楼层n或低于所述预定楼层n的楼层时,轿厢侧曳引绳在预定拉力f下的伸长量dl大于预定伸长量δl;当所述电梯轿厢位于高于所述预定楼层n的楼层时,轿厢侧曳引绳在所述预定拉力f下的伸长量dl不大于所述预定伸长量δl。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当所述电梯轿厢位于某一楼层时的轿厢侧曳引绳在预定拉力f下的伸长量dl:

24、dl=(lf)/(knes)其中,

25、e为轿厢侧曳引绳的弹性模量;

26、s为轿厢侧曳引绳的金属横截面的面积;

27、l为当所述电梯轿厢位于某一楼层时的轿厢侧曳引绳的原长;

28、n为轿厢侧曳引绳的根数;

29、k为曳引比。

3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轿厢侧曳引绳的弹性模量e和所述轿厢侧曳引绳的金属横截面的面积s是已知参数;所述轿厢侧曳引绳的原长l被估算为所述电梯轿厢与电梯系统的曳引轮之间的距离。

31、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预定拉力f为75kg时,所述预定伸长量δl可被设定为1~5mm中的任一个数值。

32、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预定拉力f为75kg时,所述预定伸长量δl被设定为1mm、1.5mm、2mm、2.5mm、3mm、3.5mm、4mm、4.5mm或5mm。

33、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