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储物盒、快递柜以及无人配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85157发布日期:2022-08-03 01:23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配送储物盒、快递柜以及无人配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仓储物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送储物盒、快递柜以及无人配送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快递柜被投放至市场。快递柜具有储物格,通过无人车等将待配送的物品运输至快递柜所处区域,然后将物品传送至快递柜的储物格中,以供用户从快递柜中取货,为用户提供了便捷服务。
3.然而,由于待配送的物品各式各样,外形不规则,导致整个传送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配送储物盒、快递柜以及无人配送系统。
5.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配送储物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具有用于盛装物品的容置腔,所述盒体可依次经快递柜的用于与无人车对接的对接货口、快递柜的储物格后侧开口进入至储物格中;所述容置腔的朝向储物格前侧取货口的一侧为敞口;
6.所述盒体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储物格内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相配合,以防止所述配送储物盒由所述储物格前侧取货口被拉出。
7.可选的,所述盒体包括底壁以及围设在所述底壁上的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
8.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侧壁上。
9.可选的,所述侧壁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侧壁之间的第二侧壁,且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敞口相对设置;
10.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上。
11.可选的,在沿所述储物格后侧开口至所述储物格前侧取货口的方向上,至少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侧壁的顶面向下倾斜设置形成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形成为所述第一限位结构;
12.所述第二限位结构挡设在所述第一斜面的前侧,且避开所述敞口设置。
13.可选的,所述第一斜面的倾斜角度为30
°
~60
°

14.可选的,两个所述第一侧壁的顶面均形成所述第一斜面。
15.可选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挡设在所述第一斜面前侧的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储物格的内壁连接。
16.可选的,所述挡板的底面形成为与所述第一斜面平行的第二斜面,所述配送储物盒放置在所述储物格中时,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抵接。
17.可选的,所述底壁的靠近所述储物格前侧取货口的一端具有向上延伸的挡边,所
述挡边用于防止所述待配送物品在所述配送储物盒移动过程中由所述容置腔内滑出。
18.可选的,所述底壁上具有至少两个放置区;
19.所述放置区内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待配送物品进行限位的限位部。
20.可选的,所述第一侧壁的朝向所述储物格前侧取货口的一侧形成为第三斜面;
21.在沿所述第一侧壁的顶端至所述第一侧壁的底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三斜面朝向靠近所述储物格前侧取货口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
22.可选的,所述盒体的边角为圆角。
23.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快递柜,包括柜体以及如上所述的配送储物盒;
24.所述柜体具有储物格以及用于与无人车对接的对接货口,所述储物格具有储物格后侧开口以及可开闭的储物格前侧取货口;
25.所述柜体内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将盛装有待配送物品的所述配送储物盒依次由所述对接货口、所述储物格后侧开口传送至所述储物格中。
26.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可由所述对接货口伸出的伸缩臂,所述伸缩臂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配送储物盒由所述无人车上拉取至所述对接货口内的第一配合部;
27.所述盒体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配合部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部。
28.可选的,所述第一配合部为设置在所述伸缩臂端部的挂钩,所述第二配合部为设置在所述盒体的侧壁顶部的可供所述挂钩勾入的凹槽。
29.可选的,所述盒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容置腔内是否具有待配送物品的检测装置;
30.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还用于在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容置腔中不存在待配送物品时,将所述盒体依次由所述储物格后侧开口、所述对接货口传送至所述无人车。
31.第三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无人配送系统,包括无人车以及如上所述的快递柜。
3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33.本公开通过设置配送储物盒,该配送储物盒包括盒体,盒体具有用于盛装待配送物品的容置腔,盒体可依次经快递柜的用于与无人车对接的对接货口、快递柜的储物格后侧开口进入至储物格中,即,待配送的物品通过统一结构的配送储物盒盛装,从而提高了传送效率;由于容置腔的朝向储物格前侧取货口的一侧为敞口,从而使得配送储物盒内的待配送物品可依次经该敞口和储物格前侧取货口被取出,保证了用户的正常取货;同时,通过在盒体上设置第一限位结构,该第一限位结构用于与储物格内的第二限位结构配合,以防止配送储物盒由储物格前侧取货口被拉出,从而避免了用户在储物格前侧取货口取拿物品时,将配送储物盒一并取走而导致配送储物盒丢失的现象出现。
附图说明
34.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6.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配送储物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7.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配送储物盒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8.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配送储物盒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9.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快递柜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40.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快递柜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41.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快递柜中的驱动装置与配送储物盒配合在一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42.图7为图6对应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43.其中,1、配送储物盒;10、容置腔;101、敞口;11、盒体;12、第一侧壁;121、第一限位结构;122、第三斜面;13、第二侧壁;131、第二配合部;14、底壁;141、挡边;142、放置区;143、限位部;2、快递柜;21、柜体;22、储物格;220、封闭门;221、储物格前侧取货口;222、储物格后侧开口;23、对接货口;24、第二限位结构;241、第二斜面;25、驱动装置;251、伸缩臂;2511、第一配合部;252、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44.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5.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46.实施例一
47.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配送储物盒1,该配送储物盒1可用于快递柜2中。
48.其中,该快递柜2具有储物格22,储物格22具体为多个,储物格22的前侧形成储物格前侧取货口221,储物格前侧取货口221处设置有可开闭的封闭门220。储物格22的后侧形成储物格后侧开口222,储物格后侧开口222供待配送物品进入至储物格22中。用户可通过所收到的快递码打开上述封闭门220,从储物格前侧取货口221将物品取出。
49.该快递柜2还具有用于与无人车对接的对接货口23,即无人车上的待配送物品可由该对接货口23进入至快递柜2中,并可在快递柜2内的驱动装置的作用下经储物格后侧开口222进入至储物格22中。
50.为了方便快递柜2与无人车之间待配送物品的传送,提高传送效率,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配送储物盒1,该配送储物盒1包括盒体11,盒体11具有用于盛装待配送物品的容置腔10,盒体11可依次经快递柜2的对接货口23、储物格后侧开口222进入至储物格22中。
51.其中,容置腔10的朝向储物格前侧取货口221的一侧为敞口101,即形成可供物品由容置腔10移出的开口。用户打开储物格前侧取货口221处的封闭门220取货时,由于容置腔10的朝向储物格前侧取货口221的一侧为敞口101,用户可直接将容置腔10中的物品由该敞口101取出。
52.举例来说,一个订单具体可对应一个配送储物盒1,即,一个订单里的物品放置在
同一配送储物盒1中,然后配送储物盒1和该订单中的物品一起被传送至快递柜2的储物格22中。各盛装有物品的配送储物盒1依次被传送至快递柜2中,并分配在不同的储物格22中。
53.也就是说,通过设置统一结构的配送储物盒1对待配送物品进行盛装,大大提高了传送效率。由于盒体11的容置腔10的朝向储物格前侧取货口221的一侧为敞口101,保证了用户的正常取货。
54.由于配送储物盒1与待配送物品一起进入至储物格22中,为了防止用户在取物品时将配送储物盒1拿走,本实施例提供的配送储物盒1的盒体1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121,储物格22内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24,第一限位结构121与第二限位结构24相配合,以防止配送储物盒1由储物格前侧取货口221被拉出。即,用户仅能取走其购买的快递物品,而且无法取走配送储物盒1,从而在实现提高传送效率的同时,避免配送储物盒1被用户取走而丢失的现象出现。
55.具体实现时,该配送储物盒1比如可以由塑料材质制成,如此使得配送储物盒1的重量较轻,方便传送且成本低。
56.本实施例提供的配送储物盒1,通过设置盒体11,盒体11具有用于盛装待配送物品的容置腔10,盒体11可依次经快递柜2的用于与无人车对接的对接货口23、快递柜2的储物格后侧开口222进入至储物格22中,即,待配送的物品通过统一结构的配送储物盒1盛装,从而提高了传送效率;由于容置腔10的朝向储物格前侧取货口221的一侧为敞口101,从而使得配送储物盒1内的待配送物品可依次经该敞口101和储物格前侧取货口221被取出,保证了用户的正常取货;同时,通过在盒体11上设置第一限位结构,该第一限位结构用于与储物格22内的第二限位结构24配合,以防止配送储物盒1由储物格前侧取货口221被拉出,从而避免了用户在储物格前侧取货口221取拿物品时,将配送储物盒1一并取走而导致配送储物盒1丢失的现象出现。
57.继续参照图1和图2所示,盒体11具体可包括:底壁14以及围设在底壁14上的侧壁,底壁14和侧壁共同围合形成上述用于放置物品的容置腔10,盒体11的结构简单且制作方便。其中,第一限位结构具体设置在侧壁上,这样使得第一限位结构的设置更加方便。
58.具体地,侧壁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2以及连接在两个第一侧壁12之间的第二侧壁13,且第二侧壁13与敞口101相对设置,第一限位结构具体设置在第一侧壁12上。可以理解的是,第二侧壁13连接在两个第一侧壁12的后端之间,两个第一侧壁12的前端与底壁14之间限定出上述敞口101。
5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沿储物格后侧开口222至储物格前侧取货口221的方向上,至少其中一个第一侧壁12的顶面向下倾斜设置形成第一斜面,第一斜面形成为第一限位结构121,这样使得第一限位结构121的具体结构简单且制作方便。其中,第二限位结构24挡设在第一斜面的前侧,且避开敞口101设置。
60.第二限位结构24具体可以为挡设在第一斜面前侧的挡板,挡板与储物格22的内壁连接。示例性的,挡板可以通过焊接或者螺钉连接的方式与储物格22的内壁连接,本实施例对此不作特别限定。
61.通过将第一侧壁12的顶面设置为向下倾斜的斜面,将第二限位结构24设置为挡设在第一斜面前侧的挡板,当配送储物盒1由储物格后侧开口222被送入至储物格22内时,挡板挡设在第一斜面的前侧,且避开上述敞口101。由于挡板的挡设作用,使得用户无法从储
物格前侧取货口221取走配送储物盒1,如此设置结构简单且挡设效果好。
62.具体实现时,若将第一斜面的倾斜角度设置的过大,则会导致侧壁对待配送物品的围挡效果较差,导致传送过程中物品容易从第一侧壁12顶部翻出的情况出现,但若将第一斜面的倾斜角度设置的过小,则会影响限位效果。基于此,具体实现时,可将第一斜面的倾斜角度设置在30
°
~60
°
之间,以实现对待配送物品较好的围挡效果的同时,实现对配送储物盒1的有效限位,避免用户从储物格前侧取货口221取走配送储物盒1。
63.参照图1或图2所示,具体可使盒体11的两个第一侧壁12的顶面均形成第一斜面。相应地,各第一斜面的前侧分别挡设有挡板。这样设置能够从配送储物盒1的两侧分别进行限位,这样进一步提高了配送储物盒1在储物格22中的相对稳定性,进一步避免了配送储物盒1由储物格前侧取货口221被拉出的情况出现。
64.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板的底面具体形成为与第一斜面平行的第二斜面241,配送储物盒1放置在储物格22中时,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241抵接。通过将挡板的底面形成为第二斜面241,结构简单,且进一步提高了挡板对配送储物盒1的挡设效果,由于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241抵接,进一步提高了配送储物盒1的稳定性。
65.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121和第二限位结构24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形式,比如,第二限位结构24包括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储物格22的内壁连接且相对固定,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抵接件,在沿储物格前侧取货口221至储物格后侧开口222的方向上,弹簧的延伸方向为倾斜向下。第一限位结构121为设置在侧壁顶部的可供抵接件进入的凹槽。当配送储物盒1由储物格后侧开口222进入至储物格22中时,抵接件进入至凹槽中并与凹槽内壁抵接,随着配送储物盒1的进入,弹簧在配送储物盒1的作用下收缩。当配送储物盒1向储物格后侧开口222方向移动时,弹簧逐渐恢复形变。若用户从储物格前侧取货口221取物品时,预拉出配送储物盒1,此时由于弹簧与配送储物盒1上的凹槽之间的作用力逐渐增大,从而使得配送储物盒1无法朝向储物格前侧取货口221的方向移动,即,使得配送储物盒1无法从储物格前侧取货口221取出。
66.进一步地,参照图2或图3所示,底壁14的靠近储物格前侧取货口221的一端具有向上延伸的挡边141,挡边141用于防止待配送物品在配送储物盒1移动过程中由容置腔10内滑出。可以理解的是,挡边141的顶面所在的高度高于底壁14的上表面所在的高度,以对位于容置腔10中的物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挡设,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传送过程中待配送物品由敞口101滑出的情况出现,进一步提高了传送效率。
67.其中,底壁14上具有至少两个放置区142,放置区142内设置有用于对待配送物品进行限位的限位部143。参照图1和图2所示,比如,底壁14上具有两个放置区142,每个放置区142内均设置有限位部143,其中一个放置区142比如可以用于放置杯装物品,对应地,该放置区142内的限位部143比如可以为杯底的形状匹配的凹槽。其中另一个放置区142比如用于放置袋装物品,对应地,该放置区142内的限位部143比如可以为与袋装物品的外轮廓形状匹配的凹槽。限位部143的具体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设计。
68.此外,参照图2和图3所示,第一侧壁12的朝向储物格前侧取货口221的一侧形成为第三斜面122。具体地,在沿第一侧壁12的顶端至第一侧壁12的底端的方向上,第三斜面122朝向靠近储物格前侧取货口221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通过将第一侧壁12的朝向储物格前侧取货口221的一侧设置为斜面,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配送储物盒1减重的作用,而且使
得配送储物盒1的移动更加方便,进一步提高了传送效率。
69.具体实现时,可使盒体11的边角为圆角,比如,第一斜面与第三斜面122的接合处为圆角,第一侧壁12与第二侧壁13的接合处为圆角,第二侧壁13与底壁14的接合处为圆角。通过将盒体11的边角设置为圆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配送储物盒1在传送过程中的阻力,进一步提高了传送效率。
70.实施例二
71.参照图4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快递柜2,包括柜体21和配送储物盒1。
72.其中,柜体21具有储物格22以及用于与无人车对接的对接货口23。具体地,储物格22具有储物格后侧开口222以及可开闭的储物格前侧取货口221。具体实现时,储物格前侧取货口221处具有开启或封闭该储物格前侧取货口221的封闭门220,对接货口23处设置有用于开启或封闭该对接货口23的封闭门。
73.示例性的,对接货口23处的封闭门和储物格前侧取货口221处的封闭门均位于柜体21的前侧。
74.本实施例中的配送储物盒1与实施例一提供的配送储物盒1的具体结构和实现原理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
75.其中,柜体21内设置有驱动装置25,驱动装置25用于将盛装有物品的配送储物盒1依次由对接货口23、储物格后侧开口222传送至储物格22中。
76.具体实现时,柜体21内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用于在无人车行驶至靠近柜体21的预设位置时,控制驱动装置25将无人车上承载待配送物品的配送储物盒1经对接货口23、储物格后侧开口222传送至储物格22中,然后驱动装置25再将无人车中的另一个承载待配送物品的配送储物盒1经对接货口23、另一个储物格后侧开口222传送至另一个储物格22中,直至待配送物品被传输完毕。控制器通过后台将各待配送物品对应的取货码发送至对应用户,用户根据取货码,打开封闭门220,将对应储物格22中的配送储物盒1中的物品由储物格前侧取货口221取出。
77.示例性,柜体21上设置有二维码识别器,无人车上设置有二维码,二维码识别器识别到无人车上的二维码,此时驱动装置25工作,进行各配送储物盒1的传送。
78.其中,驱动装置25具体可以包括:可由对接货口23伸出的伸缩臂251和可伸缩的传送带252,当无人车到达预设位置时,传送带252伸出至与无人车对接,伸缩臂251伸出,将无人车上的配送储物盒1拉至传送带252上,通过传送带252将盛装有物品的配送储物盒1传输至柜体21中。
79.其中,伸缩臂251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将配送储物盒1由无人车上拉取至对接货口23内的第一配合部2511。相应地,盒体11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配合部2511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部131。
80.参照图6和图7所示,第一配合部2511具体可以为设置在伸缩臂251端部的挂钩,第二配合部131具体为设置在盒体11的侧壁顶部的可供挂钩勾入的凹槽。这样使得在抓取配送储物盒1中,挂钩直接挂设在凹槽中,即可将配送储物盒1拉走,结构简单且拉取方便。
81.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第一配合部2511也可以为设置在伸缩臂端部的第一磁性体,第二配合部131为设置在盒体11侧壁上的第二磁性体,第一磁性体与第二磁性体的磁极相
异,从而使得配送储物盒1在磁吸作用下被伸缩臂拉走。
82.此外,盒体11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容置腔10内是否具有待配送物品的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与驱动装置25电连接,驱动装置25还用于在检测装置检测到容置腔10中不存在待配送物品时,将盒体11依次由储物格后侧开口222、对接货口23传送至无人车。
83.也就是说,当无人车与快递柜2之间传送完待配送物品后,检测装置检测盒体11内是否存在物品,若不存在物品,表明该配送储物盒1为空,即,配送储物盒1中的物品已经被用户取走,此时检测装置发送信号至驱动装置25,使驱动装置25将该空的配送储物盒1由对应的储物格22的储物格后侧开口222拉出,并经对接货口23输送出至无人车上,以便无人车进行下一轮装货。
84.示例性的,检测装置比如可以为红外检测器,红外检测器通过检测预设范围内是否有物体存在,从而得知配送储物盒内是否存在物品。当然,检测装置也可以为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具体为多个,且设置在底壁上,压力传感器通过检测所受到的压力,从而判断配送储物盒1内是否存在物品。
85.其他技术特征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
86.实施例三
8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人配送系统,包括无人车以及快递柜2。其中,快递柜2的具体结构和实现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其中,无人车具有可供配送储物盒1移出的对接口,对接口用于与对接货口23对接。
88.通过设置配送储物盒1,提高了无人车与快递柜2之间的物品传送效率。
89.需要说明的是,结合图3和图5所示,当配送储物盒1的第一侧壁12的顶面形成为上述第一斜面时,配送储物盒1在快递柜2内的放置方向具体为配送储物盒1的高端靠近储物格后侧开口222,配送储物盒1的底端靠近储物格前侧取货口221。配送储物盒1在无人车内的放置方向具体为配送储物盒1的高端(即图3中配送储物盒1的左端)朝外,即朝向无人车的对接口,配送储物盒1的低端(即图3中配送储物盒1的右端)朝内,即远离对接口。这样设置使得驱动装置25从无人车上抓取配送储物盒1后,再将配送储物盒1经对接货口23传输至储物格22的整个过程中,无需调整配送储物盒1的方向,使得传送更加方便。
90.其他技术特征及实现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
9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92.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
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