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机械的转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62926发布日期:2022-06-10 21:24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装机械的转盘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机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包装机械的转盘结构。


背景技术:

2.包装机械是指能完成全部或部分产品和商品包装过程的机械。包装过程包括充填、裹包、封口等主要工序,以及与其相关的前后工序,如清洗、堆码和拆卸等。
3.在包装的过程中,常用到包装机械转盘结构,但转盘工作台面的高度固定,不利于操作人员对转盘工作台面上的货物进行装卸转移,降低工作效率,进而提高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装机械的转盘结构,具有调节转盘本体工作台面的高度,方便操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包装机械的转盘结构,包括转盘本体、承载台及底座,所述转盘本体转动设置在所述承载台的顶部,所述底座位于所述承载台的下方,所述底座顶部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带动所述承载台运动;
7.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的顶部相铰接,所述承载台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的底部与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相铰接;
8.所述承载台的底部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承载台内设置有第一导杆,且所述第一导杆与所述第一连杆及所述第二连杆均为转动连接,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内部为腔体结构,且所述第二滑动块的顶部与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承载台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二滑动块内壁底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齿轮,且所述齿轮的水平投影与所述第二滑动块的水平投影部分重合,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推动组件,所述推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二滑动块运动。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底座与承载台之间形成升降组件,第二滑动块内设置电机及齿轮,为该升降组件提供驱动力,使承载台沿其高度方向运动,承载台带动转盘本体沿其高度方向运动,从而调节转盘本体工作台面的高度,方便操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10.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推动组件包括直齿条,所述直齿条光滑的一侧与所述底座的顶部相固定,且所述直齿条与所述齿轮相啮合。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齿条固定在底座的顶部且与齿轮啮合,当电机启动从而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第二滑动块沿底座的长度方向运动,保证了第二滑动块的运动方向。
12.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座的四个侧面均设置有第
一挡板,每个所述第一挡板内部均滑动设置有第二挡板,且每个所述第二挡板均延伸出所述第一挡板的外部,每个所述第二挡板的顶部均与所述承载台的底部相固定。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个第一挡板及四个第二挡板将升降组件及推动组件围成封闭的区域,避免外部作用力对上述部件造成损坏,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四个第二挡板为承载台提供了支撑力。
14.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盘本体顶部设置有橡胶层。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层材质较软,避免货物因下落的冲击力,与转盘本体工作台面直接碰触从而导致货物损坏。
16.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其中两个相对的所述第二挡板的相对一侧均开设有弧形槽,每个所述弧形槽内均滑动设置有弧形块,两个所述弧形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杆的一端相固定。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弧形块在弧形槽内滑动,第一导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弧形块相固定,为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增加了稳固性。
18.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滑动槽内固定有第二导杆,且所述第二导杆滑动穿过所述第一滑动块。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导杆既为第一滑动块增加了支撑力,使第一滑动块与第一滑动槽不会脱离接触,又限定了第一滑动块的运动方向。
20.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滑动槽内固定有第三导杆,且所述第三导杆滑动穿过所述第二滑动块。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导杆限定第二滑动块的运动方向,且第三导杆保证了齿轮与直齿条不会脱离接触。
2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通过设置升降组件及推动组件,使承载台沿其高度方向运动,承载台带动转盘本体沿其高度方向运动,以此调节转盘本体工作台面的高度,方便操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24.2.通过设置橡胶层,橡胶层材质较软,避免货物因下落的冲击力,与转盘本体工作台面直接碰触从而导致货物损坏。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不包含直齿条);
26.图2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图1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转盘本体;2、承载台;3、底座;4、升降组件;41、第一连杆;42、第一滑动槽;421、第二导杆;422、第三导杆;43、第一滑动块;44、第二连杆;45、第二滑动槽;46、第二滑动块;47、电机;48、齿轮;5、推动组件;51、直齿条;6、第一挡板;61、第二挡板;62、弧形槽;63、弧形块;64、第一导杆;7、橡胶层;8、plc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实施例:
31.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包装机械的转盘结构,包括转盘本体1、承载台2及底座3,转盘本体1转动设置在所述承载台2的顶部,转盘本体1顶部设置有橡胶层7,橡胶层7材质较软,避免货物因下落的冲击力,与转盘本体1工作台面直接碰触从而导致货物损坏。
32.底座3位于承载台2的下方,底座3顶部设置有升降组件4,升降组件4带动承载台2运动。升降组件4包括第一连杆41,第一连杆41的一端与底座3的顶部相铰接,承载台2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滑动槽42,第一滑动槽42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动块43,第一滑动块43的底部与第一连杆41远离底座3的一端相铰接,第一滑动槽42内固定有第二导杆421,且第二导杆421滑动穿过第一滑动块43。第二导杆421既为第一滑动块43增加了支撑力,使第一滑动块43与第一滑动槽42不会脱离接触,又限定了第一滑动块43的运动方向。
33.承载台2的底部铰接有第二连杆44,承载台2内设置有第一导杆64,且第一导杆64与第一连杆41及第二连杆44均为转动连接,底座3的顶部开设有第二滑动槽45,第二滑动槽45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动块46,第二滑动块46内部为腔体结构,且第二滑动块46的顶部与第二连杆44远离承载台2的一端相铰接,第二滑动块46内壁底部设置有电机47,电机47的输出端固定有齿轮48,且齿轮48的水平投影与第二滑动块46的水平投影部分重合。底座3外部设置有plc控制器8,plc控制器8控制电机47开始或停止工作。
34.底座3上设置有推动组件5,推动组件5带动第二滑动块46运动。推动组件5包括直齿条51,直齿条51光滑的一侧与底座3的顶部相固定,且直齿条51与齿轮48相啮合。直齿条51固定在底座3的顶部且与齿轮48啮合,第二滑动槽45内固定有第三导杆422,且第三导杆422滑动穿过第二滑动块46,第三导杆422限定第二滑动块46的运动方向,且第三导杆422保证了齿轮48与直齿条51不会脱离接触,当plc控制器8控制电机47启动,从而带动齿轮48转动,齿轮48带动第二滑动块46沿底座3的长度方向运动,保证了第二滑动块46的运动方向。
35.底座3的四个侧面均设置有第一挡板6,每个第一挡板6内部均滑动设置有第二挡板61,每个第二挡板61均与对应第一挡板6不脱离,且每个第二挡板61均延伸出第一挡板6的外部,每个第二档板61通过螺栓与对应的第一档板6相固定,每个第二挡板61的顶部均与承载台2的底部相固定,四个第一挡板6及四个第二挡板61将升降组件4及推动组件5围成封闭的区域,避免外部作用力对上述部件造成损坏,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四个第二挡板61为承载台2提供了支撑力。
36.其中两个相对的第二挡板61的相对一侧均开设有弧形槽62,每个弧形槽62内均滑动设置有弧形块63,两个弧形块63分别与第一导杆64的一端相固定,两个弧形块63在弧形槽62内滑动,第一导杆6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弧形块63相固定,为第一连杆41及第二连杆44增加了稳固性。
37.通过以上设置在底座3与承载台2之间形成升降组件4,使承载台2沿其高度方向运动,承载台2带动转盘本体1沿其高度方向运动,以此调节转盘本体1工作台面的高度,方便操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38.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39.当转盘本体1的工作台面的位置高度需进行调节时,操作人员首先将固定第二挡板61及第一挡板6的螺栓拧开,使第二挡板61在第一挡板6内滑动无阻力。
40.然后,操作人员通过plc控制器8控制电机47气动,电机47带动齿轮48转动,齿轮48带动第二滑动块46沿着直齿条51的长度方向运动,第二滑动块46带动与之铰接的第二连杆44运动,第二连杆44带动第三导杆422运动,第三导杆422带动第一连杆41运动,第一连杆41带动第一滑动块43运动,以此使第一滑动块43和第二滑动块46朝相同的方向同步运动。第一连杆41及第二连杆44与底座3的倾斜角度发生变化,使承载台2沿其高度方向运动,承载台2带动转盘本体1沿其高度方向进行升降运动。
41.接着,当转盘本体1调整到适当高度后,操作人员通过plc控制器8关闭电机47,随后将螺栓再次拧紧以此对第一挡板6及第二挡板61加以固定。
42.最后,操作完成后,操作人员将螺栓拧开,通过plc控制器8带动电机47反转,从而逐步带动上述部件恢复初始状态。
43.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