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移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15648发布日期:2022-03-02 06:36阅读:95来源:国知局
电池移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换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移送设备。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推行能源环保。载重型电池车辆因此得以快速发展。通常,载重型电池车辆配置有电池,其作为能源储存装置,能够为车辆的正常行驶提供电能。当电池储存的电能不足时,电池会在车辆上直接进行充电,充电耗时较长。渐渐地,人们开始将待充电电池从车辆上取下,并安装在其中一个充电座上进行充电。再从另一个充电座上取下满电电池,并将其安装在汽车上的放电座上使用。电池在充电座和放电座之间进行位置的转移往往是借助电池移送设备来完成的。
3.然而,使用现有的电池移送设备取放电池时,操作稳定性较差,电池易掉落遭受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使用现有的电池移送设备取放电池时,操作稳定性较差,电池易掉落遭受损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移送设备。
5.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的一种电池移送设备,包括输送机构和抓取机构;
6.输送机构包括传送单元;传送单元能够作直线往复运动;
7.抓取机构包括驱动气缸和磁吸部;
8.驱动气缸的缸筒固定于所述传送单元的顶面,且轴线方向与传送单元的输送方向相同,能够随传送单元沿传送单元的输送方向作直线往复运动;
9.磁吸部固定于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的端部,能够吸附于电池的一端面;磁吸部吸附于电池后,受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以及传送单元的驱动,带动电池移动至传送单元的顶面上或移出传送单元的顶面。
10.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磁吸部为磁吸装置。
11.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抓取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
12.第一连接板的底面与传送单元的顶面固定连接;
13.第二连接板的一侧面与磁吸部固定连接;
14.驱动气缸为一个以上,缸筒均固定于第一连接板的顶面,活塞杆与第二连接板远离磁吸部的一侧面固定连接。
15.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输送机构还包括驱动轴和从动轴;
16.驱动轴和从动轴并列设置;
17.传送单元包括链条和安装板;
18.链条为两个以上,并列设置,其中一个的两端分别通过链轮转动连接于驱动轴的一端、从动轴的一端,另一个的两端分别通过链轮转动连接于驱动轴的另一端、从动轴的另一端;
19.安装板的体长方向与链条的输送方向相互垂直,底面与每个链条的顶端固定连接,顶面固定有第一连接板。
20.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输送机构还包括安装座;
21.安装座的顶面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驱动轴、从动轴连接;
22.还包括角度调整机构;
23.角度调整机构整体设于输送机构的正下方,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一活动板;
24.第一固定板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铰座;
25.第一活动板设于第一固定板的正上方,相对两端分别与相应端的铰座转动连接,顶面与安装座的底面固定连接。
26.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角度调整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偏角检测器;
27.第一驱动电机固定于第一固定板的一端的铰座上,输出轴与第一活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
28.偏角检测器固定于第一固定板的另一端的铰座上。
29.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升降机构;
30.升降机构整体设于角度调整机构的正下方,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二驱动电机、直角转向器、传动杆、升降机、丝杆、升降螺母和第二活动板;
31.第二驱动电机固定于第二固定板的顶面上;
32.直角转向器的输入轴与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输出轴通过传动杆与升降机的输入轴固定连接;
33.丝杆竖直设置,底端与升降机的蜗轮轴固定连接,上部套设有升降螺母;
34.第二活动板的顶面固定有第一固定板;第二活动板上开设有与升降螺母相适配的安装孔;安装孔的孔壁与升降螺母的外壁固定连接;
35.还包括方向调整机构;
36.方向调整机构整体设于升降机构的正下方,包括下底盘、上底盘和第三驱动电机;
37.下底盘的顶面设有固定环;
38.上底盘的顶面与第二固定板的底面固定连接,底面设有活动环;活动环的内壁与固定环的外壁转动连接,外壁设有第一啮合齿;
39.第三驱动电机固定在下底盘上,且输出轴朝上设置,输出轴上套设有第一齿轮;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活动环的外壁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一啮合齿啮合连接。
40.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导轨和移送底板;
41.导轨为两个,均铺设于方向调整机构的下方,且相互平行设置;
42.移送底板的顶面与下底盘的底面固定连接,至少一侧设有驱动装置,相对两侧均设有滚轮;
43.驱动装置与相应侧的导轨传动连接;
44.两侧的滚轮能够分别沿相应侧的导轨滚动。
45.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升降机构和方向调整机构;
46.方向调整机构整体设于角度调整机构的正下方;
47.升降机构整体设于方向调整机构的正下方。
48.基于同一构思的一种电池移送方法,使用上述任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移送设
备对电池进行位置转移,包括以下步骤:
49.磁吸部吸附于待充电电池的一端面后,受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以及传送单元的驱动,拖动待充电电池移动至传送单元的顶面上;
50.磁吸部受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以及传送单元的驱动,推动待充电电池移出传送单元的顶面;
51.磁吸部吸附于满电电池的一端面后,受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以及传送单元的驱动,拖动满电电池移动至传送单元的顶面上;
52.磁吸部受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以及传送单元的驱动,推动满电电池移出传送单元的顶面。
5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移送设备通过设置传送单元,在使用电池移送设备取放电池时,传送单元不仅起到驱使驱动气缸及磁吸部移动的作用,而且能够带动电池进行位置转移。在取用电池时,磁吸部由驱动气缸驱动,采用驱动气缸驱使磁吸部移动的形式,使得磁吸部在抵至电池的一端时具有可控的弹性空间,避免对电池造成刚性冲击。磁吸部吸附于电池的一端面后,驱动气缸复位,以确保电池和磁吸部均能够位于合适的位置,便于后期程序处理。
54.之后,传送单元驱动电池进行传进动作。在放置电池时,传送单元先驱动电池进行传进动作,之后,驱动气缸驱使磁吸部推动电池移出传送单元的顶面。在驱动气缸驱使磁吸部推动电池时,驱动气缸的推动力可控,有一定的弹性空间,避免损伤车辆或充电单元的机械结构。在电池转移至移送单元的顶面的过程中,传送单元能够持续地支撑电池,使得电池在取放过程中,受自身重量的影响较小,大大提高了取放操作的稳定性。整体上,采用拖动的方式转移电池,相对吊装方式,降低了取放的操作难度,改善了取放操作的稳定性,电池在被取放过程中不会发生晃动,且不会发生坠落和自倾倒现象,降低了电池发生损坏的可能性,进而杜绝了电池坠落引起的电池燃烧和爆炸现象发生,提高了取放操作的安全性和换电效率。同时,不管车辆上是否安装有防护顶罩,取放过程均不受影响,使得该移送设备能够适用于取放矿用卡车上的电池,增强了移送设备的通用性。而且,整体结构较为简单,有效地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5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移送设备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5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移送设备另一具体实施例的前视图;
57.图3是图2所示的电池移送设备的左视图;
58.图4是图3所示的电池移送设备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5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60.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
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61.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轴线”、“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6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6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衔接”、“铰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64.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一种电池移送设备包括输送机构120和抓取机构110,其中,输送机构120包括传送单元121,传送单元121能够作直线往复运动。抓取机构110包括驱动气缸111和磁吸部112,其中,驱动气缸111的缸筒固定于传送单元121的顶面,且轴线方向与传送单元121的输送方向相同,其能够随传送单元121沿传送单元121的输送方向作直线往复运动。磁吸部112固定于驱动气缸111的活塞杆的端部,能够吸附于电池的一端面。磁吸部112吸附于电池后,受驱动气缸111的活塞杆以及传送单元121的驱动,带动电池移动至传送单元121的顶面上或移出传送单元121 的顶面。
65.在此实施例中,传送单元121的顶面、电池的底面、放电座/充电座的顶面共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传送单元121的输送方向为双向输送。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双向输送是指传送带能够带动驱动气缸111和磁吸部112朝向电池移动,或背向电池移动。驱动气缸111与控制器电连接,还与气源连通。欲将电池从充电座或放电座取下时,传送单元121带动驱动气缸111及磁吸部112由初始位置朝向电池移动,同时,驱动气缸111的活塞杆伸出缸筒的长度不断增加,以使磁吸部112贴近电池的一端面。然后,电池的一端面吸附于磁吸部112上。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电池的壳体的材质为铁。之后,驱动气缸111的活塞杆逐渐缩回缸筒内,同时,传送单元121带动驱动气缸 111和磁吸部112进行复位。在此过程中,电池被磁吸部112缓慢地拖动至传送单元121的顶面上,且传送单元121也能够带动电池移动,以使电池移至传动单元的正上方。欲将电池放置在充电座或放电座取上时,传送带带动驱动气缸111及磁吸部112朝向充电座或放电座移动,磁吸部112推动电池朝向充电座或放电座移动,同时,驱动气缸111的活塞杆伸出缸筒的长度不断增加,以辅助推动电池。且传送单元121也能够带动电池移动。当电池完全置于充电座或放电座上时。磁吸部112与电池断开连接。之后,驱动气缸 111的活塞杆逐渐缩回缸筒内,同时,传送带带动驱动气缸111和磁吸附复位。在此过程中,电池逐渐脱离传送单元121的顶面,并被转移至充电座或放电座的顶面上。在使用电池移送设备取放电池时,传送单元121不仅起到驱使驱动气缸111及磁吸部112移动的作用,还起到带动电池进行移动的作用。在取用电池时,磁吸部112由驱动气缸111驱动,采用驱动气缸111驱使磁吸部112移动的形式,使得磁吸部112在抵至电池的一端时具有可控的弹性
空间,避免对电池造成刚性冲击。磁吸部112吸附于电池的一端面后,驱动气缸111复位,以确保电池和磁吸部112均能够位于合适的位置,便于后期程序处理。之后,传送单元121驱动电池进行传进动作。在放置电池时,传送单元121先驱动电池进行传进动作,之后,驱动气缸111驱使磁吸部112 推动电池移出传送单元121的顶面。在驱动气缸111驱使磁吸部112推动电池时,驱动气缸111的推动力可控,有一定的弹性空间,避免损伤车辆或充电单元的机械结构。同时,在电池转移至传送单元121的顶面的过程中,传送单元121能够持续的支撑电池,使得电池在取放过程中,受自身重量的影响较小,大大提高了取放操作的稳定性。整体上,采用拖动的方式转移电池,降低了取放的操作难度,改善了取放操作的稳定性,电池在被取放过程中不会发生晃动,且不会发生坠落和自倾倒现象,降低了电池发生损坏的可能性,进而杜绝了电池坠落引起的电池燃烧和爆炸现象发生,提高了取放操作的安全性和换电效率。同时,不管车辆上是否安装有防护顶罩,取放过程均不受影响,使得该移送设备能够适用于取放矿用卡车上的电池,增强了移送设备的通用性。而且,整体结构较为简单,有效地降低了制造成本。
66.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磁吸部112为磁吸装置,在磁吸装置的一侧设有消磁装置。具体地,磁吸装置可为磁力起重器,消磁装置为把手。消磁装置能够对磁力起重器进行消磁,以使磁力起重器与电池断开连接。磁力起重器具有较强的吸力,与电池连接的稳固性较高,使得较重的电池能够被稳定地拖动。需要说明的是,磁吸部112可由夹取装置、钩取装置或真空吸附装置中的任意一种所替代,来夹取、钩取或吸取电池。
67.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抓取机构110还包括第一连接板113和第二连接板114。第一连接板113能够支撑固定驱动气缸111,使得多个驱动气缸111同步移动。第二连接板114能够支撑固定磁吸部112,使得多个气缸的活塞杆能够同步作用于磁吸部112。具体地,第一连接板113的底面与传送单元121的顶面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114的一侧面与磁吸部112固定连接。驱动气缸111为一个以上,其缸筒均固定于第一连接板113的顶面,活塞杆与第二连接板114远离磁吸部112的一侧面固定连接。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气缸为两个,如此,使得磁吸部的移动速率较高,提高了换电效率。同时,较大的驱动力能够带动更重的电池移动。
68.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输送机构120还包括驱动轴122和从动轴123。其中,驱动轴122和从动轴123并列设置。此处,需要说明的是,驱动轴122由第五驱动电机驱动。第五驱动电机由外部电源供电或移送设备自身所携带的电源供电。第五驱动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传送单元121包括链条1211和安装板1212。链条1211为两个以上,并列设置,其中一个的两端分别通过链轮转动连接于驱动轴122的一端、从动轴123的一端,另一个的两端分别通过链轮转动连接于驱动轴122的另一端、从动轴123的另一端。采用链轮和链条1211相配合的形式,能够有效地提高传送精度。安装板1212 的体长方向与链条1211的输送方向相互垂直,底面与每个链条1211的顶端固定连接,顶面固定有第一连接板113。安装板1212能够支撑固定第一连接板113、第一连接板113上的驱动气缸111及磁吸部112,并带动第一连接板113、第一连接板113上的驱动气缸111及磁吸部112移动。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链条1211可由传送皮带代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输送机构120还可采用丝杠驱动的方式驱动驱动气缸111及磁吸部112移动。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使用齿条代替链条1211,并使用齿轮代替驱动轴122和从动轴123,采用齿轮齿条相配合的形式驱使驱动气缸111和磁吸部
112移动。
69.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输送机构120还包括安装座124,安装座124的顶面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驱动轴122、从动轴123连接。安装座 124能够支撑固定驱动轴122和从动轴123,并能够对传送单元121进行结构上的避让。电池移送设备还包括角度调整机构130,具体地,角度调整机构130整体设于输送机构120的正下方,包括方形结构的第一固定板131和方形结构的第一活动板132。其中,第一固定板131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铰座1311,即,第一固定板131位于驱动轴122的正下方的一端以及第一固定板131位于从动轴123的正下方的一端分别设有铰座1311。第一活动板132 设于第一固定板131的正上方,相对两端分别与相应端的铰座1311转动连接,顶面与安装座124的底面固定连接。转动活动板以使安装座124发生转动,进而使驱动轴122和从动轴123发生转动,从而使传送单元121发生转动。角度调整机构130能够调整传送单元121的倾斜角度,以使传送单元121 的顶面与车辆上的放电座的顶面共处同一平面。此处,需要说明的是,轮胎胎压不一致或者荷载不均匀可能会使得车辆上的放电座倾斜。通过角度调整机构130调整传送单元121的倾斜角度,以使传送单元121的顶面与放电座的顶面共处同一平面,从而使得电池在放电座和移送设备之间进行位置转移时平稳性较高。
70.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角度调整机构130还包括第一驱动电机 133和偏角检测器。第一驱动电机133固定于第一固定板131的一端的铰座 1311上,输出轴与第一活动板132的一端固定连接,能够驱动第一活动板 132进行转动。偏角检测器固定于第一固定板131的另一端的铰座1311上。具体地,第一驱动电机133与控制器电连接,其由外部电源或移送设备自身携带的电源供电。偏角检测器为编码器,与控制器电连接。偏角检测器能够检测转动角度,并将检测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电机133 进行工作。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活动板132由丝杆、气缸或油缸驱动。
71.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电池移送设备还包括升降机构140,具体地,升降机构140整体设于角度调整机构130的正下方,包括第二固定板 141、第二驱动电机、直角转向器、传动杆143、升降机142、丝杆144、升降螺母145和第二活动板。其中,第二固定板141为方形结构。第二驱动电机固定于第二固定板141的顶面上,直角转向器为三个,分别为第一直角转向器、第二直角转向器、和第三直角转向器。第一直角转向器固定于第二固定板141的顶面的中部,输入轴与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二直角转向器和第三直角转向器分别固定于第二固定板141的顶面的相对两侧。第一直角转向器的其中一个输出轴与第二直角转向器的输入轴通过一个传动杆143固定连接,另一个输出轴与第三直角转向器的输入轴通过一个传动杆143固定连接。升降机142为四个,分别固定于第二固定板141的顶面的四角处。第二直角转向器的两输出轴分别与相应侧的两升降机142的输入轴通过传动杆143固定连接。第三直角转向器的两输出轴分别与相应侧的两升降机143的输入轴通过传动杆143固定连接。每个升降机142内设有蜗轮轴,蜗轮轴由升降机142的输入轴驱动。丝杆144为四个,均竖直设置。四个丝杆144的底端分别与升降机的蜗轮轴固定连接。每个丝杆144的上部均套设有一个升降螺母145。第二活动板为方形结构,顶面固定有第一固定板131,四角处均开设有与升降螺母145相适配的安装孔,安装孔的孔壁与升降螺母 145的外壁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141能够支撑固定第二驱动电机、直角转向器和升降机。第二驱动电机通过直角转向器驱动传动杆转动,进而带动每个升降机的蜗轮轴转动,从而带动丝杆
144进行转动转动,进而使得每个升降螺母145能够沿相对应的丝杆144的轴向进行移动。四个螺母145能够带动第二活动板和固定在第二活动板上的第一固定板131进行上下移动。升降机构140能够调整角度调整机构130和传送单元121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使得传送单元121的顶面与充电座/放电座的顶面共处同一水平面内,尽量减少传送单元121的顶面与充电座/放电座的顶面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差,从而使得电池在充电座/放电座和移送设备之间进行位置转移时平稳性较高。需要说明的是,在移送设备的顶端还固定有激光雷达,激光雷达具有寻找放电座的顶端所在平面的功能,激光雷达和第二驱动电机均电连接于控制器。激光雷达能够寻找放电座的顶端所在平面,并将检测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电机进行工作。第二驱动电机也由由外部电源或移送设备自身携带的电源供电。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活动板由油缸直接驱动或由齿轮齿条驱动。
72.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电池移送设备还包括方向调整机构150,方向调整机构150整体设于升降机构140的正下方,包括下底盘151、上底盘152和第三驱动电机153。下底盘151的顶面设有固定环,上底盘152的顶面与第二固定板141的底面固定连接,底面设有活动环。活动环的内壁与固定环的外壁转动连接(类似于轴承),外壁设有第一啮合齿。第三驱动电机153固定在下底盘151上,且输出轴朝上设置,输出轴上套设有第一齿轮。第三驱动电机153的输出轴与活动环的外壁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一啮合齿啮合连接。如此,大大提高了方向调节的精度。其中,第三驱动电机153能够驱动活动环转动,进而带动上底盘152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固定板141转动。方向调整机构150能够驱使升降机构140、角度调整机构130和输送机构120 发生转动。使得传送单元121输送方向与充电座/放电座的体长方向相同,从而使得电池在充电座/放电座和移送设备之间进行位置转移时平稳性较高。需要说明的是,充电座设置架体上,充电座的体长方向与放电座的体长方向相互垂直。第三驱动电机153也由由外部电源或移送设备自身携带的电源供电。而且,方向调整机构150还包括旋转角度检测器,具体地,旋转角度检测器为编码器,固定于下底盘151的顶面。旋转角度检测器和第三驱动电机153 均电连接于控制器。旋转角度检测器能够检测上底盘152的旋转角度,并将检测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三驱动电机153进行工作。
73.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导轨160和移送底板170。其中,导轨160为两个,均铺设于方向调整机构150的下方,且相互平行设置。移送底板170的顶面与下底盘151的底面固定连接,至少一侧设有驱动装置171,相对两侧均设有多个滚轮。驱动装置171与相应侧的导轨160传动连接。两侧的滚轮能够分别沿相应侧的导轨160滚动。移送底板170能够支撑固定方向调整机构150、升降机构140、角度调整机构130和输送机构120,并使得方向调整机构150、升降机构140、角度调整机构130和输送机构120能够沿导轨160的轴向移动。驱动装置171能够驱使移送底板170沿导轨160的轴向移动。两侧的滚轮提高了移送底板移动时更为顺畅。具体地,其中一个导轨160正对于另一个导轨160的一侧面设有第二啮合齿,驱动装置包括第四驱动电机和第二齿轮。其中,第四驱动电机固定在移送底板170上,且输出轴朝下设置,输出轴上套设有第二齿轮。第四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导轨160 通过第二齿轮和第二啮合齿啮合连接。如此,有效地提高了方向调整机构150、升降机构140、角度调整机构130和输送机构120的位移精度。
74.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例中中,移送底板170的相对两侧均设有与相应侧的导轨160传动连接的驱动装置171。驱动装置171能够驱使移送底板170沿导轨160的轴向滑
动。具体地,两个导轨160正对侧面均设有第二啮合齿,驱动装置包括第四驱动电机和第二齿轮。其中,第四驱动电机固定在移送底板170上,且输出轴朝下设置,输出轴上套设有第二齿轮。第四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导轨160通过第二齿轮和第二啮合齿啮合连接。如此,有效地提高了方向调整机构150、升降机构140、角度调整机构130和输送机构120的移动速度,进而提升了换电效率。第四驱动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其由外部电源或移送设备自身携带的电源供电。
75.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电池移送设备还包括升降机构和方向调整机构。方向调整机构整体设于角度调整机构的正下方,升降机构整体设于方向调整机构的正下方。
7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移送方法,使用上述任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移送设备对电池进行位置转移,包括以下步骤:
77.磁吸部112吸附于待充电电池的一端面后,受驱动气缸111的活塞杆以及传送单元121的驱动,拖动待充电电池移动至传送单元121的顶面上。
78.在此过程中,首先,传送单元121驱使驱动气缸111和磁吸部112朝向车辆上的放电座上的待充电电池移动。然后,驱动气缸111的活塞杆驱使磁吸部112朝向待充电电池的一端面移动,并使磁吸部112吸附于待充电电池的一端面上。之后,驱动气缸111的活塞杆回缩,带动磁吸部112回缩,以使待充电电池的一端移动至传送单元121上。最后,传送单元121驱使驱动气缸111、磁吸部112和待充电电池移动,以使待充电电池移动至传送单元 121的正上方。
79.磁吸部112受驱动气缸111的活塞杆以及传送单元121的驱动,推动待充电电池移出传送单元121的顶面。
80.在此过程中,首先,电池移送设备整体沿导轨160移动至闲置的充电座的一端。升降机构140能够调整待充电电池的底面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以便于将传送单元121顶面上的待充电电池转移至充电座的顶面上。方向调整机构150能够调整待充电电池的两端的朝向,使得待充电电池的两端延伸方向与充电座的两端的延伸方向相同。之后,驱动气缸111、磁吸部112和待充电电池随传送单元121朝向闲置的充电座移动。然后,驱动气缸111的活塞杆驱动磁吸部112朝向闲置的充电座移动,磁吸部112会推动待充电电池完全脱离传送单元121的顶面。
81.磁吸部吸附于满电电池的一端面后,受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以及传送单元的驱动,拖动满电电池移动至传送单元的顶面上。
82.在此过程中,首先,电池移送设备整体沿导轨160移动至处于工作状态的充电座的一端。然后,传送单元121驱使驱动气缸111和磁吸部112朝向处于工作状态的充电座上的满电电池移动。之后,驱动气缸111的活塞杆驱使磁吸部112朝向满电电池的一端面移动,并使磁吸部112吸附于待充电电池的一端面上。之后,驱动气缸111的活塞杆回缩,带动磁吸部112回缩,以使满电电池的一端移动至传送单元121上。最后,传送单元121驱使驱动气缸111、磁吸部112和满电电池移动,以使满电电池移动至传送单元121 的正上方。
83.磁吸部受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以及传送单元的驱动,推动满电电池移出传送单元的顶面。
84.在此过程中,首先电池移送设备整体沿导轨160移动至车辆上的放电座的一端。此
处,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充电座的两端的延伸方向均相同,且均与车辆上的放电座的两端延伸方向相互垂直。然后,升降机构140能够调整满电电池的底面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以便于将传送单元121顶面上的满电电池转移至车辆上的放电座的顶面上。方向调整机构150能够调整满电电池的两端的朝向,使得满电电池的两端延伸方向与车辆上的放电座的两端的延伸方向相同。之后,驱动气缸111、磁吸部112和满电电池随传送单元121 朝向车辆上的放电座移动。然后,驱动气缸111的活塞杆驱动磁吸部112朝向车辆上的放电座移动,磁吸部112会推动满电电池完全脱离传送单元121 的顶面,并使满电电池移动至车辆上的放电座上,以完成换电过程。
8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一个具体实施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所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8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的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