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束性的电子线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52997发布日期:2023-03-15 01:26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自束性的电子线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电子线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自束性的电子线束。


背景技术:

2.电子线束是由导线、端子、塑件等部件组成,在电子行业中“电子线束”的意思,一般是指低压电子线组,对两个孤立的电子电路之间起到传输的作用。实现各项功能,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产品。
3.由于现有的电子线束缺乏自束的功能,这导致电子线束在连接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缠绕和错位。为了使电子线束能够更好的被限制,在一些电子线束上会安装用来约束线束的卡扣。但是由于电子线束较长,而现有的卡扣无法对线束多余的部分进行卷绕,因此当电子线束较多时,相邻的电子线束之间仍可能发生缠绕,同时较长的电子线束会使设备的内部空间显得很杂乱,不便于后期维护。
4.因此,发明一种具有自束性的电子线束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自束性的电子线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自束性的电子线束,包括收线盒,所述收线盒内设有多组收线装置,且多组收线装置的底部设有同一个第一调节装置,所述收线装置的顶部设有第二调节装置,所述收线盒与收线装置相对的位置沿前后方向贯穿开设有l形孔,且l形孔的顶部与收线盒顶部连通,所述收线盒前后侧贯穿插接有电子线束,且电子线束的各导线部分分别卡接在各l形孔内。
7.进一步的,所述收线装置包括收线盘,所述收线盘与收线盒侧面平行,且收线盘靠近l形孔的一侧垂直固定连接有两个绕线柱,且两个所述绕线柱呈上下分布,两个所述绕线柱相离的一侧均垂直固定连接有挡板,且挡板与绕线柱的自由端靠近,所述收线盘远离绕线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转动套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底部与收线盒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上滑动贯穿插接有限位块,且限位块靠近收线盘的一侧为斜面设计,限位块对应位置的所述收线盘上开设有环形的凹槽,所述凹槽内环形分布有凸块,且凸块与限位块卡接在一起,所述限位块远离绕线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上滑动套接有u形板,所述u形板与固定板固定连接,且限位杆位于u形板内侧的部分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限位杆位于u形板外侧的部分滑动套接有拨板,且拨板与限位杆相对的位置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条形的卡孔,所述拨板靠近底部的位置转动套接在传动轴上。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装置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依次垂直贯穿插接在所有固定板上,且固定板被传动轴贯穿的位置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条形的竖孔,所述传动轴上套接有多个第一齿轮,且多个第一齿轮分别位于多个收线盘远离绕线柱的一侧,所述第一齿轮的顶部设有齿盘,且齿盘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齿盘与收线盘之间垂直固定连接有连接
轴,所述传动轴沿其两端方向贯穿插接有第一调节杆,第一调节杆两端对应的所述收线盒两侧盒壁上均沿竖直方向贯穿开设有条形的定位孔,且第一调节杆的两端分别贯穿插接在两个定位孔中,所述第一调节杆位于收线盒内的部分套接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位于所有收线盘远离绕线柱的一侧。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节装置包括圆盘,所述圆盘位于收线盘的顶部,所述圆盘的底部设有第一齿牙,且第一齿牙呈环形分布,所述收线盘的边缘设有第二齿牙,且第一齿牙与第二齿牙相互匹配,所述圆盘的顶部垂直固定连接有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二调节杆的顶部转动贯穿插接在收线盒顶部盒壁上,所述第二调节杆位于收线盒内的部分转动套接有l形压板,所述l形压板滑动套接在连接轴上,且l形压板与连接轴相对的位置沿竖直方向贯穿开设有条形的直孔,所述l形压板靠近底部的部分活动套接在传动轴上,所述l形压板的底部与收线盒底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且伸缩杆上套接有第三弹簧。
10.进一步的,所述l形孔水平段的顶部和底部孔壁上均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安装有夹辊,两个夹辊靠近齿盘一端的所述收线盒盒壁上贯穿开设有安装孔,且夹辊的转轴部分转动贯穿插接在安装孔内,所述安装孔内设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与收线盘上的第二齿牙错开,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套接在位于底部夹辊的转轴上,其中位于收线盒前侧的安装孔内设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固定套接在顶部夹辊的转轴上,且第三齿轮同时与其底部的第二齿轮以及第二齿牙啮合,位于收线盒后侧的安装孔内设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固定套接在位于顶部夹辊的转轴上,所述第四齿轮与其底部的第二齿轮啮合,且第四齿轮与收线盘上的第二齿牙错开,位于后侧安装孔内其中一个夹辊的转轴与传动轴之间连接有皮带。
11.进一步的,所述夹辊的部分位于收纳槽外,且夹辊的直径向远离安装孔的方向逐渐变小。
12.进一步的,所述拨板与限位杆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弹簧的最大收缩量,且该距离还小于第一齿轮的厚度。
13.进一步的,所述圆盘的一半与收线盘顶部正对,且圆盘底部到收线盘顶部的距离小于伸缩杆的最大收缩量。
14.进一步的,所述l形孔的水平段与两个绕线柱的中间区域相对,且两个绕线柱间的距离与l形孔水平段的内径高度相同。
15.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6.1、本发明通过设有收线装置,当电子线束的各导线分别通过收线盒上的各l形孔卡入对应的绕线柱间隙后,拧动第一调节杆,使传动轴通过第一齿轮带动收线盘以及两个绕线柱转动,从而使导线多余的部分在两个绕线柱的作用下从收线盒的前后侧方向同时向收线盒内运动,并最终缠绕在绕线柱上,进而避免导线多余的部分发生缠绕;
17.2、当电子线束的某一个导线较长时,按动其顶部对应的第二调节杆,从而使其带动圆盘逐渐向下运动,当圆盘底部的第一齿牙与收线盘上的第二齿牙接触时,第一齿轮与齿盘完全分离,接着拧动第二调节杆,从而使收线盘在圆盘的带动下进一步转动,进而将该导线较长的部分继续卷绕到绕线柱上,同时由于第一齿轮与齿盘处于分离状态,进而在对当前所述导线顶部的第二调节杆进行调整时,其他的收线盘不会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对较长导线的单独调整,使电子线束更加整齐美观;
18.3、当电子线束的导线部分通过l形孔的水平部分卡入两个绕线柱之间的位置后,导线与l形孔水平段相对的部分能够被上下分布的两个夹辊夹住,当拧动第一调节杆时,各收线盘能够在第一齿轮的带动下同步进行转动,此外,由于收线盒前侧的夹辊和收线盒后侧的夹辊分别是通过第三齿轮和皮带与收线盘实现传动的,从而使得收线盒前后侧的夹辊能够对称进行转动,当对绕线柱上的导线进行释放时,位于收线盒前侧的夹辊和收线盒后侧的夹辊能将导线从收线盒前后侧的方向同时向收线盒外部拉动,从而避免在释放导线时,导线与l形孔的水平段发生卡顿。
19.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和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立体示意图;
22.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立体示意图;
23.图3是本发明中收线盒的第一立体示意图;
24.图4是本发明中图3的a部放大图;
25.图5是本发明中收线盒的第二立体示意图;
26.图6是本发明中收线装置、第一调节装置和第二调节装置的第一立体示意图;
27.图7是本发明中收线装置、第一调节装置和第二调节装置的第二立体示意图;
28.图8是本发明中传动轴和部分收线装置的第一立体示意图;
29.图9是本发明中传动轴和部分收线装置的第二立体示意图;
30.图10是本发明中图9的b部放大图。
31.图中:1、收线盒;2、收线装置;201、收线盘;202、绕线柱;203、挡板;204、固定轴;205、固定板;206、限位块;207、凹槽;208、限位杆;209、u形板;210、第一弹簧;211、拨板;3、第一调节装置;31、传动轴;32、第一齿轮;33、齿盘;34、连接轴;35、第一调节杆;36、第二弹簧;4、第二调节装置;41、圆盘;42、第二调节杆;43、l形压板;44、伸缩杆;45、第三弹簧;5、l形孔;6、电子线束;7、夹辊;8、第二齿轮;9、第三齿轮;10、第四齿轮;11、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3.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图10所示的一种具有自束性的电子线束,包括收线盒1,所述收线盒1内设有多组收线装置2,且多组收线装置2的底部设有同一个第一调节装置3,所述
收线装置2的顶部设有第二调节装置4,所述收线盒1与收线装置2相对的位置沿前后方向贯穿开设有l形孔5,且l形孔5的顶部与收线盒1顶部连通,所述收线盒1前后侧贯穿插接有电子线束6,且电子线束6的各导线部分分别卡接在各l形孔5内,所述l形孔5的水平段与两个绕线柱202的中间区域相对,且两个绕线柱202间的距离与l形孔5水平段的内径高度相同;
34.使用时,将电子线束6的各导线分别通过收线盒1上的各l形孔5卡入对应的收线装置2内,接着通过拧动第一调节装置3,从而使电子线束6的各导线部分能够同时被各收线装置2卷绕起来,进而保证电子线束6多余的部分不会发生缠绕;
35.此外在对电子线束6进行缠绕的过程中,当电子线束6的某条导线较长时,能够通过该导线顶部的第二调节装置4对其进行单独的调节,从而使该导线能够与其他导线保持相同的长度,进而使设备内部空间更加整齐美观。
36.如图3-图10所示,所述收线装置2包括收线盘201,所述收线盘201与收线盒1侧面平行,且收线盘201靠近l形孔5的一侧垂直固定连接有两个绕线柱202,且两个所述绕线柱202呈上下分布,两个所述绕线柱202相离的一侧均垂直固定连接有挡板203,且挡板203与绕线柱202的自由端靠近,所述收线盘201远离绕线柱2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轴204,所述固定轴204上转动套接有固定板205,且固定板205的底部与收线盒1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205上滑动贯穿插接有限位块206,且限位块206靠近收线盘201的一侧为斜面设计,限位块206对应位置的所述收线盘201上开设有环形的凹槽207,所述凹槽207内环形分布有凸块,且凸块与限位块206卡接在一起,所述限位块206远离绕线柱2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208,所述限位杆208上滑动套接有u形板209,所述u形板209与固定板205固定连接,且限位杆208位于u形板209内侧的部分套接有第一弹簧210,所述限位杆208位于u形板209外侧的部分滑动套接有拨板211,且拨板211与限位杆208相对的位置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条形的卡孔,所述拨板211靠近底部的位置转动套接在传动轴31上,所述拨板211与限位杆208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弹簧36的最大收缩量,且该距离还小于第一齿轮32的厚度,所述第一调节装置3包括传动轴31,所述传动轴31依次垂直贯穿插接在所有固定板205上,且固定板205被传动轴31贯穿的位置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条形的竖孔,所述传动轴31上套接有多个第一齿轮32,且多个第一齿轮32分别位于多个收线盘201远离绕线柱202的一侧,所述第一齿轮32的顶部设有齿盘33,且齿盘33与第一齿轮32啮合,所述齿盘33与收线盘201之间垂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34,所述传动轴31沿其两端方向贯穿插接有第一调节杆35,第一调节杆35两端对应的所述收线盒1两侧盒壁上均沿竖直方向贯穿开设有条形的定位孔,且第一调节杆35的两端分别贯穿插接在两个定位孔中,所述第一调节杆35位于收线盒1内的部分套接有第二弹簧36,且第二弹簧36位于所有收线盘201远离绕线柱202的一侧;
37.使用时,将电子线束6的各导线分别通过各l形孔5卡入到两个绕线柱202之间的空隙内,接着拧动第一调节杆35,使传动轴31在第一调节杆35的作用下带动第一齿轮32转动,随着第一齿轮32的转动,第一齿轮32通过齿盘33带动收线盘201以及两个绕线柱202转动,从而使导线多余的部分在两个绕线柱202的作用下从收线盒1的前后侧方向同时向收线盒1内运动,并最终缠绕在绕线柱202位于收线盘201和挡板203之间的部分上,进而避免导线多余的部分发生缠绕;
38.此外在收线盘201转动的过程中,收线盘201上凹槽207内的凸块会通过限位块206的斜面部分推动限位块206向远离收线盘201的方向运动,从而对第一弹簧210进行挤压,当
限位块206与凸块分离时,收线盘201能够顺利进行转动,当收线盘201停止转动时,限位块206能够在第一弹簧210的作用下与凹槽207内的凸块卡接在一起,进而实现对收线盘201的锁定,避免收线盘201在导线自身恢复力的作用下发生回转,保证导线稳定的缠绕在绕线柱202上;
39.当需要将绕在绕线柱202上的导线重新释放时,推动第一调节杆35,使其带动传动轴31向l形槽水平段的方向运动,在此过程中,随着第一调节杆35的运动,第二弹簧36逐渐被压缩,与此同时,拨板211在传动轴31的带动下逐渐向限位干的自由端靠近,当拨板211与限位杆208的自由端接触时,拨板211拉动限位杆208和限位块206向远离凹槽207的方向运动,当限位块206与凹槽207内的凸块分离时,收线盘201不再受到限位块206的限制,此时向反方向转动第一调节杆35,即可使收线盘201和绕线柱202反向转动,进而使缠绕在绕线柱202上的导线能够逐渐被释放。
40.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第二调节装置4包括圆盘41,所述圆盘41位于收线盘201的顶部,所述圆盘41的底部设有第一齿牙,且第一齿牙呈环形分布,所述收线盘201的边缘设有第二齿牙,且第一齿牙与第二齿牙相互匹配,所述圆盘41的顶部垂直固定连接有第二调节杆42,所述第二调节杆42的顶部转动贯穿插接在收线盒1顶部盒壁上,所述第二调节杆42位于收线盒1内的部分转动套接有l形压板43,所述l形压板43滑动套接在连接轴34上,且l形压板43与连接轴34相对的位置沿竖直方向贯穿开设有条形的直孔,所述l形压板43靠近底部的部分活动套接在传动轴31上,所述l形压板43的底部与收线盒1底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杆44,且伸缩杆44上套接有第三弹簧45,所述圆盘41的一半与收线盘201顶部正对,且圆盘41底部到收线盘201顶部的距离小于伸缩杆44的最大收缩量;
41.当电子线束6的某一个导线较长时,按动其顶部对应的第二调节杆42,从而使其带动圆盘41逐渐向下运动,在此过程中,l形压杆在第二调节杆42的带动下逐渐压动传动轴31向下运动,从而使第一齿轮32逐渐与齿盘33分离,与此同时,伸缩杆44和第三弹簧45则能够在传动轴31的压动下逐渐收缩,当圆盘41底部的第一齿牙与收线盘201上的第二齿牙接触时,第一齿轮32与齿盘33完全分离,接着拧动第二调节杆42,从而使收线盘201在圆盘41的带动下进一步转动,进而将该导线较长的部分继续卷绕到绕线柱202上,同时由于第一齿轮32与齿盘33处于分离状态,进而在对当前所述导线顶部的第二调节杆42进行调整时,其他的收线盘201不会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对较长导线的单独调整,使电子线束6更加整齐美观。
42.如图3-图7所示,所述l形孔5水平段的顶部和底部孔壁上均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安装有夹辊7,两个夹辊7靠近齿盘33一端的所述收线盒1盒壁上贯穿开设有安装孔,且夹辊7的转轴部分转动贯穿插接在安装孔内,所述安装孔内设有第二齿轮8,且第二齿轮8与收线盘201上的第二齿牙错开,所述第二齿轮8固定套接在位于底部夹辊7的转轴上,其中位于收线盒1前侧的安装孔内设有第三齿轮9,所述第三齿轮9固定套接在顶部夹辊7的转轴上,且第三齿轮9同时与其底部的第二齿轮8以及第二齿牙啮合,位于收线盒1后侧的安装孔内设有第四齿轮10,所述第四齿轮10固定套接在位于顶部夹辊7的转轴上,所述第四齿轮10与其底部的第二齿轮8啮合,且第四齿轮10与收线盘201上的第二齿牙错开,位于后侧安装孔内其中一个夹辊7的转轴与传动轴31之间连接有皮带11,所述夹辊7的部分位于收纳槽外,且夹辊7的直径向远离安装孔的方向逐渐变小;
43.当电子线束6的导线部分通过l形孔5的水平部分卡入两个绕线柱202之间的位置
后,导线与l形孔5水平段相对的部分能够被上下分布的两个夹辊7夹住,当拧动第一调节杆35时,各收线盘201能够在第一齿轮32的带动下同步进行转动,此外,由于收线盒1前侧的夹辊7和收线盒1后侧的夹辊7分别是通过第三齿轮9和皮带11与收线盘201实现传动的,从而使得收线盒1前后侧的夹辊7能够对称进行转动,因此在绕线时,位于收线盒1前侧的夹辊7和收线盒1后侧的夹辊7均能在夹紧导线的同时,将导线从收线盒1前后侧的方向同时向收线盒1内部输送,进而保证绕线柱202对导线的收卷效果;
44.当对绕线柱202上的导线进行释放时,位于收线盒1前侧的夹辊7和收线盒1后侧的夹辊7均能在夹紧导线的同时,将导线从收线盒1前后侧的方向同时向收线盒1外部拉动,从而避免在释放导线时,导线与l形孔5的水平段发生卡顿。
45.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