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鼻科疾病药物管理的药盒

文档序号:28182008发布日期:2021-12-25 01:09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鼻科疾病药物管理的药盒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盒技术领域,具体是药盒。


背景技术:

2.鼻科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我国的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发病率逐年增高,趋于年轻化甚至儿童患病率也在增多。鼻炎指的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组织的炎症。鼻炎发病的临床症状各异,危害极大,当影响鼻腔的生理功能时,会出现呼吸障碍,引发血氧浓度降低,影响其它组织和器官的功能与代谢,而出现一些如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胸痛、胸闷、精神萎靡等,甚至会并发肺气肿、肺心病、哮喘等严重并发症。而当鼻炎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影响嗅觉粘膜时,就会出现嗅觉障碍,导致闻不着香臭等气味。当长期反复发作的鼻炎未得到及时治疗,炎症就会扩散至邻近器官、组织,而并发如额骨骨髓炎、眶骨壁骨炎及骨膜炎、眶壁骨膜下脓肿、眶内蜂窝织炎、球后视神经炎、硬脑膜外脓肿、硬脑膜下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多种危重急症。
3.现有治疗鼻科疾病的用药品种多、用药方法差异大、且存在一定的用药顺序。部分鼻腔用药的用法有特殊性,容易混淆,如使用金霉素眼药膏涂抹鼻腔。
4.现有的药盒,往往是采用一排药格实现药物的分隔摆放(如公开号为cn106859994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药盒),现有的药盒存有如下缺陷:
5.1)无法根据用药方法进行分类,不利于对不同用药方法的鼻科疾病进行分类放置;
6.2)无法实现分隔空间的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鼻科疾病药物管理的药盒,以解决以上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鼻科疾病药物管理的药盒,包括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内腔通过一分隔板分隔为两个盒体,两个盒体分别为用于口服用药的口服用药子药盒以及用于鼻腔用药的鼻腔用药子药盒;
9.两个盒体的内侧均滑动连接有至少三个从左至右排布的隔板,所述隔板以左右方向为滑动方向可左右滑动;
10.两个盒体的邻近侧开设有用于插入说明书的说明书插槽;
11.两个盒体的远离侧开设有用于插入药物使用剂量信息卡的信息卡插槽;
12.两个盒体的顶部均可拆卸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上印刷有印刷标识层。
13.本专利通过优化药盒的结构,根据口服以及鼻腔用药两种方式进行分隔摆放,通过盖板上的印刷标识层,实现直观查看。通过隔板实现不同药物存放空间的调节。通过说明书插槽以及信息卡插槽,便于对用量一目了然。
1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口服用药子药盒以及所述鼻腔用药子药盒前后设置;
15.所述口服用药子药盒的前侧板以及所述鼻腔用药子药盒的后侧板开设有所述信息卡插槽;
16.所述口服用药子药盒的后侧板以及所述鼻腔用药子药盒的前侧板开设有所述说明书插槽。
17.便于说明书以及信息卡的浏览。
1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口服用药子药盒的前侧板以及所述鼻腔用药子药盒的后侧板开设有用于观测药物使用剂量信息卡的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信息卡插槽导通。
19.便于直观的看到使用剂量。
2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开口上安装有一透明板。便于实现对药物使用剂量信息卡的防护。
2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口服用药子药盒以及所述鼻腔用药子药盒前后镜像对称设置
22.所述口服用药子药盒包括顺序连接的前侧板、右侧板、后侧板以及左侧板;
23.所述口服用药子药盒还包括引导框架,所述引导框架包括位于后上角的第一引导杆以及位于后下角的第二引导杆,所述第一引导杆与所述第二引导杆的左右两端通过螺钉与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右侧板可拆卸连接;
24.所述隔板的前后两侧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引导杆以及与所述第二引导杆滑动连接的滑槽。
25.便于实现隔板的左右滑动。
2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前侧板以及所述后侧板的顶部外凸于所述左侧板以及所述右侧板;
27.所述前侧板以及所述后侧板的相对侧开设有用于滑动连接所述盖板的插槽。
28.便于实现盖板的滑动打开。
29.或者,所述口服用药子药盒以及所述鼻腔用药子药盒均铰接有一个所述盖板。
3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口服用药子药盒连接的盖板顶部可拆卸连接有嘴巴状的把手;
31.所述鼻腔用药子药盒连接的盖板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鼻子状的把手。
32.实现用药部位的标识的同时,还可以操作盖板。
3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口服用药子药盒与所述鼻腔用药子药盒可拆卸连接。便于两者的单独使用。
3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口服用药子药盒的后侧板与所述鼻腔用药子药盒的前侧板为所述分隔板。实现所述口服用药子药盒的后侧板与所述鼻腔用药子药盒的前侧板共用一个板。
附图说明
35.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一种分解图;
36.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7.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使用时间标识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8.其中:1为口服用药子药盒,2为鼻腔用药子药盒,3为隔板,4为引导框架,5为说明书插槽,6为信息卡插槽,7为盖板,8为口服用药标识体,9为鼻腔用药标识体,10为壳体,11
为翻盖。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40.具体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2,一种适用于鼻科疾病药物管理的药盒,包括盒体,盒体的内腔通过一分隔板分隔为两个盒体,两个盒体分别为用于口服用药的口服用药子药盒1以及用于鼻腔用药的鼻腔用药子药盒2;两个盒体的内侧均滑动连接有至少三个从左至右排布的隔板3,隔板3以左右方向为滑动方向可左右滑动;两个盒体的邻近侧开设有用于插入说明书的说明书插槽5;两个盒体的远离侧开设有用于插入药物使用剂量信息卡的信息卡插槽6;两个盒体的顶部均可拆卸连接有盖板7,盖板7上印刷有印刷标识层。本专利通过优化药盒的结构,根据口服以及鼻腔用药两种方式进行分隔摆放,通过盖板上的印刷标识层,实现直观查看。通过隔板实现不同药物存放空间的调节。通过说明书插槽5以及信息卡插槽6,便于对用量一目了然。
41.口服用药子药盒1以及鼻腔用药子药盒2前后设置;口服用药子药盒1的前侧板以及鼻腔用药子药盒2的后侧板开设有信息卡插槽6;口服用药子药盒1的后侧板以及鼻腔用药子药盒2的前侧板开设有说明书插槽5。便于说明书以及信息卡的浏览。
42.口服用药子药盒1的前侧板以及鼻腔用药子药盒2的后侧板开设有用于观测药物使用剂量信息卡的开口,开口与信息卡插槽6导通。便于直观的看到使用剂量。开口上安装有一透明板。便于实现对药物使用剂量信息卡的防护。
43.口服用药子药盒1以及鼻腔用药子药盒2前后镜像对称设置口服用药子药盒1包括顺序连接的前侧板、右侧板、后侧板以及左侧板;口服用药子药盒1还包括引导框架4,引导框架4包括位于后上角的第一引导杆以及位于后下角的第二引导杆,第一引导杆与第二引导杆的左右两端通过螺钉与左侧板与右侧板可拆卸连接;隔板3的前后两侧开设有与第一引导杆以及与第二引导杆滑动连接的滑槽。便于实现隔板3的左右滑动。
44.前侧板以及后侧板的顶部外凸于左侧板以及右侧板;前侧板以及后侧板的相对侧开设有用于滑动连接盖板的插槽。便于实现盖板的滑动打开。或者,口服用药子药盒1以及鼻腔用药子药盒2均铰接有一个盖板。由于铰接的翻盖是现有技术,故本专利就不进行详述。
45.口服用药子药盒1与鼻腔用药子药盒2可拆卸连接。便于两者的单独使用。或者,口服用药子药盒1的后侧板与鼻腔用药子药盒2的前侧板为分隔板。实现口服用药子药盒1的后侧板与鼻腔用药子药盒2的前侧板共用一个板。
46.口服用药子药盒1连接的盖板7顶部可拆卸连接有嘴巴状的把手(口服用药标识体8);鼻腔用药子药盒2连接的盖板7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鼻子状的把手(鼻腔用药标识体9)。实现用药部位的标识的同时,还可以操作盖板。
47.前侧板上开设有至少三个从左至右排布的信息卡插槽。信息卡插槽与盒体通过隔板分隔的内腔一一对应。每个信息卡插槽的下方可拆卸连接有使用时间标识体;使用时间标识体包括壳体10,壳体10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早上标识体、中午标识体以及晚上标识体,壳体的单侧铰接有从上至下设置有三个翻盖11。每个翻盖11与早上标识体、中午标识体以及晚上标识体相邻设置。
48.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