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纸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99106发布日期:2022-06-14 22:02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装纸盒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产品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装纸盒。


背景技术:

2.近年来,政府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发展绿色环保、可循环使用的包装,推动包装产业转型发展,市场对包装物环保性要求的日益提高,绿色、低碳、环保成为未来包装行业发展的主流。而纸材作为包装材料,具有易降解、可再循环使用、成本低等特点,符合我国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目前,包装纸盒用于对工农业产品进行包装和防护,方便产品的运输。但包装纸盒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挤压或者碰撞,对纸盒内的产品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对纸盒内的产品进行固定和缓冲,并增强包装纸盒的结构强度,以避免外力对纸盒内的产品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解决如何提高包装纸盒对产品的防护强度的技术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包装纸盒,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6.该包装纸盒包括:外盒以及用于放置产品的容纳盒,所述容纳盒放置于所述外盒内;所述外盒包括翻盖部、前外侧部、后外侧部、左外侧部、右外侧部以及外底板,所述前外侧部、所述后外侧部、所述左外侧部以及右外侧部连接在所述外底板上,并翻折合围成放置所述容纳盒的容纳腔,所述翻盖部连接在所述前外侧部上;所述容纳盒包括前侧部、后侧部、左侧部、右侧部以及容纳底板,所述前侧部、所述后侧部、所述左侧部以及所述右侧部连接在所述容纳底板上,并翻折合围成放置产品的放置腔。
7.前述的包装纸盒中,更进一步地,所述翻盖部包括翻盖顶板、第一翻盖侧板、第二翻盖侧板以及第三翻盖侧板,所述第一翻盖侧板、所述第二翻盖侧板以及所述第三翻盖侧板连接在所述翻盖顶板上;所述前外侧部包括前外侧板以及连接在所述前外侧板上的第一前外侧卡板和第二前外侧卡板,所述前外侧板连接在所述翻盖顶板和所述外底板之间;所述后外侧部包括后外侧板以及连接在所述后外侧板上的第一后外侧卡板和第二后外侧卡板,所述后外侧板连接在所述外底板上;所述左外侧部包括第一左外侧板和第二左外侧板,所述第二左外侧板连在所述外底板上;所述右外侧部包括第一右外侧板和第二右外侧板,所述第二右外侧板连接在所述外底板上,所述第一前外侧卡板和所述第一后外侧卡板卡在翻折后的所述第一左外侧板和所述第二左外侧板之间,所述第二前外侧卡板和所述第二后外侧卡板卡在翻折后的所述第一右外侧板和所述第二右外侧板之间。
8.前述的包装纸盒中,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翻盖侧板上设置有第一翻盖插舌、第二翻盖插舌以及第三翻盖插舌;所述第二翻盖插舌卡在翻折后的所述第一左外侧板和所述第二左外侧板之间,所述第三翻盖插舌卡在翻折后的所述第一右外侧板和所述第二右外侧板之间;所述第一左外侧板上设置有左外侧插舌;第一右外侧板上设置有右外侧插舌;所述后
外侧板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翻盖插舌相匹配的后外侧插口;所述外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左外侧插舌相匹配的左外侧插口以及与所述右外侧插舌相匹配的右外侧插口。
9.前述的包装纸盒中,更进一步地,所述前侧部包括第一前连接侧板、第一前侧板、第二前连接侧板以及第二前侧板,所述第一前连接侧板、所述第一前侧板、所述第二前连接侧板以及所述第二前侧板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前侧板与所述容纳底板连接,且沿连接处翻折形成所述前侧部;所述后侧部包括第一后连接侧板、第一后侧板、第二后连接侧板以及第二后侧板,所述第一后连接侧板、所述第一后侧板、所述第二后连接侧板以及所述第二后侧板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后侧板与所述容纳底板连接,且沿连接处翻折形成所述后侧部;所述左侧部包括第一左连接侧板、第一左侧板、第二左连接侧板以及第二左侧板,所述第一左连接侧板、所述第一左侧板、所述第二左连接侧板以及所述第二左侧板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左侧板与所述容纳底板连接,且沿连接处翻折形成所述左侧部;所述右侧部包括第一右连接侧板、第一右侧板、第二右连接侧板以及第二右侧板,所述第一右连接侧板、所述第一右侧板、所述第二右连接侧板以及所述第二右侧板依次连接,第二右侧板与所述容纳底板连接,且沿连接处翻折形成所述右侧部。
10.前述的包装纸盒中,更进一步地,所述前侧部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前连接侧板上的前插舌以及与所述前插舌相配合的设置于所述第二前侧板上的前插口;所述后侧部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后连接侧板上后插舌以及与所述后插舌相配合的设置于所述第二后侧板上的后插口;所述左侧部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左连接侧板上左插舌以及与所述左插舌相配合的设置于所述第二左侧板上的左插口;所述右侧部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右连接侧板上右插舌以及与所述右插舌相配合的设置于所述第二右侧板上的右插口。
11.前述的包装纸盒中,更进一步地,所述容纳盒还设置有用于拿取所述容纳盒的拿取部。
12.前述的包装纸盒中,更进一步地,所述拿取部包括第一拿取位和第二拿取位,所述第一拿取位设置在所述第二左连接侧板上,所述第二拿取位设置在所述第二右连接侧板上。
13.前述的包装纸盒中,更进一步地,所述包装纸盒还包括缓冲盒,所述缓冲盒所述缓冲盒和所述容纳盒竖直叠放在所述外盒的容纳腔内。
14.前述的包装纸盒中,更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盒包括缓冲底板以及缓冲侧板,所述缓冲侧板连接在所述缓冲底板上并翻折合围成缓冲腔。
15.前述的包装纸盒中,更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底板上设置有用于提起所述缓冲盒的提起部。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纸盒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17.该包装纸盒的外盒由翻盖部、前外侧部、后外侧部、左外侧部、右外侧部以及外底板拼接形成,容纳盒由前侧部、后侧部、左侧部、右侧部以及容纳底板拼接形成,通过对外盒以及容纳盒进行拼接,提高包装纸盒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包装纸盒的防护强度,使得放置在放置腔的待包装产品得到稳固的包装防护。同时,通过设置缓冲盒并使容纳盒和缓冲盒一同放置在外盒内,使容纳盒能够稳固地安放在外盒内,并在运输过程中,吸收容纳盒的碰撞冲击力等,从而提高包装纸盒对待包装产品的防护能力。此外,由于包装纸盒的外盒、容纳盒以及缓冲盒均可由纸板折叠而成,因此该包装纸盒还具有成本低、节能环保、生产工艺
简单、装配不良率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19.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包装纸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图1中包装纸盒的外盒的平面展开示意图;
21.图3是图1中包装纸盒的容纳盒的平面展开示意图;
22.图4是图1中包装纸盒的缓冲盒的平面展开示意图。
23.附图中的标号如下:
24.1-外盒;10-容纳腔;11-翻盖部;12-前外侧部;13-后外侧部;14-左外侧部;15-右外侧部;16-外底板;111-翻盖顶板;112-第一翻盖侧板;1121-第一翻盖插舌;1122-第二翻盖插舌;1123-第三翻盖插舌;113-第二翻盖侧板;114-第三翻盖侧板;1411-左外侧插舌;121-前外侧板;122-第一前外侧卡板;123-第二前外侧卡板;131-后外侧板;1311-后外侧插口;132-第一后外侧卡板;133-第二后外侧卡板;141-第一左外侧板;142-第二左外侧板;151-第一右外侧板;1511-右外侧插舌;152-第二右外侧板;161-左外侧插口;162-右外侧插口;
25.2-容纳盒;20-放置腔;21-前侧部;22-后侧部;23-左侧部;24-右侧部;25-容纳底板;211-第一前连接侧板;212-第一前侧板;213-第二前连接侧板;214-第二前侧板;215-前插舌;216-前插口;221-第一后连接侧板;222-第一后侧板;223-第二后连接侧板;224-第二后侧板;225-后插舌;226-后插口;231-第一左连接侧板;232-第一左侧板;233-第二左连接侧板;234-第二左侧板;235-左插舌;236-左插口;241-第一右连接侧板;242-第一右侧板;243-第二右连接侧板;244-第二右侧板;245-右插舌;246-右插口;26-拿取部;261-第一拿取位;262-第二拿取位;
26.3-缓冲盒;30-缓冲腔;31-缓冲底板;311-提起部;32-缓冲侧板;1000-包装纸盒。
具体实施方式
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例如,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
28.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29.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安装于”或“设置于”或“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位于该另一个元件上。例如,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连接到该另一个元件
上。
30.此外,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31.需说明的是,该包装纸盒可用于对固态产品进行包装,如音响、鼠标等。
3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包装纸盒,如图外盒1-4所示,该包装纸盒1000包括:外盒1以及用于放置产品的容纳盒2,所述容纳盒2放置于所述外盒1内;所述外盒1包括翻盖部11、前外侧部12、后外侧部13、左外侧部14、右外侧部15以及外底板16,所述前外侧部12、所述后外侧部13、所述左外侧部14以及右外侧部15连接在所述外底板16上,并翻折合围成放置所述容纳盒2的容纳腔10,所述翻盖部11连接在所述前外侧部12上;所述容纳盒2包括前侧部21、后侧部22、左侧部23、右侧部24以及容纳底板25,所述前侧部21、所述后侧部22、所述左侧部23以及所述右侧部24连接在所述容纳底板25上,并翻折合围成放置产品的放置腔20。
33.可以理解地,该包装纸盒1000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该包装纸盒1000在外盒1上设置翻盖部11、前外侧部12、后外侧部13、左外侧部14、右外侧部15以及外底板16并拼接形成容纳腔10,同时在容纳盒2上设置前侧部21、后侧部22、左侧部23、右侧部24以及容纳底板25并拼接成放置腔20,将容纳盒2放置在容纳腔10内,同时将待包装产品(如会议音响等)放置在放置腔20内,通过外盒1和容纳盒2的拼接,加强外盒1和容纳盒2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待包装产品的防护性。
34.综上,相比现有技术,该包装纸盒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包装纸盒1000通过加强外盒1和容纳盒2的结构强度,使得放置在放置腔20的待包装产品得到稳固的包装防护。同时,包装纸盒1000的外盒1和容纳盒2均可由纸板拼接而成,从而具有成本低、节能环保、生产工艺简单、装配不良率低等优点。
35.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6.需要说明的是,图中虚线表示翻折线。
37.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包装纸盒1000包括:外盒1以及用于放置产品的容纳盒2,所述容纳盒2放置于所述外盒1内;所述外盒1包括翻盖部11、前外侧部12、后外侧部13、左外侧部14、右外侧部15以及外底板16,所述前外侧部12、所述后外侧部13、所述左外侧部14以及右外侧部15连接在所述外底板16上,并翻折合围成放置所述容纳盒2的容纳腔10,所述翻盖部11连接在所述前外侧部12上;所述容纳盒2包括前侧部21、后侧部22、左侧部23、右侧部24以及容纳底板25,所述前侧部21、所述后侧部22、所述左侧部23以及所述右侧部24连接在所述容纳底板25上,并翻折合围成放置产品的放置腔20。
38.其中,容纳盒2放置在外盒1的容纳腔10内,容纳盒2上的放置腔20用于放置待包装产品。需要说明的是,放置腔20的形状可根据待包装产品的形状进行设置,以保证待包装产品的稳固放置。
39.如图1、2所示,所述翻盖部11包括翻盖顶板111、第一翻盖侧板112、第二翻盖侧板113以及第三翻盖侧板114,所述第一翻盖侧板112、所述第二翻盖侧板113以及所述第三翻盖侧板114连接在所述翻盖顶板111上;所述前外侧部12包括前外侧板121以及连接在所述
前外侧板121上的第一前外侧卡板122和第二前外侧卡板123,所述前外侧板121连接在所述翻盖顶板111和所述外底板16之间;所述后外侧部13包括后外侧板131以及连接在所述后外侧板131上的第一后外侧卡板132和第二后外侧卡板133,所述后外侧板131连接在所述外底板16上;所述左外侧部14包括第一左外侧板141和第二左外侧板142,所述第二左外侧板142连在所述外底板16上;所述右外侧部15包括第一右外侧板151和第二右外侧板152,所述第二右外侧板152连接在所述外底板16上,所述第一前外侧卡板122和所述第一后外侧卡板132卡在翻折后的所述第一左外侧板141和所述第二左外侧板142之间,所述第二前外侧卡板123和所述第二后外侧卡板133卡在翻折后的所述第一右外侧板151和所述第二右外侧板152之间。
40.所述第一翻盖侧板112上设置有第一翻盖插舌1121、第二翻盖插舌1122以及第三翻盖插舌1123;所述第二翻盖插舌1122卡在翻折后的所述第一左外侧板141和所述第二左外侧板142之间,所述第三翻盖插舌1123卡在翻折后的所述第一右外侧板151和所述第二右外侧板152之间;所述第一左外侧板141上设置有左外侧插舌1411;第一右外侧板151上设置有右外侧插舌1511;所述后外侧板131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翻盖插舌1121相匹配的后外侧插口1311;所述外底板16上设置有与所述左外侧插舌1411相匹配的左外侧插口161以及与所述右外侧插舌1511相匹配的右外侧插口162。
41.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前外侧卡板122和第二前外侧卡板123相对设置于前外侧板121的两侧。第一左外侧板141连接在第二左外侧板142上,且第一左外侧板141能够沿与第二左外侧板142的连接处翻折。第一右外侧板151连接在第二右外侧板152上,且第一右外侧板151能够沿与第二右外侧板152的连接处翻折。
42.由上述可知,左外侧插舌1411跟随第一左外侧板141以及第二左外侧板142沿翻折线翻折后插入左外侧插口161内,使第一左外侧板141与第二左外侧板142在翻折后形成左外侧部14;右外侧插舌1511跟随第一右外侧板151以及第二右外侧板152沿翻折线翻折后插入右外侧插口162内,使第一右外侧板151与第二右外侧板152翻折后形成右外侧部15。前外侧板121沿前外侧板121与外底板16之间的翻折线翻折后,第一前外侧卡板122沿虚线翻折后,卡入左外侧部14上的第一左外侧板141与第二左外侧板142之间;第二前外侧卡板123沿虚线翻折后,卡入右外侧部15上的第一右外侧板151与第二右外侧板152之间,此时,翻折后的前外侧板121形成前外侧部12。后外侧板131沿后外侧板131与外底板16之间的翻折线翻折后,第一后外侧卡板132沿虚线翻折后,卡入左外侧部14上的第一左外侧板141与第二左外侧板142之间;第二后外侧卡板133沿虚线翻折后,卡入右外侧部15上的第一右外侧板151与第二右外侧板152之间,此时,翻折后的后外侧板131形成后外侧部13。
43.此时,前外侧部12、后外侧部13、左外侧部14、右外侧部15以及外底板16合围成容纳腔10。
44.同时,翻盖部11沿翻盖顶板111与前外侧板121之间的翻折线翻折后,翻盖部11上的第二翻盖侧板113和第三翻盖侧板114翻折后,插入之左外侧部14与右外侧部15之间。第一翻盖侧板112沿第一翻盖侧板112与翻盖顶板111之间的翻折线翻折后,第二翻盖插舌1122翻折后,卡入左外侧部14上的第一左外侧板141与第二左外侧板142之间;第三翻盖插舌1123翻折后,卡入右外侧部15上的第一右外侧板151与第二右外侧板152之间。而第一翻盖侧板112上的第一翻盖插舌1121翻折后卡入后外侧板131上的后外侧插口1311。
45.至此,外盒1形成封闭的包装盒。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外盒1由可纸板切割翻折后制成。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外盒1可由其他材料制成,如塑料等,此处不做详细说明。
46.需要说明的是,左外侧部14由第一左外侧板141和第二左外侧板142构成,第一左外侧板141和第二左外侧板142的双侧板设置能够使左外侧部14的结构强度得到加强,并且第一左外侧板141与第二左外侧板142的双侧板设置,能够产生一定缓冲效果,进而保护外盒1内的产品。右外侧部15的结构原理和作用与左外侧部14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47.如图1、3所示,所述前侧部21包括第一前连接侧板211、第一前侧板212、第二前连接侧板213以及第二前侧板214,所述第一前连接侧板211、所述第一前侧板212、所述第二前连接侧板213以及所述第二前侧板214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前侧板214与所述容纳底板25连接,且沿连接处翻折形成所述前侧部21;所述后侧部22包括第一后连接侧板221、第一后侧板222、第二后连接侧板223以及第二后侧板224,所述第一后连接侧板221、所述第一后侧板222、所述第二后连接侧板223以及所述第二后侧板224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后侧板224与所述容纳底板25连接,且沿连接处翻折形成所述后侧部22;所述左侧部23包括第一左连接侧板231、第一左侧板232、第二左连接侧板233以及第二左侧板234,所述第一左连接侧板231、所述第一左侧板232、所述第二左连接侧板233以及所述第二左侧板234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左侧板234与所述容纳底板25连接,且沿连接处翻折形成所述左侧部23;所述右侧部24包括第一右连接侧板241、第一右侧板242、第二右连接侧板243以及第二右侧板244,所述第一右连接侧板241、所述第一右侧板242、所述第二右连接侧板243以及所述第二右侧板244依次连接,第二右侧板244与所述容纳底板25连接,且沿连接处翻折形成所述右侧部24。
48.所述前侧部21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前连接侧板211上的前插舌215以及与所述前插舌215相配合的设置于所述第二前侧板214上的前插口216;所述后侧部22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后连接侧板221上后插舌225以及与所述后插舌225相配合的设置于所述第二后侧板224上的后插口226;所述左侧部23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左连接侧板231上左插舌235以及与所述左插舌235相配合的设置于所述第二左侧板234上的左插口236;所述右侧部24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右连接侧板241上右插舌245以及与所述右插舌245相配合的设置于所述第二右侧板244上的右插口246。
49.其中,前插舌215、第一前连接侧板211、第一前侧板212、第二前连接侧板213以及第二前侧板214依次沿翻折线翻折后,前插舌215插入前插口216内,第一前连接侧板211、第一前侧板212、第二前连接侧板213以及第二前侧板214共同构成前侧部21;后插舌225、第一后连接侧板221、第一后侧板222、第二后连接侧板223以及第二后侧板224依次沿翻折线翻折后,后插舌225插入后插口226内,第一后连接侧板221、第一后侧板222、第二后连接侧板223以及第二后侧板224共同构成后侧部22;左插舌235、第一左连接侧板231、第一左侧板232、第二左连接侧板233以及第二左侧板234依次沿翻折线翻折后,左插舌235插入左插口236内,第一左连接侧板231、第一左侧板232、第二左连接侧板233以及第二左侧板第二左侧板234共同构成左侧部23;右插舌245、第一右连接侧板241、第一右侧板242、第二右连接侧板243以及第二右侧板244依次沿翻折线翻折后,右插舌245插入右插口246内,第一右连接侧板241、第一右侧板242、第二右连接侧板243以及第二右侧板244共同构成右侧部24。
50.前侧部21、后侧部22、左侧部23、右侧部24以及容纳底板25合围成放置腔20。
51.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前侧部21由第一前连接侧板211、第一前侧板212、第二前连接侧板213以及第二前侧板214共同构成,使得前侧部21的结构强度得到加强,并且具有缓冲功能,从而保护位于放置腔20内的待包装产品。由于后侧部22、左侧部23以及右侧部24的结构原理和作用与前侧部21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52.在本实施例中,容纳盒2由纸板切割翻折而成。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容纳盒2可由其他材料制成,如塑料等。
53.如图1、3所示,所述容纳盒2还设置有用于拿取所述容纳盒2的拿取部26。所述拿取部26包括第一拿取位261和第二拿取位262,所述第一拿取位261设置在所述第二左连接侧板233上,所述第二拿取位262设置在所述第二右连接侧板243上。
54.其中,拿取部26是为了方便将容纳盒2从外盒1中的容纳腔10内取出。需要说明的是,拿取部26为可供手指勾出容纳盒2的缺口。在本实施例中,拿取部26的第一拿取位261设置在左侧部23上的第二左连接侧板233上,第二拿取位262设置在右侧部24上的第二右连接侧板243上。且第一拿取位261和第二拿取位262均为下压纸板后形成的缺口,方便手指将容纳盒2勾取出来。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拿取部26可设置成其他数量,且可根据使用者的拿取习惯设置拿取部26的位置。
55.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拿取位261还可以设置在第二左连接侧板233与第二左侧板234之间,或设置于第二左侧板234上;第二拿取位262还可以设置于第二右连接侧板243与第二右侧板244之间,或设置于第二右侧板244上,此处不做详细阐述。
56.如图1、4所示,所述包装纸盒1000还包括缓冲盒3,所述缓冲盒3和所述容纳盒2竖直叠放在所述外盒1的容纳腔10内。
57.其中,在外盒1的容纳腔10内,缓冲盒3放置在容纳盒2的下方,起到将2紧固在容纳腔10内的作用,进而保证容纳盒2在容纳腔10内不产生晃动。
58.如图1、4所示,所述缓冲盒3包括缓冲底板31以及缓冲侧板32,所述缓冲侧板32连接在所述缓冲底板31上并翻折合围成缓冲腔30。所述缓冲底板31上设置有用于提起所述缓冲盒3的提起部311。
59.其中,缓冲盒3由纸板切割翻折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缓冲侧板32为沿缓冲底板31四边分布的四个侧板。缓冲侧板32沿缓冲侧板32与缓冲底板31的翻折线翻折后,与缓冲底板31共同形成缓冲腔30。
60.由于缓冲侧板32对缓冲底板31具有支撑作用,且由于纸板的特性可知,缓冲侧板32为缓冲盒3提供缓冲功能。因而,当缓冲盒3放置在容纳盒2下方时,能够为容纳盒2提供缓冲作用。
6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缓冲腔30也可以用以放置待包装产品,从而扩大包装纸盒1000的包装效率。
6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