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驳接的密封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94083发布日期:2022-05-18 10:13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驳接的密封盖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密封领域,尤指一种快速驳接的密封盖。


背景技术:

2.某些液体在使用时要保证包装袋(或瓶)内没有气体,从而保证液体不变质或使用过程中因气体导致不符合工艺要求。现有市面上的瓶盖仅能保证在灌装液体后不渗漏,直接把盖子盖好,会把灌装袋(或瓶)内的残留空气密封在袋(或瓶)内。为保证袋(或瓶)内无空气,目前技术大多采用把袋(或瓶)内抽真空的方法或者冲入氮气,操作复杂而且浪费时间。通常袋(或瓶)内的液体在使用时需打开盖子,会导致某些不能与气体接触的液体处于裸露状态,导致液体使用时不能满足工艺要求。若液体的包装袋(或瓶)需与设备驳接时,不能保证袋(或瓶)的口部与设备管口快速驳接,且很难保证驳接过程中不发生液体渗漏和气体进入设备的管道。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速驳接的密封盖,有效减少液体与空气直接接触同时方便与设备进行驳接。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驳接的密封盖,包含内塞和驳接卡盘,所述内塞设在密封盖的中间且所述内塞的开口朝外,所述驳接卡盘设在所述内塞的开口处。
5.在使用时所述内塞会占用容器口的一部分空间,从而将里面的空气从容器口排出;通过所述驳接卡盘,将密封盖直接安装在设备上即可使用,不需要打开盖子再接入设备,避免空气进入容器与液体接触。
6.进一步地,还包括薄壁导槽,若干所述薄壁导槽围成圆形设在内塞的内侧底部。
7.通过设有所述薄壁槽道,方便设备上带尖角的金属导管刺穿,使得容器中的液体能够不接触空气直接进入设备实用。
8.进一步地,所述驳接卡盘还设有密封圈槽,所述密封圈槽设在所述驳接卡盘的顶部。
9.所述密封圈槽在密封盖接入设备时隔绝空气的进入,防止空气与容器中的液体发生接触。
10.进一步地,还包括防盗圈,所述防盗圈设在所述内塞的底部外侧。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有所述驳接卡盘并且设有所述密封圈槽,方便设备与密封盖的连接,在满足与设备快速驳接的同时不发生液体渗漏,并且有效隔离空气;所述内塞将容器内的空气排出,不需要通过抽真空或充入氮气处理,节约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14.附图标号说明:1-内塞;2-驳接卡盘;3-薄壁导槽;4-密封圈槽;5-防盗圈。
具体实施方式
15.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快速驳接的密封盖,包含内塞1和驳接卡盘2,所述内塞1设在密封盖的中间且所述内塞1的开口朝外,所述驳接卡盘2设在所述内塞1的开口处。
16.在使用时所述内塞1会占用容器口的一部分空间,从而将里面的空气从容器口排出;通过所述驳接卡盘2,将密封盖直接安装在设备上即可实用,不需要打开盖子再接入设备,避免空气进入容器与液体接触。
17.还包括薄壁导槽3,若干所述薄壁导槽3围成圆形设在内塞1的内侧底部。
18.通过设有所述薄壁槽道,方便设备上带尖角的金属导管刺穿,使得容器中的液体能够不接触空气直接进入设备使用。
19.所述驳接卡盘2还设有密封圈槽4,所述密封圈槽4设在所述驳接卡盘2的顶部。
20.所述密封圈槽4在密封盖接入设备时隔绝空气的进入,防止空气与容器中的液体发生接触。
21.还包括防盗圈5,所述防盗圈5设在所述内塞1的底部外侧。
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有所述驳接卡盘2并且设有所述密封圈槽4,方便设备与密封盖的连接,在满足与设备快速驳接的同时不发生液体渗漏,并且有效隔离空气;所述内塞1将容器内的空气排出,不需要通过抽真空或充入氮气处理,节约生产成本。
23.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快速驳接的密封盖,其特征在于:包含内塞和驳接卡盘,所述内塞设在密封盖的中间且所述内塞的开口朝外,所述驳接卡盘设在所述内塞的开口处;还包括薄壁导槽,若干所述薄壁导槽围成圆形设在内塞的内侧底部;所述驳接卡盘还设有密封圈槽,所述密封圈槽设在所述驳接卡盘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驳接的密封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盗圈,所述防盗圈设在所述内塞的底部外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密封领域,尤指一种快速驳接的密封盖,包含内塞和驳接卡盘,所述内塞设在密封盖的中间且所述内塞的开口朝外,所述驳接卡盘设在所述内塞的开口处,有效减少液体与空气直接接触同时方便与设备进行驳接,不需要通过抽真空或充入氮气处理,节约生产成本。本。本。


技术研发人员:宋文强 宋铁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沃田机电产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16
技术公布日:2022/5/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