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96831发布日期:2022-08-03 03:29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垃圾收纳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垃圾桶。


背景技术:

2.垃圾桶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生活用品之一。为了保持垃圾桶的清洁,人们通常会将垃圾桶和垃圾袋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3.用户首先将垃圾袋展开铺设于垃圾桶的内部,之后将垃圾袋的袋口外翻并固定于垃圾桶的桶口上,垃圾桶向垃圾袋提供支撑作用,垃圾袋的袋口被敞开以方便用户进行垃圾投放。由于垃圾袋初始处于折叠状态,用户需要不断地整理才能使垃圾袋的四周紧贴垃圾桶的内壁,这一过程比较麻烦且需要耗费不短的时间,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不便,由此降低了用户的体验。
4.目前,相关技术中的垃圾桶对桶体及桶盖的结构进行了改造,采用外桶套于内桶外部的嵌套式垃圾桶结构,内桶上设置有排气孔,外桶套入内桶的过程中,垃圾袋被外桶内部气体充满,并将内桶内部气体排出,实现了垃圾袋自动贴靠垃圾桶内壁。但是,为了打开和关闭垃圾桶,外桶上往往设置有盖子,而在外桶套入内桶的过程,只有盖子关起来,产生密闭空间,才会起到使垃圾袋自动贴靠的作用。
5.而用户在更换垃圾袋的过程中,往往忘记关盖,使得外桶内部气体从桶口跑出,无法利用外桶内部气体对垃圾袋进行贴靠操作,需要用户再次将外桶拔出,合盖后,再次套在内桶上。如果开着盖将外桶拔出,在拔出外桶时往往需要双手把持垃圾桶,没有多余的手去将垃圾桶盖合上,拔出后往往还需将外桶置于地面,才能进行合盖;如果先手动把盖子关上,关着盖将外桶拔出,则会导致垃圾桶外部气体通过排气孔进入垃圾桶内部,垃圾袋被收缩,导致再次向下套入外桶的时候,垃圾袋无法充分展开。总体来说,以上重复套外桶的过程不仅浪费了用户的时间,影响用户的操作体验,导致垃圾袋展开不充分,还会导致垃圾桶内的灰尘被气流搅乱,飘荡到外部空间中,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用户在套具有排气贴袋功能的垃圾桶的外桶时,易忘记关盖的技术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垃圾桶,垃圾桶包括:第一桶体,第一桶体具有第一桶口;桶盖,桶盖可活动的盖合于第一桶口;第二桶体,第二桶体具有第二桶口,第一桶体可移动的套设于第二桶体的外部,第二桶口与第一桶口相对设置,第二桶体的底部开设有排气口;第二桶体被配置为:当桶盖盖合于第一桶口时,在第一桶体逐渐套设于第二桶体的过程中,第一桶体内的空气被压入第二桶体中的垃圾袋内,以使垃圾袋膨胀,垃圾袋和第二桶体内壁间的空气从排气口排出;垃圾桶还包括自动合盖部,自动合盖部的输出端与桶盖连接,在第一桶体的指定位置与第二桶体的指定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的情况下,自动合盖部能够驱动桶盖盖合于第一桶口。
8.可选地,自动合盖部包括触发部及驱动部,触发部设置在第一桶体上,驱动部的输出端与桶盖驱动连接,在第一桶体的指定位置与第二桶体的指定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的情况下,触发部被第二桶体触发,触发部通过驱动部驱动桶盖合盖。
9.可选地,桶盖枢接在第一桶体上,自动合盖部包括:控制件,控制件包括主体,主体枢接在第一桶体上,并能够带动桶盖翻转,主体上设置有凸部,凸部形成触发部;第一扭簧,第一扭簧的第一端抵靠凸部,第一扭簧的第二端抵靠第一桶体,第一扭簧形成驱动部;在第一桶体的指定位置与第二桶体的指定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的情况下,第一扭簧的第一端向凸部施加朝向第一桶体内部的弹性力,以使桶盖翻转合盖。
10.可选地,凸部远离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定位凸起,定位凸起内部设置定位槽,第一扭簧的第一端穿设在定位槽中,并抵靠于定位槽的内壁。
11.可选地,自动合盖部包括第二扭簧,第二扭簧的第一端抵靠凸部,第二扭簧的第二端抵靠桶盖,主体能够通过第二扭簧带动桶盖翻转。
12.可选地,自动合盖部包括第二扭簧,第二扭簧的第一端抵靠第一桶体,第二扭簧的第二端抵靠桶盖,第二扭簧为被拉伸状态。
13.可选地,垃圾桶还包括桶盖锁,桶盖锁设置在第一桶体或桶盖上,在桶盖处于合盖位置的情况下,桶盖锁能够将桶盖锁定在第一桶体上。
14.可选地,垃圾桶还包括桶体锁,第一桶体具有被第二桶体止挡而无法继续套入的到位位置,在第一桶体处于到位位置的情况下,桶体锁能够将第一桶体锁定在第二桶体上。
15.可选地,触发部包括接触开关,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接触开关电连接,接触开关设置于第一桶体内,在第一桶体的指定位置与第二桶体的指定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的情况下,接触开关与第二桶体失去配合,并向驱动电机发出电信号,以使驱动电机驱动桶盖合盖。
16.可选地,触发部包括距离检测装置,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距离检测装置电连接,距离检测装置设置于第一桶体或第二桶体上,用于检测第二桶体的指定位置与第一桶体的指定位置之间的距离,在距离大于预设距离的情况下,距离检测装置向驱动电机发出电信号,以使驱动电机驱动桶盖合盖。
17.本技术提供的垃圾桶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第一桶体套于第二桶体外部,第二桶体上设置有排气孔,第一桶体套入第二桶体的过程中能够使垃圾袋被第一桶体内部气体充满,并将第二桶体内部气体排出,实现了垃圾袋自动贴靠垃圾桶内壁。与此同时,本技术垃圾桶还包括自动合盖部,自动合盖部的输出端与桶盖连接,用户在拔出第一桶体过程中,第一桶体的指定位置逐渐远离第二桶体的指定位置,在第一桶体的指定位置与第二桶体的指定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的情况下,自动合盖部能够驱动桶盖自动合盖,无需用户主动进行关盖,避免了用户在接下来进行套入第一桶体的过程中,忘记关盖的情况,节约了用户的时间,提高了用户的操作体验。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
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桶(隐藏第一桶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
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桶的剖视示意图;
23.图5为图4中b区域的放大图;
2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桶的第一桶体提起时的剖视示意图;
25.图7为图6中c区域的放大图;
26.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桶的触发部为接触开关的实施例的电路控制示意图;
27.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桶的触发部为距离检测装置的实施例的电路控制示意图;
28.上述附图所涉及的标号明细如下:
29.10、第一桶体;20、第二桶体;21、排气口;30、桶盖;40、控制件;41、主体;411、凸部;412、定位凸起;413、定位槽;42、第一扭簧;43、第二扭簧;50、桶盖锁。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32.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4.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记载的,目前,用户首先将垃圾袋展开铺设于垃圾桶的内部,之后将垃圾袋的袋口外翻并固定于垃圾桶的桶口上,垃圾桶向垃圾袋提供支撑作用,垃圾袋的袋口被敞开以方便用户进行垃圾投放。由于垃圾袋初始处于折叠状态,用户需要不断地整理才能使垃圾袋的四周紧贴垃圾桶的内壁,这一过程比较麻烦且需要耗费不短的时间,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不便,由此降低了用户的体验。相关技术中的垃圾桶对桶体及桶盖的结构进行了改造,采用外桶套于内桶外部的嵌套式垃圾桶结构,内桶上设置有排气孔,外桶
套入内桶的过程中,垃圾袋被外桶内部气体充满,并将内桶内部气体排出,实现了垃圾袋自动贴靠垃圾桶内壁。但是,为了打开和关闭垃圾桶,外桶上往往设置有盖子,而在外桶套入内桶的过程,只有盖子关起来,产生密闭空间,才会起到使垃圾袋自动贴靠的作用。
35.而用户在套袋的过程中,往往忘记关盖,使得外桶内部气体从桶口跑出,无法利用外桶内部气体对垃圾袋进行贴靠操作,需要用户再次将外桶拔出,合盖后,再次套在内桶上。如果开着盖将外桶拔出,在拔出外桶时往往需要双手把持垃圾桶,没有多余的手去将垃圾桶盖合上,拔出后往往还需将外桶置于地面,才能进行合盖;如果先手动把盖子关上,关着盖将外桶拔出,则会导致垃圾桶外部气体通过排气孔进入垃圾桶内部,垃圾袋被收缩,导致再次向下套入外桶的时候,垃圾袋无法充分展开。总体来说,以上重复套外桶的过程不仅浪费了用户的时间,影响用户的操作体验,导致垃圾袋展开不充分,还会导致垃圾桶内的灰尘被气流搅乱,飘荡到外部空间中,造成环境污染。
36.参见图1至图9所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垃圾桶,垃圾桶包括第一桶体10、桶盖30、第二桶体 20,第一桶体10具有第一桶口;桶盖30可活动的盖合于第一桶口;第二桶体 20具有第二桶口,第一桶体10可移动的套设于第二桶体20的外部,第二桶口与第一桶口相对设置,第二桶体20的底部开设有排气口21;第二桶体20被配置为:当桶盖30盖合于第一桶口时,在第一桶体10逐渐套设于第二桶体20 的过程中,第一桶体10内的空气被压入第二桶体20中的垃圾袋内,以使垃圾袋膨胀,垃圾袋和第二桶体20内壁间的空气从排气口21排出。本技术通过第一桶体10套于第二桶体20外部,第二桶体20上设置有排气孔,第一桶体10 套入第二桶体20的过程中能够使垃圾袋被第一桶体10内部气体充满,并将第二桶体20内部气体排出,实现了垃圾袋自动贴靠垃圾桶内壁。
37.与此同时,本技术垃圾桶还包括自动合盖部,自动合盖部的输出端与桶盖 30连接,在第一桶体10的指定位置与第二桶体20的指定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的情况下,自动合盖部能够驱动桶盖30盖合于第一桶口。用户在拔出第一桶体10过程中,第一桶体10的指定位置逐渐远离第二桶体20的指定位置,在第一桶体10的指定位置与第二桶体20的指定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的情况下,自动合盖部能够驱动桶盖30自动合盖,无需用户主动进行关盖,避免了用户在接下来进行套入第一桶体10的过程中,忘记关盖的情况,节约了用户的时间,提高了用户的操作体验。
38.具体来说,为了实现自动合盖部的自动驱动桶盖30合盖的功能,本实施例中的自动合盖部包括触发部及驱动部,触发部设置在第一桶体10上,驱动部的输出端与桶盖30驱动连接,在第一桶体10的指定位置与第二桶体20的指定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的情况下,触发部被第二桶体20触发,触发部通过驱动部驱动桶盖30合盖。用户更换垃圾袋的过程中,在拔出第一桶体10时需要双手把持垃圾桶,没有多余的手去将垃圾桶盖30合上,如果开着盖将第一桶体10拔出至第一桶体10的指定位置与第二桶体20的指定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触发部被第二桶体20触发,触发部通过驱动部驱动桶盖30合盖,无需手动合盖,防止了下次再进行入第一桶体10时桶盖30未盖合的情况发生。
39.本技术的自动合盖部的触发功能及驱动功能,可以通过机械结构实现,也可以通过机电控制实现。参见图2至图7所示,在一种机械结构实现触发及驱动功能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桶盖30枢接在第一桶体10上,自动合盖部包括控制件40及第一扭簧42,控制件
40包括主体41,主体41枢接在第一桶体10上,并能够带动桶盖30翻转,其中,第一扭簧42可以安装在第一桶体 10上,也可套设在主体41上。本实施例中,第一扭簧42套设在主体41上,主体41的枢接轴与桶盖30的枢接轴同轴。主体41上设置有凸部411,凸部411 形成触发部;第一扭簧42的第一端抵靠凸部411,第一扭簧42的第二端抵靠第一桶体10,第一扭簧42形成驱动部;在第一桶体10的指定位置与第二桶体 20的指定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的情况下,第一扭簧42的第一端向凸部411施加朝向第一桶体10内部的弹性力,以使桶盖30翻转合盖。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桶体10的指定位置可以为第一桶体10内部的上边沿,第二桶体20的指定位置可以为第二桶体20的上边沿,在第一桶体10的指定位置与第二桶体20的指定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情况下,第二桶体20的上边沿一直顶起凸部411,此状态为控制件40的初始状态。在逐渐向外拔出第一桶体10的过程中,第一桶体10的指定位置与第二桶体20的指定位置之间的距离在某一瞬间开始大于预设距离,此时,凸部411完全脱离第二桶体20的上边沿,受第一扭簧42向凸部411施加的弹性力的作用,控制件40被整体向下翻转,与此同时,主体41带动桶盖30向下翻转,实现桶盖30的合盖。在逐渐套入第一桶体10的过程中,第一桶体10的指定位置与第二桶体20的指定位置之间的距离在某一瞬间开始小于预设距离,此时,凸部411开始被第二桶体20的上边沿顶起,控制件40被整体向上翻转,第一扭簧42被进一步压缩,与此同时,主体41带动桶盖30向上翻转,实现桶盖30的开盖。
40.为了防止套入第一桶体10的过程中,处于翻转至下方位置的凸部411与第二桶体20的上边沿之间发生卡滞,本实施例中的凸部411的靠近第二桶体20 上边沿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斜面,导向斜面向第二桶体20上边沿的内部倾斜,套入第一桶体10的过程中,第二桶体20的上边沿能够抵靠导向斜面,并通过导向斜面将控制件40推到初始状态。
41.参见图3所示,由于垃圾桶在使用过程需要频繁开关桶盖30,为了保证第一扭簧42的稳定性,防止第一扭簧42脱离凸部411,本实施例中的凸部411 远离主体41的一端设置有定位凸起412,定位凸起412内部设置定位槽413,第一扭簧42的第一端穿设在定位槽413中,并抵靠于定位槽413的内壁。通过定位槽413容纳并定位第一扭簧42的第一端,防止其与凸部411之间失去配合。其中,定位凸起412向凸部411的侧向延伸,定位槽413贯穿定位凸起412的两端,并在定位凸起412的侧面形成开口,以便于第一扭簧42的第一端安装从开口安装入定位槽413内。
42.由于在套设第一桶体10的过程中,第一桶体10的指定位置与第二桶体20 的指定位置之间的距离在某一瞬间开始小于预设距离,此时,凸部411开始被第二桶体20的上边沿顶起,控制件40被整体向上翻转,第一扭簧42被进一步压缩,与此同时,主体41带动桶盖30向上翻转,实现桶盖30的开盖。在此种状态下,为了使得桶盖30仍然可以自由旋转,使用户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桶盖30的打开或关闭,本实施例中的自动合盖部包括第二扭簧43,第二扭簧43 的第一端抵靠凸部411,第二扭簧43的第二端抵靠桶盖30,优选地,桶盖底部设置有折页凸部,折页凸部侧面设置有插槽,第二扭簧43穿设在插槽中,主体 41能够通过第二扭簧43带动桶盖30翻转。其中,第一扭簧42保持被压缩状态,第二扭簧43保持被拉伸状态,从而使得主体41能够通过第二扭簧43带动桶盖30向合盖位置翻转。本实施例中,一方面,在重新套袋的过程中,控制件 40带动桶盖30关盖的过程中,第二扭簧43起到了传力作用,将控制件40的旋转传递给桶盖30。另一方面,在垃圾桶正常使用时,第二扭簧43可以保证桶盖30的正常打开和关闭。本实施例中的凸部411远离主体41的一端设置有定位凸起
412,定位凸起412内部设置与定位槽413对称设置的另一定位槽,第二扭簧43的第一端穿设在定位槽中,并抵靠于定位槽的内壁。通过定位槽容纳并定位第二扭簧43的第一端,防止其与凸部411之间失去配合。
43.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自动合盖部包括第二扭簧43,第二扭簧 43的第一端抵靠第一桶体10,第二扭簧43的第二端抵靠桶盖30,其中,第二扭簧43保持被拉伸状态。本实施例不包括第一扭簧42及控制件40,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扭簧43无论在拔出第一桶体10的过程中,还是正常使用的过程中,第二扭簧43都起到了自动关闭桶盖30的作用。
44.在桶盖30合盖后,为了将桶盖锁50定在合盖的状态,本实施例中的垃圾桶还包括桶盖锁50,桶盖锁50设置在第一桶体10或桶盖30上,在桶盖30处于合盖位置的情况下,桶盖锁50能够将桶盖锁50定在第一桶体10上。其中,桶盖锁50可以为具有卡接凹部的卡接锁,桶盖30对应位置设置卡块,合盖后,卡块插入卡接凹部,与卡接凹部卡接配合,实现锁盖。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方式实现锁盖,如通过磁力贴进行锁盖等等。
45.第一桶体10具有被第二桶体20止挡而无法继续套入的到位位置,为了防止第一桶体10上下移动,尤其是在具有第一扭簧42及控制件40的实施例中,第一扭簧42会通过控制件40的凸部411向第二桶体20的上边沿施加弹力,使得第一桶体10无法保持在到位位置,为此,本实施例中的垃圾桶还包括桶体锁,桶体锁可以独立设置,在需要时在进行使用,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桶体20的上边沿。在第一桶体10处于到位位置的情况下,桶体锁能够将第一桶体10锁定在第二桶体20上。在桶体锁设置在第二桶体20的上边沿的实施例中,桶体锁可以为具有卡接凹部的卡接锁,第一桶体10内部的对应位置设置卡块,第一桶体 10到达到位位置后,卡块插入卡接凹部,与卡接凹部卡接配合,实现对第一桶体10的锁定,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方式实现对第一桶体10的锁定,如通过磁力贴进行锁盖等等。
46.在一种机电实现触发及驱动功能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触发部包括接触开关,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桶盖驱动连接,驱动电机与接触开关电连接,接触开关设置于第一桶体10内,在第一桶体10的指定位置与第二桶体20的指定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的情况下,接触开关与第二桶体20失去配合,并向驱动电机发出电信号,以使驱动电机驱动桶盖30合盖。具体来说,接触开关设置于第一桶体10内的上部,在第一桶体10套设于第二桶体20的情况下,接触开关能够被第二桶体20的上边沿按压。在套好新的垃圾袋,将第一桶体10套在第二桶体20上的过程中,接触开关能够被第二桶体20的上边沿按压,在一种优选地实施例中,第二桶体20的上边沿设置有抵接凸部411,抵接凸部411的位置与接触开关的位置相对,在第一桶体10到位后,接触开关被抵接凸部411按压,以保证接触开关的稳定接触。在逐渐向外拔出第一桶体10的过程中,第一桶体10的指定位置与第二桶体20的指定位置之间的距离在某一瞬间开始大于预设距离,此时,接触开关完全脱离第二桶体20的上边沿,当接触开关由被接触切换到未被接触时,发出触发信号,控制驱动电机驱动桶盖30进行合盖,以为下次套第一桶体10时做好准备。参见图 8所示,为一具体实施例的电路控制图,包括了开关检测电路、接触开关、cpu 处理器、电机驱动电路、驱动电机,工作时,通过接触开关实现第一桶体指定位置与第二桶体指定位置之间的距离检测,并向cpu处理器发出信号,通过cpu 对信号进行处理,控制驱动电机驱动桶盖合盖,控制电路除附图中提供的方式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设计。
47.在另一种机电实现触发及驱动功能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触发部包括距离检
测装置,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距离检测装置电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桶盖驱动连接,距离检测装置设置于第一桶体10或第二桶体 20上,用于检测第二桶体20的指定位置与第一桶体10的指定位置之间的距离,在距离大于预设距离的情况下,距离检测装置向驱动电机发出电信号,以使驱动电机驱动桶盖30合盖,从而保证第一桶体10取下时,桶盖30自动关闭,为下次套设第一桶体10排气做好准备,保证用户再套第一桶体10的过程中,桶盖30处于合盖状态。其中,第一桶体10的指定位置可以为第一桶体10的上部内端壁,第二桶体20的指定位置可以为第二桶体20的上边沿。距离检测装置可为红外测距装置,也可为其他测距装置。参见图9所示,为一具体实施例的电路控制图,包括了距离检测电路、距离检测装置、cpu处理器、电机驱动电路、驱动电机,工作时,通过距离检测装置实现第一桶体指定位置与第二桶体指定位置之间的距离检测,并向cpu处理器发出信号,通过cpu对信号进行处理,控制驱动电机驱动桶盖合盖,控制电路除附图中提供的方式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设计。
48.其中,参见图8和图9所示,上述两个采用机电控制的实施例中,垃圾桶还具有控制部,通过控制部与驱动电机电连接,并与接触开关或距离检测装置信号连接,实现对各部件的控制。其中,控制部可以为电路控制板、cpu处理器等。
49.综上,实施本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50.本技术通过第一桶体10套于第二桶体20外部,第二桶体20上设置有排气孔,第一桶体10套入第二桶体20的过程中能够使垃圾袋被第一桶体10内部气体充满,并将第二桶体20内部气体排出,实现了垃圾袋自动贴靠垃圾桶内壁。与此同时,本技术垃圾桶还包括自动合盖部,自动合盖部的输出端与桶盖30 连接,用户在拔出第一桶体10过程中,第一桶体10的指定位置逐渐远离第二桶体20的指定位置,在第一桶体10的指定位置与第二桶体20的指定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的情况下,自动合盖部能够驱动桶盖30自动合盖,无需用户主动进行关盖,避免了用户在接下来进行套入第一桶体10的过程中,忘记关盖的情况,节约了用户的时间,提高了用户的操作体验。
51.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