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自动锁带拉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67346发布日期:2022-03-16 14:34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式自动锁带拉紧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拉紧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式自动锁带拉紧器。


背景技术:

2.在一些货物的运输、移动、装运或者仓储的情况下,拉紧器具有一定的固定功能,它们具有锁紧后,不会脱落,安全可靠,且轻便、操作简便,保护物体不受损伤,主要起拉紧作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一体式自动锁带拉紧器。
3.现有的拉紧器在对货物捆绑好后,需要人工将拉紧器的束带与拉紧器固定住,使用起来较为麻烦,使用结束后,在对拉紧器进行退带过程中,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拉紧器在对货物捆绑好后,需要人工将拉紧器的束带与拉紧器固定住,使用起来较为麻烦,使用结束后,在对拉紧器进行退带过程中,较为困难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一体式自动锁带拉紧器。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一体式自动锁带拉紧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外部左侧设置有固定侧板,且主体的正面右侧固定有第一束带,所述第一束带的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主体的正面左侧安装有第二束带,且第二束带的左端连接有挂钩,所述主体的正面中央内嵌有透明刻度窗,且主体的外部右侧设置有进带口,所述主体的内部上方活动连接有压辊,且压辊的右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安装有铰链,所述铰链的外部连接有活动杆,且活动杆与固定板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主体的底面中央安装有调节螺钉,所述主体的内部下方活动连接有活动底板,且活动底板与主体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固定侧板的内侧连接有光滑杆,所述光滑杆的外部活动连接有第一卡板,且第一卡板的后侧活动连接有第二卡板,所述第一卡板与第二卡板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且第一卡板与第二卡板的内侧均设置有凸起锯齿。
7.优选的,所述进带口呈矩形完全贯穿主体的内部,且进带口的尺寸大于第一束带的尺寸。
8.优选的,所述活动底板与主体之间通过调节螺钉构成升降结构,且活动底板与主体之间通过第一弹簧构成弹力结构。
9.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板与光滑杆之间为滑动连接,且光滑杆关于主体的中心轴线对称分布有两组。
10.优选的,所述活动杆与固定板之间通过铰链构成旋转结构,且活动杆与固定板之间通过第三弹簧构成弹力结构。
11.优选的,所述凹槽呈等距分布在第一束带的内部,且凹槽的宽度大于活动杆的宽度。
12.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第一卡板、第二卡板、活动杆以及第三弹簧,第一束带在向左移动过程中,活动杆能够在第三弹簧弹力作用下与凹槽配合将第一束带限制住,确保第一束带单向移动,第一束带完全将货物拉紧,撤去作用在第一卡板以及第二卡板上的外力,第一卡板与第二卡板能够在第二弹簧弹力作用下将第一束带锁住,此举无需人工将拉紧器的束带与拉紧器固定住,使用起来较为方便。
14.2、本实用新型中,活动底板、第一弹簧、调节螺钉以及压辊,当需要将拉紧器与货物分离时,反向转动调节螺钉,活动底板在第一弹簧弹力作用下向下移动,此时位于主体内部的第一束带变得松弛,会自动向下移动,凹槽与活动杆脱离,最后相背移动第一卡板以及第二卡板,就能够快速将第一束带抽出,有助于拉紧器的退带。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整体三维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主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主体左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图2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束带结构示意图。
20.图例说明:
21.1、固定侧板;2、主体;3、进带口;4、第一束带;5、调节螺钉;6、透明刻度窗;7、第二束带;8、挂钩;9、压辊;10、固定板;11、活动底板;12、第一弹簧;13、第二弹簧;14、第一卡板;15、凸起锯齿;16、光滑杆;17、第二卡板;18、铰链;19、活动杆;20、第三弹簧;2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参照图1-5,一种一体式自动锁带拉紧器,包括固定侧板1、主体2、进带口3、第一束带4、调节螺钉5、透明刻度窗6、第二束带7、挂钩8、压辊9、固定板10、活动底板11、第一弹簧12、第二弹簧13、第一卡板14、凸起锯齿15、光滑杆16、第二卡板17、铰链18、活动杆19、第三弹簧20和凹槽21,主体2的外部左侧设置有固定侧板1,且主体2的正面右侧固定有第一束带4,第一束带4的内部开设有凹槽21,凹槽21呈等距分布在第一束带4的内部,且凹槽21的宽度大于活动杆19的宽度,等距分布的凹槽21能够使第一束带4移动过程中,位移均匀,凹槽21的宽度大于活动杆19的宽度,确保活动杆19能够完全插入凹槽21的内部,从而能够限制第一束带4单向移动,主体2的正面左侧安装有第二束带7,且第二束带7的左端连接有挂钩8,主体2的正面中央内嵌有透明刻度窗6,且主体2的外部右侧设置有进带口3,进带口3呈矩形完全贯穿主体2的内部,且进带口3的尺寸大于第一束带4的尺寸,进带口3完全贯穿主体2的内部确保第一束带4能够完全贯穿主体2的内部,进带口3的尺寸大于第一束带4的尺寸,确保第一束带4能够较为轻松送入进带口3的内部,主体2的内部上方活动连接有压辊9,且压辊9的右侧设置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的底部安装有铰链18,铰链18的外部连接有活动杆
19,且活动杆19与固定板10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20,活动杆19与固定板10之间通过铰链18构成旋转结构,且活动杆19与固定板10之间通过第三弹簧20构成弹力结构,旋转结构确保活动杆19能够绕着铰链18转动,弹力结构确保活动杆19能够在第三弹簧20弹力作用下与凹槽21配合将第一束带4限制住,主体2的底面中央安装有调节螺钉5,主体2的内部下方活动连接有活动底板11,且活动底板11与主体2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12,活动底板11与主体2之间通过调节螺钉5构成升降结构,且活动底板11与主体2之间通过第一弹簧12构成弹力结构,升降结构确保活动底板11能够在调节螺钉5的带动下做升降移动,进而能够改变活动底板11与压辊9之间的垂直距离,从而能够改变压辊9对第一束带4的压紧程度,最终能够调节第一束带4拉动的难易程度,弹力结构确保脱离调节螺钉5的限制后,活动底板11能够在第一弹簧12弹力作用下回到原来的位置,固定侧板1的内侧连接有光滑杆16,光滑杆16的外部活动连接有第一卡板14,且第一卡板14的后侧活动连接有第二卡板17,第一卡板14与光滑杆16之间为滑动连接,且光滑杆16关于主体2的中心轴线对称分布有两组,滑动连接确保第一卡板14能够在光滑杆16的外部自由移动,进而能够与第二卡板17配合将第一束带4锁住,分布有两组的光滑杆16有助于提高第一卡板14与第二卡板17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第一卡板14与第二卡板17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3,且第一卡板14与第二卡板17的内侧均设置有凸起锯齿15。
24.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挂钩8固定在货物的一侧,使第一束带4环绕住货物,将第一束带4的末端插入进带口3中,并穿过主体2,转动调节螺钉5,调节螺钉5带动活动底板11向上移动,进而能够与压辊9配合将第一束带4压住,相背移动第一卡板14以及第二卡板17,向外拉动第一束带4,第一束带4在向左移动过程中,活动杆19能够在第三弹簧20弹力作用下与凹槽21配合将第一束带4限制住,确保第一束带4只能够单向移动,当第一束带4完全将货物拉紧时,撤去作用在第一卡板14以及第二卡板17上的外力后,第一卡板14与第二卡板17能够在第二弹簧13弹力作用下相向移动,进而能够将第一束带4锁住,当需要将拉紧器与货物分离时,反向转动调节螺钉5,活动底板11在第一弹簧12弹力作用下向下移动,此时位于主体2内部的第一束带4变得松弛,会自动向下移动,凹槽21与活动杆19脱离,最后相背移动第一卡板14以及第二卡板17,就能够快速将第一束带4抽出,有助于拉紧器的退带。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