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风电安装船臂架调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121608发布日期:2022-03-04 22:21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型风电安装船臂架调头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风电安装船臂架调头方法。


背景技术:

2.2500t风电安装船臂架采用焊接性能好的高强度钢材,优化结构设计,能有效减轻吊机自重;采用桁架结构形式,通过2个铰点与人字架铰接,铰点轴销采用锻件,整体外型美观,线条流畅,受力明确。
3.臂架总长约106m,宽度12m,高5m,整体类似于长方体;臂架总重(包括栏杆直梯平台、滑轮组件、拆钩脚手架)合计重量约600t。
4.2500t风电安装船在船坞的方向与臂架安装的方向不一致,为确保后续臂架总装的顺利,需要对臂架提前进行180
º
调头。由于2500t风电安装船臂架尺寸大、重量重,现有技术中,整体旋转180
°
一般采用起重机单钩将臂架整体调头。
5.使用起重机单钩将臂架整体调头的工艺整体较安全,对场地要求小,但吊排、吊梁、卸扣、钢丝绳等吊索具设备使用较多,不足时需要外界,借用费用高且操作麻烦,索具的拆卸也较为复杂。需要提供一种大型风电安装船臂架调头方法,以降低臂架转运调头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型风电安装船臂架调头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大量的吊索具、不足时需要外借、借用成本高且操作麻烦、索具的拆卸较为复杂、臂架转运调头成本高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包括以下步骤:s1、转运前的准备:s1.1、场地清理及干涉物拆除:将臂架部分脚手架提前拆除,转运场地的障碍物转移,保证臂架转运调头过程中无干涉,确保转运场地平整、转运路线畅通;s1.2、臂架吊耳安装:为防止包容节点吊装时破坏,排除钢丝绳直接兜吊臂架的方式,采用装焊a型吊耳进行吊装,根据臂架重量分布在臂架上部安装数个a型吊耳;s1.3、转运装备准备:准备好两辆铲车、符合转运重量要求的两台平板车及数个圆筒胎架,转运过程中铲车和圆筒胎架备用;s2、转运调头方案熟悉:转运调头前先用一根工字梁放在两台平板车上进行试转运,加强操作协调性,且进行转运方案的轨迹预演,熟悉场地情况,保证正式转运时顺利进行;s3、两台平板车联动将臂架转运调头:s3.1、平板车布置:将两台平板车放置场地北侧,由于臂架下方部分滑轮和舾装平台已经安装,若将平板车沿臂架长度方向布置,危险系数较大,因此对平台车布置时,将平台车沿着臂架吊放时的宽度方向布置;
s3.2、用两台龙门吊抬吊将臂架脱胎移至场地北侧,待龙门吊至限位后,将臂架顺时针旋转n
°
放置在平板车上,平板车沿着臂架的宽度方向设置;s3.3、两台平板车联动,边旋转边前后左右位移调整,将臂架进行180
º
调头:s3.3.1、龙门吊松钩,两台平板车联动带动臂架缓慢向北侧移动2x米,再向东侧移动x米;s3.3.2、两台平板车联动带动臂架首次顺时针旋转m
°
,旋转后向东移动3x米;s3.3.3、两台平板车联动带动臂架再次顺时针旋转(90-m-n)
°
,旋转后向西北移动3x米;s3.3.4、两台平板车联动带动臂架再次顺时针旋转(90-m-n)
°
,旋转后向东南移动2x米;s3.3.5、两台平板车联动带动臂架最后顺时针旋转(m+n)
°
,旋转到位,完成臂架的180
º
调头;s3.3.6、两台平板车联动将臂架平移至南侧龙门吊下方后再通过龙门吊吊装至胎架。
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3.1中,两台平板车联动带动臂架缓慢向北侧移动20米,再向东侧移动10米。
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2中,将臂架顺时针旋转10
°
放置在平板车上;所述步骤s3.3.2中,两台平板车联动带动臂架顺时针旋转30
°
,旋转后向东移动30米。
1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3.3中,两台平板车联动带动臂架顺时针旋转50
°
,旋转后向西北移动30米。
1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3.4中,两台平板车联动带动臂架顺时针旋转50
°
,旋转后向东南移动20米。
1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3中,两台平板车为1台210t液压平板车及1台500t液压平板车,对600t的臂架进行转运调头,圆筒胎架为2米高。
1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2中,根据臂架重量分布在臂架上部安装8个a型90t吊耳。
14.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使用2台液压平板车,在有限的转运场地内对臂架进行联动转运,在实际转运前先进行方案熟悉,实际转运时边旋转边前后左右位移调整,直至完成调头,与起重机单钩起吊旋转相比,此方案在转运过程中安全可靠,不需要租借大量的吊索具,并使用内部现有的平板车,大大降低臂架转运调头成本,无需进行繁琐的索具拆卸,操作更方便。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臂架上装焊吊耳的侧视图;图2为本发明的臂架上装焊吊耳的俯视图;图3为本发明的平台车布置在臂架下方的俯视图;图4为本发明的平台车布置在臂架下方的侧视图;图5为本发明的臂架转运前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臂架顺时针后放置在平板车上的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在龙门吊松钩后臂架缓慢向北侧移动20米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在龙门吊松钩后臂架向北侧移动20米后再向东侧移动10米的状态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的两台平板车联动带动臂架首次顺时针旋转30
°
的转动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的两台平板车联动带动臂架首次顺时针旋转30
°
后的状态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的臂架首次旋转后向东移动30米的状态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的臂架再次顺时针旋转50
°
的转动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的臂架再次旋转后向西北移动30米的状态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的臂架第三次顺时针旋转50
°
的转动示意图;图15为本发明的臂架第三次旋转后向东南移动20米的移动示意图;图16为本发明的臂架旋转到位完成180
º
调头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17.本具体实施方式对总重约600t(包括结构重量+铁舾重量+焊重+吊耳重量)的臂架进行转运调头,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s1、转运前的准备:s1.1、场地清理及干涉物拆除:将臂架部分脚手架提前拆除,转运场地的障碍物转移,保证臂架转运调头过程中无干涉,确保转运场地平整、转运路线畅通,若影响平板车转运,提前对相关区域铺设钢板。
18.s1.2、臂架吊耳安装:为防止包容节点吊装时破坏,排除钢丝绳直接兜吊臂架的方式,采用装焊a型吊耳进行吊装,根据臂架重量分布在臂架上部安装数个8个a型90t吊耳,吊耳装焊结构图如图1和图2所示。
19.s1.3、转运装备准备:准备好两辆铲车、1台210t液压平板车、1台500t液压平板车及数个2米高的圆筒胎架,转运过程中铲车和圆筒胎架备用,防止转运过程中出现突发状况,在转运前,对臂架和平板车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及构件各部位安全可靠。
20.s2、转运调头方案熟悉:转运调头前先用一根工字梁放在两台平板车上进行试转运,加强操作协调性,保证正式转运时顺利进行,且进行转运方案的轨迹预演,熟悉场地情况,为正式转运打下坚实的基础。
21.s3、两台平板车联动将臂架转运调头:s3.1、平板车布置:将两台平板车放置场地北侧,由于臂架下方部分滑轮和舾装平台已经安装,若将平板车沿臂架长度方向布置,为避免平板车与滑轮、舾装平台碰撞,需要在龙门架上放置2米的圆筒搁墩,而此时臂架底部距地面高度达到3.8m,危险系数较大,因此对平台车布置时,将平台车沿着臂架吊放时的宽度方向布置,如图3和图4所示。
22.s3.2、如图5所示,210t平板车位于500t平板车北侧,用两台500t龙门吊抬吊将臂架脱胎移至场地北侧,待龙门吊至限位后,如图6所示,将臂架顺时针旋转10
°
放置在平板车上,平板车沿着臂架的宽度方向设置,此时500t平板车吃力439t,210t平板车吃力161t,平板车行使前,原地顶升成功后进入下道工序。
23.s3.3、两台平板车联动,边旋转边前后左右位移调整,将臂架进行180
º
调头,转运时臂架四周安排人员观察,以防对臂架的结构进行碰撞:s3.3.1、如图7所示,龙门吊松钩,两台平板车联动带动臂架缓慢向北侧移动20米,再向东侧移动10米,如图8所示。
24.s3.3.2、如图9和图10所示,两台平板车联动带动臂架首次顺时针旋转30
°
,旋转后向东移动30米,如图11所示。
25.s3.3.3、如图12所示,两台平板车联动带动臂架再次顺时针旋转50
°
,旋转后向西北移动30米,如图13所示。
26.s3.3.4、如图14所示,两台平板车联动带动臂架再次顺时针旋转50
°
,旋转后向东南移动20米,如图15所示。
27.s3.3.5、两台平板车联动带动臂架最后顺时针旋转40
°
,旋转到位,完成臂架的180
º
调头,如图16所示。
28.s3.3.6、两台平板车联动将臂架平移至南侧龙门吊下方后再通过龙门吊吊装至胎架。
29.若转运过程中臂架与平板车有突发状况需立即停止,圆筒胎架原地搁置,重新调整平板车及臂架相对位置,待正常后继续转运,在调整胎架时,需停止一切转运作业,平板车应处于停机状态;通过前期多方案的策划、方案实施过程中的纠偏及不断完善,经过8个小时的连续作业,成功将臂架进行了180
º
调头。
30.本具体实施方式使用2台液压平板车,在有限的转运场地内对臂架进行联动转运,在实际转运前先进行方案熟悉,实际转运时边旋转边前后左右位移调整,直至完成调头,与起重机单钩起吊旋转相比,此方案在转运过程中安全可靠,不需要租借大量的吊索具,并使用内部现有的平板车,大大降低臂架转运调头成本,无需进行繁琐的索具拆卸,操作更方便。
3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