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用导轨的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43190发布日期:2023-03-04 02:59阅读:40来源:国知局
电梯用导轨的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配备于沿着电梯井进行升降的电梯轿厢中而根据从电梯的控制部接收到的工作信号坚固地对导轨进行夹持的电梯用导轨的夹持装置,
2.公开一种配备有一体结合到电梯轿厢的外壳以及配备于所述外壳上的用于对所述导轨进行加压固定的夹钳的夹持装置。
3.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用导轨的夹持装置,可以在电梯轿厢到达目标楼层并根据控制部的信号打开门时坚固地对所述导轨进行夹持,从而防止在上下电梯时电梯轿厢发生晃动或抖动。尤其是,可以在电梯轿厢停止的状态下如小型叉车等重型设备驶入到电梯轿厢内部或将重物装载到电梯轿厢内部时防止因为连接到电梯轿厢上的牵引绳索被拉伸而导致的电梯轿厢瞬间下坠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在与其相反地重型设备从电梯轿厢驶出或将重物从电梯轿厢内部卸下时防止因为被拉伸的牵引绳索复原而导致的电梯轿厢瞬间上升的问题,从而实现防止重型设备驶入或驶出电梯轿厢时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并提升电梯轿厢的安全性的电梯用导轨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4.通常来讲,电梯设备会被安装在建筑物内部,而且电梯轿厢选择性地借助于支撑组件或直接作用于电梯轿厢或配重体的驱动部沿着配备于电梯井中的垂直导向导轨移动。电梯设备用于在单层或多层的建筑物内部对人员或物品进行运送,包括用于在驱动部或支撑组件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对升降室提供保护的各种安全装置。
5.作为与如上所述的安全装置相关的现有技术,已经公开了如实用新型公报第20-1994-0002173号“升降机的制动装置”(以下称之为“现有技术1”)、公开专利第10-1995-0031859号“电梯的安全停止装置”(以下称之为“现有技术2”)、专利公报第10-1994-0003953号“电梯的安全装置”(以下称之为“现有技术3”)以及注册专利第10-0879681号“电梯紧急停止装置”(以下称之为“现有技术4”)等。
6.在所述现有技术1中,公开了一种在升降机停在服务层(到达层)时,将安装在升降机的门套中的门锁开关13作为门7开闭时的机械装置驱动,进而通过利用所述门锁开关13内部的电触点的电信号驱动安装在升降机上部的绕线机中的制动器14工作,而在升降机的门7关闭时驱动门锁开关13以机械方式工作,从而利用所述门锁开关13内部的电触电的断路向控制部15传送电信号,进而由控制部15驱动安装在绕线机中的制动器14工作,并借此防止升降机在服务层中在升降机的门7被打开的状态下移动的技术。
7.在所述现有技术2中,公开了一种包括以一定间隔结合到电梯井壁上的安全环、通过安装在电梯轿厢的上侧面而借助于调速器信号工作的减震器触发装置、借助于所述减震器触发装置在电梯轿厢超速行驶时向所述安全环一侧移动的减震器、以及通过安装在所述减震器的上端部而在所述减震器向安全环一侧移动时与所述安全环结合并借此使得电梯轿厢停止的减震器环构成,从而可以在电梯轿厢从高层快速坠落时避免所跌落的电梯轿厢向电梯井坠落,而是可以安全地停止在以一定间隔安装在电梯井上的安全环中的最接近的
安全环安装部位,并借此事先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技术。
8.在所述现有技术3中,公开了一种可以通过快速检测出制动装置的故障而进行紧急制动,从而确保乘客安全的电梯安全装置。
9.而在所述现有技术4中,公开了一种为了获得不需要进行复杂控制且可以通过简单的构成缓解制动动作时的减速度并借此避免对乘客造成不适感或对升降体或配重体造成损伤的电梯紧急停止装置,包括沿着导轨进行升降并配备有可供乘客搭乘的升降电梯轿厢以及对所述升降电梯轿厢进行支撑的框架的升降体、安装在所述升降体上且在紧急情况下沿着所述导轨相对于所述升降体向上运动的楔片、以及利用弹性部件将所述楔片向所述导轨进行加压的加压体,还包括在根据乘客的进出发生变化的升降体的装载质量变大时减小楔片的加压力而在升降体的装载质量变小时增加楔片的加压力的加压力调整组件的技术。
10.如上述现有技术所示,电梯的制动装置与使用者的安全问题直接相关,因此提出了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提升其安全性的技术,但是仍然需要研发出一种在考虑到电梯所需要承受的载荷的情况下,不仅可以进一步降低事故的危险性并确保安全进出,还可以简化结构并提升耐久性的技术。
11.尤其是,在将重物装载到电梯轿厢或与其相反地从中卸下的情况下,当因为牵引绳索的延伸或复原而导致电梯轿厢的位置相对于停止层的地面发生20mm以上的差异时,法规上要求通过微速驱动配备于电梯上部的机械室中的大型绕线电机而与停止层的底面保持水平。如上所述的大型绕线电机的频繁工作不仅会导致低效率的问题,还有可能导致绕线电机发生故障的问题,进而也会成为损害电梯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12.发明目的
13.因此,本发明之目的在于解决所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电梯用导轨的夹持装置,包括:外壳,配备有可供安装在电梯井上的导轨通过的收容部并结合到电梯轿厢;气缸,配备于所述外壳;以及,夹钳,在通过所述气缸打开门时对所述导轨进行固定;从而在使用者进出时稳定地对电梯轿厢进行固定并借此确保其安全性,尤其是在如叉车等重型设备进入到电梯轿厢时也可以坚固地进行固定以防止电梯轿厢瞬间下坠或上升。
14.尤其是,其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用导轨的夹持装置,通过在用于推动夹钳前进的气缸的柱塞前端形成圆形部而提升贴紧力,从而可以稳定地提升对导轨进行加压的加压力。
15.进而,其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用导轨的夹持装置,通过在所述夹钳与柱塞之间进一步导入弹性部件,即使是在对导轨进行加压的柱塞中的某一侧率先贴紧的情况下也可以借助于弹性力防止其加压力被率先传递,从而确保导轨两侧的夹钳同时向导轨传递加压力。
16.技术方案
17.为了达成所述之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用导轨的夹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18.外壳,结合到电梯轿厢,形成有可供安装在电梯井上的导轨化形的收容部;
19.气缸,配备于所述外壳上,配备有沿着所述导轨方向前进后退的柱塞;以及,
20.夹钳,配备于所述气缸的前方,形成有可供所述柱塞的前端引入的内插空间部,借助于所述柱塞的前进动作对所述导轨进行加压。
21.有益效果
22.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用导轨的夹紧装置,可以通过结合到电梯轿厢且配备有可供导轨通过的收容部的外壳、以及配备于所述外壳上且通过气缸对配备于电梯井上的导轨进行加压以及固定的夹钳,在如叉车等重型设备进入电梯时防止电梯轿厢发生晃动,尤其是防止因为支撑电梯轿厢的绳索的延伸而导致的电梯轿厢瞬间下坠移动的现象,从而在提升其稳定感的同时事先防止事故的发生。
23.进而可以通过使用液压气缸而利用较强的压力对导轨进行加压以及固定,从而在停止的状态下向电梯交箱内部装载如叉车等重物时防止因为安装在电梯轿厢上的绳索被拉伸而导致的电梯轿厢的下降并进一步消除作业人员的恐惧感以及焦虑感,还可以防止难以预见的事故并借此提升安全性。
24.此外,对于所述气缸的柱塞以及通过贴紧到所述柱塞的前端而一起前进并对所述导轨进行加压以及固定的夹钳来讲,可以通过在所述柱塞的前端形成圆形部并在夹钳的后端形成与所述圆形部贴紧的曲面部而更加稳定地对前进方向上的加压力进行传递。
25.进而,通过在所述夹钳与柱塞之间进一步导入弹性部件,即使是在对导轨进行加压的柱塞中的某一侧率先贴紧的情况下也可以借助于弹性力防止其加压力被率先传递,从而确保导轨两侧的夹钳同时向导轨传递加压力,并借此防止导轨因为受到从某一方向上传递过来的加压力而发生弯曲或破损。
附图说明
26.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夹持装置的半投影水平截面图。
27.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夹持装置的半投影侧面图。
28.图3是图2中所图示的气缸以及夹钳的半投影放大图。
29.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夹持装置的液压回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接下来,将参阅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本发明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并通过多种不同形态实现,接下来将在正文中对实现例(态样,aspect)(或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这并不是为了将本发明限定于特定的公开形态,而是应该理解为包含本发明的思想以及技术范围内所包含的所有变更、均等物乃至替代物。
31.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编号,尤其是十位数以及个位数或十位数、个位数以及字母相同的参考编号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除非另有明确的提及,否则附图中的各个参考编号所指代的部件可以理解为是符合所述基准的部件。
32.此外,各个附图中的构成要素可能会为了便于理解而对其大小或厚度进行夸大(或加厚)或缩小(或减薄)图示,或进行简化图示,但是并不应该解释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而受到限定。
33.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只是用于对特定实现例(态样,aspect)(或实施例)进行说明,并不是为了对本发明做出限定、除非上下文中有明确的相反含义,否则单数型语句还
包含复数型含义。在本技术中,如~包括~或~由

构成~等术语只是用于表明说明书中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素、部件或所述之组合存在,并不应该理解为事先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素、部件或所述之组合存在或被附加的可能性。
34.除非另有定义,否则包括技术以及科学术语在内的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的含义与具有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之一般知识的人员所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通常所使用的已在词典中做出定义的术语应该被解释为与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一致的含义,而且除非在本技术中做出明确的定义,否则不应该解释为过于理想化或夸张的含义。
35.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用导轨的夹紧装置d,通过配备于电梯而在防止进出时电梯发生晃动,而且即使是在电梯轿厢停止的状态下如叉车等重型设备进入到轿厢内部时也可以稳定且坚固地对导轨gr进行夹持,夹紧装置d包括配备于电梯轿厢上的外壳10、配备于所述外壳10上的气缸20以及夹钳。
36.在本说明书中,以如叉车等重型设备进入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包括将重量极重的货物即“重物”装载到电梯轿厢内部的情况,并不能以此对权利要求书范围做出限定性的解释。
37.首先,电梯由线缆或绳索以及通过配重体在电梯井内进行升降的电梯轿厢构成,为了对所述电梯轿厢的升降进行导向,通常在所述电梯井上沿着垂直方向配备导轨gr并在所述电梯脚向上配备用于对所述导轨gr进行收容的导靴。
38.此外,众所周知,所述导轨gr由固定到电梯井墙面上的固定部gr1以及为了被配备于电梯轿厢上的导靴导向而从所述固定部gr1凸出的导轨部gr2。
39.接下来,首先将参阅图1以及图2对所述外壳10进行详细的说明。所述外壳10可以配备于电梯轿厢的一侧或两侧或除门之外的三个墙面上。
40.所述外壳10包括框架131、形成于所述外壳的中央部且用于对所述导轨部gr2进行收容的导轨空间133、以所述导轨空间133为中心在左右对称配置且配备于所述外壳框架131上的气缸支撑部13、被所述气缸支撑部13支撑的气缸20以及夹钳30,从而构成一个夹持单元12。此外,在所述夹持单元12的上部一体结合有液压单元11,在所述液压单元11中配备有通过与电梯轿厢的门的开闭动作连动而对所述夹持单元12的气缸进行驱动的单独的驱动装置。
41.所述液压单元11如图1以及图2所示,配备有用于向所述气缸20供应流体的泵p以及驱动电机m,还安装有止回阀m1、压力计m2、开关(on/off)阀m3、压力开关m4、蓄能器(accumulator)m5以及减压阀(relief valve)m6,所述气缸20由液压气缸20构成,从而将液压力传递到夹钳30上。
42.其中,止回阀m1用于对所述气缸20的动作提供保护,而蓄能器m5是对液压进行存储的装置,即使是在液压回路内发生少量的漏油的情况下也可以维持供应到气缸20中的流体的压力。
43.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液压单元驱动装置(泵p、驱动电机m、止回阀m1、压力计m2、开关(on/off)阀m3、压力开关m4、蓄能器(accumulator)m5以及减压阀(relief valve)m6)的液压回路图,
44.首先在接收到电梯轿厢的停止信号时,驱动电机m将被打开(on)且气缸20的柱塞
将前进并对导轨gr进行夹持,而在达到设定的压力时将通过压力开关m停止泵p的运行并停止向气缸20供应流体。在止回阀的作用下,已经流入到液压回路内的流体不会发生逆流,从而维持所设定的压力。此时,本发明可以通过配备蓄能器m5而借助于蓄积在蓄能器m5中的工作油长时间地对所述导轨gr进行夹持。
45.接下来,将对夹持装置的解除动作进行说明。在开关(on/off)阀接收到电梯轿厢的门关闭信号而转换成开启(on)状态时,被压缩到液压回路内的工作油将被释放到油罐中,因此对导轨gr进行加压的夹钳将借助于后续说明的复位弹簧的力量复位到夹持等待位置即原始位置。
46.本发明可以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根据门的开启或关闭信号对导轨gr进行夹持或释放,从而防止进出时电梯轿厢发生晃动并借此确保其安全性,尤其是在停止状态下因为如叉车等重型设备进入到电梯轿厢内部或装载重物而导致重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根据本发明的夹持单元坚固地对所述导轨进行夹持,从而防止电梯轿厢发生抖动。
47.接下来,将参阅图1至图3对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即用于对导轨gr进行加压以及固定的气缸20以及夹钳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
48.首先,所述夹钳以及气缸如图1至图3所示,同时配备于所述导轨gr的两侧并沿着上下方向分成两段或三段(附图中对分别配备于上部以及下部的情况进行了图示,但是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并不因此而受到限定),从而可以稳定地对所述导轨gr进行加压以及固定,具体来讲,对于以彼此相向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导轨gr的两侧的两个夹钳30来讲,沿着上下方向配置的两个气缸20将分别对所述两个夹钳进行加压,从而提升其加压力并确保加压时的稳定性。
49.作为参考,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便于对所述夹持单元12的工作进行说明,以朝向对所述导轨gr进行收容的收容部133的所述柱塞23的移动方向为基准,将所述柱塞23向所述收容部移动的方向称之为前方,并将其相反方向称之为后方。
50.此外,在可供导轨gr通过的电梯轿厢的导轨空间中通常配备有导靴,这属于一般的公知技术构成,而在根据本发明的夹紧装置的外壳上除了公知的导靴之外,还配备有与所述导轨gr相距微小间隔并空转的滚筒r。配备于本发明的夹紧装置中的滚筒r包括在所述导轨gr的导轨部gr2的两侧面分别贴紧到上部以及下部的攻击四个滚筒以及配备于所述导轨gr的固定部gr1相反一侧的滚筒即共计五个滚筒,从而可以与配备于电梯轿厢上的公知的导靴一起进一步确保电梯长期且安静地运行。此外,在所述气缸支撑部13上还配备有多个支撑杆132,从而不仅可以更加稳定地安装所述气缸20以及夹钳30,还可以通过补强肋作用提升其耐久性。
51.首先,所述气缸20配备于所述外壳10的气缸支撑部13,而且所述气缸20包括形成有工作部212的壳体21以及在所述工作部212内借助于液压前进的柱塞23。
52.所述气缸20可以借助于所述泵p所供应的液压使得所述柱塞23强力前进,而且所述壳体21被坚固地固定到所述气缸支撑部13。此外,在所述外壳10的一侧即构成外壳10的气缸支撑部13上,形成有为了将从所述泵p供应过来的流体流入到所述气缸20内部而与流体移送通道pr连接的连接部131a。此外,在所述壳体21上形成有与所述连接部131a连通且用于将所流入的流体供应到内置有所述柱塞23的工作部212中的流入孔211。
53.在结合到所述夹持单元12的液压单元11上与所述连接部131a对应的位置,形成有
对应连接部。
54.在所述流体被供应到所述工作部212时,所述流体将通过推动配备于工作部212上的柱塞23的后端而使得柱塞23前进,此时在柱塞23的后端形成有凹口槽235,从而确保以均匀的力量向柱塞23的后端传递加压力。
55.此外,为了提升与所述壳体21的内壁面的贴紧力并防止流体发生泄漏,在所述柱塞23的外侧面进一步配备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密封部件为宜。
56.所述气缸20的柱塞23将伴随着流体的供应前进,并借助于所述前进的力量推动所述夹钳前进,从而使得所述夹钳30的贴近不对所述导轨gr的导轨部gr2进行加压。
57.所述夹钳30如图所示,在后端形成有可供所述柱塞23的前端引入的内插空间部31且在前端形成有用于贴紧到所述导轨gr的导轨部gr2的平坦型的贴紧部。
58.此外,如上所述,由两个气缸20在上下方向对所述一个夹钳进行加压,因此在所述夹钳的后端配备有上下间隔的两个内插空间部31。
59.接下来,将对柱塞23以及内插空间部31的形状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所述柱塞23的前端并非圆筒形,而是以直径向前端逐渐变小的方式在外侧面形成圆形部231,而在所述内插空间部31的墙面上形成与所述圆形部231的形状对应的曲线部33。
60.因此,借助于所述柱塞23的圆形部231以及与其对应的所述夹钳30的曲线部33的相互作用,所述柱塞23的加压力将沿着所述夹钳30的内插空间部的中心轴线向正确的方向传递,而且可以更加稳定地将加压力传递到四方并借此对力量进行分散,从而更加坚固且安全地对导轨gr进行固定。
61.如果所述夹钳的后端平坦且所述柱塞23的前端(前方)平坦,则在柱塞23前进时所述夹钳被逐渐缓慢加压的动作与本发明的配备有圆形部231的柱塞23以及配备有与其对应的曲线部22的柱塞30的动作相同,但是与本发明不同的是,加压力只会沿着直线方向传递到与所述柱塞23贴紧的部分,从而无法向导轨gr的面均匀地传递力量,而且在柱塞23进行前进运动时,夹钳30或柱塞23的位置也可能会发生微小的误差。
62.此外,在所述柱塞23以圆筒形构成且所述内插空间部31同样以与其对应的圆筒形构成时,虽然柱塞23可以准确地对夹钳30后端的位置进行加压,但是如上所述,力量将只会沿着所述内插空间部31的中心轴线直线传递,从而导致加压力过度集中的问题。
63.与此不同,本发明通过在柱塞23的前端形成圆形部231并在所述内插空间部31形成曲线部31,可以使得从柱塞23传递过来的力量通过所述曲线部33传递,从而将力量均匀地传递到夹钳30中并将力量分散传递到导轨gr的一侧面,并借此进一步提升加压力。
64.与此同时,通过在所述柱塞23上进一步配备弹性体内置部232并在所述弹性体内置部232上进一步配备弹性部件37,可以为所述柱塞23与所述夹钳之间进一步赋予弹性力,此时所述弹性部件37可以接收到支撑力,而且在所述内插空间部31的所述曲线部33的前方形成有平坦型的平坦支撑部35且在所述弹性体内置部232中形成有后端支撑部234,从而可以使得所述弹性部件37的两端贴紧到平坦支撑部35以及后端支撑部234并接收到支撑力。
65.因此,在所述弹性部件37的弹性力作用下,配备于导轨gr两侧的共计四个滚筒将同时接收到加压力,从而使得夹钳30同时对导轨gr的两侧进行加压以及固定。
66.具体来讲,即使是在夹钳30中的某一侧率先与导轨gr接触的情况下,借助于弹性部件的弹性力,将不会对加压力进行传递,而在向气缸20供应流体并继续前进时,将在述弹
性部件37被完全压缩之后开始传递加压力,从而可以使得夹钳30同时对导轨gr的两侧进行加压。
67.进而,通过借助于后续说明的复位弹簧赋予双重弹性力,可以更加完美地同时传递气缸20的力量。
68.进而,本发明在供应到所述气缸20中的液压被解除的情况下,需要将所述气缸20的柱塞23复位到原始位置,为此还配备有复位单元40。
69.所述复位单元40包括凸出配备于所述外壳10的一侧并贯通所述外壳10与所述夹钳固定的复位部件43、以及在所述外壳10的一侧被外插到复位部件43的外部并对所述外壳10的外侧面与复位部件43的端部之间进行支撑的复位诱导弹簧41。
70.即,在被压缩到液压回路内的工作油被释放时,借助于所述被压缩的复位诱导弹簧41的复原力,复位部件43以及与其连接的夹钳将后退,而在所述夹钳后退时,所述气缸20的柱塞23将复位到原始位置。
71.此时,所述弹性部件37还可以起到另一种作用,具体来讲,为了所述柱塞23后退,需要将引入到所述外壳21内部的流体排出,而复位诱导弹簧41的复位速度与流体的排出速度之间必然会出现差异,因此借助于所述弹性部件37的压缩,可以匹配所述速度并稳定地复位。
72.在上述内容中对本发明进行说明的过程中,参阅附图以具有特定形状和结构以及构成的夹持装置为主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各种修改、变更以及置换,而如上所述的修改、变更以及置换都应该解释为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73.产业可用性
74.此外,本发明如图1以及图2所示,所述外壳10包括配备有所述夹钳30以及气缸20的夹持单元12,而所述配备有泵以及蓄能器等的液压单元11可以被结合到所述夹持单元12的上部。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的夹持装置,可以通过固定螺栓mb结合液压单元11以及夹持单元12,因此可以提升维护保养的便利性,而且可以通过两段结构提升其空间效率性,以使其可以在最小的面积条件下安装。
75.此外,通过使用电池作为用于驱动所述液压单元11的泵的电源,可以在停电时作为用于紧急停止电梯的上升以及下降动作的紧急制动装置使用。
76.进而,通过在配备于所述夹持单元12的气缸20的流入孔211周边配备油环or,可以完美地防止流体发生泄漏,而且通过在所述夹持单元12与液压单元11结合时在所述夹持单元12与液压单元11之间的流体移动路径的连接部位配备油环or,即使是采用通过螺栓结合所述夹持单元12以及液压单元11的简单结合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借助于所述油环防止在连接部发生漏油并提升设备的可靠性,因此具有非常大的产业可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