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单元以及带盖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86819发布日期:2023-01-12 21:57阅读:43来源:国知局
盖单元以及带盖容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盖单元以及带盖容器。


背景技术:

2.作为现有的盖单元,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3所记载的盖单元。盖单元具备:盖体,设置有被嵌入于容器主体的上部开口部内的中栓;和防水填密件,安装于中栓的外周部,使设置于容器主体的内侧的伸出部与中栓之间密闭,上述盖单元具有通过容器主体的内螺纹部与中栓的外螺纹部的旋合而被安装的盖体将容器主体的上部开口部封闭的构造。
3.在专利文献1中,具有防水填密件从上侧接触伸出部,并且向伸出部的内侧嵌入的构造。在该情况下,在使用者利用盖体将容器主体的上部开口部闭塞时,若将盖体向关闭方向过度转动(过度拧入),则防水填密件因弹性变形而较深地进入伸出部内,存在下次开栓时的开栓转矩增大的情况。另外,例如,由于收纳于容器主体的高温的饮料的温度降低,容器主体内减压,向下方的牵引力作用于中栓及防水填密件,也存在防水填密件较深地进入伸出部内的情况。另外,在防水填密件较深地进入伸出部内的状态下,若中栓因热膨胀而扩径,则存在开栓转矩更容易增大的趋势。
4.因此,在专利文献2中,通过使外盖的周壁部的下端从上侧抵接于外容器的肩部,从而抑制防水填密件较深地进入伸出部内。
5.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通过使容器主体的上部开口部的上端(周缘部)与外盖的上壁部的下表面接触,从而抑制防水填密件较深地进入伸出部内。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在闭塞时,为了抑制容器主体的上部开口部的上端陷入外盖的上壁部的下表面的现象,在上部开口部的上端,将外容器和内容器中的任一方弯折(卷起)并焊接。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86014号公报
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20-193036号公报
8.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20-189678号公报
9.在这种盖单元中,在无论闭塞时的盖体的拧入程度、容器主体的内压变动等如何,都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来抑制防水填密件较深地进入伸出部内这一点上存在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抑制防水填密件较深地进入伸出部内的盖单元以及带盖容器。
11.本发明的盖单元的一个方式具备:盖体,设置有从上部已开口的容器主体的上部开口部向上述容器主体的内侧嵌入的中栓;和防水填密件,在遍及整周地安装于上述中栓的外周部的状态下,使设置于上述容器主体的内侧的伸出部与上述中栓之间密闭,上述盖体具有封闭上述上部开口部的构造,上述盖体具有配置于上述中栓的下部且从上侧抵接于上述伸出部的抵接部。
12.在上述盖单元中,优选上述抵接部沿周向延伸而形成。
13.在上述盖单元中,优选上述盖体具有配置于上述抵接部的下侧且上述防水填密件的上侧的台阶部,上述台阶部与上述伸出部对置,比上述抵接部向内侧凹陷,与上述伸出部不接触。
14.在上述盖单元中,优选上述中栓通过设置于上述中栓的外周部的外螺纹部与设置于上述容器主体的内周部的内螺纹部旋合而被安装于上述容器主体。
15.在上述盖单元中,优选上述盖体具有顶盖,该顶盖与上述中栓的上端部连接且外径尺寸比上述中栓大,上述顶盖位于上述上部开口部的上侧,在上述抵接部与上述伸出部抵接的状态下,在上述顶盖与上述上部开口部之间设置有间隙。
16.在上述盖单元中,优选上述顶盖的外径尺寸比上述容器主体的外径尺寸小,且比上述上部开口部的内径尺寸大。
17.另外,本发明的带盖容器的一个方式具备上述的盖单元、和供上述盖单元安装的上述容器主体。
18.在上述带盖容器中,优选上述容器主体具有真空隔热构造。
19.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盖单元以及带盖容器,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来抑制防水填密件较深地进入伸出部内。
附图说明
20.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盖容器的立体图。
21.图2是表示带盖容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22.图3是表示带盖容器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23.图4是表示盖单元的盖体的立体图。
24.图5是表示盖单元的盖体的立体图。
25.图6是表示盖单元的盖体的仰视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
盖单元;2

容器主体;2d

上部开口部;8

内螺纹部;9

伸出部;11

盖体;12

中栓;13

顶盖;15

外螺纹部;16

防水填密件;21

抵接部;22

台阶部;100

带盖容器;g

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盖单元1以及带盖容器100进行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带盖容器100具备盖单元1、装卸自如地安装有该盖单元1的有底筒状的容器主体2、以及以覆盖盖单元1的状态相对于容器主体2装卸自如地安装的杯子3。
[0029]
盖单元1、容器主体2以及杯子3以中心轴c为中心相互同轴地配置。
[0030]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中心轴c延伸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将上下方向中的从容器主体2的底面部2a朝向杯子3的方向称为上侧,将从杯子3朝向底面部2a的方向称为下侧。
[0031]
将与中心轴c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将径向中的接近中心轴c的方向称为径向内侧或者简称为内侧,将远离中心轴c的方向称为径向外侧或者简称为外侧。
[0032]
将以中心轴c为中心旋转的方向称为周向。
[0033]
带盖容器100是能够通过具有真空隔热构造的容器主体2对收容于该容器主体2的
饮料(液体)进行保温或保冷的饮料用容器。容器主体2是上部开口了的有底筒状。此外,在容器主体2也可以收容饮料以外的内容物。
[0034]
具体而言,该容器主体2由双层构造的容器构成,其具有例如由不锈钢等构成的有底筒状的外容器4及内容器5,并以在外容器4的内侧收容有内容器5的状态接合了彼此的口部。另外,内容器5的上端筒部嵌合在外容器4的上端筒部内,并在该嵌合状态下将各上端筒部彼此焊接。由此,如图2所示,容器主体2的上部开口部2d形成为被称为所谓的“对接焊接构造”的尖锐形状。
[0035]
另外,在外容器4与内容器5之间设置有真空隔热层6。真空隔热层6例如能够通过在减压(抽真空)至高真空的腔室内,对设置于外容器4的底面中央部的排气孔进行堵塞而形成。
[0036]
如图1及图2所示,容器主体2具有:大致圆形的底面部2a、从底面部2a的外周呈大致圆筒状立起的筒体部2b、以及在筒体部2b的上部侧缩径了的大致圆筒状的颈口部2c。另外,颈口部2c的上端部作为容器主体2的上部开口部2d呈圆形开口。
[0037]
如图2所示,颈口部2c的内周部相比筒体部2b的内周面缩径。另外,在颈口部2c的外周部设置有外螺纹部7。另一方面,在颈口部2c的内周部设置有内螺纹部8。另外,在内螺纹部8的下方,在容器主体2的内侧设置有伸出部9。
[0038]
伸出部9从容器主体2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遍及周向的整周地延伸。伸出部9是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环状。伸出部9具有上倾斜面9a、圆筒面9b以及下倾斜面9c。
[0039]
上倾斜面9a位于伸出部9中的上端部。上倾斜面9a与颈口部2c的内周下端部连接,随着从与颈口部2c的连接部分朝向下侧而位于径向内侧。上倾斜面9a是随着朝向下侧而缩径的锥面状。
[0040]
圆筒面9b与上倾斜面9a的下端部连接,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圆筒面9b是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圆筒面状。此外,圆筒面9b的形状不限于上述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随着朝向下侧而缩径的形状。在该情况下,圆筒面9b也可以改称为锥面9b。
[0041]
下倾斜面9c与圆筒面9b的下端部连接,随着从与圆筒面9b的连接部分朝向下侧而位于径向外侧。下倾斜面9c是随着朝向下侧而扩径的锥面状。
[0042]
杯子3例如由聚丙烯等耐热性树脂构成,具有大致圆形的底壁部3a和从底壁部3a的周围向上方(在图1及图2中为下方)立起的筒状的周壁部3b,整体形成为有底筒状。另外,杯子3成为通过粘接剂等一体地安装有例如由不锈钢制构成的罩的结构。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杯子3具有双层筒状的构造,具体而言,杯子3的内表面侧的有底筒状部件为耐热性树脂制,杯子3的外表面侧的有底筒状部件为不锈钢制,这些部件以相互嵌合的状态通过粘接等而一体化。
[0043]
杯子3在使底壁部3a朝向上侧的状态(上下翻转的倒立姿势)下,通过旋合而装卸自如地安装于容器主体2的颈口部2c的外侧。因此,在周壁部3b的内周部设置有与外螺纹部7旋合的内螺纹部10。
[0044]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带盖容器100整体上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外观形状,但带盖容器100的外观形状没有特别限定,能够根据尺寸、外观设计等施加适当变更。另外,也可以对容器主体2及杯子3的外周面实施涂装、印刷等。
[0045]
如图2~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盖单元1具备封闭容器主体2的上部开口部2d的盖
体11。盖体11例如由聚丙烯等耐热性树脂构成,具有从容器主体2的上部开口部2d嵌入至容器主体2的内侧的中栓12、和与中栓12的上端部连接且外径尺寸比中栓12大的顶盖13。
[0046]
盖体11具有:构成顶盖13的一部分(外周部)及中栓12的有底大致圆筒状的下侧盖部件14a、和构成顶盖13的另一部分(比外周部靠内侧的部分)的大致圆板状的上侧盖部件14b。盖体11构成为通过超声波焊接、高频焊接等将下侧盖部件14a一体地安装于上侧盖部件14b的下表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盖体11的内部成为配置有隔热件s的结构,但也可以是成为隔热层的空气。
[0047]
在中栓12的外周部设置有与容器主体2的内螺纹部8旋合的外螺纹部15。盖体11通过这些内螺纹部8与外螺纹部15的旋合而相对于容器主体2装卸自如地安装。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盖单元1中,成为通过这些内螺纹部8与外螺纹部15的旋合而安装的盖体11将容器主体2的上部开口部2d封闭的构造。
[0048]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带盖容器100构成为设置于中栓12的外螺纹部15通过旋合而安装于容器主体2的内螺纹部8,但并不限于此。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也可以为如下构造:在顶盖13设置从顶盖13的外周部向下侧延伸的筒状的周壁部,设置于顶盖13的周壁部的内周部的内螺纹部与设置于容器主体2的颈口部2c的外周部的外螺纹部7通过旋合而安装,从而盖体11封闭容器主体2的上部开口部2d。
[0049]
如图2所示,在中栓12的下端部装卸自如地安装有防水填密件16。即,盖单元1具备防水填密件16。防水填密件16是环状的密封部件,例如由硅橡胶等具有耐热性的橡胶、弹性体等弹性部件构成。另一方面,在中栓12的下端部遍及整周地向扩径方向(径向外侧)突出设置有凸缘部12a。防水填密件16遍及整周地嵌合安装于该凸缘部12a。
[0050]
另外,在防水填密件16的外周面遍及整周地向扩径方向突出设置有沿上下方向排列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弹性凸缘部16a。在将盖体11安装于容器主体2时,防水填密件16使弹性凸缘部16a弹性变形同时成为与容器主体2的伸出部9遍及整周地密接的状态。由此,防水填密件16在遍及整周地安装于中栓12的外周部的状态下,能够使伸出部9(容器主体2)与中栓12之间密闭。此外,关于防水填密件16的用于与伸出部9密接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弹性凸缘部16a的形状,能够对其形状、数量等施加适当变更。
[0051]
另一方面,防水填密件16通过使其本身弹性变形(拉伸伸展),从而能够从凸缘部12a取下。由此,能够分别单独地清洗防水填密件16与中栓12,从而能够将防水填密件16与中栓12之间保持为卫生。
[0052]
此外,对于防水填密件16,不限于相对于上述中栓12装卸自如地安装的结构,也可以是通过与中栓12的一体成型、粘接而与中栓12一体地安装的结构。
[0053]
如图4~图6所示,盖体11在中栓12的外周部的相对置的位置具有第一通液槽17及第二通液槽18。第一通液槽17和第二通液槽18配置于以中心轴c为中心相互旋转180
°
对称的位置。第一通液槽17及第二通液槽18具有从夹着各自的底面17a、18a的周向的两侧相互平行地立起的一对侧面17b、18b,并设置为在中栓12的外周部遍及上下方向地切开外螺纹部15。
[0054]
另外,第一通液槽17及第二通液槽18设置为切开顶盖13的下表面侧的一部分。因此,第一通液槽17及第二通液槽18的各上端部位于顶盖13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第一通液槽17及第二通液槽18的各下端部配置于中栓12的下部,朝向下侧开口。
[0055]
第一通液槽17和第二通液槽18彼此的大小不同。即,第一通液槽17和第二通液槽18的周向的宽度尺寸相互不同,具体而言,第一通液槽17的宽度尺寸比第二通液槽18的宽度尺寸小。
[0056]
另外,在顶盖13的外周部设置有多个防滑突起20。多个防滑突起20沿周向排列设置。此外,关于顶盖13的防滑构造,不限于这样的设置多个防滑突起20的构造,能够适当变更。
[0057]
如图2所示,顶盖13是上下方向的尺寸小的扁平的有顶圆筒状或者圆板状。顶盖13位于上部开口部2d的上侧。从上下方向观察时顶盖13的外周部与上部开口部2d重叠。顶盖13的外径尺寸比容器主体2(外容器4)的外径尺寸小,且比上部开口部2d的内径尺寸大。在本实施方式中,顶盖13和上部开口部2d(颈口部2c)为彼此大致相同的直径。
[0058]
另外,盖体11具有抵接部21和台阶部22。
[0059]
抵接部21配置于中栓12的下部,从上侧抵接于伸出部9。具体而言,抵接部21配置于中栓12的外周部的下部中的比外螺纹部15靠下侧且比凸缘部12a靠上侧的位置,从上侧接触伸出部9的上倾斜面9a。抵接部21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在外螺纹部15与防水填密件16之间。抵接部21的外径尺寸比外螺纹部15的外径尺寸小,且比凸缘部12a的外径尺寸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部21的外径尺寸比没有弹性变形的状态的防水填密件16的外径尺寸大。如图2所示,在与中心轴c平行的纵向剖视图中,抵接部21是朝向径向外侧且下侧突出的凸形状。
[0060]
在抵接部21与伸出部9抵接的状态下,如图2及图3所示,在顶盖13与上部开口部2d之间,在上下方向上设置有间隙g。间隙g遍及绕中心轴c的周向整周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隙g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在通液槽17、18以外的部分,沿着周向为恒定。
[0061]
如图4~图6所示,抵接部21沿周向延伸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部21在中栓12的外周下端部,以被通液槽17、18断开的方式呈圆弧状延伸。
[0062]
台阶部22配置于中栓12的下部。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台阶部22配置于中栓12的外周部的下部中的抵接部21的下侧且防水填密件16的上侧。台阶部22与抵接部21的下侧邻接配置。台阶部22是比抵接部21向内侧凹陷的凹状。台阶部22与伸出部9的上倾斜面9a空开间隙地对置。即,台阶部22与伸出部9不接触。
[0063]
如图4~图6所示,台阶部22沿周向延伸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台阶部22在中栓12的外周下端部,以被通液槽17、18断开的方式呈圆弧状延伸。
[0064]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盖单元1以及带盖容器100,在将中栓12嵌入于容器主体2的上部开口部2d内时,成为中栓12与伸出部9之间被防水填密件16密闭的状态,盖体11的抵接部21从上侧抵接于伸出部9。根据该抵接状态,中栓12在上部开口部2d内进一步向下方移动受到限制,因此抑制防水填密件16较深地进入伸出部9内。基于防水填密件16的上下方向的密闭位置为恒定,密闭性(密封性)稳定。
[0065]
详细而言,在使用者利用盖体11闭塞容器主体2的上部开口部2d时,抵接部21从上方接触伸出部9,由此抑制将盖体11向关闭方向过度转动(过度拧入)。另外,例如,即使收纳于容器主体2的高温的饮料的温度降低,容器主体2内减压,向下方的牵引力作用于中栓12及防水填密件16,通过抵接部21从上方接触伸出部9,也能够抑制防水填密件16较深地进入伸出部9内。
[0066]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抑制防水填密件16与伸出部9强接触,能够抑制在下次将盖体11向打开方向转动而开栓时,开栓转矩增大。
[0067]
另外,由于是抵接部21与伸出部9抵接的结构,因此能够使容器主体2的上部开口部2d的上端(周缘部)与盖体11的顶盖13的下表面相互不接触。例如,即使容器主体2的上部开口部2d的上端(外容器4与内容器5的连接部分)成为本实施方式那样被称为所谓的“对接焊接构造”的尖锐形状,也能够将该上端从顶盖13向下方分离地配置,因此能够抑制该上端陷入于顶盖13的下表面的现象。
[0068]
另外,不需要采用为了抑制这样的陷入现象,而在上部开口部2d的上端将外容器4和内容器5中的任一方弯折(卷起)并焊接的复杂的构造,能够简化制造工序。
[0069]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部21沿周向延伸形成。
[0070]
在该情况下,在对盖体11进行树脂成型时,在成型后容易拔出模具,制造是容易的。另外,通过使抵接部21沿着周向与伸出部9接触,抵接部21的功能更稳定。
[007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抵接部21的下侧且防水填密件16的上侧设置有台阶部22,由此能够将抵接部21与伸出部9的接触面积抑制得较小。因此,能够抑制由于例如容器主体2内的减压、中栓12的热膨胀等,而抵接部21与伸出部9强接触,能够更稳定地抑制开栓转矩的增大。
[007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抵接部21从上侧抵接于伸出部9,中栓12进入容器主体2内的深度稳定。因此,能够在容器主体2的上部开口部2d与顶盖13之间设置一定的间隙g。通过设置这样的间隙g,能够抑制在使用者进行闭塞操作时,手指等夹入于容器主体2的上部开口部2d与顶盖13之间,并且转动操作变得简便,操作性提高。
[007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顶盖13的外径尺寸比容器主体2的外径尺寸小,且比上部开口部2d的内径尺寸大。
[0074]
在该情况下,能够良好地维持使用者握住顶盖13而使盖单元1旋转时的操作性,并且能够实现顶盖13的小型化。此外,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若顶盖13和上部开口部2d为彼此大致相同的直径,则能够使杯子3小型化,能够将杯子3的外周面与容器主体2(外容器4)的外周面形成为大致共面,是更优选的。
[0075]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如下述说明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结构的变更等。
[007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了抵接部21沿着周向延伸的例子,但不限于此。抵接部21也可以是配置于中栓12的下部且从上侧抵接于伸出部9的突起状。另外,抵接部21也可以以在周向上等间隔地排列等方式设置多个。
[0077]
另外,抵接部21也可以是随着朝向周向而上下方向的位置变化的螺旋状等。
[0078]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了将本发明应用于通过具有真空隔热构造的容器主体2来维持保温、保冷功能的带盖容器100的例子,但不限于此。即,本发明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将盖单元装卸自如地安装于容器主体的颈口部的带盖容器。
[0079]
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也可以组合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等中说明的各结构,另外,能够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其他变更。另外,本发明并不由上述实施方式等限定,而仅由权利要求书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