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桶盖上的滤菌器及其桶盖和水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14860发布日期:2021-11-22 17:50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桶盖上的滤菌器及其桶盖和水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桶装水容器,具体为一种用于桶盖上的滤菌器及其桶盖和水桶。


背景技术:

2.目前,普遍使用的桶装水水桶都是由桶体和一次性水桶盖组成,在取水过程中,产生的虹吸效应,会把自然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尘埃等有害物质吸入桶内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为避免未经消毒灭菌的导水管直接插入桶内污染水体,需要预置导水管和对进入桶内空进行滤菌处理,然而现有技术是将滤菌膜用超声波焊接在桶盖上,导致昂贵的滤菌膜片只能一次性使用,造成浪费,并且密封性能不稳定,容易渗漏,造成滤菌功能失效以及预置导水管会导致现有的灌装设备洗桶不彻底及灌装计量控制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桶盖上的滤菌器及其桶盖和水桶,以解决桶装水在使用过程中吸入细菌、病毒、尘埃等有害物质造成二次污染,也解决滤菌膜片只能一次性使用,增加生产成本和密封不稳定以及与现有通用的灌装系统不匹配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桶盖上的滤菌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形成进气孔;所述第二壳体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壳体上形成导气插头;所述导气插头上形成贯穿所述第二壳体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所述进气孔连接相通;滤菌膜,覆盖在所述通气孔上,所述滤菌膜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7.可选地,所述导气插头设置为圆柱形或圆锥形。
8.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螺纹连接。
9.另一方,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桶盖,包括上述的滤菌器和桶盖本体,所述桶盖本体的外壁上形成凹槽;所述滤菌器安装在所述凹槽。
10.可选地,所述桶盖本体上形成滤菌器插孔;所述凹槽的凹腔通过所述滤菌器插孔与所述桶盖本体的内腔连接相通。
11.可选地,所述滤菌器的导气插头插装在所述滤菌器插孔中。
12.另一方,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水桶,包括上述的桶盖和桶身,所述桶盖装配在所述桶身上形成的桶口上;出水螺杆,设置于所述桶身底部,所述出水螺杆一端上封着铝封膜,所述铝封膜位于所述桶身的外侧;桶座,通过螺纹或卡扣与所述桶身连接;取水转换头,通过螺纹装配在所述出水螺杆上,所述取水转换头位于所述桶座的内侧。
13.可选地,所述桶口位于所述出水螺杆的相对侧。
14.可选地,所述桶座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水龙头的安装孔和导管槽。
[0015] 可选地,所述出水螺杆与所述桶身一体吹塑成型;所述出水螺杆内设置有止逆阀。
[0016]
(三)有益效果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桶盖上的滤菌器及其桶盖和水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
本实用新型利用滤菌膜过滤通过滤菌膜的空气;本实用新型将第二壳体安装在第一壳体上,并且将滤菌膜设置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使第二壳体可以将滤菌膜挤压在第一壳体,实现滤菌膜密封在通气孔上,也实现滤菌膜片的重复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0019]
本实用新型在桶盖本体的外壁上形成凹槽 ,并将滤菌器安装在凹槽中,使桶盖可以实现无菌进气,避免悬浮于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尘埃等有害物质吸入桶内污染水体,可实现开封使用全程无二次污染;也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通用的灌装系统不匹配的问题。
[0020]
本实用新型将桶盖装配在桶身上形成的桶口上,使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悬浮于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尘埃进入桶身的内腔中;本实用新型在桶身的底部设置有出水螺杆,方便取水,同时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桶座,并将桶座通过螺纹或卡扣与桶身连接,使本实用新型的水桶形成小型的饮水机。本实用新型还利用桶座,使桶身能方便快捷的安放到地面上或桌子上,同时也避免破坏出水螺杆。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滤菌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滤菌器、桶盖和水桶三者装配图;
[0023]
图3为滤菌器、桶盖和水桶三者装配图;
[0024]
图4为水桶的剖视图;
[0025]
图5为桶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中滤菌膜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导气插头4、桶盖本体5、凹槽6、滤菌器插孔7、进气孔8、通气孔9、桶身10、出水螺杆11、铝封膜12、桶座13、取水转换头14、安装孔15、导管槽16、止逆阀17。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8]
请参阅图1所示,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桶盖上的滤菌器,包括滤菌膜1、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其中第一壳体2上形成进气孔8;其中第二壳体3安装在第一壳体2上,并且第二壳体3上形成导气插头4;导气插头4上形成贯穿第二壳体3的通气孔9,通气孔9与进气孔8连接相通;其中滤菌膜1覆盖在通气孔9上,滤菌膜1设置在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之间。
[0029]
本实用新型利用滤菌膜1过滤通过滤菌膜1的空气;本实用新型将第二壳体3安装
在第一壳体2上,并且将滤菌膜1设置在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之间,使第二壳体3可以将滤菌膜1挤压在第一壳体2,实现滤菌膜1密封在通气孔9上,也实现滤菌膜片的重复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0030]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上只形成一个进气孔8,同时在第二壳体3上形成导气插头4,并且导气插头4上只形成一个贯穿第二壳体3的通气孔9,使本实用新型可以简化了滤菌器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0031]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滤菌器安装在桶盖上,将导气插头4设置为圆柱形;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导气插头4设置为圆锥形。
[0032]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螺纹连接,方便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之间的拆装。
[0033]
请参阅图5所示,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桶盖,包括上述的滤菌器和桶盖本体5,桶盖本体5的外壁上形成凹槽6;滤菌器安装在凹槽6。桶盖本体5上形成滤菌器插孔7;所述凹槽6的凹腔通过所述滤菌器插孔7与所述桶盖本体5的内腔连接相通。
[0034]
本实用新型在桶盖本体5的外壁上形成凹槽6 ,并将滤菌器安装在凹槽6中,使桶盖可以实现无菌进气,避免悬浮于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尘埃等有害物质吸入桶内污染水体,可实现开封使用全程无二次污染;也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通用的灌装系统不匹配的问题。
[0035]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滤菌器的导气插头4插装在滤菌器插孔7中,方便滤菌器安装在桶盖上,并实现精准定位。
[0036]
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水桶,包括上述的桶盖、桶身10、出水螺杆11、桶座13和取水转换头14,桶盖装配在桶身10上形成的桶口上;其中出水螺杆11设置于桶身10底部,出水螺杆11一端上封着铝封膜12,铝封膜12位于桶身10的外侧;其中桶座13通过螺纹或卡扣与桶身10连接;其中取水转换头14通过螺纹装配在所述出水螺杆11上,取水转换头14位于桶座13的内侧。
[0037]
本实用新型将桶盖装配在桶身10上形成的桶口上,使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悬浮于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尘埃进入桶身10的内腔中;本实用新型在桶身10的底部设置有出水螺杆11,方便取水,同时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桶座13,并将桶座13通过螺纹或卡扣与桶身10连接,使本实用新型的水桶形成小型的饮水机。本实用新型还利用桶座13,使桶身10能方便快捷的安放到地面上或桌子上,同时也避免破坏出水螺杆11。
[0038]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出水螺杆上设置有铝封膜12,灌装前用铝膜封囗机进行一次性封口处理,取水时,用取水转换头14拧在出水螺杆11上即可实现桶外取水。其中取水转换头14由活动螺帽、塔形顶针、密封垫、变向接头组成,活动螺帽拧在出水螺杆11上的同时,塔形顶针将铝封膜12顶破,可实现无漏转换通水。
[0039]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桶口位于出水螺杆11的相对侧。桶座13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水龙头的安装孔15和导管槽16,方便取水。
[0040]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出水螺杆11与桶身10一体吹塑成型;出水螺杆11内设置有止逆阀17,其中止逆阀17用于防止饮水机水泵停止工作时管路里可能污染细菌的水回流进桶内。
[0041]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