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产品吸塑包装机上的吸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51403发布日期:2022-05-17 14:59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产品吸塑包装机上的吸塑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产品吸塑包装机上的吸塑机构。


背景技术:

2.医用产品,其种类繁多,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先进行组装,再进行包装并出货,以注射器为例,它在组装完成后,通过人工或机械手将其放置在塑料膜吸塑形成的容置槽内,通过对容置槽覆合一层纸膜,从而将注射针密封在内,从而完成包装工作。上述这种包装工作,采用自动化包装机,可提高包装效率,并降低人工成本,但是,现有的这类包装机,整个结构较为复杂,自动化程度偏低,制造成本高,这在另一方面增加了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另外,结构复杂的包装机,本身存在着故障率高的隐患,在后期维护、维修时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医用产品吸塑包装机上的吸塑机构,它结构简单,降低生产成本,并实现吸塑成型的机械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包装效率。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用产品吸塑包装机上的吸塑机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5.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医用产品吸塑包装机上的吸塑机构,架设在塑料膜输送机上,包括呈上下对应匹配的上预热模与下吸塑模,所述塑料膜处于上预热模与下吸塑模之间,所述下吸塑模通过升降装置实现沿垂直方向的上下移动,从而与上预热模贴合或分开;所述上预热模与下吸塑模分别对应有加热装置,且上预热模与下吸塑模之间形成了若干模腔,所述下吸塑模的下型腔内有若干气孔。
6.优选地,所述升降装置设置在平移装置上,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驱动气缸以及与驱动气缸行程杆连接的驱动块,所述驱动块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驱动臂的一端铰接,且第一驱动臂的这一端设有滑轮,所述滑轮匹配在一限位滑槽内,且滑轮沿着限位滑槽移动;所述第一驱动臂的另一端铰接在三角臂上,三角臂还分别与设置在底座上的固定座、升降臂的下端铰接,所述升降臂的上端铰接在下吸塑模或缓冲减震装置上。
7.优选地,所述升降装置设置在平移装置上,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驱动气缸以及与驱动气缸行程杆连接的驱动块,所述驱动块的两端分别设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铰接左上摇臂的第一端、左下摇臂的第一端,所述左上摇臂的第二端、左下摇臂的第二端分别铰接在下吸塑模或缓冲减震装置、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还铰接右下摇臂的第二端,所述右下摇臂的第一端铰接右上摇臂的第一端,右上摇臂的第二端铰接在下吸塑模或缓冲减震装置,所述左上摇臂、右上摇臂的第一端铰接连接有拉杆;所述左上摇臂与右上摇臂呈平行,左下摇臂与右下摇臂呈平行;当驱动气缸推动驱动轴前后移动时,驱动轴使得左上摇臂与左下摇臂之间的角度、右上摇臂与右下摇臂之间的角度产生变化,从而使得下吸塑模或缓冲减震装置距离底座之间的高度可变。
8.所述吸塑机构通过平移装置可沿塑料膜输送机方向前后移动,所述平移装置包括
底架、设置在底架上的导轨以及与导轨匹配的滑块,机架上设有主动轴,主动轴上设有主动锥齿,所述底架上设有从动轴,从动轴上设有与主动锥齿啮合的从动锥齿,且从动轴具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螺母块螺接,通过旋转主动轴,从而带动从动轴旋转,继而使得螺母块相对从动轴沿轴向移动。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医用产品吸塑包装机上的吸塑机构,对塑料膜进行吸塑成型,从而快速在塑料膜上一次成型多个用于放置医用产品的置物槽,整个加工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单个医用产品包装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医用产品吸塑包装机上的立体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医用产品吸塑包装机上的吸塑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14.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医用产品吸塑包装机上的吸塑机构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15.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医用产品吸塑包装机上的吸塑机构的升降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图;
16.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医用产品吸塑包装机上的吸塑机构的升降装置的实施例二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8.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产品吸塑包装机上的吸塑机构,属于医用产品吸塑包装机上的其中一个工位,它通过平移装置1可沿塑料膜输送机方向前后移动,从而使得吸塑机构2能够与塑料膜3更好的匹配,具体结构为:包括呈上下对应匹配的上预热模4与下吸塑模5,所述塑料膜3处于上预热模4与下吸塑模5之间,所述下吸塑模5通过升降装置6实现沿垂直方向的上下移动,从而与上预热模4贴合或分开;所述上预热模4与下吸塑模5分别对应有加热装置,且上预热模4与下吸塑模5之间形成了若干模腔,所述下吸塑模5内有若干气孔7。
19.塑料膜3经塑料膜输送机到达吸塑机构2的位置,也就是说,塑料膜3处于上预热模4与下吸塑模5之间,在此之前,上预热模4、下吸塑模5经过加热装置充分的预热,其温度达到指定值,然后,下吸塑模5通过升降装置6朝向上预热模4方向移动,并使得下吸塑模 5与上预热模4共同覆盖住塑料膜3,与此同时,每个模腔对应的下吸塑模5内的若干气孔7对模腔实现抽真空,从而使得塑料膜3形成凹型的容腔,随后,下吸塑模5通过升降装置6下降、复位,最后,被吸塑成型的塑料膜3继续随塑料膜输送机8移动下一工位,进行下一步工作。
20.本实用新型的吸塑机构在实现升降时,需要通过升降装置6,而升降装置6具有两个实施例:实施例一,所述升降装置6设置在平移装置1上,包括底座9、固定在底座9上的驱动气缸10以及与驱动气缸10行程杆连接的驱动块11,所述驱动块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驱动臂12的一端铰接,且第一驱动臂12的这一端设有滑轮13,所述滑轮13匹配在一限位滑槽14内,且滑轮沿着限位滑槽14移动;所述第一驱动臂12的另一端铰接在三角臂15上,三角臂15
还分别与设置在底座9上的固定座16、升降臂17的下端铰接,所述升降臂 17的上端铰接在下吸塑模5上。工作时,驱动气缸10推动驱动块11 移动,驱动块11推动第一驱动臂12有滑轮13的一端沿着限位滑槽 14移动,即:滑轮13在限位滑槽14内滚动,由于限位滑槽14的高度、第一驱动臂12的长度均为定值,这样,第一驱动臂12与三角臂 15铰接的一端必然要绕滑轮13发生翻转,从而带动三角臂15绕其与底座9的固定座16的铰接点发生翻转,从而使得与三角臂15铰接的升降臂17发生高度上的变化。
21.实施例二:所述升降装置6设置在平移装置1上,包括底座19、固定在底座19上的驱动气缸18以及与驱动气缸18行程杆连接的驱动块21,所述驱动块21的两端分别设有驱动轴22,所述驱动轴22 铰接左上摇臂23的第一端、左下摇臂24的第一端,所述左上摇臂 23的第二端、左下摇臂24的第二端分别铰接在下吸塑模5、底座19 上,所述底座19上还铰接右下摇臂25的第二端,所述右下摇臂25 的第一端铰接右上摇臂26的第一端,右上摇臂26的第二端铰接在下吸塑模5,所述左上摇臂23、右上摇臂26的第一端铰接连接有拉杆 27;所述左上摇臂23与右上摇臂26呈平行,左下摇臂24与右下摇臂25呈平行;当驱动气缸18推动驱动轴22前后移动时,驱动轴22 使得左上摇臂23与左下摇臂24之间的角度、右上摇臂26与右下摇臂25之间的角度产生变化,从而使得下吸塑模5距离底座19之间的高度可变。工作时,驱动气缸18的尾端铰接在机架1上,且推动驱动块11移动,驱动块11铰接作用在左上摇臂23、左下摇臂24的第一端,这样,推动左上摇臂23、左下摇臂24移动,由于左上摇臂23、左下摇臂24、右上摇臂26、右下摇臂25为铰接联动式结构,所以,左上摇臂23、左下摇臂24、右上摇臂26、右下摇臂25整体相对应的发生偏转,从而实现高度上的变化。
22.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吸塑机构2架设在塑料膜输送机上,需要在相对位置上进行调试,以便达到合格的精密度,所以,我们特别设计了平移装置1,来实现这一功能,具体的,所述平移装置1包括底架 28、设置在底架28上的导轨29以及与导轨29匹配的滑块30,机架 1上设有主动轴31,主动轴31上设有主动锥齿32,所述底架28上设有从动轴33,从动轴33上设有与主动锥齿32啮合的从动锥齿35,且从动轴33具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螺母块34螺接,通过旋转主动轴31,从而带动从动轴33旋转,继而使得螺母块34相对从动轴 33沿轴向移动。吸塑机构2或热合机构5的升降装置6的底座19(9) 与螺母块34固定连接,且底座9与滑块30固定连接,这样,当螺母块34相对从动轴33移动时,则同步带动升降装置6移动,继而使得吸塑机构2、热合机构5移动。
23.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产品吸塑包装机上的吸塑机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方案;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