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线收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29779发布日期:2021-09-22 21:34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绳线收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绳线收放装置。


背景技术:

2.为使一些生活用品能适用不同的用户,很多生活用品都会设计抽绳,如球鞋、帽子、运动衫、手套等,通过给抽绳打结调整用品的松紧,但在日常生活中,打结后的抽绳有时容易松动脱结,如鞋带松脱后易造成弄脏,绊脚等情况,特别是年龄过小的孩子不会自己系绳,老人由于身体虚弱,弯腰系绳等操作也十分不便,容易造成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绳线收放装置。
4.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一种绳线收放装置,其包括旋钮、棘爪盘、固定件、底座、线轮和底盘。所述旋钮包括盖板、形成于所述盖板一侧的第一卡合部、连接所述盖板一侧的侧板、和连接所述侧板远离所述盖板一端的第一限位件;所述棘爪盘,包括基板、形成于所述基板邻近第一卡合部一侧的第二卡合部、形成于所述基板外缘的第一止回件、形成于所述基板远离所述第一卡合部一侧的第一啮合部、和连接所述基板远离所述第一卡合部一侧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基板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固定件上还形成第一卡扣部,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使得所述旋钮可带动所述棘爪盘旋转;所述底座,套设于所述固定件外围且位于所述棘爪盘远离所述旋钮的一侧,所述底座包括环设于所述固定件外围的侧壁结构、形成于所述侧壁结构的内表面的第二止回件、形成于侧壁结构上的第二限位件,所述侧壁结构收纳所述棘爪盘,所述侧壁结构上还具有贯穿的第一入线孔,且所述第二止回件与所述第一止回件啮合,使得所述棘爪盘可沿预定时针方向相较于所述底座旋转,所述第二限位件伸入所述盖板及所述侧板围成的收纳空间,并可被所述第一限位件限位于所述收纳空间中,且所述旋钮可带动所述棘爪盘朝远离所述底座的方向运动;所述线轮,位于所述侧壁结构中,包括具有通孔且套设于所述固定件外围的基体、形成于所述基体邻近所述底座一侧的第二啮合部、及形成于所述通孔孔壁的第二卡扣部,所述基体还包括贯穿的第二入线孔,使得绳线可穿过所述第一入线孔与所述第二入线孔并设置于所述线轮上,所述第二啮合部与所述第一啮合部啮合,使得所述棘爪盘可带动所述线轮旋转,进而可使所述绳线缠绕于所述基体以进行所述绳线的收起;所述底盘,所述底盘形成于所述线轮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且与所述底座固定;其中,当所述第一啮合部与所述第二啮合部啮合时,所述旋钮可带动所述棘爪盘旋转,进而所述棘爪盘带动所述线轮旋转,可使所述绳线缠绕于所述基体以进行所述绳线的收起;当所述旋钮带动所述棘爪盘朝远离所述底座的方向运动,使得所述第一啮合部脱离所述第二啮合部时,所述线轮可在所述底座中旋转实现所述绳线的释放。
5.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绳线收放装置中,通过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使得旋转所述旋钮可带动所述棘爪盘旋转;并当所述第一啮合部与所述第二啮合
部啮合时,所述旋钮可带动所述棘爪盘旋转,进而所述棘爪盘带动所述线轮旋转,可使所述绳线缠绕于所述基体以进行所述绳线的收起;当所述旋钮带动所述棘爪盘朝远离所述底座的方向运动,使得所述第一啮合部脱离所述第二啮合部时,拉动绳线使得所述线轮可在所述底座中旋转,实现所述绳线的释放可以实现绳线的自动收起和释放,操作简单,同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基板为一体成型结构,使得所述绳线收放装置的整体元件数量较少,不仅可减少组装成本、提高组装效率,还使得整体结构紧凑,有利于所述绳线收放装置的小型化及轻量化,并且,元件数量较少还可以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提高绳线收放装置的可靠度及使用寿命。
6.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外侧面朝外围凸起以形成所述第一卡扣部,所述第二卡扣部自所述孔壁朝向内侧凸起而形成,所述固定件可伸入所述通孔,且所述第一卡扣部可发生形变以穿过所述第二卡扣部并与所述第二卡扣部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卡固,使得所述棘爪盘及所述线轮固定在一起。通过所述第一卡扣部发生形变以穿过所述第二卡扣部,使所述固定件外侧面朝外围凸起以形成的所述第一卡扣部与自所述孔壁朝向内侧凸起而形成的所述第二卡扣部在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卡固,使得所述棘爪盘及所述线轮固定在一起,从而可以通过所述棘爪盘的转动带动所述线轮转动,实现绳线的收起,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第二卡扣部卡扣操作简单,且连接稳定。
7.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臂,所述第一卡扣部形成于所述固定臂远离另一所述固定臂的外侧面,所述两个固定臂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宽度沿远离所述基体的方向增大。通过所述两个固定臂之间的间隙可以实现所述第一卡扣部的形变,使所述第一卡扣部稍加施力就可以发生形变以穿过所述第二卡扣部,操作简单。
8.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部包括卡勾,所述第二卡合部包括所述基体外缘向内侧凹陷形成的缺口,所述卡勾伸入所述缺口并与所述基板远离所述盖板的一侧卡接,使得所述旋钮及所述棘爪盘固定在一起;所述侧板的外侧面还形成防滑结构。通过所述卡勾伸入所述缺口并与所述基板远离所述盖板的一侧卡接,使得所述旋钮及所述棘爪盘固定在一起,操作简单,连接稳定不易脱落,且所述侧板的外侧面还形成防滑结构,可以在旋转所述旋钮的时候起到防滑的作用,便于操作。
9.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板为连接于所述盖板外缘的环形侧板,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自所述侧板朝向内侧延伸的至少两个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自所述侧壁结构朝向外侧凸起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为环形结构,且所述第二延伸部可伸入所述侧板与所述盖板围成的收纳空间中并与所述第一延伸部邻近所述盖板的一侧卡接固定。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延伸部为环形结构,且设置所述第一延伸部为多个,可以在所述第二延伸部可伸入所述侧板与所述盖板围成的收纳空间中并与所述第一延伸部邻近所述盖板的一侧卡接固定时不受所述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设置位置的影响,使操作更加简单。
10.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止回件包括沿所述基板外缘环设的弧形弹性臂及形成于所述弹性臂一端的止回端,所述弹性臂远离所述止回端的一端连接所述基板的外缘,所述止回端包括朝向所述基板的凸起表面及背离所述基板的第一齿部,且所述弹性臂可发生形变以带动所述止回端朝靠近所述基板的方向或背离所述基板的方向运动,所述弹
性臂在自然状态下,所述止回端背离所述基板并与所述基板具有间隔;所述第一止回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止回件沿所述预定时针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止回件包括多个第二齿部,多个所述第二齿部沿所述预定时针方向沿依次相接并环设于所述侧壁结构的内表面,且所述第二齿部与所述第一齿部啮合,且所述第一齿部可沿所述预定时针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齿部旋转并与不同的所述第二齿部啮合。通过所述弹性臂使所述第一止回件在自然状态下与所述第二止回件啮合,并在外力作用下使所述第一齿部沿所述预定时针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齿部旋转并与不同的所述第二齿部啮合,从而实现旋转,操作简单,结构稳定。
11.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轮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基体邻近所述底座一端的侧面且朝外侧延伸的第一限位板及连接于所述基体远离所述底座一端的侧面且朝外侧延伸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所述基体及所述第二限位板围成用于容纳所述绳线的收纳部。通过所述收纳部可以将所述绳线整齐收纳与所述线轮上,避免所述绳线卷入其他位置,对其他部件造成影响。
12.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还包括对应所述第一入线孔设置的第一入线部,所述第一入线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入线孔连通的第一进线槽,所述第一进线槽的宽度沿远离所述第一入线孔的方向逐渐增大。通过所述第一进线槽的宽度沿远离所述第一入线孔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一出线槽的宽度沿远离所述第一出线孔的方向逐渐增大使收线,放线操作更加方便。
13.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盘还与所述底座卡扣固定;所述底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形成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槽间隔设置,所述底座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侧壁结构外侧面的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间隔设置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卡槽及所述第二卡槽对应,所述第一卡块可伸入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卡接,所述第二卡块可伸入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卡接;所述底盘还包括连接所述底板邻近所述底座一侧的侧壁部,所述侧壁部与所述底板共同收纳所述侧壁结构的至少部分,所述侧壁部对应所述第一入线孔处还具有缺口。通过所述底板上形成所述第一卡槽及所述第二卡槽,所述侧壁结构外侧面形成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且所述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间隔形成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卡槽及所述第二卡槽对应,所述第一卡块可伸入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卡接,所述第二卡块可伸入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卡接,并通过所述侧壁部与所述底板共同收纳所述侧壁结构的至少部分,使得整体结构紧凑,有利于所述绳线收放装置的小型化及轻量化,并且,还可以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14.本技术一种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绳线收放装置,所述绳线收放装置包括旋钮、棘爪盘、底座、线轮及底盘,所述棘爪盘包括本体和与所述本体一体成型的固定件,所述旋钮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底座形成于所述本体远离所述旋钮的一侧且与所述旋钮连接,所述线轮可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底座与所述线轮连接,其中,当所述线轮连接所述本体并与所述本体固定时,所述旋钮可带动所述棘爪盘旋转,进而所述棘爪盘带动所述线轮相对于所述底座及所述底盘旋转,可使所述绳线缠绕于所述线轮以进行所述绳线的收起;当所述线轮与所述本体脱离固定时,所述线轮可相对于所述底座及所述底盘旋转实现所述绳线的释放。可以理解,上述绳线收放装置中,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基板为一体成型结
构,使得所述绳线收放装置的整体元件数量较少,不仅可减少组装成本、提高组装效率,还使得整体结构紧凑,有利于所述绳线收放装置的小型化及轻量化,并且,元件数量较少还可以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提高绳线收放装置的可靠度及使用寿命。
15.本技术一种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鞋子,所述鞋子包括鞋子本体、鞋带及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绳线收放装置,所述鞋带作为所述绳线,所述绳线收放装置用于对所述鞋带进行收放。
16.本技术一种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帽子,所述帽子包括帽子本体、帽绳及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绳线收放装置,所述帽绳用于收紧或释放所述帽子本体,所述帽绳作为所述绳线,所述绳线收放装置用于对所述帽绳进行收放。
17.本技术一种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手套,所述手套包括手套本体、手套绳及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绳线收放装置,所述手套绳用于收紧或释放所述手套本体,所述手套绳作为所述绳线,所述绳线收放装置用于对所述手套绳进行收放。
18.本技术一种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收纳装置,所述收纳装置包括收纳本体、收纳带及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绳线收放装置,所述收纳带用于收紧或释放所述收纳本体,所述收纳带作为所述绳线,所述绳线收放装置用于对所述收纳带进行收放。
19.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鞋子、帽子、手套和收纳装置中,由于具有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绳线收放装置,也具有上述实施例的绳线收放装置的技术效果,由于上述已经对绳线收放装置的各技术效果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就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绳线收放装置的立体图。
22.图2是图1所示绳线收放装置的爆炸图。
23.图3是图1所示绳线收放装置另一角度的爆炸图。
24.图4是图1所示绳线收放装置的各元件的剖面图。
25.图5是图4所示绳线收放装置的各元件的分解剖面图。
26.图6是图1所示绳线收放装置的部分组装结构示意图。
27.图7是图6所示绳线收放装置的部分剖面图。
28.图8是图1所示绳线收放装置的另一部分组装结构示意图。
29.图9是图8所示绳线收放装置的另一部分另一角度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30.图10是图8所示绳线收放装置的另一部分又一角度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31.图11是图8所示绳线收放装置的另一部分剖面图。
32.图1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鞋子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3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帽子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4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手套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5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收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7.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8.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9.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40.请参阅图1

图5,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一种绳线收放装置1包括旋钮10、棘爪盘20、固定件25、底座30、线轮40和底盘50。
41.棘爪盘20包括本体和与本体一体成型的固定件25,旋钮10与本体连接,底座30形成于本体远离旋钮10的一侧且与旋钮10连接,线轮40可与本体连接,固定件25穿过底座30与线轮40连接,其中,当线轮40连接本体并与本体固定时,旋钮10可带动棘爪盘20旋转,进而棘爪盘20带动线轮40相对于底座30及底盘50旋转,可使绳线缠绕于线轮40以进行绳线的收起;当线轮40 与本体脱离固定时,线轮40可相对于底座30及底盘50旋转实现绳线的释放。
42.本实施例中绳线收放装置1,通过当线轮40连接本体并与本体固定时,旋钮10可带动棘爪盘20旋转,进而棘爪盘20带动线轮40相对于底座30及底盘 50旋转,可使绳线缠绕于线轮40以进行绳线的收起;当线轮40与本体脱离固定时,线轮40可相对于底座30及底盘50旋转实现绳线的释放,操作简单,同时,固定件25与本体一体成型,使得绳线收放装置1的整体元件数量较少,不仅可减少组装成本、提高组装效率,还使得整体结构紧凑,有利于绳线收放装置1的小型化及轻量化,并且,元件数量较少还可以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提高绳线收放装置1的可靠度及使用寿命。
43.具体的,旋钮10包括盖板11、形成于盖板11一侧的第一卡合部12、连接盖板11一侧的侧板13、和连接侧板13远离盖板11一端的第一限位件14。
44.棘爪盘20的本体包括基板21、形成于基板21邻近第一卡合部12一侧的第二卡合部22、形成于基板21外缘的第一止回件23、形成于基板21远离第一卡合部12一侧的第一啮合部24,固定件25和基板21远离第一卡合部12一侧连接,固定件25与基板21为一体成型结构,固定件25上还形成第一卡扣部26,第二卡合部22与第一卡合部12卡合,使得旋钮10可带动棘爪盘20旋转。
45.底座30套设于固定件25外围且位于棘爪盘20远离旋钮10的一侧,底座 30包括环设于固定件25外围的侧壁结构31、形成于侧壁结构31的内表面的第二止回件32、形成于侧壁结构31上的第二限位件33,侧壁结构31收纳棘爪盘 20,侧壁结构31上还具有贯穿的第一入线孔34,且第二止回件32与第一止回件23啮合,使得棘爪盘20可沿预定时针方向相较于底座30旋转,第二限位件 33伸入盖板11及侧板13围成的收纳空间,并可被第一限位件14限位于收纳空间中,且旋钮10可带动棘爪盘20朝远离底座30的方向运动。可以理解,第二止回件32与第一止回件23啮合,使得棘爪盘20只能沿预定时针方向(如顺时针方向)相较于底座30旋转,且无法反向旋转,达到止回功能。
46.线轮40位于侧壁结构31中,包括具有通孔41且套设于固定件25外围的基体42、形成于基体42邻近底座30一侧的第二啮合部43、及形成于通孔41 孔壁的第二卡扣部44,基体42还包括贯穿的第二入线孔45,使得绳线可依次穿过第一入线孔34和第二入线孔45并设置于线轮40上,第二啮合部43与第一啮合部24啮合,使得棘爪盘20可带动线轮40旋转,进而可使绳线缠绕于基体42以进行绳线的收起。
47.底盘50形成于线轮40远离底座30的一侧且与底座30固定;其中,当第一啮合部24与第二啮合部43啮合时,旋钮10可带动棘爪盘20旋转,进而棘爪盘20带动线轮40旋转,可使绳线缠绕于基体42以进行绳线的收起;当旋钮 10带动棘爪盘20朝远离底座30的方向运动,使得第一啮合部24脱离第二啮合部43时,线轮40可在底座30中旋转实现绳线的释放。
48.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绳线收放装置1中,通过第二卡合部22与第一卡合部12卡合,使得旋钮10可带动棘爪盘20旋转;并当第一啮合部24与第二啮合部43啮合时,旋钮10可带动棘爪盘20旋转,进而棘爪盘20带动线轮40 旋转,可使绳线缠绕于基体42以进行绳线的收起;当旋钮10带动棘爪盘20朝远离底座30的方向运动,使得第一啮合部24脱离第二啮合部43时,线轮40 可在底座30中旋转实现绳线的释放可以实现绳线的自动收起和释放,操作简单,同时,固定件25与基板21为一体成型结构,使得绳线收放装置的整体元件数量较少,不仅可减少组装成本、提高组装效率,还使得整体结构紧凑,有利于绳线收放装置的小型化及轻量化,并且,元件数量较少还可以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提高绳线收放装置1的可靠度及使用寿命。
49.具体的,请参阅图6、图7、图8、图9,固定件25外侧面朝外围凸起以形成第一卡扣部26,第二卡扣部44自孔壁朝向内侧凸起而形成,固定件25可伸入通孔41,且第一卡扣部26可发生形变以穿过第二卡扣部44并与第二卡扣部 44远离底座30的一侧卡固,使得棘爪盘20及线轮40固定在一起。通过第一卡扣部26发生形变以穿过第二卡扣部44,使固定件25外侧面朝外围凸起以形成的第一卡扣部26与自孔壁朝向内侧凸起而形成的第二卡扣部44在远离底座30 的一侧卡固,使得棘爪盘20及线轮40固定在一起,从而可以通过棘爪盘20的转动带动线轮40转动,实现绳线的收起,第一卡扣部26与第二卡扣部44卡扣操作简单,且连接稳定。
50.进一步地,固定件25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臂251,第一卡扣部26形成于固定臂251远离另一固定臂251的外侧面,两个固定臂251之间具有间隙,间隙的宽度沿远离基体42的方向增大。通过两个固定臂251之间的间隙可以实现第一卡扣部26的形变,使第一卡扣部26稍加施力就可以发生形变以穿过第二卡扣部44,操作简单。
51.请参阅图10、图11,旋钮10及棘爪盘20中,第一卡合部12包括卡勾121,第二卡合部
22包括基体42外缘向内侧凹陷形成的缺口,卡勾121伸入缺口并与基板21远离盖板11的一侧卡接,使得旋钮10及棘爪盘20固定在一起;侧板13的外侧面还形成防滑结构131,防滑结构131可以包括多个沿垂直盖板11 的方向延伸的凹槽,且多个凹槽沿侧板13的外侧面环设排列。通过卡勾121伸入缺口并与基板21远离盖板11的一侧卡接,使得旋钮10及棘爪盘20固定在一起,操作简单,连接稳定不易脱落,且侧板13的外侧面还形成防滑结构131,可以在旋转旋钮10的时候起到防滑的作用,便于操作。
52.旋钮10中,侧板13为连接于盖板11外缘的环形侧板13,第一限位件14 包括自侧板13朝向内侧延伸的至少两个第一延伸部141;第二限位件33包括自侧壁结构31朝向外侧凸起的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为环形结构,且第二延伸部可伸入侧板13与盖板11围成的收纳空间中并与第一延伸部141邻近盖板11 的一侧卡接固定。通过设置第二延伸部为环形结构,且设置第一延伸部141为多个,可以在第二延伸部可伸入侧板13与盖板11围成的收纳空间中并与第一延伸部141邻近盖板11的一侧卡接固定时不受第一延伸部141、第二延伸部设置位置的影响,使操作更加简单。
53.棘爪盘20中,第一止回件23包括沿基板21外缘环设的弧形弹性臂231及形成于弹性臂231一端的止回端232,弹性臂231远离止回端232的一端连接基板21的外缘,止回端232包括朝向基板21的凸起表面232a及背离基板21的第一齿部232b,且弹性臂231可发生形变以带动止回端232朝靠近基板21的方向或背离基板21的方向运动,弹性臂231在自然状态下,止回端232背离基板 21并与基板21具有间隔;第一止回件2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一止回件23沿预定时针方向间隔设置。
54.底座30中,第二止回件32包括多个第二齿部,多个第二齿部沿预定时针方向沿依次相接并环设于侧壁结构31的内表面,且第二齿部与第一齿部232b 啮合,且第一齿部232b可沿预定时针方向相对于第二齿部旋转并与不同的第二齿部啮合。通过弹性臂231使第一止回件23在自然状态下与第二止回件32啮合,并在外力作用下使第一齿部232b沿预定时针方向相对于第二齿部旋转并与不同的第二齿部啮合,从而实现旋转,操作简单,结构稳定。可以理解,在外力作用下,第一齿部232b只能沿预定时针方向(如顺时针方向)相对于第二齿部旋转并与不同的第二齿部啮合,且无法反向旋转,从而达到止回功能。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定时针方向可以为顺时针方向,但并不以上述为限,在变更实施例中,所述预定时针方向也可以为逆时针方向,并且,设置弹性臂231 可以便于棘爪盘20的安装。
55.进一步地,线轮40还包括连接于基体42邻近底座30一端的侧面且朝外侧延伸的第一限位板47及连接于基体42远离底座30一端的侧面且朝外侧延伸的第二限位板48,第一限位板47、基体42及第二限位板48围成用于容纳绳线的收纳部49。通过收纳部49可以将绳线整齐收纳与线轮40上,避免绳线卷入其他位置,对其他部件造成影响。
56.更进一步地,底座30还包括自侧壁结构31朝向固定部延伸的延伸壁36,延伸壁36可将第二止回件32与线轮40间隔,避免相互干扰;底座30还包括对应第一入线孔34设置的第一入线部37,第一入线部37包括与第一入线孔34 连通的第一进线槽371,第一进线槽371的宽度沿远离第一入线孔34的方向逐渐增大。可以理解,第一入线孔34、第一入线部37、第二入线孔45的数量可以需要设置,通常设置两个,绳线的两端的每端可通过对应的一个第一进线槽 371后再穿过对应的一个第一入线孔34、一个第二入线孔45后设置于线轮40 上,如打结使得抽拉绳线时绳线仍可卡固于线轮40上,不会脱落。进一步地,为了方便绳线的两
端穿过底座30后打结,底座30还可以包括贯穿侧壁结构30 的通孔38,绳线的每端可通过对应的一个第一进线槽371后再穿过对应的一个第一入线孔34、一个第二入线孔45后再穿过通孔38,从而露出底座30外,此时可将绳线的每端进行打结。可以理解,通过第一进线槽371的宽度沿远离第一入线孔34的方向逐渐增大使收线,放线操作更加方便。
57.底盘50还与底座30卡扣固定;底盘50可以包括底板51,底板51上形成第一卡槽52及第二卡槽53,第一卡槽52与第二卡槽53间隔设置,底座30还包括连接于侧壁结构31外侧面的第一卡块311和第二卡块312,第一卡块311 与第二卡块312间隔设置且分别与第一卡槽52及第二卡槽53对应,第一卡块 311可伸入第一卡槽52与底板51远离底座30的一侧卡接,第二卡块312可伸入第二卡槽53与底板51远离底座30的一侧卡接;第一卡块311与第二卡块312 均为弧形,第一卡槽52与第二卡槽53均为弧形,第一卡块311与第二卡块312 的长度不同,第一卡槽52与第二卡槽53的长度不同;底盘50还包括连接底板 51邻近底座30一侧的侧壁部54,侧壁部54与底板51共同收纳侧壁结构31的至少部分,侧壁部54对应第一入线孔34处还具有缺口。通过底板51上设置第一卡槽52及第二卡槽53,侧壁结构31外侧面设置第一卡块311和第二卡块312,且第一卡块311与第二卡块312间隔设置且分别与第一卡槽52及第二卡槽53 对应,第一卡块311可伸入第一卡槽52与底板51远离底座30的一侧卡接,第二卡块312可伸入第二卡槽53与底板51远离底座30的一侧卡接,并通过侧壁部54与底板51共同收纳侧壁结构31的至少部分,使得整体结构紧凑,有利于绳线收放装置1的小型化及轻量化,并且,还可以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58.下面对本实施例的绳线收放装置1的安装及使用过程进行说明。
59.首先,底盘50可以设置于具有绳线的物体本体上,将旋钮10的第一卡合部12与棘爪盘20的第二卡合部22卡合,完成旋钮10与棘爪盘20的连接安装,同时,将底座30的第一卡块311伸入底盘50的第一卡槽52与底板51远离底座30的一侧卡接,底座30的第二卡块312伸入底盘50的第二卡槽53与底板 51远离底座30的一侧卡接,并将线轮40置于底座30的侧壁结构31围成的收纳空间内,以此完成底座30、线轮40与底盘50的连接安装,再将绳线的两端的每端通过对应的一个第一进线槽371后再穿过对应的一个第一入线孔34、一个第二入线孔45后设置于线轮40上,如打结使得抽拉绳线时绳线仍可卡固于线轮40上,不会脱落,最后,将旋钮10的固定件25插入线轮40的通孔41中,使第一卡扣部26与第二卡扣部44卡合,同时,将第一限位件14与第二限位件 33卡合,以此完成绳线收放装置1的安装。
60.用户在使用绳线收放装置1时,在需要收紧绳线时,旋钮10可以被按下,如按压旋钮10使得旋钮10带动所述棘爪盘20朝靠近底座30的方向运动,第一啮合部24与第二啮合部43的啮合,棘爪盘20及线轮40固定在一起,然后通过外力旋转旋钮10就可以使得棘爪盘20带动线轮40沿预定时针方向(如顺时针方向)旋转,且由于第一止回件23与第二止回件32的配合,棘爪盘20无法反向旋转,进而可使绳线缠绕于线轮40基体42以进行绳线的收起;在需要释放绳线时,可以使得所述旋钮10带动所述棘爪盘20朝远离所述底座30的方向运动,比如可以向上拔旋钮10,使得第一啮合部24与所述第二啮合部43解除啮合,且第一卡扣部26与第二卡扣部44卡接以避免固定件25与线轮40脱离,进一步拉动绳线使得线轮40可在底座30中旋转,实现绳线的释放。
61.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2,本技术一种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鞋子6,鞋子6包括鞋子本体61、鞋带62及上述任意一实施例的绳线收放装置1,鞋带62作为绳线,绳线收放装置1用于对
鞋带62进行收放。其中,绳线收放装置1的底盘 50可以固定在鞋子本体61上。
62.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任意一实施例的绳线收放装置1对鞋带62进行收放,操作简单,同时,采用固定件25与棘爪盘10的本体一体成型,使得绳线收放装置1的整体元件数量较少,不仅可减少组装成本、提高组装效率,还使得整体结构紧凑,有利于绳线收放装置1的小型化及轻量化,并且,元件数量较少还可以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提高绳线收放装置1的可靠度及使用寿命。
63.请参阅图13,本技术一种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帽子7,帽子包括帽子本体71、帽绳72及上述任意一实施例的绳线收放装置1,帽绳72用于收紧或释放帽子本体,帽绳72作为绳线,绳线收放装置1用于对帽绳72进行收放。其中,绳线收放装置1的底盘50可以固定在帽子本体71上。
64.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任意一实施例的绳线收放装置1帽绳72进行收放,操作简单,同时,采用固定件25与棘爪盘10的本体一体成型,使得绳线收放装置1的整体元件数量较少,不仅可减少组装成本、提高组装效率,还使得整体结构紧凑,有利于绳线收放装置1的小型化及轻量化,并且,元件数量较少还可以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提高绳线收放装置1的可靠度及使用寿命。
65.请参阅图14,本技术一种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手套8,手套包括手套本体81、手套绳82及上述任意一实施例的绳线收放装置1,手套绳82用于收紧或释放手套本体,手套绳82作为绳线,绳线收放装置1用于对手套绳82进行收放。其中,绳线收放装置1的底盘50可以固定在手套本体81上。
66.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任意一实施例的绳线收放装置1对对手套绳82进行收放,操作简单,同时,采用固定件25与棘爪盘10的本体一体成型,使得绳线收放装置1的整体元件数量较少,不仅可减少成本、提高组装效率,还使得整体结构紧凑,有利于绳线收放装置1的小型化及轻量化,并且,元件数量较少还可以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提高绳线收放装置1的可靠度及使用寿命。
67.请参阅图15,本技术一种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收纳装置9,收纳装置9可以为背包但不限于背包,其包括收纳本体91、收纳带92及上述任意一实施例的绳线收放装置1,收纳带92用于收紧或释放收纳本体91,收纳带92作为绳线,绳线收放装置1用于对收纳带92进行收放。其中,绳线收放装置1的底盘50 可以固定在收纳本体91上。
68.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任意一实施例的绳线收放装置1对收纳带92进行收放,操作简单,同时,采用固定件25与棘爪盘10的本体一体成型,使得绳线收放装置1的整体元件数量较少,不仅可减少组装成本、提高组装效率,还使得整体结构紧凑,有利于绳线收放装置1的小型化及轻量化,并且,元件数量较少还可以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提高绳线收放装置1的可靠度及使用寿命。
69.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