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角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65634发布日期:2022-04-22 10:58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角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托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组合托盘的转角件。


背景技术:

2.托盘是一种与叉车、货架等物流设备配套使用的物流单元,可用来存放、装载、搬运货物,是现代化物流仓储中必不可少的物流设备之一。塑料托盘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托盘,相对于传统的木托盘、金属托盘更具优势,在化工、轻纺、制造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3.目前,塑料托盘通常都是采用注塑成型的,使得现有塑料托盘的尺寸都是与模具的尺寸相关,即一种尺寸的模具通常只能生产一种尺寸的塑料托盘,一方面导致现有塑料托盘的尺寸比较固定,不满足客户对特殊尺寸塑料托盘的需求,例如,现有塑料托盘的尺寸通常为1m
ꢀ×
1.2m,不满足客户对1.2m
×
1.2m塑料托盘的需求;另一方面大大增加了塑料托盘的成本,因为每种尺寸的塑料托盘都需要对应尺寸的模具,而模具的成本很高,当客户需要多种尺寸的塑料托盘或特殊尺寸的塑料托盘时,都需要单独开发对应尺寸的模具,从而会大大增加成本;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在塑料托盘的侧面设置边条(或称为延展条)来扩展托盘的尺寸,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例如,中国专利cn 210213144 u公开的一种带防撞角的双面组合式塑料托盘,通过在主板(即托盘,或称为托盘本体)的四个侧面分别设置边条,既可以达到防撞的目的,又可以达到扩展主板尺寸的目的,以形成组合式的托盘(简称组合托盘或组装托盘),而在主板的四个侧面分别设置边条之后,相邻两个边条之间会形成一个缺口,需要利用转角件进行补全,然而,这种结构的组合托盘,主板的每个侧面只能设置一根边条,当需要不同尺寸的托盘时,需要装配不同宽度的边条,这就意味着需要制造不同尺寸的边条,也存在需要开发大量对应模具,导致成本大大增加的问题,没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经过申请人的研究发现,可以在组合托盘的每个侧面设置多根边条来满足客户对不同尺寸托盘的需求,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对边条尺寸多样化的需求,从而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然而采用这种方式组合而成的组合托盘,在主板拐角处形成的缺口尺寸多样(如附图6及附图9 所示),使得用于补全缺口的转角件成为了能/否降低成本的关键部件,但是现有的转角件,只能用于补全对应尺寸的缺口,不满足对多种尺寸缺口进行补全的需求,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转角件,只能用于补全对应尺寸的缺口,不能对多种尺寸的缺口进行补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紧凑的转角件,可以通过相互拼装,以满足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缺口的补全需求,不仅可以实现不同尺寸的组合托盘的需求,而且可以显著降低成本,主要构思为:
5.一种转角件,包括转角体,所述转角体构造有第一接触面、第二接触面、对应所述第一接触面的第一外侧面、以及对应所述第二接触面的第二外侧面,其中,
6.所述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相邻且相互垂直,
7.所述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内分别构造有向外凸出的第一插接头和第二插接头,
8.所述第一外侧面内构造有适配所述第一插接头的第一插接腔,和/或,所述第二外侧面内构造有适配所述第二插接头的第二插接腔。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内分别构造第一插接头和第二插接头,在第一外侧面和第二外侧面内分别构造第一插接腔和第二插接腔,使得在进行装配时,第一插接头和第二插接头不仅可以连接于相邻边条的插接腔内,解决本转角件与相邻边条的连接问题,而且可以连接于相邻转角件的第一插接腔或第二插接腔,实现转角件与转角件之间的连接,而通过至少两个转角件的拼接组合,可以获得不同形状和不同大小的转角件组合体,从而可以满足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缺口的补全需求,可以解决低成本情况下,实现更多组合托盘尺寸的问题。
9.为解决可拆卸安装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接头构造有锁孔,所述第一插接腔的上方和下方分别构造有与所述第一插接腔相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且第一通孔对应第二通孔;
10.和/或,所述第二插接头构造有锁孔,所述第二插接腔的上方和下方分别构造有与所述第二插接腔相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且第一通孔对应第二通孔。在装配时,第一插接头可以插入对应的第一插接腔内,使得锁孔分别对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从而可以插入紧固件,达到横向锁紧第一插接头的目的,不仅可以解决第一插接头的防脱问题,而且可以解决转角件的可拆卸安装问题;同理,第二插接头可以插入对应的第二插接腔内,使得锁孔分别对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从而可以插入紧固件,达到横向锁紧第二插接头的目的,不仅可以解决第二插接头的防脱问题,而且可以解决转角件的可拆卸安装问题;
11.优选的,所述锁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都采用的是圆孔,或,所述锁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都采用的是方孔。圆孔可以适配圆形结构的紧固件,方孔可以适配方形结构的紧固件,解决与方形结构紧固件相匹配的问题。
12.为防止安装后,紧固件的端帽会凸出转角体,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内构造有用于容纳紧固件端帽的台阶。
13.为简化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插接头为片状结构,所述第一插接腔为长方体形结构,
14.和/或,所述第二插接头为片状结构,所述第二插接腔为长方体形结构。既便于成型,又便于插入对应的插接腔。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接头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插接腔的宽度,和/或,所述第二插接头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插接腔的宽度。以便流出适当的调整间隙,在配合方形结构的紧固件,可以解决因生产制造时产生的尺寸误差导致不能装入紧固件的问题。
16.为使锁孔与所对应的第一接触面或第二接触面之间的间距满足与插接腔相配合的要求,进一步的,第一插接头中,至少在锁孔与所述第一接触面之间的部分构造有若干工艺槽或工艺孔;和/或,第二插接头中,至少在锁孔与所述第二接触面之间的部分构造有若干工艺槽或工艺孔。为满足锁孔与插接腔相配合的要求,锁孔与所对应的第一接触面或第二接触面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导致该部分不便于成型,而通过在部分构造工艺槽或工艺孔,既便于注塑成型,又可以节约材料。
17.为解决防止工艺槽积水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工艺槽的底部构造有排水孔。以便
自行排放工艺槽内的水,可以避免工艺槽内出现积水、发霉等问题。
18.为提高通用性,优选的,所述第一插接腔的数目与第一插接头的数目相同,且各所述第一插接腔分别构造于对应各所述第一插接头的位置处,
19.所述第二插接腔的数目与第二插接头的数目相同,且所述第二插接腔分别构造于对应各所述第二插接头的位置处。更便于转角件与相邻的转角件之间相互拼装成一体。
20.为使得转角件的连接更牢靠,优选的,所述第一接触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别构造有两组第一插接头,每组第一插接头至少包括一个所述第一插接头,且同一组中的各第一插接头分别构造于同一高度处;和/或,所述第二接触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别构造有两组第二插接头,每组第二插接头至少包括一个所述第二插接头,且同一组中的各第二插接头分别构造于同一高度处。从而有利于转角件的安装更牢靠。
21.为提高通用性,优选的,所述第一插接头与第二插接头的结构相同,并相互对称设置于所述转角体。由于第一插接头与第二插接头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使得转角件可以适用于托盘的任一拐角,而且使用时可以不用区分正反方位,不仅可以提高通用性,而且可以简化装配过程、提高装配速度。
22.为解决利用至少两个转角件所拼装成的转角件组合体更加规整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侧面平行于所述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二外侧面平行于所述第二接触面,
23.第一外侧面与第一接触面之间的间距是第二外侧面与第二接触面之间间距的整数倍,或,第二外侧面与第二接触面之间的间距是第一外侧面与第一接触面之间间距的整数倍。在本方案中,使得转角件的长度与宽度相等或存在倍数关系,不仅可以通过至少两个转角件拼装出更加规整的转角件组合体,并有效补全不同大小的缺口,而且可以通过增/减转角件的方式来补全不同尺寸的组合托盘。
24.进一步的,所述转角体还构造有相互平行的第一承载面和第二承载面,所述第一承载面垂直于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且第一承载面与第二承载面之间的间距适配主板的高度或边条的高度,
25.所述第一通孔分别构造于所述第一承载面和第二承载面内,且所述第二通孔分别与构造于转角体的工艺槽相连通。通过构造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使得在装配完成后,第一承载面可以与主板的上表面或边条的上表面平齐,第二承载面可以与主板的下表面或边条的下表面平齐;通过将第一通孔构造于第一承载面和第二承载面内,以便使得各紧固件沿转角体的高度方向布置,有利于连接更牢靠;而通过使第二通孔分别与构造于转角体的工艺槽相连通,可以解决便于安装紧固件和便于拆卸紧固件的问题。
26.优选的,所述第一外侧面与所述第一接触面之间的间距为50mm、100mm或200mm;
27.和/或,所述第二外侧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之间的间距为50mm、100mm或200mm。
28.为提高转角件的承载能力,进一步的,所述转角体内还构造有用于安装加强部件的通道,且所述通道至少贯穿所述第一接触面或第二接触面。以便在装配时,在通道内插入加强部件,以便提高转角件的承载能力。
29.为进一步提高承载能力,进一步的,所述转角体内至少构造有两条相互垂直的通道,且其中一条通道至少贯穿所述第一接触面,另一条通道至少贯穿所述第二接触面。
30.优选的,所述第一插接头、第二插接头以及转角体为一体成型构件。在本方案中,通过使第一插接头和第二插接头与转角体一体成型,无需使用螺钉进行连接,不仅有利于
简化转角件的结构、降低成本,而且更便于装配。
31.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角件,结构更加简单紧凑,设计巧妙,不仅可以连接边条,而且转角件与转角件之间也可以相互拼装,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组成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转角件组合体,利用该转角件组合体可以组合托盘中,不同形状、不尺寸缺口的补全需求,既可以满足装配不同尺寸组合托盘的需求,而且可以显著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3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种转角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其中转角体的尺寸为100mm
×
50mm
×
150mm。
3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种转角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35.图3为图1的俯视图。
36.图4为图3中a-a处的剖视图。
37.图5为两个转角件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后的局部剖视图。
38.图6为利用图1所提供的转角件组装成的一种组合托盘在主板拐角处的局部示意图,该组合托盘的一侧安装有两根边条,另一侧安装有一根边条,拐角处的缺口利用两个紧固件进行补全。
39.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第二种转角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其中转角体的尺寸为100mm
×
100mm
×
150mm。
40.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第二种转角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41.图9为在组合托盘装配的过中,在主板拐角处形成缺口后的局部示意图。
42.图10为利用图1所提供的转角件和图8所提供的转角件一起补全图9中缺口后局部示意图。
43.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转角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转角体的尺寸为 200mm
×
200mm
×
150mm。
44.图12为图11的俯视图。
45.图中标记说明
46.转角体100、第一接触面101、第二接触面102、第一承载面103、第二承载面104、第一外侧面105、第二外侧面106、通道107、第一适配孔108、第二适配孔109
47.第一插接头201、第二插接头202、锁孔203、工艺槽204、排水孔205、第一插接腔206、第二插接腔207、第一通孔208、第二通孔209、台阶210
48.主板300
49.边条400
50.紧固件500
51.转角件600
52.缺口700。
具体实施方式
5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4.实施例1
55.请参阅图1-图4,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转角件,包括转角体100,所述转角体100是块状结构,且所述转角体100优先采用塑料制成;为便于转角体100的注塑成型,所述转角体 100还构造有若干工艺槽204,如图1-图6所示;
56.为便于描述,在本实施例中的转角体100构造有第一接触面101、第二接触面102、对应所述第一接触面101的第一外侧面105、以及对应所述第二接触面102的第二外侧面106,其中,
57.第一接触面101与第二接触面102相邻且相互垂直,如图1及图2所示,即,第一接触面101和第二接触面102是转角体100相邻的两个侧面,且第一接触面101与第二接触面102 之间的棱角可以构造有倒角或圆角,不影响正常使用;如图1-图6所示,第一接触面101和第二接触面102内分别构造有向外凸出的第一插接头201和第二插接头202;
58.相应地,如图1-图6所示,第一外侧面105内构造有适配第一插接头201的第一插接腔 206,和/或,第二外侧面106内构造有适配第二插接头202的第二插接腔207;即,至少构造有第一插接腔206或第二插接腔207中的一种,例如,如图1-图6所示,该转角件600的第一外侧面105内构造有适配第一插接头201的第一插接腔206,又如,如图7-图12所示,该转角件600的第一外侧面105和第二外侧面106内分别构造有适配第一插接头201的第一插接腔206和适配第二插接头202的第二插接腔207。
59.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接触面101和第二接触面102内分别构造第一插接头201和第二插接头202,在第一外侧面105和第二外侧面106内分别构造第一插接腔206 和第二插接腔207,使得在进行装配时,第一插接头201和第二插接头202不仅可以连接于相邻边条400的插接腔内,使得本转角件600可以与相邻的边条400相互连接为一体,而且可以连接于相邻转角件600的第一插接腔206或第二插接腔207,即通过第一插接头201与第一插接腔206的配合、或通过第二插接头202与第二插接腔207的配合,使得转角件600 与转角件600之间可以相互连接,且通过至少两个转角件600的拼接组合,可以获得不同形状和不同大小的转角件600组合体,如图6及图10所示,在实际装配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拼装出所需的转角件600组合体补全组合托盘拐角处的缺口700,从而可以满足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缺口700的补全需求,采用这样的方式,只需制造一种标准尺寸的主板300、若干边条400以及若干不同尺寸的转角件600,在装配时,边条400设置于主板300的侧面,且边条400同一侧可以设置一根、两根或多种边条400,如图6及图10所示,以便增加主板300 的长度和宽
度;此时,会在主板300的拐角处形成矩形缺口700,只需将多个转角件600连接成适配所示矩形缺口700的转角件600组合体,并装入所述矩形缺口700,并将边缘处的第一插接头201和第二插接头202分别插入对应的边条400即可,非常的方便,采用这样的组合方式,不仅可以满足客户对不同尺寸组合托盘的需求,而且可以大大降低模具成本。
60.为实现插接头与插接腔的可拆卸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插接头201构造有锁孔203,如图1-图6所示,所述第一插接腔206的上方和下方分别构造有与所述第一插接腔206相连通的第一通孔208和第二通孔209,且第一通孔208对应第二通孔209;使得在进行装配时,第一插接头201可以插入对应的第一插接腔206内,使得锁孔203分别对应第一通孔208和第二通孔209,从而可以插入紧固件500,达到横向锁紧第一插接头201的目的,不仅可以解决第一插接头201的防脱问题,而且可以解决转角件600的可拆卸安装问题;相应地,所述第二插接头202也构造有锁孔203,所述第二插接腔207的上方和下方分别构造有与所述第二插接腔207相连通的第一通孔208和第二通孔209,且第一通孔208对应第二通孔209,如图1-图6所示,同理,在进行装配时,第二插接头202可以插入对应的第二插接腔207内,使得锁孔203分别对应第一通孔208和第二通孔209,从而可以插入紧固件500,达到横向锁紧第二插接头202的目的,既可以防止第二插接头202防脱,又可以实现转角件 600与边条400或相邻转角件600的可拆卸连接。
61.在实施时,所述锁孔203可以采用圆孔,相应地,为与之适配,所述第一通孔208和第二通孔209都可以采用的是圆孔,此时,在装配时,可以采用圆形结构的紧固件500进行连接,例如所述紧固件500可以是现有托盘领域常用的紧固件500;而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锁孔203可以优先采用方孔,如图1-图6所示,相应地,为与之适配,第一通孔 208和第二通孔209都可以采用的是方孔,方孔可以适配方形结构的紧固件500。
62.无论是采用什么结构的紧固件500,为防止安装后,紧固件500的端帽会凸出转角体100,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一通孔208内构造有用于容纳紧固件500端帽的台阶210,如图 1-图6所示,例如,当第一通孔208采用的是圆孔时,所述第一通孔208可以采用沉头孔;当第一通孔208采用的是方孔时,所述第一通孔208可以采用方孔,且所述台阶210可以构造于方孔的两端,以便适配紧固件500顶部方形结构的端帽。
6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接头201和第二插接头202只是起到连接的作用,只需与对应的插接腔相适配即可,无需限制第一插接头201和第二插接头202的形状,但为简化结构,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插接头201可以优先采用片状结构,如图1-图3所示,相应地,与之适配的第一插接腔206可以采用长方体形结构,如图1-图6所示,既便于成型,又便于插入对应的第一插接腔206;同理,所述第二插接头202也可以为片状结构,如图1-图6所示,相应地,与之适配的第二插接腔207可以为长方体形结构,如图1-图6所示,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在实施时,第一插接头201的宽度可以小于所述第一插接腔206的宽度,以便流出适当的调整间隙,再配合方形结构的紧固件500和采用方孔的锁孔203,使得第一插接头201具有相对于第一插接腔206移动的自由度,以便有效调节第一插接头201的位置,使得锁孔203可以对准,从而可以顺利的插入紧固件500,可以解决因生产制造时产生的尺寸误差导致不能装入紧固件500的问题。
64.同样的,所述第二插接头202的宽度也可以小于所述第二插接腔207的宽度,也能实现相同的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65.为提高通用性,在更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插接腔206的数目与第一插接头201的数目相同,且各第一插接腔206分别构造于对应各第一插接头201的位置处,如图3及图4所示。同样地,所述第二插接腔207的数目也可以与第二插接头202的数目相同,且所述第二插接腔207分别构造于对应各所述第二插接头202的位置处,更便于转角件600与相邻的转角件600之间相互拼装成一体。
66.在更优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插接头201与第二插接头202的结构可以相同,且第一插接头201与第二插接头202可以相互对称的设置于转角体100的两侧,如图1-图3所示,具体而言,第一插接头201与第二插接头202可以沿第一接触面101与第二接触面102之间的中间平面(即,中间平面与第一接触面101及第二接触面102之间的二面角相等)对称,由于第一插接头201与第二插接头202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使得转角件600可以适用于托盘的任一拐角,而且使用时,进行装配的工作人员也可以不用区分本转角件600的正反方位,不仅可以显著提高通用性,而且可以简化装配过程、提高装配速度。
67.为适配主板300(即托盘或托盘本体,后文不再赘述)和边条400(或称为延展条,边条 400可以安装于主板300的一侧,达到加宽和防撞的目的,后文不再赘述),转角体100还构造有第一承载面103和第二承载面104,其中,所述第一承载面103与第二承载面104相互平行,并垂直于第一接触面101和第二接触面102,如图1-图3所示,第一承载面103设置于第一接触面101和第二接触面102的顶部,第二承载面104设置于第一接触面101和第二接触面102的底部,且第一承载面103与第二承载面104之间的间距适配主板300的高度或边条400的高度,使得在装配完成后,第一承载面103可以与主板300的上表面或边条400 的上表面平齐,第二承载面104可以与主板300的下表面或边条400的下表面平齐;如图1
‑ꢀ
图4所示,使得第一接触面101、第二接触面102、第一承载面103、第二承载面104、第一外侧面105和第二外侧面106可以共同围成转角体100,可以理解,在具体实施时,相邻的两个面之间可以直接相连,使得整个转角体100可以形成标准的长方体形结构,也可以通过倒角或圆角相连,使得转角体100可以形成类似长方体形结构。
6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工艺槽204可以构造于第一接触面101、第二接触面102、第一承载面103、第二承载面104、第一外侧面105和/或第二外侧面106,以满足转角体100成型工艺的需求,这里不再赘述。
69.如图1-图6所示,在本实施中,第一通孔208可以分别构造于所述第一承载面103和第二承载面104内,且所述第二通孔209分别与构造于转角体100的工艺槽204相连通,如图 4所示,通过将第一通孔208构造于第一承载面103和第二承载面104内,以便使得各紧固件500沿转角体100的高度方向布置,有利于连接更牢靠;而通过使第二通孔209分别与构造于转角体100的工艺槽204相连通,可以解决便于安装紧固件500和便于拆卸紧固件500 的问题。
70.为利用至少两个转角件600所拼装成的转角件600组合体更加规整,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一外侧面105可以平行于所述第一接触面101,所述第二外侧面106可以平行于所述第二接触面102,使得整个转角体100可以构成长方体结构,在实施时,转角体100的长(第一外侧面105与第一接触面101之间的间距)、宽(第二外侧面106与第二接触面102之间的间距)、高(第一承载面103与第二承载面104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而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外侧面105与第一接触面101之间的间距可以是第二外侧面106与第
之间的部分构造有若干工艺槽204或工艺孔,如图1-图6所示,不仅使得与第一接触面101 之间的部分可以顺利注塑成型,又可以节约材料,相应地,第二插接头202中,至少在锁孔 203与所述第二接触面102之间的部分构造有若干工艺槽204或工艺孔,如图1-图6所示,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77.而当采用的是工艺槽204时,为防止使用过程中工艺槽204出现积水的问题,所述工艺槽204的底部还构造有排水孔205,如图1及图2所示,以便自行排放工艺槽204内的水,可以避免工艺槽204内出现积水、发霉等问题。
78.在具体实施时,为便于从第一承载面103和第二承载面104安装紧固件500,所述第一插接头201和第二插接头202应该分别构造于靠近第一承载面103或第二承载面104的位置处,故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接触面10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构造有两组第一插接头201,每组第一插接头201至少包括一个第一插接头201,当各组第一插接头201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插接头201时,每组中的第一插接头201分别构造于同一高度处,如图4、图7及图11所示,第一插接腔206分别构造于对应各第一插接头201的位置处;同样地,第二接触面102 的上部和下部分别构造有两组第二插接头202,每组第二插接头202至少包括一个第二插接头202,当各组第二插接头202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插接头202时,每组中的第二插接头202 分别构造于同一高度处,如图4、图7及图11所示,第二插接腔207分别构造于对应各第二插接头202的位置处;本转角件600中,每组第一插接头201中第一插接头201的数目和每组第二插接头202中第二插接头202的数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例如,根据转角体100 的体积大小不同,每组中第一插接头201和第二插接头202的数目可以分别为一个、两个或多个,对于体积较小的转角体100(例如,50mm
×
50mm(前一个50mm是指第一外侧面105 与第一接触面101之间的间距为50mm,后一个50mm是指第二外侧面106与第二接触面102 之间的间距为50mm,后文不再赘述)、100mm
×
50mm、50mm
×
100mm、100mm
×
100mm 的转角体100等),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及图7所示,第一接触面101构造有两组第一插接头201,且每组第一插接头201分别包括一个第一插接头201,两个第一插接头 201分别位于第一接触面101的上部和下部,即,两个第一插接头201沿竖直方向具有设定的间距;如图1及图7所示,同理,第二接触面102内也可以构造两组第二插接头202,且每组第二插接头202分别包括一个第二插接头202,两个第二插接头202分别位于第二接触面102的上部和下部,以便利用两个第一插接头201或两个第二插接头202共同连接同一边条400或同一转角件600,不仅有利于转角件600的安装更牢靠,而且还有利于将与之适配的插接腔构造于靠近主板300上下表面或边条400上下表面的位置处,从而更便于安装紧固件500。
79.在更完善的方案中,两组第一插接头201对称设置,且两组第二插接头202也对称设置,对称中心可以是转角体100沿高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处的横截面,使得本转角件600可以正立/ 倒立使用,有利于使用更加灵活。
80.而对于体积较大的转角体100(例如,200mm
×
200mm的转角体100等),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1及图12所示,第一接触面101内构造有两组第一插接头201,且每组第一插接头201分别包括两个第一插接头201,且同一组中的两个第一插接头201分别构造于同一高度处,使得四个第一插接头201可以呈矩形分布,如图11及图12所示;同理,第二接触面102内也可以构造两组第二插接头202,且每组第二插接头202分别包括两个第二插接头202,且同一组中的两个第二插接头202分别构造于同一高度处,使得四个第二插接头202可
以呈矩形分布,如图11及图12所示,以便利用四个第一插接头201或四个第二插接头202共同连接同一边条400或同一转角件600,不仅有利于转角件600的安装更牢靠。
81.实施例2
82.为提高转角件600的承载能力,本实施例2与上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转角件600中,所述转角体100内还构造有用于安装加强部件的通道107,如图11及图12所示,且所述通道107至少贯穿所述第一接触面101或第二接触面102,以便在装配时,在通道107内插入加强部件,以便提高转角件600的承载能力。
83.可以理解,所述加强部件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矩管,相应的,所述通道107可以优先采用方形通道107,以适配所述加强部件,当然,加强部件也可以采用圆管等,通道107 的形状与之适配即可。
84.转角体100内通道107的数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具体可以根据转角体100的体积大小确定通道107的数目,例如,根据体积大小的不同,转角体100内可以仅构造一条通道 107,该通道107可以垂直贯穿第一接触面101,也可以垂直贯穿第二接触面102;又如,转角体100内可以至少构造有两条相互垂直的通道107,且其中一条通道107至少贯穿第一接触面101,另一条通道107至少贯穿第二接触面102,且两条所述通道107可以分别构造于靠近转角体100上部和下部的位置处,以便可以分别从两个方向设置加强部件,以便进一步提高承载能力。
85.此外,为提高通用性,在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角体100内可以构造有两组通道 107,其中一组通道107构造于转角体100的上部,且该组通道107包括两条相互垂直并相互连通的通道107,如图所示;相应地,另一组通道107构造于转角体100的下部,且该组通道107包括两条相互垂直并相互连通的通道107,如图11及图12所示,在实际装配时,每组通道107都可以设置一根加强部件,且该加强部件既可以设置于垂直于第一接触面101的通道107内,也可以设置于垂直于第二接触面102的通道107内,从而有利于使用更加灵活,可以适用于主板300的不同拐角处,通用性更好。
86.为便于装配,在更进一步的方案中,在各通道107的一端贯穿第一接触面101或第二接触面102的同时,各通道107的另一端可以贯穿与第一接触面101相对应的第一外侧面105 或与第二接触面102相对应的第二外侧面106,如图11及图12所示,也就是通道107可以完全贯穿整个转角体100,从而更便于在装配过程中安装加强部件;此外,在更完善的方案中,第一承载面103和/或第一承载面103内还构造有与所述通道107相连通的第一适配孔108,如图11及图12所示,具体而言,构造于转角体100上部的通道107可以与构造于第一承载面103内第一适配孔108相连通,构造于转角体100下部的通道107可以与构造于第二承载面104内第一适配孔108相连通,以便在通道107内对应第一适配孔108的位置处安装堵头,并可以通过第一适配孔108插入销子等锁紧件,以便横向锁紧堵头,防止堵头脱落,从而达到防止加强部件脱落的目的。
87.在更完善的方案中,转角体100还构造有与所述通道107相连通的第二适配孔109,所述第二适配孔109对应所述第一适配孔108,例如,第二适配孔109可以与第一适配孔108 共轴,如图11及图12所示,且第二适配孔109与构造于转角体100的工艺槽204相连通,以便与第一适配孔108相配合,并更好的利用锁紧件锁紧堵头。
8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
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