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装车料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35530发布日期:2021-10-09 18:11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自动装车料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装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装车料斗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2.传统的散料卸船船边直取作业,需要2名装卸工人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散料装车作业,在进行装车时,往往需要1名操作人员站在地面上指挥车辆停到制定的位置,另1名操作人员站在料斗的操作台上,通过手动开关闸门控制货物流通实现车辆装车操作。传统的散料船边直取装车存在用人多,作业人员和车辆不能分离交叉作业,地面操作人员被车辆刮碰、碾压的风险。
3.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技术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装车料斗存在的装车效率低、劳动力成本高且安全性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实现自动装车的自动装车料斗,其能够在装车时自动检测,自动完成装车,减少了需要的劳动人员数量,同时提高了装车效率。
5.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装车料斗,包括有:
7.支撑基体;
8.料斗,连接在所述支撑基体上,其包括有下料口,用于将货物输送到待装运车辆的车箱内,在所述料斗上设置有第一位置检测元件和第二位置检测元件,在所述料斗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车箱内的货物高度的物料高度检测元件;
9.门体,可转动的设置在料斗上,以打开或闭合所述下料口;
10.驱动装置,与所述门体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门体打开或关闭所述下料口;
11.语音提示部件;
12.控制器,与所述第一位置检测元件、第二位置检测元件、物料高度检测元件、驱动装置、语音提示部件通讯连接。
13.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自动装车料斗还包括有:
14.触摸显示屏,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在所述触摸显示屏上设置有触摸操作按钮。
15.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自动装车料斗还包括有启动按钮,所述启动按钮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
16.进一步的,还包括有光电报警元件,其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
17.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自动装车料斗的所述料斗包括有:料斗本体;
18.连接在料斗本体下方的抑尘器,所述抑尘器包括有:
19.第一抑尘部件,在所述第一抑尘部件内部形成有容料腔;
20.第二抑尘部件,设置在所述容料腔内,且与所述第一抑尘部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抑尘部件和所述第二抑尘部件之间形成有用于下料的下料空间;
21.出料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抑尘部件的下方,在所述出料部件上设置有所述下料口;
22.门体,设置在所述出料部件上,能够相对所述出料部件转动以打开或闭合所述下料口。
2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抑尘部件下方设有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上设有和所述下料空间连通的贯通口,所述出料部件连接固定在所述连接法兰上。
24.进一步的,还包括有安装座,其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法兰上,所述门体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座上。
25.进一步的,安装座设置有2个,分别固定连接在连接法兰量相对的侧边上,所述门体包括有第一门扇、第二门扇和连接在所述第一门扇和第二门扇之间的弧形连接件,所述第一门扇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安装座上,第二门扇转动连接在另一个安装座上,所述弧形连接件位于所述出料部件外侧且能够在门体转动时相对出料部件底面滑动以遮挡或打开所述下料口。
26.进一步的,出料部件内部形成出料腔,所述下料口形成在所述出料腔的底部,所述出料部件底部设置有和所述弧形连接件形状适配的弧形面。
2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抑尘部件为竖直布置在所述第一抑尘部件中的锥形体,其顶部设置有连接螺杆,在所述第一抑尘部件内部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上设置有锁紧螺母,所述连螺杆拧紧固定在所述连接架内。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29.本实用新型中提出的自动装车料斗,在使用时,可通过第一位置检测元件和第二位置检测元件配合,使得待装载的车辆运输到预设的装车工位位置处,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驱动装置动作,使得门体打开,进行物料的投放装车,并且,在使用时,还设置有物料高度检测元件,在检测到物料高度达到合适高度时,则可对应的发送信号给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语音提出部件发音,提示待装载的车辆移动位置进行继续装料,不断循环,直至完成装满车辆,整个过程中只需要1个操作人员在场即可,实现了自动装车,减少了需要的劳动人员的数量,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安全性。
30.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装车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装车料斗的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3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装车料斗的出料部件和门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3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装车料斗的出料部件主视图;
3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装车料斗的出料部件俯视图;
3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装车料斗的出料部件左视图;
38.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装车料斗的门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装车料斗的实施例,参照图1

图7所示,包括有:
42.支撑基体100;
43.料斗200,连接在所述支撑基体100上,其包括有下料口210,用于将货物输送到待装运车辆的车箱300内,在靠近所述料斗200前侧设置有第一位置检测元件400,在靠近所述料斗200的后侧设置有第二位置检测元件500,在所述料斗200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车箱300内的货物高度的物料高度检测元件600;
44.本实施例中的自动装车料斗上设置有料斗200,在料斗200内部存储有物料,如散粮,其主要作用为将装车机中料斗200中的物料输送到待装运的车辆上,因此,车辆需要先移动到和料斗200位置对应处,才能够使得料斗200中的物料进入到待装运车辆的车箱300内部。
45.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位置检测元件400为第一红外传感器,第二位置检测元件500为第二红外传感器,通过在料斗200上分别设置2个红外传感器,可用于检测待装运车辆的位置,以使得待装运车辆移动到设定的装车工位位置处。
46.物料高度检测元件600则用于检测待装运车辆的车箱300内的货物高度。
47.优选的,物料高度检测元件600为超声波传感器。
48.门体920,可转动的设置在料斗200上,以打开或闭合所述下料口210;
49.驱动装置700,与所述门体920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门体920打开或关闭所述下料口210;
50.驱动装置700可选用驱动气缸,其连接在门体920上,通过驱动气缸动作带动门体920转动以打开或闭合下料口210,实现关闭料斗200和打开料斗200的操作。
51.当然,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700也可以其它驱动部件,只有能够驱动门体920动作就行,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52.语音提示部件,语音提出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为语音提示喇叭,其能够发出声音
提出,以使得待装运车辆的司机控制待装运的车辆动作。
53.控制器,与所述第一位置检测元件400、第二位置检测元件500、物料高度检测元件600、驱动装置700、语音提示部件通讯连接。
54.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控制器设置成包括有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中预存有待装运车辆料位高度的安全区、警示区和警告区。当然,也可以将车箱300内料位高度设置成三个不同的数值。
55.在料斗200放料装车过程中,当物料高度检测元件600检测到车箱300内料位高度在安全区的范围内时,其不会传递信号到控制器,当物料高度检测元件600检测到车箱300内料位高度达到警示区时,则会传递信号到控制器,控制器发送信号到语音提示部件发出提示提醒;
56.当检测到车箱300内料位高度达到警告区时,也发送信号到控制器,控制器会发生信号到语音提示部件,通过语音提示部件发出提醒。
57.本实施例中的自动装车料斗的具体的使用过程为:
58.待装运的车辆驶入到料斗200下方,通过料斗200前后的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检测车辆位置并通过语音提示部件提示车辆移动以到达预定的装车工位处,当到达预定的装车工位后,待装运车辆的司机按一下启动按钮,整个自动装车料斗系统开始运行。
59.如,在设定时,可设预定的装车工位对应的位置为:车辆的车窗和第一位置检测元件400大致对应的位置。
60.达到预定的装车工位后,则通过第一位置检测元件400和第二位置检测元件500传递信号到控制器,控制器则控制驱动装置700动作,驱动装置700驱动门体920动作,使得门体920打开,物料从料斗200中向待装运车辆的车箱300内输运;
61.同时,通过物料高度检测元件600实时的检测车箱300内物料的高度,物料高度检测元件600在采集到物料高度检测元件600的模拟量信号后,通过控制器内部嵌设的plc程序进行运算,将物料高度检测元件600检测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量信号,即车箱300内货物的高度。
62.当检测到车辆车箱300内货物的料位在设置的安全区内时,下料口210处的门体920正常开启,当料位达到警示区的时候,物料高度检测元件600会传递信号到控制器,控制器发送信号到语音提示部件,语音提出部件发音,告知车辆前移,司机在听到语音提示后向前移动车辆,如果因为司机未能及时将车辆前移,料位达到警告区,控制器会控制驱动装置700将门体920自动关闭,同时,通过设置的声光报警元件,发出声光报警提醒司机抓紧移动车辆。
63.当司机将车辆前移,物料高度检测元件600检测到车箱300内的料位降到安全区范围内后,控制器会发送信号到驱动装置700,来控制门体920打开,继续放料装车。
64.在车辆不断前移装车过程中,对应的车辆的尾部不断前移,当位于料斗200上的第二位置检测元件500检测不到支撑基体100时,则控制器控制门体920自动关闭,语音提示司机装车完毕,车辆驶离料斗200。
65.在具体设置时,可将第二位置检测元件500设置在装满整车物料时对应的车辆尾部位置处。
66.当料斗200前侧的第一位置检测元件400检测不到车身时,则带边车辆已经装车完成驶离装车工位位置,此时则可控制整个自动装车料斗停止运行,待下一辆车辆司机按下启动按钮后,自动装车再次启动。
67.即本实施例中的位于料斗200后侧的第二位置检测元件500,其作用之一为和第一位置检测元件400配合,检测在装车工位处是否有车辆,有车即可进行装车作业;
68.当车辆即将装完一整车时,通过第二位置检测元件500来检测车辆的车尾,若没有检测到车尾,则代表车尾脱离检测区域,此时则代表装车完成,其可传递信号到控制器,通过控制器自动装车料斗停止装车作业,装车完成。
69.本实施例中的自动装车料斗,在使用时,可对待装运车辆自动引导使其到达预设的装车工位,并通过主控器控制驱动装置700动作打开门体920自动进行放料,放料完成后车辆自动开走,整个车辆的装车自动完成,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装车作业效率。
70.整个装车过程中只需要一个操作人员在场即可,降低了人工成本,实现了现场作业的人机分离,消除地面人员被车辆刮碰、碾压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安全性。
71.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自动装车料斗还包括有:
72.触摸显示屏,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在所述触摸显示屏上设置有触摸操作按钮。触摸操作按钮为直接成型在触摸显示屏上的触摸按钮,在使用时,可通过点触触摸操作按钮,对相关待装运车辆的参数进行修订。
73.如在具体设置时,可根据各种不同的车辆车箱300的实际尺寸,通过触摸显示屏设置成不同的数值,以实现不同车辆的货物装车操作。
74.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自动装车料斗还包括有启动按钮,所述启动按钮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启动按钮可选用现有技术中的启动开关,在连接时,其电连接到控制器上,当按下启动按钮时,会传递信号到控制器,此时,待装运的车辆则可以移动到料斗200的下方进行装车工位确定以及料斗200的开启装车等动作。
75.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自动装车料斗的所述料斗200包括有:料斗本体211;
76.连接在料斗本体211下方的抑尘器800,所述抑尘器800包括有:
77.第一抑尘部件810,在所述第一抑尘部件810内部形成有容料腔;第一抑尘部件810为第一抑尘筒,其包括圆形筒和连接在圆形筒下方的锥形筒,第一抑尘部件810连接在料斗本体211下方的料口上。
78.第二抑尘部件820,设置在所述容料腔内,且与所述第一抑尘部件810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抑尘部件810和所述第二抑尘部件820之间形成有用于下料的下料空间830;
79.第二抑尘部件820优选为锥形体,其在设置时可设置成上锥体和下锥体,上锥体和下椎体固定连接,为减轻整体重量,在设置时,将锥形体设置为空心。
80.将第二抑尘部件820设置成锥形体,可起到一定导向作用,使得物料从下料空间830向下流出时能够比较平滑的流下来。
81.出料部件910,设置在所述第一抑尘部件810的下方,在所述出料部件910上设置有所述下料口210;
82.门体920,设置在所述出料部件910上,能够相对所述出料部件910转动以打开或闭合所述下料口210。
83.本实施力中料斗200,在使用时,由于第一抑尘部件810和第二抑尘部件820的设
置,使得物料会从第一抑尘部件810和第二抑尘部件820之间形成的环形的下料空间830中流下,由于第二抑尘部件820的作用,会使得下落的物料内部会形成一个中空的负压区,这样物料中的灰尘则被包裹吸收在负压区内部,这样在向车辆的车箱300中放料时则不会产生尘土飞扬的情况,避免了灰尘的外抑。
84.为实现出料部件910和第一抑尘部件810之间的连接,所述第一抑尘部件810下方设有连接法兰930,所述连接法兰930上设有和所述下料空间830连通的贯通口931,所述出料部件910连接固定在所述连接法兰930上。
85.出料部件910可设置成出料筒,用于将物料向外导出,出料部件910内部形成出料腔。优选的,所述下料口210形成在所述出料腔的底部,所述出料部件910底部设置有和所述弧形连接件923形状适配的弧形面911。
86.具体的,出料部件910包括有2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912和2个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913,第一侧壁912为弧形壁,第二侧壁913底面为弧形面。
87.进一步的,还包括有安装座940,其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法兰930上,所述门体920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座940上。安装座940垂直连接法兰930设置,安装座940设置有2个,分别固定连接在连接法兰930量相对的侧边上,所述门体920包括有第一门扇921、第二门扇922和连接在所述第一门扇921和第二门扇922之间的弧形连接件923,所述第一门扇921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安装座940上,第二门扇922转动连接在另一个安装座940上,所述弧形连接件923位于所述出料部件910外侧且能够在门体920转动时沿出料部件910底部边沿滑动以遮挡或打开所述下料口210。
88.优选的,弧形连接件923为弧形连接板,其弧形面和第一侧壁912的弧形壁适配,在门体920转动打开或闭合时,弧形连接件923通过第一侧壁912导向作用使其对应的弧形内侧面相对第二侧壁913底部的弧形面滑动。
89.门体920设置成2个,对称设置在所述连接法兰930上,在2个门体920闭合时,2个门体920对接以闭合所述下料口210。即在2个门体920闭合时,2个门体920的第一门扇921的相邻侧边无缝贴合,2个弧形连接件923之间无缝贴合,2个第二门扇922922之间的相邻侧边无缝贴合。
90.在2个门体920开启时,2个门体920沿相反方向转动以打开所述下料口210。
9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