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微孔膜收卷存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72714发布日期:2021-10-16 10:13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微孔膜收卷存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孔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微孔膜收卷存放装置。


背景技术:

2.微孔膜是孔径在5.0纳米~1.0毫米之间的多孔膜。主要用于超滤和膜过滤,是以聚四氟乙烯为原料,经过膨化拉伸后形成一种具有微孔性的薄膜,将此薄膜用特殊工艺覆合在各种织物和基材上,成为新型过滤材料,该膜孔径小,分布均匀,孔隙率大,在保持空气流通的同时,可以过滤包括细菌在内的所有尘埃颗粒,达到净化且通风的目的,它广泛应用于制药、生化、微电子和实验室耗材等领域。
3.现有的微孔膜在进行收卷过程中,每次收卷筒与收卷轴外侧壁的安装固定一般采用紧配合卡接安装,这样就导致收卷筒在进行安装和更换过程中,导致收卷筒更换和使用的便捷性降低,也无法根据需求对不同直径的收卷筒进行快速更换使用,降低了实用性,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微孔膜收卷存放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微孔膜在进行收卷过程中,每次收卷筒与收卷轴外侧壁的安装固定一般采用紧配合卡接安装,这样就导致收卷筒在进行安装和更换过程中,导致收卷筒更换和使用的便捷性降低,也无法根据需求对不同直径的收卷筒进行快速更换使用,降低了实用性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微孔膜收卷存放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新型的微孔膜收卷存放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端侧壁固定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一侧侧壁固定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有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接轴的外侧壁套接有收卷筒,所述收卷筒的一侧安装有与第一连接轴侧壁固定的挡板,所述收卷筒远离挡板的一侧设置有环形板,环形板与第一连接轴之间垂直设置,所述环形板的内圈内壁开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两侧侧壁之间滑动连接有移动板,移动板的一侧侧壁固定有限位板,限位板与移动板之间垂直设置,所述移动板远离限位板的一侧侧壁固定有调节板,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的外侧壁紧配合固定有齿轮,所述调节板靠近第二连接轴的一侧侧壁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齿条,所述齿轮与齿条之间啮合传动连接,所述环形板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外侧壁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放置槽,放置槽与限位板之间卡接设置。
7.优选的,所述空腔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空腔两侧侧壁之间的第三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另一端延伸至空腔一侧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外侧壁紧配合固定有第一蜗杆,所述第三连接轴的外侧壁固定有第一蜗轮,且第一蜗杆与第一蜗轮之间啮合传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空腔的一侧侧壁转动连接有第四连接轴,第四连接轴的另一端延伸
至空腔外部固定有旋转板,旋转板与第四连接轴之间垂直设置。
9.优选的,所述第四连接轴的外侧壁紧配合固定有第二蜗轮,所述第三连接轴的外侧壁紧配合固定有第二蜗杆,且第二蜗杆与第二蜗轮之间啮合传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旋转板的上方设置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在环形板外侧壁固定的固定板,固定板的顶端侧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导向通道,导向通道的内部滑动套装有限位杆,限位杆的一端延伸至导向通道外部固定有拉板,且拉板与限位杆之间垂直设置。
11.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外侧壁套接有复位弹簧,所述第四连接轴的外侧壁沿圆周方向开设有多个对称设置的限位槽,且限位槽与限位杆之间卡接设置。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收卷筒以及第一连接轴的配合,能够将收卷筒进行快速套接在第一连接轴的外侧壁,通过设置的挡板以及环形板,能够快速对不同长度和大小的收卷筒进行快速位置固定,通过设置的卡位块与卡位槽的配合,能够快速对收卷筒的位置进行进一步固定,提高了稳定性;
14.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调节机构,能够对环形板的位置进行一键式调节,快速完成对环形板的位置固定和松开,提高了便捷性,通过设置的限位机构,能够对环形板的位置进行进一步固定,提高了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微孔膜收卷存放装置的结构主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微孔膜收卷存放装置的环形板结构侧剖图。
17.图3为图2中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图2中b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图1中c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标号:1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驱动电机、4第一连接轴、5挡板、6收卷筒、7环形板、8第一凹槽、9移动板、10限位板、11调节板、12齿条、13第二连接轴、14齿轮、15放置槽、16空腔、17第三连接轴、18第一蜗杆、19第二蜗杆、20第四连接轴、21第二蜗轮、22旋转板、23限位机构、2301固定板、2302限位杆、2303拉板、2304复位弹簧、2305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得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22.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还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
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23.为了保持本公开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公开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24.参照图1

5,一种新型的微孔膜收卷存放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一支撑板1的顶端侧壁固定有第二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2的一侧侧壁固定有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有第一连接轴4,第一连接轴4的外侧壁套接有收卷筒6,收卷筒6的一侧安装有与第一连接轴4侧壁固定的挡板5,收卷筒6远离挡板5的一侧设置有环形板7,环形板7与第一连接轴4之间垂直设置,环形板7的内圈内壁开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一凹槽8,第一凹槽8的两侧侧壁之间滑动连接有移动板9,移动板9的一侧侧壁固定有限位板10,限位板10与移动板9之间垂直设置,移动板9远离限位板10的一侧侧壁固定有调节板11,第一凹槽8的一侧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轴13,第二连接轴13的外侧壁紧配合固定有齿轮14,调节板11靠近第二连接轴13的一侧侧壁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齿条12,齿轮14与齿条12之间啮合传动连接,环形板7内部开设有空腔16,第一连接轴4的外侧壁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放置槽15,放置槽15与限位板10之间卡接设置。
25.空腔16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空腔16两侧侧壁之间的第三连接轴17,第二连接轴13的另一端延伸至空腔16一侧侧壁转动连接,第二连接轴13的外侧壁紧配合固定有第一蜗杆18,第三连接轴17的外侧壁固定有第一蜗轮,且第一蜗杆18与第一蜗轮之间啮合传动连接。
26.空腔16的一侧侧壁转动连接有第四连接轴20,第四连接轴20的另一端延伸至空腔16外部固定有旋转板22,旋转板22与第四连接轴20之间垂直设置,第四连接轴20的外侧壁紧配合固定有第二蜗轮21,第三连接轴17的外侧壁紧配合固定有第二蜗杆19,且第二蜗杆19与第二蜗轮21之间啮合传动连接。
27.旋转板22的上方设置有限位机构23,限位机构23包括固定在环形板7外侧壁固定的固定板2301,固定板2301的顶端侧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导向通道,导向通道的内部滑动套装有限位杆2302,限位杆2302的一端延伸至导向通道外部固定有拉板2303,且拉板2303与限位杆2302之间垂直设置,限位杆2302的外侧壁套接有复位弹簧2304,第四连接轴20的外侧壁沿圆周方向开设有多个对称设置的限位槽2305,且限位槽2305与限位杆2302之间卡接设置。
28.工作原理:当对收卷筒6进行安装时,只需要拉动拉板2303,拉板2303带动限位杆2302进行移动,使限位杆2302与限位槽2305分离,然后转动旋转板22,旋转板22带动第四连接轴20进行旋转,第四连接轴20带动第二蜗轮21进行旋转,第二蜗轮21与第二蜗杆19之间啮合传动带动第三连接轴17进行旋转,第三连接轴17带动第一蜗轮进行旋转,第一蜗轮与第一蜗杆18之间啮合传动带动第二连接轴13进行旋转,第二连接轴13带动齿轮14进行旋转,齿轮14与齿条12之间啮合传动带动调节板11进行移动,调节板11带动移动板9进行移动,移动板9带动限位板10进入第一凹槽8内部,然后移出环形板7,使环形板7移出第一连接轴4,移动收卷筒6,收卷筒6的内圈穿过第一连接轴4,使收卷筒6的一端与挡板5侧壁抵住,然后移动环形板7,使第一连接轴4穿过环形板7的内圈,使环形板7抵住收卷筒6侧壁,然后反转旋转板22,使限位板10移出第一凹槽8,使限位板10与第一连接轴4表面开设的放置槽15进行卡接设置,然后松开拉板2303,在复位弹簧2304的弹力作用下,限位杆2302与对应的
限位槽2305进行卡接设置,完成环形板7的位置固定,从而完成收卷筒6的位置固定。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