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呼梯系统与呼梯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701642发布日期:2022-07-09 20:01阅读:1779来源:国知局
电梯呼梯系统与呼梯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电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呼梯系统与呼梯方法。


背景技术:

2.由于疫情的爆发,人们对于因接触公共部位可能导致病毒交叉感染的关注度大为升高。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式,电梯行业迅速推出了多种非接触式呼梯系统。根据实现原理的不同,目前的非接触式呼梯系统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于非接触式按钮,该类方案中,按钮设置有用于检测电梯使用者的手部接近按钮的检测电路,当检测到有手部接近到按钮一定程度时即产生呼梯信号;第二类是语音呼梯,在侯梯厅设置有用于接收电梯使用者的呼梯语音,根据接收到的呼梯语音的解析结果产生呼梯信号;第三类是基于移动终端的呼梯,该类方案中,通常是首先建立移动终端与电梯层站的通信装置间的通信,然后移动终端将呼梯信息传递给通信装置,最后由通信装置将呼梯信息发送给电梯控制系统。第一类方案的缺点在于需要在传统的电梯按钮基础上增加用于检测电梯使用者手部接近的装置,从而导致按钮的复杂度和成本上升,第二类的缺点在于由于需要在每个层站都设置语音接收与识别装置,该装置需要占用空间、导致系统复杂度和成本上升,并且不适用于环境较为嘈杂的场合;第三类方案中,需要在每个层站设置用于与移动终端建议通信的通信装置,同样存在需要占用空间、导致系统复杂度和成本上升等缺点。
3.针对第三类方案的缺点,文献1(cn201880097374.6)提出:预先在移动终端中存储有各台电梯的位置信息,然后利用移动装置自身的定位功能确定移动装置与电梯间的距离,且在距离满足条件时判定电梯使用者有呼梯意愿,并进一步利用移动装置检测到的高度信息确定移动装置所在楼层(无法确定乘梯意向的方向),最后利用移动终端的通信单元直接或间接向电梯控制装置发送出发楼层信息,籍此实现呼梯。该方案虽然克服了已有基于移动装置的方案的缺点,但是却存在如下不足之处:
4.1)需要将电梯的位置信息预存到电梯使用者的移动装置中;
5.2)室内的定位信号通常较弱,定位的成功率和准确度得不到保证,导致最终确定的电梯以及出发楼层的正确率无法保证。
6.因此,如何低成本且可靠地实现非接触式呼梯就成为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呼梯系统,该呼梯系统包括:
8.区分凭证,用于实现对电梯使用者的呼梯信号的区分,以波的形式对外发送与该区分凭证的凭证信息相对应的波信号,所述凭证信息至少包括呼梯指令以及对应于所述呼梯指令的辨识信息;
9.移动终端,与服务器通信连接,且所述电梯使用者利用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区分凭证实施获取操作从而得到所述波信号,所述移动终端将获取到的所述波信号上传给服务器;
10.服务器,分别与所述移动终端和控制器通信连接,通过解析所述移动终端上传的所述波信号得到呼梯指令以及对应于所述呼梯指令的辨识信息,并将所述呼梯指令发送给对应于所述辨识信息的对象电梯或对象电梯群组的电梯控制器;
11.电梯控制器,与所述服务器通信连接,接收来自所述服务器的呼梯指令,并根据所述呼梯指令控制对象电梯或对象电梯群组。
12.其中,所述区分凭证满足如下条件:
13.条件1、所述波信号可被所述电梯使用者的移动终端接收;
14.条件2、在服务器的覆盖范围内不重复;
15.条件3、能够被所述电梯使用者能够借助于其所在或附近的层站召唤装置或者凭借所述区分凭证对外发送的所述波信号来确定其呼梯指令;
16.条件4、其设置位置须使得所述电梯使用者在所述设置位置处能够利用移动终端实施获取操作从而得到所述区分凭证的所述波信号。
17.优选地,所述区分凭证通过反射来自外部的波来生成或者通过自身产生与其相对应的所述波信号,并将所述波信号向外发送。
18.优选地,当所述区分凭证通过反射来自外部的波来生成与其相对应的所述波信号时,所述波信号利用其包含的反映所述区分凭证的外在形状信息来表达所述区分凭证的呼梯指令以及辨识信息;当所述区分凭证通过自身产生与其相对应的所述波信号时,所述波信号利用波信号的波长、频率、波形中的至少一个来表达所述区分凭证的呼梯指令以及辨识信息。
19.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为所述电梯使用者携带的或自身具备的能够接收来自所述区分凭证的所述波信号的装置。
20.优选地,所述覆盖范围是指在以所述服务器所覆盖的所有电梯作为对象电梯的所有可能的呼梯信号中,以其中所有的呼梯指令和/或辨识信息不同的呼梯信号所构成的特定呼梯信号集所限定的范围。
21.优选地,所述呼梯指令包括上行指令、下行指令或目的楼层信息,所述辨识信息是将所述呼梯指令具体到所述服务器范围内的某个建筑物中的某台电梯或电梯群组的某个楼层的限制条件。
22.优选地,所述区分凭证与层站登记装置集成在一起,或所述区分凭证被独立设置。
23.优选地,所述区分凭证被设置在以下位置中的至少一处,来实现与所述层站登记装置的集成:所述层站登记装置中的标识内部;所述层站登记装置中的标识的背景;所述层站登记装置中的标识的附近位置;所述层站登记装置附近处;
24.所述电梯使用者根据所述层站登记装置产生的所述呼梯指令来确定所述区分凭证的所述呼梯指令信息。
25.优选地,当所述区分凭证被独立设置时,所述区分凭证以可被电梯使用者辨识的方式标识其呼梯指令,所述可被电梯使用者辨识的方式是指所述区分凭证的外观形状或在所述区分凭证附近设置有提示信息。
26.优选地,不同时刻的对应于同一凭证信息的所述区分凭证或所述波信号保持不变,或者是可变的,但变化后的新区分凭证或新波信号不能与所述服务器的所述覆盖范围内的未被所述服务器下发给所述电梯控制器的所述呼梯指令所对应的所述区分凭证或所
述波信号相同。
27.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具备存储单元,其在完成某个区分凭证的至少一次获取操作后保存该区分凭证的所述波信号。
28.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在上传所述波信号的同时还上传所述电梯使用者的身份信息,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电梯使用者的身份信息验证所述电梯使用者的乘梯权限,且在未通过乘梯权限验证时拒绝向所述电梯控制器下发所述呼梯指令,或者还进一步产生并向电梯使用者提供相应告知信息。
29.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在上传所述波信号的同时还上传所述电梯使用者的身份信息,所述电梯控制器判断所述电梯使用者是否在所述波信号中的出发楼层乘入轿厢,并在判定所述电梯使用者未乘入轿厢时,认定所述电梯使用者放弃乘梯,或者进一步产生并向所述电梯使用者提供告知信息。
30.优选地,所述电梯控制器统计所述电梯使用者的放弃乘梯的次数,且当放弃乘梯次数超过阈值时执行相应处理措施。
31.优选地,所述波信号包含有所述凭证信息,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波信号嵌入所述凭证信息的嵌入规则对所述移动终端上传的所述波信号进行解析,从而得到所述凭证信息。
32.优选地,所述服务器预先建立并保存有表示所述波信号与所述凭证信息间的对应关系的关系表,在接收到来自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波信号时,根据所述波信号对所述关系表进行查询从而得到对应的凭证信息。
33.优选地,当所述区分凭证由工作人员人工添加时,在完成所述区分凭证的添加后,所述工作人员将所述区分凭证的所述波信号以及对应的所述辨识信息上传给所述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在接受到上传内容后关联保存所述波信号以及对应的所述辨识信息并将保存结果添加到所述关系表中。
3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梯呼梯方法,所述电梯呼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5.步骤s1、移动终端获取用于区分电梯使用者的呼梯信号的区分凭证的波信号;
36.步骤s2、移动终端将所述波信号上传给服务器;
37.步骤s3、服务器接收并解析来自移动终端的所述波信号,得到呼梯指令以及对应的辨识信息;
38.步骤s4、服务器将所述呼梯指令发送给所述辨识信息对应的对象电梯或对象电梯群组信息的电梯控制器;
39.步骤s5、电梯控制器接收来自所述服务器的所述呼梯指令并根据所述呼梯指令控制对象电梯或对象电梯群组。
40.优选地,所述步骤s1包括:
41.子步骤s11、移动终端随电梯使用者移动至所述区分凭证所在位置附近;
42.子步骤s12、确定获取所述区分凭证的所述波信号的获取方式;
43.子步骤s13、接受电梯使用者的操作以所述获取方式获取所述波信号。
44.优选地,所述步骤s1还包括:
45.子步骤s14、判断是否已保存有新获取的波信号,若是则返回步骤s2,否则保存该
新获取的波信号。
46.优选地,所述电梯呼梯方法在所述步骤s1前还包括:
47.所述步骤a1、由电梯使用者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保存有对应于所述区分凭证的所述波信号,若是则从保存结果中调取对应于所述区分凭证的所述波信号,进入步骤s2,否则进入步骤s1。
48.优选地,所述电梯呼梯方法在所有步骤前还包括:
49.步骤b1、设置用于区分电梯使用者的呼梯信号的不重复区分凭证。
50.优选地,所述步骤b1分析所述服务器的覆盖范围以确定组成特定呼梯信号集的呼梯信号,并为所述特定呼梯信号集中的每个呼梯信号分配不同的所述区分凭证或所述波信号,籍此来保证所述区分凭证或所述波信号在服务器的覆盖范围内不重复;
51.所述覆盖范围是指在以所述服务器所覆盖的所有电梯作为对象电梯的所有可能的呼梯信号中,以其中所有的呼梯指令和/或辨识信息不同的呼梯信号所构成的特定呼梯信号集所限定的范围。
52.优选地,当分配给所述特定呼梯信号集中的所述呼梯信号的所述区分凭证或所述波信号在电梯使用过程中可变时,所述呼梯方法通过将不同于已被分配过的所述区分凭证或所述波信号作为新的所述区分凭证或所述波信号并将其分配给所述特定呼梯信号集中需要改变的所述呼梯信号,籍此来保证所述区分凭证或所述波信号在服务器的覆盖范围内不重复。
53.优选地,所述新的所述区分凭证或所述波信号由呈现所述区分凭证的呈现装置或产生所述波信号的波信号产生装置按照预先设定的生成规则生成,服务器在接收到来自于移动装置的所述波信号后,按照所述生成规则实施解析;或者是由服务器产生新的所述区分凭证或所述波信号并经下发给所述呈现装置或所述波信号产生装置,由后者呈现或产生所述新的所述区分凭证或所述波信号。
54.有益技术效果
55.1)实现了非接触呼梯,无需在移动装置与层站登记装置间建立通信;
56.2)仅要求移动终端具备通信(上网)功能,无其它诸如定位等功能要求。
57.本公开充分利用移动终端的扫描与上网功能以及基于物联网的电梯联网能力,利用远程网络传输电梯使用者的呼梯信息,取代传统的本地信息传输方式,其中一种情况下理论上可以完全取消层站外召设备。与常见的基于蓝牙通信的非接触式呼梯方案相比,本技术方案不需在各个层站设置用于实现电梯使用者手机与电梯之间通讯的蓝牙模块,降低了成本、减少了安装作业量、避免了用于蓝牙模块与电梯之间的接线与通信等,因此具有明显优势。
附图说明
58.图1为本发明的电梯呼梯系统结构示意图;
59.图2为本发明的电梯呼梯方法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60.下面结合附图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
以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它优点与功效。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亦可通过其它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亦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可以进行各种类似推广和替换。
61.实施例1
6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梯呼梯系统,包括:
63.区分凭证,用于实现对电梯使用者的呼梯信号的区分,以波的形式对外发送与该区分凭证的凭证信息相对应的波信号,所述凭证信息至少包括呼梯指令以及对应于所述呼梯指令的辨识信息;
64.移动终端,与服务器通信连接,且电梯使用者利用移动终端对区分凭证实施获取操作从而得到波信号,移动终端将获取到的波信号上传给服务器;
65.服务器,分别与移动终端和控制器通信连接,通过解析移动终端上传的波信号得到呼梯指令以及对应于呼梯指令的辨识信息,并将呼梯指令发送给对应于辨识信息的对象电梯或对象电梯群组的电梯控制器;呼梯指令包括上行/下行指令或目的楼层信息,辨识信息是将呼梯指令具体到服务器范围内的某个建筑物中的某台电梯或电梯群组的某个楼层的限制条件。
66.电梯控制器,与服务器通信连接,接收来自服务器的呼梯指令,并根据呼梯指令控制对象电梯或对象电梯群组。
67.其中区分凭证满足如下条件:
68.条件1、波信号可被电梯使用者的移动终端接收;
69.条件2、在服务器的覆盖范围内不重复;覆盖范围是指在以服务器所覆盖的所有电梯作为对象电梯的所有可能的呼梯信号中,以其中所有的呼梯指令和/或辨识信息不同的呼梯信号所构成的特定呼梯信号集所限定的范围。
70.条件3、能够被电梯使用者能够借助于其所在或附近的层站召唤装置或者凭借区分凭证对外发送的波信号来确定其呼梯指令;
71.条件4、其设置位置须使得电梯使用者在设置位置处能够利用移动终端实施获取操作从而得到区分凭证的波信号。
72.区分凭证通过反射来自外部的波来生成或者通过自身产生与其相对应的波信号,并将波信号向外发送。波信号为光波信号、声波信号、电波信号、电磁波信号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移动终端为电梯使用者携带的或自身具备的能够接收来自区分凭证的波信号的装置。
73.当所述区分凭证通过反射来自外部的波来生成与其相对应的所述波信号时,所述波信号利用其包含的反映所述区分凭证的外在形状信息来表达所述区分凭证的呼梯指令以及辨识信息;当所述区分凭证通过自身产生与其相对应的所述波信号时,所述波信号利用波信号的波长、频率、波形中的至少一个来表达所述区分凭证的呼梯指令以及辨识信息。
74.电梯使用者可以是一般意义上的乘客,此时区分凭证为数字、符号、图案、条形码、二维码或其组合得到的平面标识或者是特定形状或特定形状与平面标识组合而成的立体标识,区分凭证利用平面标识或立体标识来反射来自外部环境的可见光(如灯光、太阳光等)来以光波的形式对外发送与该区分凭证的凭证信息相对应的波信号(反射形成的波信
号与区分凭证的平面标识或立体标识相对应),相应地移动终端例如是智能手机等适于乘客随身携带且具备信息处理能力的装置,并且移动终端可以通过其摄像头以扫描、摄影摄像方式获取平面标识或立体标识反射形成的波信号。
75.电梯使用者可以是机器人等非生命体的自主移动体,此时区分凭证既可以是前述的通过反射来自外部的光波而形成波信号的平面标识或立体标识,还可以是能够通过自身产生与其相对应的波信号(如:可见光波信号或不可见光波信号、声波信号、电波信号、电磁波信号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的任意装置,相应地移动终端为能够接收区分凭证产生的波信号的接收装置,该接收装置既可以是电梯使用者的携带物,也可以是电梯使用者的组成部分,如移动机器人自身的图像采集与识别装置。
76.更具体地,区分凭证是设置在层站登记装置上,即区分凭证与层站登记装置集成在一起,例如区分凭证为二维码。区分凭证可以被设置在层站登记装置中的标识(例如数字按钮或方向箭头按钮)内部,或者按钮的背景,或者按钮的的附近位置(例如上下、左右),或者层站登记装置附近处(如按钮旁边)。区分凭证通过上述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实现与层站登记装置的集成,电梯使用者根据层站登记装置产生的呼梯指令来确定区分凭证的呼梯指令。
77.另一种方式,区分凭证也可以被独立设置。当区分凭证被独立设置时,区分凭证以可被电梯使用者辨识的方式标识其呼梯指令(上下行方向或目的楼层),可被电梯使用者辨识的方式是指区分凭证的外观形状(如区分凭证自身为上下箭头状或标识内部包含箭头)或在区分凭证附近设置有提示信息(在区分凭证旁边设置有提示文字)。
78.例如电梯使用者利用移动终端扫描一层站登记装置上按钮的二维码后,移动终端内的专用app或小程序或其他具备类似功能的程序将扫描结果上传给服务器;服务器接收二维码,经对接收到的二维码解析后得到对应于该二维码的呼梯指令以及对应于呼梯指令的辨识信息。服务器向对象电梯或对象电梯群组对应的电梯控制器发送呼梯指令。电梯控制器接收来自服务器的呼梯指令,并根据呼梯指令控制对象电梯或对象电梯群组,即该按钮的呼梯指令,同时点亮该按钮。
79.为了能够正确解析二维码并生成对应的指令,服务器中需要事先将二维码和与之对应的电梯按钮关联存储。即服务器预先建立并保存有表示波信号与凭证信息间的对应关系的关系表,在接收到来自于移动终端的波信号时,根据波信号对关系表进行查询从而得到对应的凭证信息。
80.此外,当区分凭证由工作人员人工添加时,在完成区分凭证的添加后,工作人员将区分凭证的波信号以及对应的辨识信息上传给服务器,服务器在接受到上传内容后关联保存波信号以及对应的辨识信息并将保存结果添加到关系表中。
81.需要说明的是,尽管这里需要存储二维码与电梯的对应关系,但相比于文献1的方案,本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仅需在服务器存储按钮与二维码的对应关系,无需在电梯使用者的移动终端中进行信息存储;2)需要存储的信息仅需在服务器上统一建立并维护,对电梯使用者无要求;3)不但能确定电梯使用者所在楼层,还能进一步确定电梯使用者上下行方向。
82.另一种实施场景,例如当呼梯指令是目的层信息时,部分凭证内容将通过在移动终端中的手工录入方式的录入,对应于呼梯指令的辨识信息通过移动终端扫描获取。更具
体地,例如每个层站仅设置一个二维码,该二维码仅用于识别电梯所属建筑物和所在楼层,电梯使用者在用手机扫码后,在手机上登记其目的楼层,然后将二维码以及目的楼层信息一同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在接收到信息后,确定电梯所在建筑物的楼层以及目的楼层信息,生成相应的基于目的楼层信息的呼梯信号并发送至电梯控制器,籍此实现基于目的楼层的呼梯登记功能。
83.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利用电梯使用者手机的扫描和上网功能以及电梯物联网的联网功能,为电梯使用者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呼梯手段。由于作为区分凭证的二维码可以位于层站上能够被电梯使用者实施扫描的任何位置,因此理论上讲,应用本方案的非接触式呼梯方式后,可以省略传统的层站呼梯设备(上下行按钮或者是目的层登记装置)。当然,考虑到未携带手机电梯使用者的乘梯需求以及应对网络异常等异常可能导致的无法利用手机实现呼梯的情况,还是应当保留传统的层站呼梯设备。本实施例仅需在传统电梯上附加区分凭证,其余均由软件实现,几乎不会导致任何成本上升。
84.实施例2
85.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服务器如何对应区分凭证(即按钮)的技术方案。
86.当区分凭证为固定不变时,波信号包含有凭证信息,服务器根据波信号嵌入凭证信息的嵌入规则对移动终端上传的波信号进行解析。例如区分凭证为类似二维码等能够隐含一定信息(如电梯编号和按钮所在楼层及功能,如8层的下行按钮),则服务器在接收到二维码后,根据二维码的生成方式对二维码进行解码,得到隐含信息(即电梯使用者所扫描的二维码所属的电梯编号、按钮所在楼层及功能,即确定到具体是哪个按钮),然后由服务器向该电梯控制系统发送该按钮产生信息的信号(如8楼下行召唤信号),或者近一步发送该按钮的点亮信息,或者还向电梯使用者手机反馈处理结果(即成功登记8楼下行召唤);当所述区分凭证为固定不变且不隐含特定信息时(如仅是不重复的唯一符号、图案、字符或其组合),服务器在接收到来自电梯使用者手机的该区分凭证后,将该区分凭证与其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区分凭证库(该库中将区分凭证与其对应的按钮信息(主要是所属电梯、所在楼层及其功能)关联存储) 进行比照,当在库中发现有与之相同的区分凭证时,根据对应于该相同区分凭证的按钮信息确定该按钮,之后参照前述情况进行处理(如向该电梯控制系统发送该按钮产生信息的信号等)。
87.当所述区分凭证为可变(如利用层站上的显示器向电梯使用者提供所述区分凭证而非如实施例一中利用例如设置在按钮上固定不变的二维码),这时的区分凭证由显示器来生成,显示器在生成二维码后向服务器发送该显示器的区分凭证信息(至少包括显示器显示的二维码的所属电梯、所在楼层以及该区分凭证对应的按钮功能),服务器在接收到来自显示器的区分凭证信息后保存,将其作为比照参考,电梯使用者在扫描显示器的二维码后将扫描结果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将二者进行比较,比较结果一致时,根据区分凭证信息对应的按钮,之后参照前述情况进行处理(如向该电梯控制器发送该按钮产生信息的信号等);当然,二维码也可以由服务器生成并下发给显示器。
88.当不同时刻的对应于同一凭证信息的区分凭证是可变的,但变化后的新区分凭证不能与服务器的覆盖范围内的未被服务器下发给电梯控制器的呼梯指令所对应的区分凭证相同。需要指出的是,前述说明中的服务器,可以是任意能够接受来自网络运营服务商提
供的网络信息的设备,可以是电梯厂商或政府监管部门的远程监控中心,也可以是以一个或多个社区、物业公司的电梯为对象的专用网络服务器,只要其具备接受网络信息同时与电梯能够进行通信即可。
89.实施例3
90.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进一步验证电梯使用者身份信息的技术方案,利用电梯使用者身份信息,可以实现提醒功能和乘梯权限验证功能,具体说明如下:
91.对应提醒功能,移动终端在上传波信号的同时还会上传电梯使用者的身份信息,电梯控制器判断电梯使用者是否在波信号中的出发楼层乘入轿厢,并在判定电梯使用者未乘入轿厢时,认定电梯使用者放弃乘梯,或者进一步向电梯使用者提供告知信息。
92.更具体的,例如上传电梯使用者的身份信息(如手机号码),当电梯在电梯控制器的控制作用下响应电梯使用者的需求(如:在yy楼层下行)时,如果电梯轿厢到达 yy楼层开门后,但没有检测到有电梯使用者进入轿厢,则向电梯使用者手机发送提醒信息,如果仍未检测到电梯使用者进入轿厢,则判定电梯使用者离开并放弃乘梯。由于电梯使用者登记呼梯但放弃乘梯这种行为导致了电梯运送效率降低,因此向电梯使用者发送告知信息。
93.进一步,电梯控制器统计电梯使用者的放弃乘梯的次数,且当放弃乘梯次数超过阈值时执行相应处理措施,例如发送警告信息、限制高峰时段呼梯等。
94.对应乘梯权限验证功能,移动终端在上传波信号的同时还会上传电梯使用者的身份信息,服务器根据电梯使用者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电梯使用者的乘梯权限,且在未通过乘梯权限验证时拒绝向电梯控制器下发呼梯指令,或者还产生并向电梯使用者提供相应告知信息。
95.更具体的,当上传电梯使用者的身份信息后,服务器根据电梯使用者请求的乘梯方向或目的楼层与二维码所在楼层来判断电梯使用者是否具备乘梯权限。如:电梯使用者在9楼扫描二维码时本来应该是下行而扫描下行按钮对应的二维码,却因不小心错扫了上行的二维码,而该栋大楼从10楼起直至顶楼,电梯使用者没有乘梯权限,服务器判定电梯使用者不具备上行的访问权限,告知电梯使用者进一步提供其访问权限信息或重新扫描;
96.当电梯使用者手机仅上传二维码所在楼层(每层仅设置一个二维码,二维码仅用于识别所属电梯和所在楼层)和目的楼层时,服务器会根据二维码和目的楼层信息来判断电梯使用者是否具备乘梯权限。如果电梯使用者的目的楼层需要一定的访问权限时,服务器判定电梯使用者当前不具备访问权限,告知电梯使用者进一步提供其访问权限信息或重新输入其目的楼层;
97.实施例4
98.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移动终端具备存储单元,其在完成某个区分凭证的至少一次获取操作后保存该区分凭证的波信号。
99.因为在前述实施例在实施过程中,都要求电梯使用者在每次进行呼梯时对二维码进行扫描操作,应用体验不是很友好。本实施例则是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利用用户手机内设有一app或小程序的存储功能来避免对乘梯的每次扫描操作要求。
100.电梯使用者手机内设有一app或小程序,在电梯使用者首次应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后,会将该二维码与其对应的按钮信息(电梯所在建筑物、按钮所在楼层及其功能) 关联保存,这样当电梯使用者要再次登记该按钮信号时,从手机中的按钮列表中选择该按钮即可
实现二维码的上传。电梯使用者手机保存的按钮信息可以由电梯使用者手工录入,也可以由app或小程序在查询到该二维码为首次出现且手机内未保存有对应的按钮信息时,自动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由服务器向电梯使用者手机回传电梯所在建筑物信息(如大楼名称、门牌号地址等)、电梯所在单元编号(或电梯本身的编号)(前面这两项信息用于唯一确定电梯)、按钮所在楼层及其功能信息,电梯使用者手机将得到的信息按照一定的格式与二维码关联存储。这样,电梯使用者再次来到层站并要登记呼梯信号时,仅需要从保存的电梯、楼层及功能按钮列表中选择即可,而无需进行再次扫描操作,从而改善电梯使用者的实际使用体验。当然,手机里存储的是二维码与按钮及其功能的对应关系,在呈现给电梯使用者供其选择时可以仅显示按钮的辨识信息和功能信息,为了更加友好,还可以由电梯使用者为该按钮及其功能指定一个基于理解的标签,如:对于家庭所在的建筑,可以指定家所在楼层的下楼按钮为“离家下楼”,家所在的1楼大厅上行按钮为“回家上楼”,对于公司所在大楼而言,可以设定公司所在楼层的下行按钮为“下班回家”、1楼大厅的上行按钮为“去公司上班”,等等。
101.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本实施例的方案同样要在电梯使用者手机里保存一定的信息,但本方案能够进一步确定电梯使用者的上下行方向信息或目的楼层信息,而且最为重要的是,本技术中确定的电梯按钮的辨识信息及其功能信息准确可靠,不会出现文献 1中因大楼中卫星信号不好而无法确定位置以及在判断电梯使用者的乘梯意愿时可能出现的误判的尴尬局面,而且无需在每个层站设置用于检索电梯使用者移动终端所需的位置检测单元,因此本技术具备明显的优势。
102.实施例5
103.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针对前述实施例的电梯呼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4.步骤s1、移动终端获取用于区分电梯使用者的呼梯信号的区分凭证的波信号;步骤s2、移动终端将波信号上传给服务器;步骤s3、服务器接收并解析来自移动终端的波信号,得到呼梯指令以及对应的辨识信息;步骤s4、服务器将呼梯指令发送给辨识信息对应的对象电梯或对象电梯群组信息的电梯控制器;步骤s5、电梯控制器接收来自服务器的呼梯指令并根据呼梯指令控制对象电梯或对象电梯群组。
105.其中步骤s1还包括如下子步骤:子步骤s11、移动终端随电梯使用者移动至区分凭证所在位置附近;子步骤s12、确定获取区分凭证的波信号的获取方式;子步骤s13、接受电梯使用者的操作以获取方式获取波信号。
106.对应实施例4,还包括子步骤s14、判断是否已保存有新获取的波信号,若是则返回步骤s2,否则保存该新获取的波信号。同时在步骤s1前还包括,步骤a1、由电梯使用者判断移动终端是否保存有对应于区分凭证的波信号,若是则从保存结果中调取对应于区分凭证的波信号,进入步骤s2,否则进入步骤s1,同时建立标签以便于电梯使用者记忆。
107.此外,为了使区分凭证满足在服务器的覆盖范围内不重复,在步骤s1或步骤a1 前增加步骤b1,设置用于区分电梯使用者的呼梯信号的不重复区分凭证。步骤b1分析服务器的覆盖范围以确定组成特定呼梯信号集的呼梯信号,并为特定呼梯信号集中的每个呼梯信号分配不同的区分凭证或波信号,籍此来保证区分凭证或波信号在服务器的覆盖范围内不重复。
108.进一步,当分配给特定呼梯信号集中的呼梯信号的区分凭证或波信号在电梯使用
过程中可变时,呼梯方法通过将不同于已被分配过的区分凭证或波信号作为新的区分凭证或波信号并将其分配给特定呼梯信号集中需要改变的呼梯信号,籍此来保证区分凭证或波信号在服务器的覆盖范围内不重复。
109.进一步,新的区分凭证或波信号由呈现区分凭证的呈现装置或产生波信号的波信号产生装置按照预先设定的生成规则生成,服务器在接收到来自于移动装置的波信号后,按照生成规则实施解析;或者是由服务器产生新的区分凭证或波信号并经下发给呈现装置或波信号产生装置,由后者呈现或产生新的区分凭证或波信号。
110.以上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做出的等效置换和改进,均应视为在本发明所保护的技术范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