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塔吊升降式风力发电机搭造吊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74215发布日期:2021-09-25 10:57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塔吊升降式风力发电机搭造吊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塔吊升降式风力发电机搭造吊车。


背景技术:

2.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转换为机械功,机械功带动转子旋转,最终输出交流电的电力设备。风力发电机一般有风轮、发电机、调向器(尾翼)、主塔筒、限速安全机构和储能装置等构件组成。1500kw风力发电机是我国的主流机型,风轮直径77米左右(也有70米、82米、87米的),主塔筒高度65米、70米。2500kw风力发电机和3000kw风力发电机目前不是主流机型,但是已经有了实际应用,例如:金风官厅水库安装了2500kw风力发电机样机,主塔筒高度100米,风轮直径90米;华锐东海大桥安装了34台3000kw风力发电机,风轮直径90米,主塔筒高90米。
3.现有技术中,搭造风力发电机的主塔筒时,需要根据主塔筒的高度匹配相应吨数的吊车进行安装施工,主塔筒的高度越高,匹配施工的吊车就越大,施工成本就越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塔吊升降式风力发电机搭造吊车,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双塔吊升降式风力发电机搭造吊车,包括运载车和装配在运载车上的吊装系统;所述吊装系统包括固定在运载车上的支柱底座、塔吊支柱和能沿着塔吊支柱升降的塔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塔吊支柱由若干节支柱段上下拼接而成,其底端固定连接在支柱底座上;所述支柱底座与塔吊支柱均为四棱柱形状,且截面相同,在支柱底座的两个相对称的外侧壁上分别固定有齿条,在塔吊支柱的两个相对称的外侧壁上也分别固定有齿条,且塔吊支柱上的齿条与支柱底座上的齿条上下对接;所述塔吊系统包括升降平台、装配在升降平台顶部的支撑平台以及安装在支撑平台上的两个塔吊和操作室;所述塔吊包括伸缩吊臂和驱动伸缩吊臂升降的驱动油缸;所述升降平台和支撑平台的中部均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其中,所述升降平台的通孔内装配有升降动力机构,所述升降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安装有与齿条相啮合的驱动齿轮;所述伸缩吊臂上装配有吊索,所述吊索的前端上固定连接有吊钩;所述操作室内设置有用于操控两个塔吊和升降动力机构工作的操控机构。
7.进一步地说,所述升降平台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旋转台,所述支撑平台装配在第一旋转台上。
8.进一步地说,所述支撑平台的顶部安装有第二旋转台,其中一个塔吊装配在第二旋转台上。
9.进一步地说,所述塔吊还包括固定在支撑平台上的吊臂支座,所述伸缩吊臂的尾端铰接在吊臂支座上;所述吊臂支座的顶部安装有吊索卷扬装置,所述吊索缠绕在吊索卷
扬装置的卷轴上。
10.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塔吊的结构,两个塔吊互相作为配重,可以随时保持塔吊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同时,体积小,成本低,方便移动,可以自主行走,无需托运,不用组装,到达施工现场就可以进行吊装作业,而且,安装速度快、工作效率高、安全稳定性好,可适用于搭造任意高度的风力发电机主塔筒,大大降低风力发电机的搭造成本。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吊车搭造风力发电机的施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4.实施例:
15.参照图1,本实施例所述种双塔吊升降式风力发电机搭造吊车,包括运载车1和装配在运载车1上的吊装系统。所述吊装系统包括固定在运载车1上的支柱底座16、塔吊支柱15和能沿着塔吊支柱15升降的塔吊系统。
16.所述塔吊支柱15由若干节支柱段上下拼接而成,其底端固定连接在支柱底座16上;所述支柱底座16与塔吊支柱15均为四棱柱形状,且截面相同,在支柱底座16的两个相对称的外侧壁上分别固定有齿条2,在塔吊支柱15的两个相对称的外侧壁上也分别固定有齿条2,且塔吊支柱15上的齿条2与支柱底座16上的齿条2上下对接,形成塔吊系统升降的行走轨道。
17.所述塔吊系统包括升降平台3、支撑平台7、安装在支撑平台上的两个塔吊和操作室13。所述升降平台3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旋转台11,所述支撑平台7装配在第一旋转台11上。所述升降平台3、支撑平台7和第一旋转台11的中部均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其中,所述升降平台3的通孔内装配有升降动力机构,所述升降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安装有与齿条2相啮合的驱动齿轮14。工作时,两组升降动力机构上的驱动齿轮14同步、同速、反向转动。升降动力机构带动驱动齿轮14转动,从而驱动升降平台3沿着齿条上升或下降。
18.所述塔吊包括伸缩吊臂8和驱动伸缩吊臂8升降的驱动油缸6和固定在支撑平台7上的吊臂支座4,所述伸缩吊臂8的尾端铰接在吊臂支座4上;所述伸缩吊臂8上装配有吊索9,所述吊索9的前端上固定连接有吊钩10;所述吊臂支座4的顶部安装有吊索卷扬装置5,所述吊索9缠绕在吊索卷扬装置5的卷轴上。所述支撑平台7的顶部安装有第二旋转台12,其中一个塔吊装配在第二旋转台12上。
19.所述第一旋转台11和第二旋转台12可采用工程车(比如挖掘机、吊车)上常用的旋转台的结构和原理,该技术手段为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再赘述。第一旋转台11用于控制和调整支撑平台7的旋转角度,第二旋转平台12用于控制和调整装配在第二旋转平台12上的塔吊的旋转角度。
20.所述操作室13内设置有用于操控两个塔吊、升降动力机构和两个旋转台工作的操控机构。工作人员在操作室13内通过操控机构对两个塔吊的升降和吊装作业进行操控。该
操控机构可在现有技术中的塔吊操控机构的基础上增加升降动力机构电机的操控装置,该技术手段为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再赘述。
21.如图2所示,以搭造3节主塔筒主塔筒是按节吊装,现实中,主塔筒的节数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为例,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吊车的工作过程如下:
22.初始状态,塔吊安装在支柱底座16上,塔吊支柱15的各节支柱段为拆解状态。
23.将吊车行驶到施工现场,先通过安装在支撑平台7右侧的第一塔吊把最底下一节的第一主塔筒17a吊至主塔筒底座上,通过法兰连接固定;然后,再通过安装在支撑平台7左侧的第二塔吊把第一支柱段15a吊至支柱底座16上,通过法兰连接固定好以后,启动升降动力机构,驱动塔吊系统沿着齿条2上升至第一支柱段15a的顶端,升降动力机构停止工作。此时,为了增强塔吊支柱15的稳定性,保证操作室内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可在第一主塔筒17a与第一支柱段15a之间安装稳固支架18,借助主塔筒的稳固性提高塔吊支柱15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4.第一层的稳固支架18安装完毕后,再通过第一塔吊把中间一节的第二主塔筒17b吊至第一主塔筒17a的上方,使第二主塔筒17b的底端与第一主塔筒17a顶端相对接,并通过法兰固定连接;然后,再通过第二塔吊把第二支柱段15b吊至第一支柱段15a的上方,使第二支柱段15b的底端与第一支柱段15a的顶端相对接,并通过法兰固定连接;再次启动升降动力机构,驱动塔吊系统沿着齿条2上升至第二支柱段15b的顶端,升降动力机构停止工作。此时,可在第二主塔筒17b与第二支柱段15b之间安装稳固支架18。
25.第二层的稳固支架18安装完毕后,再通过第一塔吊把最上面一节的第三主塔筒17c吊至第二主塔筒17b的上方,使第三主塔筒17c的底端与第二主塔筒17b顶端相对接,并通过法兰固定连接。
26.最后,由塔吊将风轮叶片17d等组件吊装至第三主塔筒17c的顶端进行安装。
27.安装完毕后,启动升降动力机构,驱动塔吊系统沿着齿条2下降至第一支柱段15a的顶端,升降动力机构停止工作,待第二支柱段15b与第一支柱段15a拆解后,通过第二塔吊将第二支柱段15b从第一支柱段15a吊至地面回收;启动升降动力机构,驱动塔吊系统沿着齿条2下降至支柱底座16,升降动力机构停止工作,待第一支柱段15a与支柱底座16拆解后,通过第二塔吊将第一支柱段15a从支柱底座16吊至地面回收;最后将吊索9和伸缩吊臂8复位即可。
28.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塔吊的结构,两个塔吊互相作为配重,可以随时保持塔吊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同时,体积小,成本低,方便移动,可以自主行走,无需托运,不用组装,到达施工现场就可以进行吊装作业,而且,安装速度快、工作效率高、安全稳定性好,可适用于搭造任意高度的风力发电机主塔筒,大大降低风力发电机的搭造成本。
2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另一方面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