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力工程的方便携带的维修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79250发布日期:2022-03-09 11:05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力工程的方便携带的维修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托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电力工程的方便携带的维修架。


背景技术:

2.电气工程简称ee,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和关键学科。
3.传统的电气工程定义为用于创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有关学科的总和。此定义原本十分宽泛,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的电气工程概念已经远远超出上述定义的范畴。斯坦福大学的教授指出:“当今的电气工程涵盖了几乎所有与电子、光子有关的工程行为”。
4.正是电子技术的巨大进步才推动了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时代的到来,并改变了包括人类的生活与工作模式等各个方面。美国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又称电气工程系、电气工程与信息科学系、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等,主要以计算机和信息术为研究方向和重点。而电力设备有的较大较高,此时维修需要一个升高架去便于人员上去维护。
5.如中国专利cn201821524997.0的发明专利《一种直升机维修用可移动支架》,公开了一种直升机维修用可移动支架,包括支架底板、驱动电机和爬梯,所述支架底板的下端面安装有万向轮,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支架底板上,且驱动电机和纵向分布的丝杆相连接,所述支架底板的上端面焊接固定有空心套筒,且空心套筒上安装有固定螺栓,并且空心套筒通过细杆和承重板的下端面相连接,所述承重板的上端面设置有防护栏,所述防护栏的表面通过连接杆和水平分布的横杆相连接,所述爬梯的顶端安装在支架底板的边侧。该直升机维修用可移动支架,通过对传统维修用的移动支架结构上的改进,能使工作人员对该支架的高度进行更加便捷稳定的调整,装置本身使用时安全性更好,设计更加合理。然而该装置对于一些复杂场景的电力设备的维护并不是很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6.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用于电力工程的方便携带的维修架,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抬升板,所述箱体内设置有使得所述抬升板稳固竖直向上移动的运转机构;
9.所述抬升板通过其开设的两个滑槽分别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的顶部边缘处滑动连接有伸缩板,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用于使得两个所述滑块向两边移动的分向机构。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力工程的方便携带的维修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运转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内固定安装有双向电机,所述双向电机的两侧动力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柱,所述第一转动柱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还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柱,所述第二转动柱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互啮合;
11.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铰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正面铰接有第一铰接杆,两个所述第一铰接杆远离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侧分别与所述抬升板和所述箱体相互铰接;
12.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还铰接有两个第二铰接杆,所述第二铰接杆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相互铰接,所述第二固定板的正面铰接有第三铰接杆,两个所述第三铰接杆远离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侧分别与所述抬升板和所述箱体相互铰接;
13.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固定有辅助所述抬升板竖直向上运动的辅助机构。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力工程的方便携带的维修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辅助机构包括铰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板正面的第四铰接杆,所述第四铰接杆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铰接有第五铰接杆和第六铰接杆,所述第五铰接杆远离所述第四铰接杆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相互铰接;所述第六铰接杆远离所述第四铰接杆的一侧与所述抬升板相互铰接。
1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力工程的方便携带的维修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分向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安装在所述抬升板底部的运转电机,所述运转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两个所述滑块的一侧均设置有齿牙,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齿牙相互啮合。
16.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力工程的方便携带的维修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上设置有刹车板。
17.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用于电力工程的方便携带的维修架设置的运转机构可以使得该装置移动到需求的高度,设置的分向机构使得处于一定高度的人员,可以移动到更远且更狭窄的位置进行维修电力设备。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固定板的左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箱体;2、第一固定板;3、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连接杆;6、第二固定板;7、第一铰接杆;8、抬升板;9、运转电机;10、第六铰接杆;11、第五铰接杆;12、第四铰接杆;13、第三齿轮;14、齿牙;15、滑块;16、伸缩板;17、双向电机;18、第一转动柱;19、第二转动
柱;20、第二铰接杆;21、第三铰接杆;22、万向轮;23、刹车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25.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26.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2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电力工程的方便携带的维修架,可以使得抬升板移动到需求的高度,且可以使得处于抬升板的人员,可以移动到更远且更狭窄的位置进行维修电力设备,请参阅图1-图4,包括箱体1,箱体1内设置有抬升板8,箱体1内设置有使得抬升板8稳固竖直向上移动的运转机构;
29.抬升板8通过其开设的两个滑槽分别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15,两个滑块15的顶部边缘处滑动连接有伸缩板16,箱体1上设置有用于使得两个滑块15向两边移动的分向机构。当人员在不使用该维修架时,此时抬升板8完全收纳在箱体1内,此时整体装置占用空间较小,方便人员携带,但是有些电力设备维修时,一些复杂状况,需要将抬升板8顶部的人移动到其他位置,方便人员去维修电力设备。此时先通过运转机构使得抬升板8上升到一定高度,然后分向机构将两个滑块15向两边移去,使得人员可以够得着一些复杂状况的电力设备,且伸缩板16可以防护人员,使得人员不会在维修电力设备掉落地面,大大的保护了人员的安全。且抬升板8的高度是可控的,滑块15向两边移动的距离也是可控的。
30.具体的,运转机构包括设置在箱体1内的第一固定板2,第一固定板2内固定安装有双向电机17,双向电机17的两侧动力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柱18,第一转动柱18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3,第一固定板2上还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柱19,第二转动柱19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4,第一齿轮3与第二齿轮4相互啮合;
31.第一齿轮3与第二齿轮4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连接杆5远离第一固定板2的一侧铰接有第二固定板6,第二固定板6的正面铰接有第一铰接杆7,两个第一铰接杆7远离第二固定板6的一侧分别与抬升板8和箱体1相互铰接;
32.第一固定板2上还铰接有两个第二铰接杆20,第二铰接杆20远离第一固定板2的一侧与第二固定板6相互铰接,第二固定板6的正面铰接有第三铰接杆21,两个第三铰接杆21远离第二固定板6的一侧分别与抬升板8和箱体1相互铰接;
33.第一固定板2上固定有辅助抬升板8竖直向上运动的辅助机构。启动双向电机17的电源,双向电机17带动第一转动柱18转动,第一转动柱18通过第一齿轮3带动第二齿轮4转动,然后带动第二转动柱19转动,再通过连接杆5、第一铰接杆7、第二铰接杆20、第三铰接杆
21和辅助机构的配合使得抬升板8稳定的向上动作。
34.具体的,辅助机构包括铰接在第一固定板2正面的第四铰接杆12,第四铰接杆12远离第一固定板2的一侧铰接有第五铰接杆11和第六铰接杆10,第五铰接杆11远离第四铰接杆12的一侧与第二固定板6相互铰接;第六铰接杆10远离第四铰接杆12的一侧与抬升板8相互铰接。通过上述的第四铰接杆12、第五铰接杆11、第六铰接杆10使得抬升板8稳定的竖直向上动作,然后其下方也有该装置,每三个固定板,均设置有这样的机构,使得最顶部的抬升板8可以稳定的竖直向上移动,该装置还可设置多个配合板,使得抬升板8上升的更高。
35.具体的,分向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安装在抬升板8底部的运转电机9,运转电机9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13,两个滑块15的一侧均设置有齿牙14,第三齿轮13与齿牙14相互啮合。当人员在抬升板8上升到预设的好的高度时,此时启动运转电机9,运转电机9带动第三齿轮13转动,第三齿轮13带动其中一个滑块15向左移动,另一个滑块15向右移动,此时使得顶部拥有更宽的面积,且滑块15较小,可以伸到较远的且复杂的位置,使得人员便于维修复杂环境的电力设备。且运转电机9控制移动,使得便于控制滑块15移动的位置。
36.具体的,箱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万向轮22,万向轮22上设置有刹车板23。万向轮22使得该装置便于移动,刹车板23便于固定该装置。
37.工作原理:当人员在不使用该维修架时,此时抬升板8完全收纳在箱体1内,此时整体装置占用空间较小,方便人员携带,但是有些电力设备维修时,一些复杂状况,需要将抬升板8顶部的人移动到其他位置,方便人员去维修电力设备。此时启动双向电机17的电源,双向电机17带动第一转动柱18转动,第一转动柱18通过第一齿轮3带动第二齿轮4转动,然后带动第二转动柱19转动,再通过连接杆5、第一铰接杆7、第二铰接杆20、第三铰接杆21、第四铰接杆12、第五铰接杆11和第六铰接杆10的配合使得抬升板8稳定的向上动作。双向电机17可以控制上身的高度。当到达预设高度时,双向电机17停止。此时启动运转电机9,运转电机9带动第三齿轮13转动,第三齿轮13带动其中一个滑块15向左移动,另一个滑块15向右移动,此时使得顶部拥有更宽的面积,且滑块15较小,可以伸到较远的且复杂的位置,使得人员便于维修复杂环境的电力设备。且运转电机9控制移动,使得便于控制滑块15移动的位置。设置的伸缩板16可以防护人员,使得人员不会在维修电力设备掉落地面,大大的保护了人员的安全。
38.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