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狭小空间吊装重物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22904发布日期:2022-04-07 00:07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狭小空间吊装重物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起重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狭小空间吊装重物的设备。


背景技术:

2.现阶段存在的小吊装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复杂的组装,并且需要较大的操作空间,在狭小空间中进行吊装时,受到转动半径以及空间尺寸的限制,往往达不到预定效果。而常规的吊装过程中仅采用单个定滑轮,通过提升电机带动,对重物进行起吊,这种吊装方法对吊装位置较高,且效率较低,在一次吊装后,往往需要重新调整吊装位置,才能够进行再次吊装,极大的拖慢施工进程。
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狭小空间吊装重物的设备,以解决或缓解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狭小空间吊装重物的设备,包括:可移动的钢制平台、提升电机、卷筒、钢架立柱和吊臂;所述提升电机、所述卷筒、所述钢架立柱均固定安装于所述钢制平台上;所述吊臂通过升降转向装置安装于所述钢架立柱上;所述钢制平台的截面为冖型,且所述冖型结构的两侧板下端面安装有至少3个脚轮;所述钢架平台固定安装于所述冖型结构的上端面中部,且所述钢架平台的两侧距离所述冖型结构的两侧的距离均为所述冖型结构的宽度的1/5;所述提升电机通过提升电机支架固定安装于所述冖型结构的上端面,且位于所述钢架平台内侧;所述卷筒通过卷筒支架固定安装于所述冖型结构的上端面,位于所述钢架平台内侧且与所述提升电机对称布置;所述钢架平台上设置有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且所述第一定滑轮位于所述提升电机的正上方,所述第二定滑轮位于所述卷筒的上方,且位于所述钢架平台的外侧;所述第一定滑轮和所述第二定滑轮位于同一高度;所述吊臂包括:竖臂和横臂,所述竖臂的一端通过所述升降转向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钢架立柱上,所述竖臂的另一端与所述横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横臂为水平状态;所述竖臂和所述横臂的固定连接部位设置有第三定滑轮,所述横臂的伸出端设置有第四定滑轮;所述第三定滑轮与所述第四定滑轮位于同一高度,且均位于所述横臂的下方;所述第三定滑轮位于所述第二定滑轮的正上方;其中,所述卷筒上的钢丝绳依次绕过所述提升电机、所述第一定滑轮、所述第二定滑轮、所述第三定滑轮、所述第四定滑轮后固定连接吊钩,以在所述提升电机的驱动下起吊重物。
7.优选的,所述钢架立柱包括:两个侧立柱和顶部横梁,两个所述侧立柱的下端沿所述钢制平台的长度方向对称布置,且固定连接于所述冖型结构的上端面,所述顶部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侧立柱的上端。
8.优选的,所述侧立柱为三角形结构,所述三角形结构的底边固定连接于所述冖型
结构的上端面,所述三角形结构的上顶点与所述顶部横梁的端部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竖臂的下端通过所述升降转向装置安装于所述顶部横梁上,且正对所述三角形结构的上顶点。
10.优选的,所述提升电机、所述卷筒、所述第二定滑轮、所述第三定滑轮、所述顶部横梁均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11.优选的,所述冖型结构的上表面还设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对称布置于所述钢架立柱的两侧,且与所述钢架平台相抵接。
12.优选的,所述冖型结构的上面板通过多个平台钢梁,按照口字型焊接而成,且相邻两个所述平台钢梁之间的间距为1500毫米。
13.优选的,所述第一定滑轮、所述第三定滑轮、所述第四定滑轮的直径相同,均为200毫米;所述第二定滑轮的直径为80毫米。
14.优选的,所述钢架立柱的上端为筒装结构体,所述竖臂插装于所述筒装结构体的筒状空间内;对应的,所述升降转向装置包括:升降液压缸和转向组件,所述升降液压缸相对伸缩移动的两部分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竖臂和所述钢架立柱上,以带动所述竖臂沿竖直方向在所述筒状空间内伸缩移动;所述筒状结构体通过所述转向组件与所述钢架立柱的下部结构体连接,以带动所述筒状结构体与所述钢架立柱的下部结构体相对转动。
15.优选的,所述用于狭小空间吊装重物的设备还包括:检修梯;所述检修梯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冖型结构的上端面,所述检修梯的上端与所述钢架立柱相抵接,且位于所述升降转向装置的下方,用于辅助所述升降转向装置的检修。
16.有益效果:
17.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可移动的钢制平台上部署提升电机、卷筒、钢架立柱,吊臂通过升降转向装置安装于钢架立柱上,不但能够使该设备能够在狭小空间内腾转挪移,而且通过吊臂的转动、升降实现在不同横向空间、不同高度内的重物的吊装,对一定范围内的多个重物可实现依次吊装,而不需要移动该设备。
18.将钢制平台的截面设计为冖型结构,同时在冖型结构的两侧板的下断面安装至少3个脚轮,在保证设备整体稳定性的基础上,便于该设备的行走、转移;通过将钢架平台固定安装在冖型结构的上端面中部,且钢架平台的两侧距离冖型结构的两侧的距离均为冖型结构的宽度的1/5,使设备的重心尽可能的靠近中部,进一步有效提高设备的整体稳定性。
19.进一步通过将提升电机支架、卷筒固定安装在冖型结构的上端面,且是提升电机、卷筒均位于钢架平台的内侧,同时,使提升电机、卷筒对称布置,进一步使得设备的重心靠近中部,使重物吊装更加安全,提高设备的整体稳定性。
20.通过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三定滑轮、第四定滑轮实现动力传递的转向,提高动力传递效率,降低功率损耗;同时,第一定滑轮位于提升电机的正上方、第二定滑轮位于卷筒的上方、第三定滑轮位于第二定滑轮的正上方、第一定滑轮与第二定滑轮位移同一高度、第三定滑轮与第四定滑轮位移同一高度,籍此,有效的保证了重物吊装过程中,提升电机的驱动力沿水平或数值方向传递,不但提高了力的传递效率,同时,使设备的受力工况更好,降低各部件的摩擦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1.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其中:
22.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狭小空间吊装重物的设备的主视图;
23.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用于狭小空间吊装重物的设备的左视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01-钢制平台;102-钢架立柱;103-吊臂;104-提升电机;105-卷筒;106-脚轮;107-吊钩;108-升降转向装置;109-配重块;201-第一定滑轮;202-第二定滑轮;203-第三定滑轮;204-第四定滑轮;205-钢丝绳;112-侧立柱;
26.113-竖臂;123-横臂;118-摇臂;128-主动齿轮;138-从动齿轮;
27.301-检修梯;302-驱动电机;303-动力电瓶;304-液压站;305-液压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各个示例通过本技术的解释的方式提供而非限制本技术。实际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清楚,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在本技术中进行修改和变型。例如,示为或描述为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特征可用于另一个实施例,以产生又一个实施例。因此,所期望的是,本技术包含归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此类修改和变型。
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30.如图1、图2所示,该用于狭小空间吊装重物的设备,包括:可移动的钢制平台101、提升电机104、卷筒105、钢架立柱102和吊臂103;所示提升电机104、卷筒105、钢架立柱102均固定安装于钢制平台101上;吊臂103通过升降转向装置108安装于钢架立柱102上。
31.钢制平台101的截面为冖型,且冖型结构的两侧板下端面安装有至少3个脚轮106;钢架平台固定安装于冖型解耦股的上端面的中部,且钢架平台的两侧距离冖型结构的两侧的距离均为冖型结构的宽度的1/4。提升电机104通过提升电机104支架固定安装于冖型结构的上端面,且位于钢架平台的内侧;卷筒105通过卷筒105支架固定安装于冖型结构的上端面,位于钢架平台的内侧且与提升电机104对称布置。钢架平台上设置有第一定滑轮201和第二定滑轮202,且第一定滑轮201位于提升电机104的正上方,第二定滑轮202位于卷筒105的上方,且位于钢架平台的外侧;第一定滑轮201和第二定滑轮202位于同一高度。
32.吊臂103包括:竖臂113和横臂123,竖臂113的一端通过升降转向装置108固定安装于钢架立柱102上,竖臂113的另一端与横臂123的一端固定连接,横臂123为水平状态;竖臂113和横臂123的固定连接部位设置有第三定滑轮203,横臂123的伸出端设置有第四定滑轮204;第三定滑轮203与第四定滑轮204位于同一高度,且均位于横臂123的下方;第三定滑轮
203位于第二定滑轮202的正上方;其中,卷筒105上的钢丝绳205依次绕过提升电机104、第一定滑轮201、第二定滑轮202、第三定滑轮203、第四定滑轮204后固定连接吊钩107,以在提升电机104的驱动下起吊重物。
3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在冖型结构的两侧板下端面安装至少3个脚轮106,可以有效减少该设备移动时的阻力,便于腾挪移动。在一具体的例子中,冖型结构的两侧板的高度为300毫米,两侧板的宽度间距为2000毫米,长度为1500毫米。脚轮106的直径为200毫米,脚轮106的宽度为60毫米,籍此,可以有效降低设备重心,增大脚轮106与底面的接触面积,保证设备移动时的稳定。
34.在一具体的例子中,脚轮106为万向轮,万向轮的上部固定件焊接于冖型结构的两侧板的下端面。同时,在脚轮106上还设有刹车固定件,用于在设备吊装作业时,固定脚轮106,阻止脚轮106转动。
3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钢制平台101的截面设计为冖型结构,钢架平台固定安装在冖型结构的上端面中部,且钢架平台的两侧距离冖型结构的两侧的距离均为冖型结构的宽度的1/5,籍此,使设备的重心尽可能的靠近中部,进一步有效提高设备的整体稳定性。
36.进一步通过将提升电机104支架、卷筒105固定安装在冖型结构的上端面,且是提升电机104、卷筒105均位于钢架平台的内侧,同时,使提升电机104、卷筒105对称布置,进一步使得设备的重心靠近中部,使重物吊装更加安全,提高设备的整体稳定性。
3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钢架立柱102包括:两个侧立柱112和顶部横梁,两个侧立柱112的下端沿钢制平台101的长度方向对称布置,且固定连接于冖型结构的上端面,顶部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个侧立柱112的上端。进一步的,侧立柱112为三角形结构,三角形结构的底边固定连接于冖型结构的上端面,三角形结构的上顶点与顶部横梁的端部固定连接。籍此,将侧立柱112设计为三角形结构,不但有效的提高了结构稳定性,而且结构更加紧凑,空间利用率更高,更便于在狭小空间内使用。
38.在一具体的例子中,竖臂113的下端通过升降转向装置108安装于顶部横梁上,且正对三角形结构的上顶点。籍此,使竖臂113上的作用力通过三角形的顶点向下传递,避免了顶部横梁受力挠屈,提高设备的刚性,保证设备在吊装时的吊装精度。
39.在另一具体的例子中,提升电机104、卷筒105、第二定滑轮202、第三定滑轮203、顶部横梁均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籍此,使设备在吊装过程中,各构件不会承受偏载作用力,提高设备吊装时的稳定性。进一步的,侧立柱112的三角形结构为等边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顶部横梁沿钢制平台101的长度方向布置,且位于钢制平台101长度方向的垂直平分面上,籍此,提升电机104、卷筒105、第二定滑轮202、第三定滑轮203均位于钢制平台101长度方向的垂直平分面上,进一步使得设备的中心位于钢制平台101长度方向的垂直平分面上,有效提高设备起吊重物时的稳定性。
40.通过第一定滑轮201、第二定滑轮202、第三定滑轮203、第四定滑轮204实现动力传递的转向,提高动力传递效率,降低功率损耗;同时,第一定滑轮201位于提升电机104的正上方、第二定滑轮202位于卷筒105的上方、第三定滑轮203位于第二定滑轮202的正上方、第一定滑轮201与第二定滑轮202位移同一高度、第三定滑轮203与第四定滑轮204位移同一高度,籍此,有效的保证了重物吊装过程中,提升电机104的驱动力沿水平或数值方向传递,不但提高了力的传递效率,同时,使设备的受力工况更好,降低各部件的摩擦磨损,延长使用
寿命。
4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冖型结构的上表面还设有配重块109,配重块109对称布置于钢架立柱102的两侧,且与钢架平台相抵接。籍此,使设备的重心降低,提高设备吊装稳定性。钢架立柱102两侧的配重块109的重量相同,以此避免设备中心偏移,保证设备起吊稳定性;同时,配重块109的数量越多、重量越大,则设备的重心越低,起吊重物时的稳定性越好。在此,需要说明的时,配重块109按照预设标准预制,且可拆卸安装在钢制平台101上,具体的,配重块109的尺寸为400mm
×
300mm
×
1560mm。
4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冖型结构的上面板通过多个平台钢梁,按照口字型焊接而成,且相邻两个平台钢梁之间的间距为1500毫米,且在平台钢梁两侧双面焊接加劲板,提高钢制平台101的刚强度。
4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提升电机104、卷筒105分别通过提升电机104支架、卷筒105支架与钢制平台101连接,具体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钢制平台101上,以便对提升电机104、卷筒105进行安装维护。
44.在一具体的例子中,第一定滑轮201、第三定滑轮203、第四定滑轮204的直径相同,均为200毫米,第二定滑轮202的直径为80毫米;卷筒105的直径为300毫米。
4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竖臂113的下端通过升降转向装置108安装于钢架立柱102上,籍此,使得吊臂103能够绕竖臂113的轴线旋转,以提高设备的吊装范围,使设备可以在同一作业位置,对不同位置的重物进行起吊、转移。
46.在一具体的例子中,所述钢架立柱的上端为筒装结构体,所述竖臂113插装于所述筒装结构体的筒状空间内;对应的,所述升降转向装置包括:升降液压缸和转向组件,所述升降液压缸相对伸缩移动的两部分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竖臂113和所述钢架立柱上,以带动所述竖臂113沿竖直方向在所述筒状空间内伸缩移动;所述筒状结构体通过所述转向组件与所述钢架立柱的下部结构体连接,以带动所述筒状结构体与所述钢架立柱的下部结构体相对转动。
47.具体的,升降液压缸通过设置在钢架立柱102上的液压站304驱动,液压站304通过支架固定安装于钢架立柱102上,且位于配置块的上方;液压管路305沿钢架立柱102布置,向升降液压缸提供液压驱动力。
48.进一步的,转向组件包括:摇臂118、主动齿轮128和从动齿轮138。其中,摇臂118通过摇臂118支架固定在钢架立柱102的下部结构体上,从动齿轮138固定安装在筒状结构体上,在摇臂11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主动齿轮128,主动齿轮128与从动齿轮138之间形成齿轮传动,通过摇动摇臂118,主动齿轮128带动从动齿轮138转动,即可带动筒状结构体转动,进而带动竖臂113转动,调整吊装方向。
4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狭小空间吊装重物的设备还包括:检修梯301。检修梯301的下端固定于冖型结构的上端面,检修梯301的上端与钢架立柱102相抵接,且位于升降转向装置108的下方,用于辅助升降转向装置108的检修。籍此,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检修梯301对位于高点的升降转向装置108进行维护;同时,还可以对第三定滑轮203、第四定滑轮204、吊钩107等进行维护。
5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提升电机104提供重物吊装的动力,通过定滑轮组上的钢丝绳205对起吊力进行传递,使吊装物品均匀受力,确保重物成功升降,通过调整提升电机
104转速、吊臂103高度和配重质量,准确控制被吊装重物。
5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还可以在通过电驱动,带动脚轮106转动,驱动钢制平台101移动。具体的,在钢制平台101上固定安装驱动电机302,驱动电机302的输出端通过带传动与固定安装在脚轮106上的从动带轮连接,使驱动电机302的输出动力通过带传动传递到脚轮106上。进一步的,驱动电机302可以置于钢架立柱102的外侧面,与配重块相对布置于钢架立柱102的两侧。
5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还可以在钢架立柱102上固定安装用于为液压站304和驱动电机302提供电力的动力电瓶303,具体的,动力电瓶303通过电瓶支架固定安装在钢架立柱102上,且沿高刚度方向,动力电瓶303、液压站304、配重块依次上下布置。籍此,动力电瓶303、液压站304可作为配种的一部分,进而,减少配重块的数量、重量。
5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