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底架及具有其的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77873发布日期:2022-10-21 22:14阅读:28来源:国知局
集装箱底架及具有其的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集装箱底架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背景技术:

2.集装箱作为多式联运的物流运输工具,其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涉及行业也越来越多。
3.目前集装箱底架包括由底侧梁、底端梁,以及底横梁组成的金属框架,或由底侧梁、底端梁,以及底纵梁组成的金属框架。金属框架的上表面铺设木地板或钢板作为地板。该集装箱底架重量大。相应的,采用该集装箱底架的集装箱的装载量小。
4.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装箱底架及具有其的集装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例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6.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集装箱底架,集装箱底架包括:
7.金属框架,金属框架包括底端梁和与底端梁相连的底侧梁;
8.地板,地板包括第一板、第二板,以及上表层,第一板位于第二板的下方,第一板构造为金属复合板,第二板构造为非金属复合板,上表层位于第二板的远离第一板的一侧,并覆盖第二板的远离第一板的表面,第二板通过上表层连接至金属框架。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底架,集装箱底架包括金属框架和地板,地板连接至金属框架,地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第一板构造为金属复合板,这样无需设置底横梁和底纵梁,集装箱底架的重量小。
10.可选地,第一板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一芯层板,沿地板的厚度方向,第一面板位于第一芯层板的侧方,第一芯层板构造为蜂窝结构。
11.可选地,第一面板和第一芯层板中的至少一个为铝合金件。
12.可选地,第二板包括第二面板和第二芯层板,沿地板的厚度方向,第二面板位于第二芯层板的侧方,第二芯层板构造为蜂窝结构。
13.可选地,第二面板和第二芯层板中至少一个为塑料件。
14.可选地,上表层为非金属蒙皮。
15.可选地,上表层延伸出第二板,上表层的伸出第二板的部分连接至金属框架。
16.可选地,上表层通过粘结或者铆接连接至金属框架。
1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集装箱,集装箱包括前述的集装箱底架。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集装箱包括前述的集装箱底架,集装箱底架包括金属
框架和地板,地板连接至金属框架,地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第一板构造为金属复合板,这样无需设置底横梁和底纵梁,集装箱底架的重量小。
附图说明
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容易理解,将通过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更详细地描述上文简要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可以理解这些附图只描绘了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认为是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通过附图以附加的特性和细节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
20.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集装箱底架的立体示意图;
21.图2为图1的集装箱底架的金属框架的俯视图;
22.图3为图2的金属框架的立体图;
23.图4为图3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24.图5为图3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25.图6为图1的集装箱底架的地板的俯视图;以及
26.图7为图6的地板的侧视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110:金属框架
ꢀꢀꢀꢀꢀꢀꢀꢀꢀꢀꢀ
111:底端梁
29.112:底侧梁
ꢀꢀꢀꢀꢀꢀꢀꢀꢀꢀꢀꢀꢀ
113:端梁支撑部
30.114:侧梁支撑部
ꢀꢀꢀꢀꢀꢀꢀꢀꢀ
115:叉槽
31.116:叉槽支撑部
ꢀꢀꢀꢀꢀꢀꢀꢀꢀ
120:地板
32.121:第一板
ꢀꢀꢀꢀꢀꢀꢀꢀꢀꢀꢀꢀꢀ
122:第二板
33.123:上表层
ꢀꢀꢀꢀꢀꢀꢀꢀꢀꢀꢀꢀꢀ
124:第一板的下表面
34.125:避让倒角
ꢀꢀꢀꢀꢀꢀꢀꢀꢀꢀꢀ
130:第一梁加强筋
35.131:第二梁加强筋
ꢀꢀꢀꢀꢀꢀꢀ
132:第一支撑加强筋
36.133:第二支撑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37.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38.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39.在本文中,本技术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它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40.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
方式。
4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底架。如图1至图7所示,集装箱底架包括金属框架110。金属框架110可以由碳钢制成。如图2和图3所示,金属框架110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底端梁111,以及两个相互平行的底侧梁112。底端梁111用于和集装箱的端壁焊接连接,底侧梁112用于和集装箱的侧壁焊接连接。底端梁111和底侧梁112垂直。一个底侧梁112的第一端连接一个底端梁111的第一端,该底侧梁112的第二端连接另一个底端梁111的第一端。另一个底侧梁112的第一端连接一个底端梁111的第二端,该底侧梁112的第二端连接另一个底端梁111的第二端。这样,底端梁111和底侧梁112构成周向封闭的大致矩形结构。
42.请参考图1,集装箱底架还包括地板120。地板120连接至金属框架110。这样,地板120可以用于承载货物。如图7所示,地板120包括第一板121和第二板122。第一板121位于第二板122的下方(地板120连接至金属框架110时,第一板121位于第二板122的下方),并连接至第二板122的下表面。第一板121可以为金属复合板。金属复合板可以包括多层金属板。金属复合板是指在一层金属板上覆以另外一层金属板,已达到在不降低使用效果(防腐性能、机械强度等)的前提下,能够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效果。
43.第二板122可以为非金属复合板。非金属复合板可以包括多层非金属板。非金属复合板是指在一层非金属板上覆以另外一层非金属板,已达到在不降低使用效果(防腐性能、机械强度等)的前提下,能够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效果。
44.可以理解,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地板也可以包括第三板、第四板,甚至更多数量的板。此时每个板均可以是复合板。
45.第一板121构造为金属复合板。金属复合板的强度大,以支撑货物。这样,该集装箱底架可以不包括和底端梁111大致平行的底横梁,以及和底侧梁112大致平行的底纵梁。
46.第二板122构造为非金属复合板。这样可以减小地板120的重量,进而减小集装箱底架的重量。
47.本实施方式中,集装箱底架包括金属框架110和地板120,地板120连接至金属框架110,地板120包括第一板121和第二板122,第一板121构造为金属复合板,这样无需设置底横梁和底纵梁,集装箱底架的重量小。通过集装箱运输货物时,由于运输工具(例如火车或货车)的载重量一定,这样采用该集装箱底架的集装箱可以增加其运输货物的重量。
48.优选地,第一板121和第二板122可以通过胶体粘结在一起。由此,方便第一板121和第二板122的连接。
49.优选地,第一板121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一芯层板。第一面板为两个。沿地板120的厚度方向,两个第一面板间隔设置,第一芯层板位于两个第一面板之间。由此,第一板121的结构简单。
50.第一面板可以是板材。第一芯层板可以构造为蜂窝结构。蜂窝结构为像蜂窝似的多孔形状的物体。由此,构造为蜂窝结构的第一芯层板可以在保证第一板121的强度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减小地板120的重量。
51.第一面板和第一芯层板中的至少一个为铝合金件。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面板和第一芯层板均为铝合金件。由此,保证第一板121的强度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减小地板120的重量。可以理解,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面板和第一芯层板也可以是不锈钢件,或者其他金属件。
52.第一面板和第一芯层板可以通过胶体粘结连接或者热熔连接(通过加热抵接在一起的第一面板和第一芯层板,以使第一面板和第一芯层板的接触面融化,进而连接第一面板和第一芯层板)。
53.优选地,第二板122包括第二面板和第二芯层板。第二面板为两个。沿地板120的厚度方向,两个第二面板间隔设置,第二芯层板位于两个第二面板之间。由此,第二板122的结构简单。
54.第二面板可以是板材。第二芯层板可以构造为蜂窝结构。由此,构造为蜂窝结构的第二芯层板可以在保证第二板122的强度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减小地板120的重量。
55.第二面板和第二芯层板中的至少一个为塑料件。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面板和第二芯层板均为塑料件。由此,保证第二板122的强度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减小地板120的重量。
56.第二面板和第二芯层板可以通过胶体粘结连接。
57.优选地,塑料件为pp(polypropylene,聚丙烯)件。可以理解,塑料件也可以是pe(polyethylene,聚乙烯)件,或者其他种类的塑料件。
58.优选地,塑料件含有玻璃纤维。由此,玻璃纤维可以增加第二板122的耐磨性。
59.如图7所示,地板120还包括上表层123。上表层123位于第二板122的远离第一板121的一侧。上表层123覆盖第二板122的远离第一板121的表面。由此,可以增加地板120的耐磨性和强度。
60.优选地,上表层123为非金属蒙皮。由此,减小地板120的重量。
61.上表层123含有玻璃纤维。由此,玻璃纤维可以增加上表层123的耐磨性。
62.优选地,上表层123可以粘接至第二板122的远离第一板121的表面。由此,方便安装上表层123。
63.上表层123的边沿延伸凸出第二板122的边沿,以构成凸出部(未示出)。上表层123的凸出部可以连接至金属框架110,以使第二板122通过上表层123连接至金属框架110。这样,地板120连接至金属框架110。
64.优选地,上表层123可以通过胶体粘结至金属框架110。由此,方便地板120安装至金属框架110。可以理解,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上表层也可以铆接(通过铆钉连接)至金属框架。
65.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地板也可以通过第一板和第二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至金属框架。例如第一板和第二板中的至少一个可以通过粘接、铆接(通过铆钉连接)、螺纹连接(通过螺栓或螺钉连接)或焊接的方式连接至金属框架。
66.请参考图2和图3,底端梁111的底端(底端梁111的靠近用于承载其的地面或平台的一端)沿水平方向朝向金属框架110的中心延伸构成端梁支撑部113。底侧梁112的底端(底侧梁112的靠近用于承载其的地面或平台的一端)沿水平方向朝向金属框架110的中心延伸构成侧梁支撑部114。第一板的下表面124(第一板121的远离第二板122的表面)可以搭接至端梁支撑部113和侧梁支撑部114。由此,地板120的安装方便。
67.如图1至图3所示,金属框架110还包括叉槽115。叉槽115沿底端梁111的延伸方向延伸。沿金属框架110的长度方向(底侧梁112的延伸方向),叉槽115位于两个底端梁111之间。沿金属框架110的宽度方向(底端梁111的延伸方向),叉槽115位于两个底侧梁112之间。叉槽115的一端连接至一个底侧梁112,叉槽115的另一端连接至另一个底侧梁112。由此,叉
车可以通过叉槽115运输使用该集装箱底架的集装箱。
68.如图2和图3所示,金属框架110包括两个叉槽115。两个叉槽115沿金属框架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沿金属框架110的长度方向,叉槽115和底端梁111之间存在间隔。
69.请参考图1,集装箱包括三块地板120。第一块地板120位于一个底端梁111和与之相邻的叉槽115之间的间隔处。第二块地板120位于两个叉槽115之间的间隔处。第三块地板120位于另一个底端梁111和与之相邻的叉槽115之间的间隔处。三块地板120均连接至叉槽115。
70.如图2所示,叉槽115的底端(叉槽115的靠近用于承载其的地面或平台的一端)沿水平方向延伸构成叉槽支撑部116。叉槽115的沿金属框架1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叉槽支撑部116。第一板的下表面124可以搭接至叉槽支撑部116。由此,地板120的安装方便。
71.优选地,如图3至图5所示,金属框架110具有第一梁加强筋130和第二梁加强筋131。第一梁加强筋130连接至底侧梁112和叉槽115的连接处,以加强底侧梁112和叉槽115的连接处的连接强度。第二梁加强筋131连接至底端梁111和底侧梁112的连接处,以加强底端梁111和底侧梁112的连接处的连接强度。
72.如图6和图7所示,地板120构造成大致矩形结构。地板120的角部具有避让倒角125。以避让第一梁加强筋130和第二梁加强筋131。
73.优选地,请参考图3至图5,金属框架110具有第一支撑加强筋132和第二支撑加强筋133。第一支撑加强筋132的上表面、第二支撑加强筋133的上表面、侧梁支撑部114的上表面、端梁支撑部113的上表面,以及叉槽支撑部116的上表面大致平齐。
74.侧梁支撑部114和叉槽支撑部116通过第一支撑加强筋132连接。端梁支撑部113和侧梁支撑部114通过第二支撑加强筋133连接。部分第一板的下表面124搭接至第一支撑加强筋132。另一部分第一板的下表面124搭接至第一支撑加强筋132。
7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集装箱。集装箱包括前述的集装箱底架。
76.本实施方式中,集装箱包括前述的集装箱底架,集装箱底架包括金属框架110和地板120,地板120连接至金属框架110,地板120包括第一板121和第二板122,第一板121构造为金属复合板,这样无需设置底横梁和底纵梁,集装箱底架的重量小。通过集装箱运输货物时,由于运输工具(例如火车或货车)的载重量一定,这样采用该集装箱底架的集装箱可以增加其运输货物的重量。
77.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7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79.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