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刻线应力的拉环型易开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23443发布日期:2022-05-18 20:40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除刻线应力的拉环型易开盖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易开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消除刻线应力的拉环型易开盖。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易开盖一般包括盖体和拉环,为了方便开启,盖体设有封闭的环形刻痕线,封闭的环形刻痕线在盖体上所围成的区域构成一个密封拉片,拉环通过铆钉与密封拉片的一端部铆接。向上拉起拉环时,拉环带动密封拉片沿环形刻痕线撕裂完全脱离盖体,从而露出盖体的开口,方便将易开罐中的物料倒出。
3.目前的密封拉片一般呈三角形,拉开密封拉片后物料的开口也呈三角形,三角形开口比较大。针对一些用来盛装淡奶类产品的易开罐,淡奶类产品均需要缓慢从开口倒出,淡奶类产品如果从较大的三角形开口倒出,容易一下子倒出太多的淡奶类产品,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消除刻线应力的拉环型易开盖,这种拉环型易开盖的的开口宽度较小,容易控制淡奶类产品的倒出量。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消除刻线应力的拉环型易开盖,包括盖体和拉环,拉环包括连接在一体的指环和连接部,盖体上设有环形刻痕线,环形刻痕线在盖体上所围成的区域构成一个密封拉片,拉环的连接部通过铆钉与密封拉片的内端铆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拉片为条形拉舌片,条形拉舌片包括条形片和舌尖片,条形片的内端构成密封拉片的内端,条形片的外端与舌尖片的内端一体连接,舌尖片的外端靠近所述盖体边缘。
7.为了防止淡奶类产品快速从易开盖的开口流出,生产厂家将三角形密封拉片改成条形拉舌片,条形拉舌片被拉开后盖体上会形成条形状开口,相对于传统的三角形开口,条形状开口的宽度变小,容易控制淡奶类产品的倒出量,避免淡奶类产品一下子倒出太多,造成浪费。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条形片的宽度比所述舌尖片的宽度小。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条形片的宽度大小为20mm-40mm,所述舌尖片的宽度大小为30mm-80mm。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舌尖片的形状呈水滴状。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条形拉舌片上设有条形加强筋,条形加强筋的起始端处于所述条形片上,条形加强筋的末端处于所述舌尖片上。通常,上述条形拉舌片的宽度较小,在易开盖上冲压出条形拉舌片的时候,由于条形拉舌片宽度方向上的刻痕线距离较近,冲压时易造成挤料导致盖面的拱起。进而,在条形拉舌片上设置条形加强筋,条形加强筋自条形拉舌片的内端延伸至条形拉舌片的外端,能够消除条形拉舌片由于两侧刻痕线距离较近而产生的材料应力,保证条形拉舌片开启时拉力的顺畅性及力的有效输出,保证盖面强度,防止盖面不平整,避免叠盖时拉环顶起引发的弹簧盖现象。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盖体上还设置有两条第一加强筋,两条第一加强筋分别设置在所述条形拉舌片的外侧;第一加强筋的起始端靠近所述铆钉,第一加强筋的中间段靠近条形拉舌片,第一加强筋的末端处于盖体边缘。在盖体上设置两条第一加强筋,两条第一加强筋分别自铆钉边缘沿条形拉舌片延伸至盖体边缘,当向上拉动拉环、并沿环形刻痕线撕裂条形拉舌片时,条形拉舌片通过环形刻痕线对盖体产生作用力,两条第一加强筋对条形拉舌片周围的盖体部分进行加强,方便盖面开启和防止开启时盖面的拱起。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两条所述第一加强筋为j形加强筋,两条j形加强筋以所述条形拉舌片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并且j形加强筋的弯钩端朝外设置。通过在条形拉舌片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j形加强筋,使得拉环、铆钉、条形拉舌片、两条j形加强筋在盖面上形成一个类似章鱼的图案,造型十分独特。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盖体上还设置有第一手指位和第二手指位,第二手指位处于第一手指位的区域内,并且第一手指位的上表面低于盖体的上表面,第二手指位的上表面低于第一手指位的上表面;所述指环的提拉边处于第一手指位上,并且第二手指位处于指环的提拉边外侧。由于第一手指位的上表面低于盖体的上表面,使得第一手指位凹陷在盖面内部;由于第二手指位的上表面低于第一手指位的上表面,使得第二手指位凹陷在第一手指位内部。上述第一手指位和第二手指位是用于放入手指的,在准备拉开拉环的时候,使手指更容易伸入到拉环下方,拉起拉环。
1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手指位上设有两个定位凸点,两个定位凸点均处于所述指环的提拉边下方,并且两个定位凸点均与指环的提拉边下端面接触配合。在易开盖的生产过程中,预先在第一手指位上设置两个定位凸点,在进行拉环铆接时,只要使两个定位凸点均处于指环的提拉边下方,拉环在铆接时就能对准条形拉舌片的中间轴线,确保拉环的安装位置不变,定位更加精准,拉环不会发生偏转。
16.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指环的提拉边上端面上设有两个压痕部,两个压痕部处于两个所述定位凸点的内侧,并且两个压痕部分别与相应的定位凸点对应配合,压痕部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手指位接触。上述两个压痕部一般是采用机械设备对指环的提拉边上端面进行向下压痕而成的。通过增加两个压痕部,使得压痕部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手指位接触,再加上两个定位凸点均与指环的提拉边下端面接触配合,使得指环的提拉边外侧稍微向上翘起,使手指更容易伸入到拉环下方,拉起拉环。
1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8.这种消除刻线应力的拉环型易开盖的开口宽度较小,容易控制淡奶类产品的倒出量;并在条形拉舌片上设置条形加强筋,能够消除条形拉舌片由于两侧刻痕线距离较近而产生的材料应力,保证条形拉舌片开启时拉力的顺畅性及力的有效输出,保证盖面强度,防止盖面不平整,避免叠盖时拉环顶起引发的弹簧盖现象。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图1中a-a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
22.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消除刻线应力的拉环型易开盖,包括盖体1和拉环2,拉环2包括连接在一体的指环21和连接部22,盖体1上设有环形刻痕线11,环形刻痕线11在盖体1上所围成的区域构成一个密封拉片3,拉环2的连接部22通过铆钉4与密封拉片3的内端铆接;密封拉片3为条形拉舌片31,条形拉舌31片包括条形片311和舌尖片312,条形片311的内端构成密封拉片3的内端,条形片311的外端与舌尖片312的内端一体连接,舌尖片312的外端靠近盖体1边缘。
23.为了防止淡奶类产品快速从易开盖的开口流出,生产厂家将三角形密封拉片3改成条形拉舌片31,条形拉舌片31被拉开后盖体1上会形成条形状开口,相对于传统的三角形开口,条形状开口的宽度变小,容易控制淡奶类产品的倒出量,避免淡奶类产品一下子倒出太多,造成浪费。
24.条形片311的宽度比舌尖片312的宽度小,条形片311的宽度大小为25mm,舌尖片312的宽度大小为35mm,舌尖片312的形状呈水滴状。
25.条形拉舌片31上设有条形加强筋313,条形加强筋313的起始端处于条形片311上,条形加强筋313的末端处于舌尖片312上。通常,上述条形拉舌片31的宽度较小,在易开盖上冲压出条形拉舌片31的时候,由于条形拉舌片31宽度方向上的刻痕线距离较近,冲压时易造成挤料导致盖面的拱起。进而,在条形拉舌片31上设置条形加强筋313,条形加强筋313自条形拉舌片31的内端延伸至条形拉舌片31的外端,能够消除条形拉舌片31由于两侧刻痕线距离较近而产生的材料应力,保证条形拉舌片31开启时拉力的顺畅性及力的有效输出,保证盖面强度,防止盖面不平整,避免叠盖时拉环2顶起引发的弹簧盖现象。
26.盖体1上还设置有两条第一加强筋12,两条第一加强筋12分别设置在条形拉舌片31的外侧;第一加强筋12的起始端靠近铆钉4,第一加强筋12的中间段靠近条形拉舌片31,第一加强筋12的末端处于盖体1边缘。在盖体1上设置两条第一加强筋12,两条第一加强筋12分别自铆钉4边缘沿条形拉舌片31延伸至盖体1边缘,当向上拉动拉环2、并沿环形刻痕线11撕裂条形拉舌片31时,条形拉舌片31通过环形刻痕线11对盖体1产生作用力,两条第一加强筋12对条形拉舌片31周围的盖体1部分进行加强,方便盖面开启和防止开启时盖面的拱起。
27.两条第一加强筋12为j形加强筋121,两条j形加强筋121以条形拉舌片31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并且j形加强筋121的弯钩端122朝外设置。通过在条形拉舌片31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j形加强筋121,使得拉环2、铆钉4、条形拉舌片31、两条j形加强筋121在盖面上形成一个类似章鱼的图案,造型十分独特。
28.盖体1上还设置有第一手指位13和第二手指位14,第二手指位14处于第一手指位13的区域内,并且第一手指位13的上表面低于盖体1的上表面,第二手指位14的上表面低于第一手指位13的上表面;指环21的提拉边211处于第一手指位13上,并且第二手指位14处于指环21的提拉边211外侧。由于第一手指位13的上表面低于盖体1的上表面,使得第一手指位13凹陷在盖面内部;由于第二手指位14的上表面低于第一手指位13的上表面,使得第二手指位14凹陷在第一手指位13内部。上述第一手指位13和第二手指位14是用于放入手指的,在准备拉开拉环2的时候,使手指更容易伸入到拉环2下方,拉起拉环2。
29.第一手指位13上设有两个定位凸点15,两个定位凸点15均处于指环21的提拉边211下方,并且两个定位凸点15均与指环21的提拉边211下端面接触配合。在易开盖的生产过程中,预先在第一手指位13上设置两个定位凸点15,在进行拉环2铆接时,只要使两个定位凸点15均处于指环21的提拉边211下方,拉环2在铆接时就能对准条形拉舌片31的中间轴线,确保拉环2的安装位置不变,定位更加精准,拉环2不会发生偏转。
30.指环21的提拉边211上端面上设有两个压痕部212,两个压痕部212处于两个定位凸点15的内侧,并且两个压痕部212分别与相应的定位凸点15对应配合,压痕部212的下端面与第一手指位13接触。上述两个压痕部212一般是采用机械设备对指环21的提拉边211上端面进行向下压痕而成的。通过增加两个压痕部212,使得压痕部212的下端面与第一手指位13接触,再加上两个定位凸点15均与指环21的提拉边211下端面接触配合,使得指环21的提拉边211外侧稍微向上翘起,使手指更容易伸入到拉环2下方,拉起拉环2。
31.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