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于地铁车辆自行走式列检机器人的升降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37117发布日期:2021-11-29 17:18阅读:99来源:国知局
适应于地铁车辆自行走式列检机器人的升降平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地铁车辆检修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应于地铁车辆自行走式列检机器人的升降平台。


背景技术:

2.地铁车辆执行完每日运载任务后,都需要回到专用检修库进行检修,包括检测车顶、车侧、车底和车内等关键部位。其中,地铁列检机器人可以在轨道桥的地沟中对车辆底部进行自动检测,检测前需要将地铁列检机器人从地面转运至地沟,检测后需要将其从地沟转运至地面,并且偶尔需要进行跨地沟检测。
3.目前,有以下几种方式实现地铁列检机器人的转运。
4.第一种转运方式:通过在地沟和地面之间涉及过渡坡,使地铁列检机器人通过过渡坡出入地沟。这种转运方式会破环地沟原始结构,对车辆检修人员的便捷度有一定影响;此外,过渡坡的坡度设计角度较小,大大增加了过渡坡的长度,进而增加检测车间长度和车间建设成本。
5.第二种转运方式:采用起吊工具实现对地铁列检机器人的转运。这种转运方式虽然无需破坏地沟原始结构,但是,轨道桥上的车辆需要驶离起吊位,起吊前后需要操作起吊工具,还需要多人操作,这样转运的效率低下;并且,起吊时完全人工控制,有撞伤地铁列检机器人的风险。
6.第三种转运方式:在地沟旁边设置自动垂直升降平台,通过自动垂直升降平台转运地铁列检机器人。这种转运方式需要破坏地沟原始结构,一般需要在地沟内挖坑以埋设相应设备,或则需要挖开地沟旁边的水泥基础以安装相应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应于地铁车辆自行走式列检机器人的升降平台,能够在避免破坏地沟原始结构的基础上,保证平稳转运地铁列检机器人,并有效降低升降组件的设备功耗。
8.本实用新型为达到其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9.一种适应于地铁车辆自行走式列检机器人的升降平台,包括托板、助力组件和升降组件;
10.所述助力组件包括第一立柱、第一底座、第一承力板、拉伸弹簧和压缩弹簧,所述第一立柱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底座连接,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托板连接,所述第一承力板的一端与所述托板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拉伸弹簧与所述第一立柱连接,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承力板连接;
11.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二立柱、第二底座、第二承力板、引导柱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立柱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底座连接,所述第二底座与所述托板连接,所述引导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承力板与所述引导柱滑动连接,
所述第二承力板与所述托板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承力板连接。
1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使升降平台能够平稳的安装在地沟,并且不需要破坏地沟原始结构;在升降组件启动后,升降组件带动托板在垂直方向运动;当升降组件朝上运动时,拉伸弹簧通过对第一承力板作用拉力,由此给予托板朝上运动的辅助力;与此同时,所述压缩弹簧给予第一承力板弹力,由此实现对托板朝上运动的另一辅助力;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助力组件实现了降低升降组件的设备功耗。
13.优选的,所述第一立柱的顶部设有第一挂板,所述第一承力板远离所述托板的一端设有第二挂板,所述第一挂板和第二挂板上设有与所述拉伸弹簧连接的第一挂钩。
14.优选的,所述第一承力板靠近所述托板的一端设有第三挂板,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第四挂板,所述第三挂板和第四挂板上设有与所述压缩弹簧连接的第二挂钩。
15.优选的,所述助力组件还包括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一端与第二底座连接,所述导向板设有滑动导轨,所述滑动导轨上设有至少一个与其滑动配合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承力板远离所述托板的一侧连接。
16.优选的,还包括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上缓冲块,所述上缓冲块设置于所述导向板远离所述托板的一端;所述托板位于所述驱动机构的上行程的末端时,处于所述第一承力板靠上位置的滑块与所述上缓冲块接触。
17.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还包括下缓冲块,所述第二底座通过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底座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上侧与所述下缓冲块连接;所述托板位于所述驱动机构的下行程的末端时,所述下缓冲块与所述托板接触。
18.优选的,所述托板的形状为矩形,所述托板的任意一对对边位置设有一对相互对称的缺口部;
19.所述升降组件和助力组件分别设有两个;任意相邻的两个缺口部内分别设有一个升降组件和一个助力组件。
20.优选的,所述四个缺口部分别设于所述托板的四角位置。
21.优选的,所述托板的任意两端分别设有出口和入口,所述出口和入口处设有过渡板。
22.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滚珠丝杠和连接螺母,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引导柱,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与所述滚珠丝杠连接,所述滚珠丝杠上设有连接螺母,所述连接螺母与所述第二承力板连接。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4.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地铁列检机器人更加平稳的转运于地沟和地面,并避免地铁列检机器人在转运过程中造成损伤,也避免了升降平台在转运过程中产生损伤;本实用新型具有助力组件,能够极大降低升降组件的功耗,从而降低使用成本;本实用新型通过缓冲组件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地铁列检机器人的转运平稳性,有效保护了升降平台和列检机器人。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27.图2为图1的a向放大图;
28.图3为图1的俯视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俯视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
托板;2

第二底座;3

第一立柱;4

第一底座;5

第一承力板;6

拉伸弹簧;7

压缩弹簧;8

第一挂板;9

第二挂板;10

第一挂钩;11

导向板;12

滑动导轨;13

滑块;14
‑ꢀ
第二立柱;15

引导柱;16

驱动电机;17

第二承力板;18

上缓冲块;19

下缓冲块;20

连接板;21

缺口部;22

过渡板;100

升降组件;200

助力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4]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35]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适应于地铁车辆自行走式列检机器人的升降平台,包括托板1、升降组件100和助力组件200;所述升降组件100的底部设有第二底座2,所述升降组件100 的运动端与托板1连接;所述助力组件200包括第一立柱3、第一承力板5和压缩弹簧7;所述第一立柱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底座4;所述第一承力板5的一端与托板1连接,另一端通过拉伸弹簧6与第一立柱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压缩弹簧7的一端与第一底座4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承力板5连接;所述升降组件100包括第二立柱14、引导柱15、第二底座2和第二承力板17;所述第二立柱14的底部与第二底座2连接;所述引导柱15的一端与第二底座2 连接,另一端设有驱动电机16;所述第二承力板17与引导柱15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承力板 17与托板1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6的驱动端与所述滚珠丝杠连接,所述第二承力板17设有连接螺母,所述滚珠丝杠与连接螺母螺纹连接。
[0036]
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托板1首先位于升降组件100的顶端,使得地铁列检机器人能够从地面行驶至托板1,然后,升降组件100启动,托板1朝向沟底运动;当地铁列检机器人检修完毕,从沟底运动至托板1后,启动升降组件100,此时托板1朝向地面运动,在这个过程中,拉伸弹簧6和压缩弹簧7均给予托板1朝向地面且垂直于地面的作用力;由此,在升降组件100朝上运动时,拉伸弹簧6和压缩弹簧7均给予托板1同一方向的作用力,由此使得升降组件100利用更少得能耗就能实现地铁列检机器人的平稳转运。在升降组件100的朝下运动
的过程中,实际上拉伸弹簧6和压缩弹簧7提供的力为朝上的力,对于升降组件来说,属于反作用力,但是,该反作用力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被其支撑的物件的重力所抵消,因而在这个过程中,本实施例中的使用能耗并不会在总能量消耗上提高,因此,助力组件200的设置降低了升降平台的功耗。
[0037]
本实施例通过引导柱15和第二承力板17滑动连接,使得托板1的垂直运动受到进一步导向,更好的避免了托板1的运动路径与预设路径产生偏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滚珠丝杠穿过引导柱15,并位于引导柱15的内部,其另一端无连接关系;第二承力板17围合引导柱 15,并通过连接螺母与滚珠丝杠螺纹连接,因此,当驱动电机16带动滚珠丝杠转动时,连接螺母在滚珠丝杠上沿滚珠丝杠的长度方向位移,从而实现托板1的位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16是正反转驱动电机,由此实现托板1沿不同方向进行运动。
[0038]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施例,所述第一立柱3的上端设有第一挂板8,所述第一承力板5 远离托板1的一端设有第二挂板9,所述第一挂板8和第二挂板9均设有与拉伸弹簧6连接的第一挂钩10;所述第一承力板5靠近托板1的一端设有第三挂板,所述第一底座4设有第四挂板,所述第三挂板和第四挂板均设有与压缩弹簧7连接的第二挂钩。第一挂钩10和第二挂钩的设置使得拉伸弹簧6和压缩弹簧7能够被更稳定的连接,并且方便工作人员的安装和更换;此外,进一步的,各挂钩与其对应的挂板的一侧还有弹簧防护板,弹簧防护板与对应的挂钩和挂板组成封闭区域,可以有效避免该封闭区域内的弹簧意外弹出,保证设备和人员安全。
[0039]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施例,所述助力组件200还包括导向板11和两个滑块13;所述导向板11的一端与第一底座4连接,所述导向板11设有滑动导轨12;两个滑块13均与第一承力板5远离托板1的一侧连接,每个滑块13均与滑动导轨12滑动连接;其中一个滑块13 位于第一承力板5的上侧,另一个滑块13位于第一承力板5的下侧。
[0040]
当升降组件100启动后,两个滑块13均在滑动导轨12内滑动,由此给予托板1的垂直运动提供很好的稳定性,避免托板1的运动路径与预设路径产生偏移。
[0041]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施例,还包括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上缓冲块18;所述上缓冲块18设置于导向板11远离托板1的一端;当托板1位于驱动电机的上行程的末端时,位于所述第一承力板5的上侧的滑块13与上缓冲块18接触。
[0042]
当托板1从地沟朝向地面运动时,在上行程的最高点,所述滑块13与上缓冲块18接触,从而通过上缓冲块18为托板1进行限位;因此,通过上缓冲块18的设置,从而能够为托板 1提供缓冲作用外,还能够为托板1提供限位作用,避免升降装置过渡提升而造成托板1脱离上行程或使托板1的停靠位置与地面不平。
[0043]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施例,所述缓冲组件还包括下缓冲块19;所述第一底座4通过连接板20与第二底座2连接;所述连接板20的上侧与下缓冲块19连接;当托板1位于驱动电机的下行程的末端时,所述下缓冲块19与托板1接触。
[0044]
与上缓冲块18相似的是,下缓冲块19为托板1提供了很好的缓冲作用,当托板1从地面位置到达地沟后,通过下缓冲块19,减少了地铁列检机器人的颠簸与振动。
[0045]
在本实施例中,上缓冲块18和下缓冲块19均为金属橡胶,金属橡胶的原材料是金属丝,其既具有所选金属固有的特性,又具有像橡胶一样的弹性,因此作为缓冲件十分合适。
[0046]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施例,所述托板1的形状为矩形;所述托板1的四角均设有缺口部 21;所述升降组件100和助力组件200分别设有两个;任意相邻的两个缺口部21内分别设有一个升降组件100和一个助力组件200。
[0047]
在本实施例中,升降组件100和助力组件200均设置在相对应的缺口部21内,由此与托板1的侧面平齐,使得升降平台能够很好的安装在地沟内,从而在不浪费安装面积的情况下,使托板1获得良好的位移作用力,从而在此技术上获得具有较大面积的托板1。
[0048]
在不同实施例中,升降组件100和助力组件200也有不同的安装方式,如图4所示,在这种实施例中,升降组件100为托板1提供的作用力容易损坏托板1;如图5所示,在这种实施例中,升降组件100和助力组件200不止两个,还可以设置更多个,但是位于托板1中间位置的升降组件100和/或助力组件200不能使工作人员更方便的进行安装或更换。
[0049]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施例,所述托板1的任意两端分别设有出口和入口;所述出口和入口均设有连通外部和托板1的过渡板22。所述过渡板22能够使地铁列检机器人减少进入振动和颠簸,使得地铁列检机器人的运动更趋于平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板22也可以是具有一定角度的坡板,过渡板22同样位于地沟的延伸线上,因此,不论过渡板22设置看如何的坡度,均不会增加检测车间长度。
[0050]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