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升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38106发布日期:2022-06-25 14:39阅读:77来源:国知局
自动升降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物料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升降机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对许多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既要保证产品质量,又要提高生产效率,才能满足生产需求,机械自动化、智能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目前,对于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蓝牙耳机等电子产品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极高,在生产上述产品时,需要将原料经过多台设备设备的加工,部分设备为了节省空间,往往一台设备设有两层生产线工位,在其中一层的生产线工位加工完,需要取出放置在另外一层生产线工位上继续加工,目前上下层移料的操作依靠传统人工操作的方式,这种方式,操作不便,劳动强度高,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耗费大量的时间,长时间工作人眼容易疲劳,不利于生产管控,从而影响产品的整体质量和良率,同时,生产效率低,产量低,不能满足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自动升降机构,能够自动实现将工件升降以完成移料的操作,提高了生产的效率,降低了人力的消耗。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升降机构,包括:
5.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设有上限位部,所述支架的底部设有下限位部;
6.升降台,所述升降台可活动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且位于所述上限位部和所述下限位部之间;
7.传送部件,所述传送部件设置于所述升降台上,所述传送部件上放置有承接治具,所述承接治具用于放置待加工的工件,所述传送部件用于将所述承接治具送入或送出;
8.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升降台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台在所述支架的所述上限位部和所述下限位部之间移动。
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自动升降机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支架上设有上限位部和下限位部,对设置在支架上的升降台起到限位的作用,当驱动部件驱动升降台上升到上限位部的位置时,则升降台停止上升,当驱动部件驱动升降台下降到下限位部的位置时,则升降台停止下降,通过设置于升降台上的传输部件将承接治具送入和送出,从而自动化地完成工件在上层生产线和下层生产线之间的移料操作,提高了生产的效率,降低了人力的消耗。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架中间设有第一镂空区域,所述升降台设有凸部,所述凸部插设于所述第一镂空区域,所述凸部能够在所述第一镂空区域内移动且能够与所述所述上限位部和所述下限位部相抵。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限位部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一液压缓冲器,所
述第一连接板设置于所述支架的所述第一镂空区域底部侧旁的侧壁处,所述第一液压缓冲器朝所述上限位部的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液压缓冲器包括第一管体、第一弹簧、第一活塞杆和第一活塞头,所述第一管体为中空结构且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内,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弹簧上,所述第一活塞头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塞杆上。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升降台包括第一竖板和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板一侧两端第一横板,所述竖板的另一侧设有滑块,所述支架上设有与所述滑块相匹配的滑轨。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送部件包括电机、转动辊和传送带,所述转动辊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板的一侧,所述电机的驱动端与所述转动辊的端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辊转动,所述传送带设置于所述的转动辊的上方,所述承接治具放置于所述传送带的上方。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送带上固定设有定位治具,所述定位治具上设有用于定位所述承接治具的第二镂空区域。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治具上设有第一感应器,所述第一感应器设置于所述第二镂空区域后端的侧旁,所述第一感应器用于检测所述承接治具是否完整送入。
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治具上设有第二感应器,所述第二感应器设置于所述第二镂空区域前端的侧旁,所述第二感应器用于检测所述承接治具是否完整送出。
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治具在所述第二镂空区域的后端位置处设有缓冲块。
19.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0.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1.图1为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自动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中的图1关于区域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3.图3为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传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自动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号如下:
26.支架100;第一镂空区域101;下限位部110;第一连接板111;第一液压缓冲器112;第一管体113;第一活塞杆114;第一活塞头115;上限位部120;滑轨130;升降台200;凸部210;第一竖板220;第一横板230;滑块240;传送部件300;转动辊310;传送带320;定位治具330;第一感应器331;第二感应器332;缓冲块333;驱动部件400;承接治具500;机架600。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0.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1.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升降机构,包括:支架100、升降台200、传送部件300 和驱动部件400,支架100的顶部设有上限位部120,支架100的底部设有下限位部110;升降台200可活动设置于支架100上,且位于上限位部120和下限位部110之间;传送部件300 设置于升降台200上,传送部件300上放置有承接治具500,承接治具500用于放置待加工的工件,传送部件300用于将承接治具500送入或送出;驱动部件400的驱动端与升降台200 连接,用于驱动升降台200在支架100的上限位部120和下限位部110之间移动。支架100 上设有上限位部120和下限位部110,对设置在支架100上的升降台200起到限位的作用,当驱动部件400驱动升降台200上升到上限位部120的位置时,则升降台200停止上升,当驱动部件400驱动升降台200下降到下限位部110的位置时,则升降台200停止下降,通过设置于升降台200上的传输部件将承接治具500送入和送出,从而自动化地完成工件在上层生产线和下层生产线之间的移料操作,提高了生产的效率,降低了人力的消耗。
32.在一实施例中,例如需要将工件从上层移动到下层,则驱动部件400控制升降台200上升至与上限位部120相抵的位置处,通过传送部件300将位于上层生产线的承接治具500完整送入到传送部件300上,在通过驱动部件400控制升降台200下降至与下限位部110相抵时,则通过传送部件300将承接治具500送出至下层生产线上,从而实现将上层生产线的工件移动到下层生产线上,通过本技术提供的自动升降机构能够减少人力消耗,从而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33.需要说明的是,驱动部件400为气缸。
34.继续参照图1,可以理解的是,支架100中间设有第一镂空区域101,升降台200设有凸部210,凸部210插设于第一镂空区域101,凸部210能够在第一镂空区域101内移动且能够与上限位部120和下限位部110相抵。具体地,支架100的截面形状为中间设有第一镂空区域101的矩形款,第一镂空区域101也呈矩形,凸部210能够在第一镂空区域101内上下移动,当凸部210与上限位部120相抵时,则代表升降台200位于上层生产线上;当凸部210 与下限位部110相抵时,则代表升降台200位于下层生产线上。图1为凸部210与上限位块相抵的状态。
35.继续参照图1,可以理解的是,下限位部110包括第一连接板111和第一液压缓冲器
112,第一连接板111设置于支架100的第一镂空区域101底部侧旁的侧壁处,第一液压缓冲器112 朝上限位部120的方向设置于第一连接板111上。当凸部210与第一液压缓冲器112相抵时,则代表升降台200位于下层生产线上,第一液压缓冲器112依靠液压阻尼对作用在其上的凸部210进行缓冲减速至停止,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36.参照图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液压缓冲器112包括第一管体113、第一弹簧、第一活塞杆114和第一活塞头115,第一管体113为中空结构且设置于第一连接板111上,第一弹簧设置于第一管体113内,第一活塞杆114的一端设置于第一弹簧上,第一活塞头115设置于第一活塞杆114上。驱动部件400驱动升降台200下降,当凸部210与第一活塞头115相抵时,则通过第一活塞杆114对第一弹簧进行压缩,从而起到缓冲和限位的作用,对升降台200 实现定位的同时,还能对升降台200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
37.需要说明的是,上限位部120的结构与下限位部110的结构相似,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例对上限位部120的描述,在此不再详细赘述,其中,在图1中,凸部210为与上限位部120 的液压缓冲器的活塞头相抵相抵的状态。
38.参照图1,可以理解的是,升降台200包括第一竖板220和两个分别设置于第一竖板220 一侧两端第一横板230,竖板的另一侧设有滑块240,支架100上设有与滑块240相匹配的滑轨130。通过设置滑块240和滑轨130,对升降台200的移动的方向实现限位和引导的作用,以提高移料升降过程的稳定性。
39.参照图3,可以理解的是,传送部件300包括电机、转动辊310和传送带320,转动辊 310设置于第一竖板220的一侧,电机的驱动端与转动辊310的端部连接,用于驱动转动辊 310转动,传送带320设置于的转动辊310的上方,承接治具500放置于传送带320的上方。通过电机驱动转动辊310转动,从而使得转动辊310带动传送带320的移动,通过电机控制转动辊310的正转和反转,从而实现改变传送带320传动的方向,以使对承接治具500的送入和送出。
40.参照图3,可以理解的是,传送带320上固定设有定位治具330,即该定位治具330不会随着传送带320的移动而移动,定位治具330上设有用于定位承接治具500的第二镂空区域,通过传送带320可将承接治具500送入到第二镂空区域中,或从第二镂空区域送出,对承接治具500上料位置起到定位的作用。
41.继续参照图3,可以理解的是,定位治具330上设有第一感应器331,第一感应器331设置于第二镂空区域后端的侧旁,第一感应器331用于检测承接治具500是否完整送入,若第一感应器331感应到承接治具500已经完成整体送入到第二镂空区域内,则驱动部件400驱动升降台200移动,从而实现将工件移动到另一层生产线上。
42.继续参照图3,可以理解的是,定位治具330上设有第二感应器332,第二感应器332设置于第二镂空区域前端的侧旁,第二感应器332用于检测承接治具500是否完整送出,若第二感应器332感应到承接治具500已经完成从第二镂空区域整体送出,则驱动部件400驱动升降台200移动,从而实现返回到上料的生产线上,以准备下一次工件移料运输。
43.继续参照图3,可以理解的是,定位治具330在第二镂空区域的后端位置处设有缓冲块 333,能够对送入定位治具330的承接治具500起到缓冲的作用,以免对承接治具500在送入时因与定位治具330碰撞而造成损坏。
44.参照图4,可以理解的是,支架100、升降台200、传送部件300和驱动部件400均设置
在机架600上,提高了整体的紧凑性。
45.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