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72537发布日期:2022-07-08 23:47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放线装置。


背景技术:

2.电缆线多采用木板滚筒式包装,单捆电缆重量较大,在开料放线时一般需两个人或两人以上配合工作,操作不方便且浪费人力。
3.电缆放线装置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存在现有的电缆放线装置存在以下缺陷:一是部分放线装置结构过于复杂,成本较高;二是部分放线装置虽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只能安置单一尺寸的线缆,适用范围有限。
4.本实用新型旨在设计一款简单省力又实用的电缆放线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缆放线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缆放线装置,包括穿过电缆盘轴孔的支撑轴组件和支撑立架,
7.所述支撑轴组件包括转轴和两个限位挡圈,所述转轴的两端固定于所述支撑立架上,所述限位挡圈转动套合于所述转轴,且设置有止动结构,电缆盘被限制于两个所述限位挡圈之间,
8.所述限位挡圈具有环挡板部,所述环挡板部的一侧设置有止动筒部,所述止动筒部的筒面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所述转轴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安装有止动钉,所述止动钉的端部抵压所述转轴时,所述限位挡圈被定位;所述环挡板部的另一侧设置有适配且卡入所述电缆盘轴孔的卡筒部,
9.两个所述限位挡圈分别设为一体限位挡圈和分体限位挡圈,所述一体限位挡圈预装在所述转轴且可沿轴向滑动,所述分体限位挡圈沿中心线等分成两个半圈件,两个半圈件之间设置有连接固定结构。
10.优选地,所述转轴的两端设置有轴承,所述支撑立架设置有适配的轴承座,所述轴承的尺寸小于或等于电缆盘轴孔。
11.优选地,所述轴承座为开口朝上的u形结构,所述轴承安置在所述u形结构的开口处,所述u形结构的两侧设置有朝向所述轴承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安装有固定钉,所述固定钉抵压所述轴承。
12.优选地,所述轴承座的开口前后焊接固定有两块带有u形开口的限位板,所述u形开口小于所述轴承座的开口且同向对齐,所述限位板和所述轴承座的开口组成槽状结构,所述轴承安放在所述槽状结构内。
13.优选地,所述支撑立架包括底部方框,所述底部方框的纵梁均垂直固定有两条立梁,同为右侧或左侧的两条所述立梁共同承托一顶梁,所述顶梁的顶面安装所述轴承座和
限位板。
14.优选地,所述顶梁与立梁分体设置,所述立梁的顶端设置有插口,所述顶梁的底面对应所述插口的位置设置有插块,所述插块上宽下窄。
15.优选地,所述顶梁转动连接有两个把手,两个所述把手位于所述轴承座的两侧。
16.优选地,所述底部方框包括分体设置的横梁和纵梁,所述横梁的左右分别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卡口,所述纵梁的左右均设置有第二卡口,所述第二卡口卡于所述第一卡口。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同时使电缆盘的放线操作更加便捷省力,有效节约人力;另一方面,通过在所述转轴上设置两个所述限位挡圈卡于电缆盘的两侧,使电缆盘放线时不跑位,两个所述限位挡圈可根据电缆盘的大小调节位置,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顶梁及安装在顶梁上的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分体限位挡圈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限位挡圈的结构示意图。
24.标记说明:
25.电缆盘1,转轴2,环挡板部3,止动筒部4,止动钉5,卡筒部6,一体限位挡圈7,分体限位挡圈8,半圈件9,对接片部10,轴承11,轴承座12,固定钉13,限位板14,纵梁15,第二卡口1501,横梁16,第一卡口1601,立梁17,插口1701,顶梁18,插块1801,把手19。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如图1-图6所示,一种电缆放线装置,包括穿过电缆盘1轴孔的支撑轴组件和支撑立架。
29.所述支撑轴组件包括转轴2和两个限位挡圈,所述转轴2的两端固定于所述支撑立架上,所述限位挡圈转动套合于所述转轴2,且设置有止动结构,电缆盘1被限制于两个所述限位挡圈之间,限制电缆盘1在放线时无法沿着所述转轴2的长度方向发生位移。
30.所述限位挡圈具有环挡板部3,所述环挡板部3的一侧设置有止动筒部4,所述止动
筒部4的筒面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所述转轴2的第一通孔(本实施例设置有两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安装有止动钉5,所述止动钉5的端部抵压所述转轴2时,所述限位挡圈被定位,所述第一通孔和止动钉5组成所述止动结构;所述环挡板部3的另一侧设置有适配且卡入所述电缆盘1轴孔的卡筒部6,所述卡筒部6的设计是为了使电缆盘1与转轴2同心,有利于电缆盘1产生转动,保证放线顺畅且省力。
31.两个所述限位挡圈分别设为一体限位挡圈7和分体限位挡圈8,所述一体限位挡圈7预装在所述转轴2且可沿轴向滑动,用于预先定位电缆盘1的位置;所述分体限位挡圈8沿中心线等分成两个半圈件9,两个半圈件9之间设置有连接固定结构。具体地,两个所述半圈件9均具有对接片部10,所述对接片部10设置有螺孔,通过设置一螺丝穿过两个所述半圈件9的螺孔进行组装固定。
32.本实施例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同时使电缆盘1的放线操作更加便捷省力,有效节约人力;另一方面,通过在所述转轴2上设置两个所述限位挡圈卡于电缆盘1的两侧,使电缆盘1放线时不跑位,两个所述限位挡圈可根据电缆盘1的大小调节位置,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
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2的两端设置有轴承11,所述支撑立架设置有适配的轴承座12,所述轴承11的尺寸小于或等于电缆盘1轴孔,方便直接穿过电缆盘1的轴孔,避免反复拆装所述轴承11。
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轴承座12为开口朝上的u形结构,所述轴承11安置在所述u形结构的开口处,所述u形结构的两侧设置有朝向所述轴承11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安装有固定钉13,所述固定钉13抵压所述轴承11,避免所述轴承11在所述转轴2的带动下发生转动。
35.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轴承座12的开口前后焊接固定有两块带有u形开口的限位板14,所述u形开口小于所述轴承座12的开口且同向对齐,所述限位板14和所述轴承座12的开口组成槽状结构,所述轴承11安放在所述槽状结构内,避免所述轴承11脱离所述轴承座12。
3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立架包括底部方框,所述底部方框的纵梁15均垂直固定有两条立梁17,同为右侧或左侧的两条所述立梁17共同承托一顶梁18,所述顶梁18的顶面安装所述轴承座12和限位板14,结构简单稳固,避免电缆盘1放线时晃动,保证放线顺畅。
3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梁18与立梁17分体设置,当电缆盘1较重时,可将所述顶梁18拆出,先固定于所述轴承11,然后所述顶梁18可作为抓握结构,方便多人抬举或单人施力;所述立梁17的顶端设置有插口1701,所述顶梁18的底面对应所述插口1701的位置设置有插块1801,所述插块1801上宽下窄,方便所述插块1801卡入所述插口1701。
3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梁18转动连接有两个把手19,两个所述把手19位于所述轴承座12的两侧,当把所述顶梁18作为抓握结构时,无论是单人施力还是多人抬举,所述把手19都可任意转动至最佳施力角度。
3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方框包括分体设置的横梁16和纵梁15,所述横梁16的左右分别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卡口1601,所述纵梁15的左右均设置有第二卡口1501,所述第二卡口1501卡于所述第一卡口1601,通过将所述第二卡口1501卡于不同位置的所述第一卡口1601,可对所述支撑立架的宽度进行调解,只需更换不同长度的转轴2,本实施例便可适应
更多不同尺寸的电缆盘1;另一方面,分体设置使本实施例拆解后占用的收纳空间小。
40.本实施例的使用方式为:
41.1、除了所述分体限位挡圈8,其他组件均可预先组装成型。
42.2、使用时,先将已组装所述轴承11的所述转轴2穿过电缆盘1的轴孔,使电缆盘1基本位于所述转轴2的中部,将所述一体限位挡圈7的卡筒部卡入电缆盘1的一侧轴孔,紧固所述一体限位挡圈7的止动钉;
43.3、组装紧固两个所述半圈件9,使所述分体限位挡圈8转动套合于所述转轴2,将所述分体限位挡圈8的卡筒部卡入电缆盘1的另一侧轴孔,紧固所述分体限位挡圈8的止动钉,完成对电缆盘1的固定;
44.4、抬起线缆盘至所述支撑立架,将所述轴承11放入所述轴承座12,紧固所述固定钉13,便可开始放线。若电缆盘1较重,可将所述顶梁18拿下,使所述顶梁18上的轴承座12卡入所述轴承11,然后利用把手19对所述电缆盘1进行搬运。
45.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