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衬层自动搭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59526发布日期:2021-11-25 09:16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衬层自动搭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内衬层自动搭送装置。


背景技术:

2.内衬层是轮胎的重要组成部分,轮胎的气密性就是依靠内衬层来保证,因此,内衬层的生产至关重要。
3.内衬层是由挤出压延后的气密层与过渡层进行贴合而得到的,为了满足成型工序的生产需求,会大量生产内衬层并进行存放,由于内衬层较薄,所以其存放方式是工字轮卷取。
4.目前,轮胎厂生产出的内衬层都是定长卷取,卷取长度大约是170

180米,当一卷内衬层卷取完毕后,裁刀会自动裁断,然后进入下一卷内衬层的卷取。新卷内衬层会先经过第一传送带(起到传送与裁断的作用),然后车间工人用双手将内衬层从第一传送带搭到第二传送带(起到传送与卷取的作用),这样会十分浪费人力,而且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内衬层的卷取工位采用的是双工位不停机卷取的方式,假如车间工人忘记或未及时将裁断后的内衬层搭到第二传送带上,内衬层就会落地污染,造成材料的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
5.因此,现有技术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衬层自动搭送装置,通过该装置能够实现裁断后的内衬层自动的在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间过渡,不仅大大的节省了人力,而且有效避免了内衬层未及时搭送传递而落地污染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内衬层自动搭送装置,其包括支撑架、设置于支撑架上的气缸、连接于气缸活塞端用于实现将第一传送带上下落的内衬层顶持过渡至相邻第二传送带上的推动件、位于第一传送带下方用于感应内衬层下落的感应部件。
9.进一步地,所述感应部件为雷达探头,所述内衬层自动搭送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雷达探头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气缸控制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雷达探头设置于第一传送带近传送末端的支架底部。
11.进一步地,所述推动件水平设置且与气缸活塞杆的顶部垂直固接。
12.优选的,所述推动件为推杆。
13.进一步地,所述推杆表面设置有用于防止内衬层在推杆上打滑的防滑部。
14.优选的,所述防滑部为沿推杆轴向均匀设置的多条防滑凹槽。
1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连接于第一传送带近传送末端的支架侧端面上,所述气缸沿内衬层的传送方向倾斜设置。
16.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包括用于承托气缸的承载框、分别连接于承载框顶部及底
部的顶部支撑座及底部支撑座,所述承载框与顶部支撑座之间通过设置连接杆连接,所述顶部支撑座及底部支撑座分别连接于第一传送带近传送末端的支架侧端面上,通过顶部支撑座、连接杆及底部支撑座使气缸相对于第一传送带近传送末端的支架倾斜设置。
17.优选的,所述顶部支撑座与底部支撑座均与第一传送带近传送末端的支架侧端面可拆卸连接。
18.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衬层自动搭送装置,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1)能够依靠气缸推杆实现内衬层在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间自动搭送操作,节省了人力,降低了生产成本。
21.(2)通过自动化的机械装置代替人工,有效避免了因人工忘记或未及时操作而造成的内衬层落地污染问题。
22.(3)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不仅能够适用于内衬层的传送卷取工位,同样适用于类似的半成品传送卷取作业。
附图说明
23.图1为具体实施例1中内衬层自动搭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25.图3为具体实施例1中内衬层自动搭送装置部分结构第一示意图;
26.图4为具体实施例1中内衬层自动搭送装置部分结构第二示意图;
27.图中:1、第一传送带;2、第二传送带;3、雷达探头;4、气缸;5、推杆;6、支撑架;61、承载框;62、底部支撑座;63、顶部支撑座;64、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词,例如“上”“下”“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词是用来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创造。
29.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0.具体实施例1
31.一种内衬层自动搭送装置,如图1

4所示,其包括支撑架6、设置于支撑架6上的气缸4、连接于气缸4活塞端用于实现将传送至第一传送带1传送末端的内衬层顶持过渡至相邻第二传送带2上的推动件、对应第一传送带1传送末端设置的用于感应内衬层的感应部件。
32.进一步地,所述感应部件为雷达探头3,所述内衬层自动搭送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雷达探头3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气缸4控制连接,雷达探头3感应到从第一传送带1上下落的内衬层并发出信号,控制器接收该信号并控制气缸4执行相应动作,即气缸4中活塞杆伸出,带动活塞杆远离支撑架6一端的推动件向第一传送带1与第二传送带2之
间的传送间隙伸出并与内衬层接触,承托内衬层并将内衬层搭送到第二传送带2上,实现内衬层在第一传送带1与第二传送带2之间的自动过渡。
33.进一步地,所述雷达探头3设置于第一传送带1近传送末端的支架底部且正对内衬层下落方向设置,内衬层经第一传送带1向前传送,到达第一传送带1与第二传送带2中间时下落,当内衬层进入雷达探头3的探测范围时,雷达探头3发出信号并发送至控制器。
34.进一步地,所述推动件水平设置且与气缸4活塞杆的顶部垂直固接。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实现推动件与气缸4活塞杆的固定连接。
35.优选的,所述推动件为推杆5,较佳的是该推杆5采用钢质杆,强度高,承载性能好。
36.进一步地,所述推杆5表面设置有用于防止内衬层在推杆5上打滑的防滑部。
37.优选的,所述防滑部为沿推杆5轴向均匀设置的多条防滑凹槽。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该推杆5为圆柱形推杆5,避免在对内衬层的推送过程中对内衬层的损伤,各防滑凹槽沿该圆柱形推杆5呈圆周阵列。
38.另一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推杆5表面为磨砂表面,也可以有效避免内衬层在推杆5上打滑。
3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6连接于第一传送带1近传送末端的支架侧端面上,所述气缸4沿内衬层的传送方向倾斜设置,保证气缸4中活塞杆的伸出可以将第一传送带1上下落的内衬层顺利搭送到相邻的第二传送带2上。
40.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6包括用于承托气缸4的承载框61、分别连接于承载框61顶部及底部的顶部支撑座63及底部支撑座62,所述承载框61与顶部支撑座63之间通过设置连接杆64连接,所述气缸4放置于承载框61内,所述顶部支撑座63及底部支撑座62分别连接于第一传送带1近传送末端的支架侧端面上,通过顶部支撑座63、连接杆64及底部支撑座62使气缸4相对于第一传送带1近传送末端的支架倾斜设置。气缸4与第一传送带1近传送末端的支架倾斜一定角度,降低了该支架影响气缸4伸缩运动的可能性。
41.优选的,所述顶部支撑座63与底部支撑座62均与第一传送带1近传送末端的支架侧端面可拆卸连接。具体的,顶部支撑座63对应第一传送带1近传送末端的支架侧端面上对应设置有第一安装孔,通过螺栓等紧固件与第一安装孔的配合实现顶部支撑座63可拆卸连接于第一传送带1近传送末端的支架侧端面上,本实施例中,顶部支撑座63上的第一安装孔设置有两个。底部支撑座62对应第一传送带1近传送末端的支架侧端面上对应设置有第二安装孔,通过螺栓等紧固件与第二安装孔的配合实现底部支撑座62可拆卸连接于第一传送带1近传送末端的支架侧端面上。
42.本实施例提出的内衬层自动搭送装置工作过程如下:
43.当前一卷内衬层卷取长度达到预设值时,内衬层会在第一传送带1上被自动裁断,此时新卷内衬层会经第一传送带1向前传送,到达第一传送带1与第二传送带2中间时会下落,当内衬层进入到雷达探头3的范围内时,雷达探头3发送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气缸4执行活塞杆伸出动作,气缸4的活塞杆伸出并带动推杆5斜向上移动,将内衬层搭送到第二传送带2上进而进入卷取工位,实现内衬层在第一传送带1与第二传送带2之间的自动过渡,完成推送后雷达探头3发送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气缸4执行活塞杆收缩动作至活塞杆收缩到待推状态。
4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衬层自动搭送装置,能够依靠气缸4及推杆5实现内衬层在第
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间自动搭送操作,节省了人力,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通过自动化的机械装置代替人工,有效避免了因人工忘记或未及时操作而造成的内衬层落地污染问题。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不仅能够适用于内衬层的传送卷取工位,同样适用于类似的半成品传送卷取作业。
4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