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转运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07758发布日期:2022-01-22 12:09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药转运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转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中药转运箱。


背景技术:

2.医院中药科根据住院医生的遗嘱调配中药,由输送人员将调配好的中药运送给各病区住院患者,目前医院中药科调配的中药主要有免煎颗粒剂、饮片、机煎剂等,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而选择,因此,一位输送人员采用普通篮子转运多位患者的中药或输送多种剂型的中药时,则容易造成患者的中药混淆、遗失或者甚至导致解除其他物品而导致污染。因此,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将中药调配完成后转运至住院患者手中的这一过程的安全性、隐私性是至为重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药转运箱,该加药装置主要用于将调配好的免煎颗粒剂、饮片、机煎剂安全、正确地运送至住院患者手中,可以保证转运过程中患者的中药不与其他患者的中药相混淆,另外,也可以转运体积较大的饮片中药。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5.一种中药转运箱,包括箱体和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与箱体为活动连接,所述箱体内部设有上横隔板和下横隔板,上横隔板和下横隔板将箱体分隔为上腔房、中腔房和下腔房,上横隔板、下横隔板置于箱体内壁的支撑件上,所述支撑件与箱体内壁为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为中间有垂直卡槽的方块,所述支撑件在各腔房前后侧内壁上具有相对应的两组,在左右侧内壁上具有相对应的一组;所述上腔房、中腔房和下腔房内分别具有垂直于箱体底板放置的竖隔板a和竖隔板b,竖隔板a和竖隔板b均放置于所述支撑件内的卡槽中,竖隔板a和竖隔板b将上腔房、中腔房和下腔房分别分隔为小腔室,竖隔板a和竖隔板b采用相互咬合的方式连接;所述箱体前端外表面右上方设置有显示面板;所述箱盖外表面设有把手,所述箱盖的后边缘与箱体采用合页连接,箱盖前端边缘与箱体相对应的边缘均设有一体成型相对应的开孔。
6.优选的,所述把手为折叠式把手。
7.优选的,所述上横隔板与下横隔板的中央均设有开口。
8.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上设置有显示屏、科室信息选择件、条形码生成控制件。
9.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和原理进行说明:
10.1、目前医院中药科调配的中药主要有免煎颗粒剂、饮片、机煎剂,而中药免煎颗粒采用药盒包装,饮片采用纸质中药袋包装,机煎剂采用塑料袋密封包装,饮片包装体积相对较大,免煎颗粒剂的体积相对较小,本实用新型的中药转运箱的横隔板和竖隔板均为可拆卸式,可根据需要转运的中药的剂型灵活变换转运箱内部结构,可同时转运中药颗粒剂、饮片和机煎剂,节约空间,增加转运效率,防止不同处方的中药混淆。
11.2、以往转运中药免煎颗粒剂时,通常采用塑料袋对单份处方的药品进行包装,而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转运箱时,箱内的隔板即可实现单份处方药品的分隔,无需使用塑料袋,达到环保的目的。
12.3、转运箱体前端外表面设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上设置有显示屏、科室信息选择件、条形码生成控制件,科室信息选择件可用于选择药品需要达到的临床科室名称,条形码生成控制件可用于生成相对应处方编号条形码,临床科室接收中药后,采用激光扫描器扫描转运箱显示面板上的条形码即可完成中药处方的核对和中药的签收。
13.4、箱盖前端边缘与箱体相对应的边缘均设有一体成型相对应的开孔,可用于对转运箱上锁,保证在运输过程中防止中药丢失,确保转运过程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4.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向剖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下腔房的俯向剖视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竖隔板a和竖隔板b的咬合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1.结合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一种中药转运箱,包括箱体1和箱盖2,所述箱盖与箱体为活动连接,所述箱体内部设有上横隔板3和下横隔板4,上横隔板3和下横隔板5将箱体分隔为上腔房5、中腔房6和下腔房7,上横隔板3、下横隔板4置于箱体内壁的支撑件8上,所述支撑件8与箱体内壁为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8为中间有垂直卡槽的方块,所述支撑件8在各腔房前后侧内壁上具有相对应的两组,在左右侧内壁上具有相对应的一组;所述上腔房5、中腔房6和下腔房7内分别具有垂直于箱体底板放置的竖隔板a9和竖隔板b10,竖隔板a9和竖隔板b10均放置于所述支撑件内的卡槽中,竖隔板a9和竖隔板b10将上腔房5、中腔房6和下腔房7分别分隔为小腔室,竖隔板a9和竖隔板b10。采用如图5所示的相互咬合的方式连接;所述箱体1前端外表面右上方设置有显示面板11;所述箱盖外表面设有折叠式把手12,所述箱盖的后边缘与箱体采用合页连接,箱盖前端边缘与箱体相对应的边缘均设有一体成型相对应的开孔;所述显示面板上设置有显示屏13、科室信息选择件14、条形码生成控制件15;所述上横隔板与下横隔板的中央均设有开口16。
22.首先,打开箱盖,取出上腔房的竖隔板a9和竖隔板b10,通过将手指伸入上横隔板中央的开口16,即可取出上横隔板,然后取出中腔房的竖隔板a9和竖隔板b10,再次,将手指伸入下横隔板中央的开口16,即可取出下横隔板4,此时,可根据中药的剂型的体积,调整下腔房的竖隔板a9和竖隔板b10来调整出合适的小腔室来存放中药,根据患者处方数、中药剂
量来选择使用中腔房6和上腔房5,若患者中药饮片包装较大时,可拆卸所有横隔板和竖隔板,使得箱体呈现最大空间来装载中药饮片的大包装,最后,盖上箱盖,上锁,设定箱体前端的显示面板上的科室信息选择件14和条形码生成控制件15,使得显示屏13上显示对应的临床科室信息和条形码,即完成装箱工作。中药转运箱到达临床科室后,护士通过电脑工作系统连接的激光扫码器扫描箱体外表面显示屏上的条形码,开锁打开转运箱取出中药,护士电脑系统核对处方中药信息,电脑系统自动返回签收信息至中药科,完成签收工作。
23.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中药转运箱,包括箱体(1)和箱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2)与箱体(1)为活动连接,所述箱体(1)内部设有上横隔板(3)和下横隔板(4),上横隔板(3)和下横隔板(4)将箱体分隔为上腔房(5)、中腔房(6)和下腔房(7),上横隔板(3)、下横隔板(4)置于箱体内壁的支撑件(8)上,所述支撑件(8)与箱体内壁为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8)为中间有垂直卡槽的方块,所述支撑件(8)在各腔房前后侧内壁上具有相对应的两组,在左、右侧内壁上具有相对应的一组;所述上腔房(5)、中腔房(6)和下腔房(7)内分别具有垂直于箱体底板放置的竖隔板a(9)和竖隔板b(10),竖隔板a(9)和竖隔板b(10)均放置于所述支撑件内的卡槽中,竖隔板a和竖隔板b将上腔房(5)、中腔房(6)和下腔房(7)分别分隔为小腔室,竖隔板a(9)和竖隔板b(10)采用相互咬合的方式连接;所述箱体前端外表面右上方设置有显示面板(11);所述箱盖(2)外表面设有把手(12),所述箱盖(2)的后边缘与箱体采用合页连接,箱盖前端边缘与箱体相对应的边缘均设有一体成型相对应的开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转运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12)为折叠式把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药转运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11)上设置有显示屏(13)、科室信息选择件(14)、条形码生成控制件(1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药转运箱,其特征在于,上横隔板(3)和下横隔板(4)的中央均设有开口(1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药转运箱,包括箱体和箱盖,所述箱盖与箱体为活动连接,所述箱体内部设有上横隔板和下横隔板,上横隔板和下横隔板将箱体分隔为上腔房、中腔房和下腔房,上横隔板、下横隔板置于箱体内壁的支撑件上,所述支撑件与箱体内壁为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为中间有垂直卡槽的方块,所述支撑件在前后侧内壁上处于相对应的位置,在左右侧内壁上处于相对应的位置;所述箱盖的后边缘与箱体采用合页连接,箱盖前端边缘与箱体相对应的边缘均设有一体成型相对应的开孔。该中药转运箱主要用于各剂型的中药的转运,具有环保、安全、准确的有益效果,另外,通过内部隔板的调整使用,提高了转运箱的使用效率。转运箱的使用效率。转运箱的使用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开荔 李瑶 王景涛 吴秀君 莫霞 王穗琼 辜学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技术研发日:2021.03.21
技术公布日:2022/1/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