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机设备的升降机轿厢及升降机设备的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563438发布日期:2023-09-24 03:59阅读:23来源:国知局
升降机设备的升降机轿厢及升降机设备的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升降机设备的升降机轿厢。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安装升降机设备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1、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的升降机设备包括升降机轿厢,该升降机轿厢可以在升降机竖井中上下运动。升降机轿厢可以通过承载装置,例如承载绳或承载带形式的承载装置,借助驱动单元运动。升降机轿厢包括轿厢底板、轿厢侧壁和顶板以及通常至少一个轿厢门。升降机轿厢例如安装在轿厢框架中,该轿厢框架本身在固定于升降机竖井的轨道中被引导并且由驱动单元移动。然而,也存在自承载式升降机轿厢,其没有轿厢框架也可以使用。该轿厢底板通常必须承受带有轿厢侧壁、顶板、轿厢门和各种安装件的轿厢上部结构的重量以及整个最大的有效载荷。例如由ep1004538b1已知一种在此类类似的升降机轿厢。轿厢底板以复合结构或夹层结构构造,并且基本上由两个彼此间隔开的钢板构成,在钢板之间布置有具有多个交叉的扁平型材的支撑结构。轿厢底板很重且体积大,因此难以操作。因此,难以在建筑物内运输轿厢底板、操纵轿厢底板通过狭窄位置,并通过竖井开口使其进入竖井。

2、运输问题可以通过将轿厢底板分成多个模块式构造的单独的单件并且由此运输来解决。在升降机设备的安装位置上,彼此分开的各个单件必须借助于螺纹连接件相互连接。将轿厢底板拧紧以达成其最终位置是比较高要求且耗时的。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避免现有技术的缺点,并且特别是提供一种在运输到安装地点和安装方面得到优化的升降机轿厢。

2、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升降机轿厢实现。升降机轿厢包括轿厢底板。当轿厢底板在最终位置时,升降机轿厢或升降机设备运行就绪。由于轿厢底板被设计成可翻折的,因此获得许多优点。轿厢底板的处理得以改善。轿厢底板能够以缩小的形式运输并且在升降机竖井所处的建筑物中被操纵。由于轿厢底板作为整体是可翻折的,安装费用可以显著降低。特别地,不必费力地将底板的各个部件彼此连接和固定。

3、以能够翻折的方式构造的轿厢底板可以从初始位置翻折到前述的最终位置。在此,最终位置对应于轿厢底板优选地完全地展开的位置。换句话说,在最终位置,轿厢底板以平面方式展开成一个平面位置,以便为轿厢内的乘客或货物形成行走或使用区域。在初始位置,轿厢底板可以翻折。初始位置优选是如下位置,在该位置中,轿厢底板在出厂时被提供、运输并且被置于升降机竖井或其他安装部位。因此,初始位置对应于一种预安装位置。折合在一起的轿厢底板相对于在最终位置中展开的轿厢底板缩小并且需要更少的空间。

4、在俯视图中,轿厢底板可以具有矩形的形状。在此,矩形的矩形边可以大致对应于升降机轿厢的轿厢宽度和轿厢深度。所述轿厢底板可以在最终位置覆盖轿厢底板的整个底面;在初始位置,轿厢底板可以仅覆盖轿厢底板的底面的一部分。

5、优选地,轿厢底板由两个彼此铰接连接的底板区段构成,其中,底板区段在整个轿厢宽度或轿厢深度上延伸。因此,轿厢底板由少量相关联的构件构成,这对操作和安装有利。

6、特别有利的是,轿厢底板由两个通过枢转轴线彼此连接的底板区段构成。因此,轿厢底板仅由两个相关联的部件构成。这种两件式的轿厢底板(其中各个部件由底板区段形成)可以在折合在一起的状态(初始位置)下被简单地运输,并且可以特别简单地,即通过用于达成最终位置的单一枢转运动而展开。底板区段可以分别形成底板的一半,因此底板区段也可以被称为轿厢底板半部。

7、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底板区段可以分别具有扁平的、优选通过板材形成的底板分段,用于规定出脚踏面或使用面。乘客或货物可以直接对进入面进行冲击。然而,当然也可以设想间接施加。在最终位置,盖板可以例如为了装饰目的而放置在彼此邻接的底板分段上。

8、所述轿厢底板可以具有至少两个通过枢转轴线相互连接的底板区段,其中,所述枢转轴线定位在所述底板区段之一内。因此,枢转轴线不是在边缘侧布置,而是相对于底板区段的边缘向内错开地布置,使得枢转轴线相对于轿厢底板的平面图定位或布置在底板区段之一内。利用这种布置能够实现,轿厢底板在最终位置中能够满足在稳定性和弯曲刚度方面的高要求。

9、另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具有轿厢底板的升降机轿厢,该轿厢底板具有第一底板区段和通过枢转轴线铰接在第一底板区段上的第二底板区段。在此,枢转轴线定位在第一底板区段之内。第二底板区段可以具有扁平的底板分段和至少两个铰接臂,第二底板区段通过所述铰接臂与第一底板区段铰接地连接。

10、为了提高稳定性,有利的是,第二底板区段与第一底板区段以如下方式连接,使得第二底板区段的铰接臂在最终位置中平放在第一底板区段上或者支撑在第一底板区段上。

11、铰接连接优选可以通过铰链形成。

12、可以设置锁止机构,借助这些锁止机构,轿厢底板位置固定在最终位置中。例如,以能够翻折的方式设计轿厢底板可以设计成,当轿厢底板处于最终位置时,通过相应的锁止机构(例如前述支撑在底板分段上的杠杆元件)不能实现进一步的向上翻折。

13、为了在两个底板区段之间稳定地连接,有利的是,设置多于三个、优选多于五个的铰接臂。

14、至少两个底板区段可以包括与枢转轴线成直角地延伸的纵向肋,以形成加强结构。除了纵向肋之外,各底板区段也可以包括平行于枢转轴线延伸的横向肋。因此,这些横向和纵向肋可以形成一种栅格状结构。纵向肋例如可以焊接在各个扁平的底板分段上。然而,肋也可以是l或z形的片状金属型材,其被拧紧、铆接或以其他方式紧固到底板分段。然而,当然也可以设想肋的其他轮廓形状。

15、这两个铰接臂可以分别连接在纵向肋上,并因此是增强装置的一体的组成部分。

16、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上述升降机轿厢的轿厢底板。

17、最后,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安装升降机设备的安装方法,其中,该升降机设备尤其包括前面描述的升降机轿厢。安装方法的长处在于以下步骤:为升降机轿厢提供构造为以能够翻折的方式构造的轿厢底板,将折合在一起的轿厢底板置入到升降机竖井中或者必要时置入到其他安装位置中或者其他安装位置上,将置入到升降机竖井中的轿厢底板展开,并且将升降机轿厢制造完成,其中,在轿厢底板上安装轿厢侧壁和轿厢顶板。当然,可以根据需要装配轿厢门和轿厢的其他部件。

18、在方法方面,另外会有利的是,折合在一起的轿厢底板被从竖立位置或自竖立位置(例如或多或少竖直的位置)放倒,其中,部分展开的轿厢底板在被放倒时具有倒“v”形的形状。这种放倒的轿厢底板当其到达最终位置时,不能进一步展开或向上翻折。如果设置有相应的锁止机构,则可将轿厢底板位置在最终位置中固定就位。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升降机设备(1)的升降机轿厢(3),其中,升降机轿厢(3)在为运行准备就绪的状态下包括处于最终位置的轿厢底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底板(5)以能够翻折的方式构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机轿厢(3),其特征在于,以能够翻折的方式构造的轿厢底板(5)能够从初始位置翻折到所述最终位置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升降机轿厢(3),其特征在于,以能够翻折的方式构造的轿厢底板(5)被构造成在初始位置处被折合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升降机轿厢(3),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底板(5)由至少两个以铰接的方式相互连接的底板区段(8、9)构成,所述底板区段(8、9)在整个轿厢宽度或轿厢深度上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升降机轿厢(3),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底板(5)由两个通过枢转轴线(s)相互连接的底板区段(8、9)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升降机轿厢(3),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底板区段(8、9)分别具有扁平的底板分段(10、11)。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升降机轿厢(3),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底板(5)包括至少两个通过枢转轴线(s)彼此连接的底板区段(8、9),其中,所述枢转轴线(s)定位在底板区段(8、9)中的一个底板区段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升降机轿厢(3),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底板(5)具有第一底板区段(8)和通过枢转轴线(s)铰接到所述第一底板区段(8)上的第二底板区段(9),所述枢转轴线(s)定位在第一底板区段(8)内,并且第二底板区段(9)具有扁平的底板分段(11)和至少两个铰接臂(12),第二底板区段(9)通过所述铰接臂与第一底板区段(8)铰接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升降机轿厢(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区段(9)与所述第一底板区段(8)以如下方式连接:使得所述第二底板区段(9)的铰接臂(12)在最终位置中平放或支撑到所述第一底板区段(8)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升降机轿厢(3),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多于三个、优选地多于五个的铰接臂(12)。

11.根据权利要求4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升降机轿厢(3),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底板区段(8、9)包含与所述枢转轴线(s)成直角延伸的纵向肋(13),以形成加强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升降机轿厢(3),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铰接臂(15)分别与纵向肋(13)连接,从而构成所述加强装置的一体的组成部分。

13.一种轿厢底板(5),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升降机轿厢(3)。

14.一种用于安装特别是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升降机轿厢(5)的升降机设备(1)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折合在一起的轿厢底板(5’)从竖立位置放倒,其中,所述轿厢底板(5”)在放倒时具有倒v形的形状。


技术总结
一种升降机轿厢(3),其具有以能够翻折的方式构造的轿厢底板(5),该轿厢底板(5)由两个通过枢转轴线(S)相互连接的底板区段(8、9)构成。该轿厢底板(5)以被折合在一起的初始位置置于升降机竖井(2)中,然后被展开。在展开之后,轿厢底板(5)位于最终位置。现在可以完成升降机轿厢(3)的制造,其中,在完全展开的轿厢底板(5)上安装轿厢侧壁(6)和轿厢顶板(7)。

技术研发人员:克里斯多夫·舒勒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