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料输送装置及具有其的寻边裁切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21064发布日期:2022-06-25 04:56阅读:77来源:国知局
布料输送装置及具有其的寻边裁切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纺织品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布料输送装置及具有其的寻边裁切设备。


背景技术:

2.裁切设备是纺织服装生产行业所使用的裁切设备,主要包括裁切台、刀头、驱动机构和控制器,由于纺织品是平面材料,所以刀头可以2个自由度运行,使刀头能够完成各种曲线或直线的切割。
3.裁切工序作为布料印制图案与裁片轮廓线后的下一道工序,需要收集印制工序结束后布料,将其转移至裁切设备的输入端,利用人工将布料的一端牵引至裁切设备的裁切台上,再由裁切台履带式地移动来带动布料往裁切设备的输出端移动。
4.现有技术中,在裁切过程中为了固定布料,裁切台会提供抽气负压以通过大气压力将布料压在裁切台上,但是,目前在裁切前的一道工序中收集到的布料是堆叠的,并且在存放和搬运至裁切设备的过程中都无法确保布料不发生褶皱,同时布料是无法通过布料自身张力展平的,所以一旦布料进入裁切台时有褶皱,且没有设置人工把褶皱逐一抚平的话,那么就会导致无法完全按照裁片轮廓线进行裁切的问题,容易造成切割失准,从而加工出未完全裁切的裁片不良品。另外,在裁切台履带式地向尾端传送布料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人工在尾端将裁切好的裁片从布料中取走,以防止裁片混在余料的收集中,或者避免裁片随着裁切台履带式的移动被卷入到设备内部而造成裁片缺失和设备故障,从而影响到生产进度;另一方面,由于裁切台内部的真空吸气装置对余料同样具有吸附作用,当余料顺着传送的裁切台台面往地面堆集时,余料容易被吸入裁切设备内部而造成损坏机器的严重后果。
5.综上,现有技术中既没法保证进入裁切台上的布料是平滑无褶皱的,也无法做到对完成裁切的裁片以及余料进行自动正确地收集。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布料输送装置及具有其的寻边裁切设备,以向寻边裁切设备输送张紧状态的布料,提高裁切质量,并保证裁片与余料的精准收集。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寻边裁切设备的布料输送装置,其被配置为向寻边裁切设备输送布料,所述布料输送装置包括: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转轴组件,其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其中,所述第一转轴具有不光滑的表面,所述第二转轴具有光滑的圆周表面,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被配置为能够绕着各自对应的枢转轴转动;条状的重力件,其被配置为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呈垂下状态的布
料上;第一电机,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呈垂下状态的布料具有下降的趋势。
8.优选地,所述第二转轴的轴身表面的动摩擦因数小于0.2,所述第一转轴的轴身表面的动摩擦因数大于0.2且小于4.1。
9.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轴的轴身包覆有橡胶层,所述第二转轴的轴身为经过抛光的金属管。
10.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轴为多边立方体棱柱,所述第二转轴为圆柱。
11.进一步地,所述布料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控制器及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的设置在第一高度,其低于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设置高度,所述第一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在第一高度的布料信号;所述第一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电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电连接,若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由无布料信号转为有布料信号,则所述第一控制器向所述第一电机发送停机指令或减速指令。
12.进一步地,所述布料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的设置在第二高度,其介于第一高度与第一转轴的设置高度之间,所述第二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在第二高度的布料信号;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若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由有布料信号转为无布料信号,则所述第一控制器向所述第一电机发送启动指令或加速指令。
13.优选地,所述重力件为经过抛光的金属管,或者,所述重力件的长度大于待输送布料的宽度的80%。
14.一种寻边裁切设备,包括裁床以及如上文所述的布料输送装置,所述布料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裁床的前端,以向所述裁床输送布料。
15.进一步地,所述寻边裁切设备还包括余料收集机构,其设置在所述裁床的后端,所述余料收集机构包括第一横杆及支撑第一横杆两端的两个第一立杆,所述第一横杆的高度高于所述裁床的高度,所述第一横杆被配置为悬挂从所述裁床输出的经过裁切的布料余料。
16.进一步地,所述余料收集机构还包括第二横杆及支撑第二横杆两端的两个第二立杆,所述第二横杆设置在第一横杆的后方,且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均与裁床的后端边沿相平行,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相对于地面的高度高于1.5m且小于2.5m。
17.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杆枢转设置在两个第一立杆之间,和/或所述第二横杆枢转设置在两个第二立杆之间。
18.进一步地,所述余料收集机构还包括第二电机和/或第三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横杆转动,以使悬挂在第一横杆上的布料具有向后移动的趋势;所述第三电机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二横杆转动,以使悬挂在第二横杆上的布料具有向后移动的趋势。
19.进一步地,所述寻边裁切设备还包括驱动机构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裁床的床面传动;
所述第二电机和/或第三电机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当所述第二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裁床的床面传动时,所述第二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电机和/或第三电机工作。
20.进一步地,所述寻边裁切设备还包括裁片收集装置,其设置在所述裁床的后端,所述裁片收集装置包括第三横杆及设置在所述第三横杆上的柔性棒,所述第三横杆枢转设置在所述裁床后端边沿的下方,所述柔性棒呈多排周向地设置在所述第三横杆上;或者,所述裁片收集装置包括上部具有开口的箱体,所述箱体设置在所述裁床后端边沿的下方,其被配置为接收经过裁切并从所述裁床处掉落的裁片。
21.进一步地,所述寻边裁切设备还包括图像采集装置及图像处理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设置在所述裁床的上方,并被配置为采集待寻边裁切的布料的图像信息;所述图像处理装置用于对所述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以分析布料是否存在瑕疵或对印制内容进行校验或对裁片数量进行计件。
22.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一方面,本布料输送装置能够保证进入裁床的布料表面平滑无褶皱,避免因布料褶皱带来的切割失准问题,同时无需人工操作便能自动完成;另一方面,本寻边裁切设备能够自动准确地收集裁片和余料,防止裁片或余料被吸入裁床内而造成设备故障。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寻边裁切设备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寻边裁切设备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寻边裁切设备的第三局部结构示意图。
25.其中,附图标记分别为:1-布料卷,21-第一转轴,22-第二转轴,3-重力件,4-裁床,51-第一横杆,52-第二横杆,53-第三横杆,61-第一立杆,62-第二立杆,7-柔性棒。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7.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
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28.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被配置为向寻边裁切设备输送布料的布料输送装置,本布料输送装置包括支架、转轴组件、重力件3、第一电机、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以及第一控制器,本布料输送装置能够将布料平滑无褶皱得送至寻边裁切设备中进行后续裁切工序。
29.转轴组件设置在支架(未图示)上,如图1所示,转轴组件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2,现对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2做出具体说明:a.第一转轴21具有不光滑的表面,第二转轴22具有光滑的圆周表面,并且,第一转轴21的轴身表面的动摩擦因数大于0.2且小于4.1,第二转轴22的轴身表面的动摩擦因数小于0.2;b.第一转轴21为多边立方体棱柱,第二转轴22为圆柱,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轴21为六棱柱;c.第一转轴21的轴身包覆有橡胶层,第二转轴22的轴身为经过抛光的金属管;d.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2均被配置为能够绕着各自对应的枢转轴转动。
30.如图1所示,布料卷1的布料依次通过第一转轴21、第二转轴22被传送至寻边裁切设备的裁床4中,呈条状的重力件3放置在第一转轴21与第二转轴22之间呈垂下状态的布料上,在重力件3的作用下,第一转轴21与第二转轴22之间呈垂下状态的布料具有下降的趋势,且布料被拉展而不出现褶皱,在本实施例中,重力件3为经过抛光的金属管,重力件3的长度大于待输送布料的宽度的80%,但重力件3的长度也可以等于或大于布料的宽度,只要能够保证传送至后续裁床4中的布料是无褶皱的即可,不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31.第一电机被配置为驱动第一转轴21转动,以将布料卷1上的布料向后裁切方向移动。第一电机与第一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32.第一传感器设置在第一高度,且该第一高度低于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2的设置高度。第一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在第一高度的布料信号,第一传感器与第一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当第一转轴21转动以将足够长度的布料输送出来,且第一转轴21与第二转轴22之间的布料在重力件3的作用下垂至第一高度时,此时无需继续放出布料,即若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由无布料信号转为有布料信号,则第一控制器向第一电机发送停机指令或减速指令。
33.第二传感器设置在第二高度,且该第二高度介于第一高度与第一转轴21的设置高度之间。第二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在第二高度的布料信号,第二传感器与第一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当后方裁床4对布料进行裁切工序时,通过第二转轴22将位于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2之间的布料的高度逐渐拉高至第二高度,此时需要放出布料以供后续裁切,即若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由有布料信号转为无布料信号,则第一控制器向第一电机发送启动指令或加速指令。
34.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寻边裁切设备,本寻边裁切设备包括裁床
4、如上文所述的布料输送装置、余料收集机构、驱动机构、第二控制器、图像采集装置及图像处理装置。
35.如图1所示,布料输送装置设置在裁床4的前端,以向裁床4输送布料。
36.如图1所示,余料收集机构设置在裁床4的后端。余料收集机构包括第一横杆51及支撑第一横杆51两端的两个第一立杆61、第二横杆52及支撑第二横杆52两端的两个第二立杆62,其中,第一横杆51的高度高于裁床4的高度,第一横杆51被配置为悬挂从裁床4输出的经过裁切的布料余料,第二横杆52设置在第一横杆51的后方,且第一横杆51与第二横杆52均与裁床4的后端边沿相平行,第一横杆51和第二横杆52相对于地面的高度高于1.5m且小于2.5m。
37.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横杆51枢转设置在两个第一立杆61之间,和/或,第二横杆52枢转设置在两个第二立杆62之间,从而相应地,余料收集机构还包括第二电机和/或第三电机,其中,第二电机被配置为驱动第一横杆51转动以使悬挂在第一横杆51上的布料具有向后移动的趋势,第三电机被配置为驱动第二横杆52转动以使悬挂在第二横杆52上的布料具有向后移动的趋势,第二电机和/或第三电机与第二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控制器能够控制第二电机和/或第三电机工作。
38.裁片收集装置设置在裁床4的后端,裁片收集装置包括第三横杆53及设置在第三横杆53上的柔性棒7,如图2、3所示,第三横杆53枢转设置在裁床4后端边沿的下方,柔性棒7呈多排周向地设置在第三横杆53上,柔性棒7被配置为在第三横杆53的转动下能够将裁片和余料分离。裁片收集装置还包括上部具有开口的箱体,箱体设置在裁床4后端边沿的下方,箱体被配置为接收经过裁切并从裁床4处掉落的裁片。具体地,随着裁床4完成对布料的裁切,裁片和余料一同朝着裁床4的后端运动,第三横杆53被电机驱动而发生转动,以带动其上的柔性棒7转动,使得柔性棒7抓附住裁片一同转动以使将裁片掉落至裁床4后端下方的箱体内,从而实现裁片和余料的分离,避免裁片在裁床4对布料的吸附作用下卷入裁床4内部,以使裁床4发生故障。
39.图像采集装置设置在裁床4的上方,图像采集装置被配置为采集待寻边裁切的布料的图像信息。图像处理装置用于对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以分析布料是否存在瑕疵或对印制内容进行校验或对裁片数量进行计件。
40.驱动机构被配置为驱动裁床4的床面传动。现以第一横杆51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立杆61上且第二横杆52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立杆62上,且本寻边裁切设备同时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为例作具体说明:当裁床4对传送至其上的布料完成裁切工序时,第二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驱动裁床4的床面传动,并控制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工作,从而布料经过裁床4后端边沿处的柔性棒7后,裁片掉落至箱体内以实现对裁片的收集,余料在第一横杆51和第二横杆52的转动下被传送至第二横杆52后方处,以实现裁片与余料的分离,该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并且保证了收集与分离的准确度。
41.本寻边裁切设备实施例的思想与上述实施例中布料输送装置的工作过程属于同一思想,通过全文引用的方式将上述布料输送装置实施例的全部内容并入本寻边裁切设备实施例,不再赘述。
4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
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3.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