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锂离子电池注液的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00485发布日期:2022-10-14 18:40阅读:37来源:国知局
用于锂离子电池注液的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注液的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对锂离子电池入壳的卷芯烘烤干燥完毕后,由注液机对锂离子电池进行注液操作,因此,需要将烘烤完毕的锂离子电池转运至对应的注液机。
3.现有的转运方式为,将锂离子电池依次通过上料机构的出料口及传送带输送至注液机的进料口,然而上料机构的出料口与注液机的进料口之间具有高度差,因此,锂离子电池在输送过程中存在跌落损伤的风险,转运的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注液的转运装置,用以解决或改善现有在将锂离子电池转运至注液机的过程中存在跌落损伤风险较大的问题。
5.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注液的转运装置,包括:机架与夹持机构;所述机架上设有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夹持机构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的升降端连接,所述夹持机构上设有多个夹持位,所述夹持位用于与锂离子电池可分离式连接;上料机构沿所述机架的高度方向位于所述夹持机构的上侧,注液机传送带沿所述机架的高度方向位于所述夹持机构的下侧;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夹持机构朝向靠近所述上料机构的一侧或朝向靠近所述注液机传送带的一侧移动,所述夹持机构用于将所述上料机构上的锂离子电池转运至所述注液机传送带上的托盘。
6.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注液的转运装置,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支架、第一夹持模、第二夹持模及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夹持模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模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夹持模与所述第二夹持模均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夹持模与所述第二夹持模呈相对设置;所述直线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夹持模连接,所述直线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持模朝向靠近所述第一夹持模的一侧或远离所述第一夹持模的一侧移动。
7.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注液的转运装置,所述第一夹持模靠近所述第二夹持模的一侧凹设有多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夹持模靠近所述第一夹持模的一侧凹设有多个第二凹槽,多个所述第一凹槽与多个所述第二凹槽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凹槽依次间隔排布,多个所述第二凹槽依次间隔排布,所述夹持位形成于所述第一凹槽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凹槽。
8.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注液的转运装置,所述第二夹持模包括:多个夹持段;多个所述夹持段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布;每个所述夹持段上至少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包括:多个气缸组件;多个所述夹持段与多个所述气缸组件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夹持段与对应的所述气缸组件连接。
9.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注液的转运装置,所述气缸组件包括多个气缸,多个气缸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
10.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注液的转运装置,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在垂直于所述机架的高度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形状为等腰梯形。
11.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注液的转运装置,所述第一夹持模与所述第二夹持模均为塑料夹持模。
12.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注液的转运装置,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模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所述直线驱动机构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上。
13.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注液的转运装置,所述用于锂离子电池注液的转运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所述上料机构、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及所述注液机传送带通讯连接。
14.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注液的转运装置,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气缸、液压缸或电动推杆。
15.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锂离子电池注液的转运装置,通过设置可升降的夹持机构,从而实现将上料机构上的锂离子电池稳定转运至注液机传送带上;在锂离子电池烘烤干燥完毕后,由上料机构将锂离子电池输送至注液机传送带的正上方,由升降驱动机构提升夹持机构,以使得夹持机构靠近上料机构,直至上料机构上的锂离子电池进入夹持位,夹持机构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夹持,上料机构对锂离子电池进行释放,由升降驱动机构下降夹持机构,以使得夹持机构靠近注液机传送带,直至夹持机构上的锂离子电池落入注液机传送带上的托盘,此时,夹持机构对锂离子电池进行释放,由注液机传送带将托盘上的锂离子电池输送至注液机;本发明通过设置可垂直升降的夹持机构,从而可在具有高度差的上料机构与注液机传送带之间稳定转运锂离子电池,降低了锂离子电池的跌落损伤风险,保证了锂离子电池的转运效率。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锂离子电池注液的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
20.1:锂离子电池;2:机架;21:升降驱动机构;3:夹持机构;31:支架;311:第一固定板;312:第二固定板;313:第一侧板;314:第二侧板;32:第一夹持模;321:第一凹槽;33:第二夹持模;331:第二凹槽;332:夹持段;34:直线驱动机构;341:气缸;4:上料机构;5:注液机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2.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3.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4.下面结合图1至图2描述本发明的提供的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注液的转运装置。
25.其中,在锂离子电池1转运的过程中,锂离子电池1的轴线始终呈竖直状态。
2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用于锂离子电池注液的转运装置包括:机架2及夹持机构3。
27.机架2上设有升降驱动机构21,夹持机构3与升降驱动机构21的升降端连接,夹持机构3上设有多个夹持位,夹持位用于与锂离子电池1可分离式连接;上料机构4沿机架2的高度方向位于夹持机构3的上侧,注液机传送带5沿机架2的高度方向位于夹持机构3的下侧,即夹持机构3位于上料机构4与注液机传送带5之间;升降驱动机构21用于驱动夹持机构3朝向靠近上料机构4的一侧或朝向靠近注液机传送带5的一侧移动,夹持机构3用于将上料机构4上的锂离子电池1转运至注液机传送带5上的托盘。
28.具体地,本实施例所示的用于锂离子电池注液的转运装置,通过设置可升降的夹持机构3,从而实现将上料机构4上的锂离子电池1稳定转运至注液机传送带5上;在锂离子电池1烘烤干燥完毕后,由上料机构4将锂离子电池1输送至注液机传送带5的正上方,由升降驱动机构21提升夹持机构3,以使得夹持机构3靠近上料机构4,直至上料机构4上的锂离子电池1进入夹持位,夹持机构3对锂离子电池1进行夹持,上料机构4对锂离子电池1进行释放,由升降驱动机构21下降夹持机构3,以使得夹持机构3靠近注液机传送带5,直至夹持机构3上的锂离子电池1落入注液机传送带5上的托盘,此时,夹持机构3对锂离子电池1进行释放,由注液机传送带5将托盘上的锂离子电池1输送至注液机;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可垂直升降的夹持机构3,从而可在具有高度差的上料机构4与注液机传送带5之间稳定转运锂离子电池1,降低了锂离子电池1的跌落损伤风险,保证了锂离子电池1的转运效率。
29.需要说明的是,上料机构4可以为上料夹爪,上料夹爪能够在水平方向移动;锂离子电池1为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升降驱动机构21可以为气缸、液压缸或电动推杆。
3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夹持机构3包括:支架31、第一夹持模32、第二夹持模33及直线驱动机构34;第一夹持模32与支架31连接,第二夹持模33可
移动地设于支架31上,第一夹持模32与第二夹持模33均沿支架31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一夹持模32与第二夹持模33呈相对设置;直线驱动机构34与第二夹持模33连接,直线驱动机构34用于驱动第二夹持模33朝向靠近第一夹持模32的一侧或远离第一夹持模32的一侧移动,夹持位形成于第一夹持模32与第二夹持模33之间。
31.具体地,在将上料机构4上的锂离子电池1转运至夹持机构3上时,直线驱动机构34驱动第二夹持模33远离第一夹持模32,以使得第一夹持模32与第二夹持模33之间的距离大于锂离子电池1的外径,则在夹持机构3上升时,上料机构4上的锂离子电池1的底部能够伸入第一夹持模32与第二夹持模33之间,此时直线驱动机构34驱动第二夹持模33靠近第一夹持模32,以实现第一夹持模32与第二夹持模33共同夹持锂离子电池1。
32.其中,支架31的宽度方向为图2中由左至右或由右至左的方向。
3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一夹持模32靠近第二夹持模33的一侧凹设有多个第一凹槽321,第二夹持模33靠近第一夹持模32的一侧凹设有多个第二凹槽331,多个第一凹槽321与多个第二凹槽331一一对应设置;多个第一凹槽321依次间隔排布,多个第二凹槽331依次间隔排布,夹持位形成于第一凹槽321与对应的第二凹槽331。
34.具体地,在第二夹持模33与第一夹持模32相靠近时,锂离子电池1的外侧壁分别与第一凹槽321及对应的第二凹槽331相接触,从而由第一凹槽321的内侧壁与第二凹槽331的内侧壁共同夹持锂离子电池1,增大了锂离子电池1的夹持面积,且第一凹槽321与第二凹槽331能够对锂离子电池1起到径向限位的作用,避免锂离子电池1沿支架31的宽度方向窜动,保证了锂离子电池1夹持的稳定性。
3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二夹持模33包括:多个夹持段332;多个夹持段332沿支架31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布;每个夹持段332上至少设有两个第二凹槽331;直线驱动机构34包括:多个气缸组件;多个夹持段332与多个气缸组件一一对应设置,夹持段332与对应的气缸组件连接。
36.具体地,通过将第二夹持模33设置成多个夹持段332,多个夹持段332的夹持互不干扰,即由各个夹持段332分别夹持对应的锂离子电池1,使得夹持机构3上的多个锂离子电池1都能够受到均匀的夹持力,相较于一体式的第二夹持模,能够有效避免部分外径较小的锂离子电池由于无法得到足够的夹持力而造成的跌落现象,从而保证了锂离子电池1夹持的稳定性。
3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气缸组件包括多个气缸341,多个气缸341沿支架31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以实现多个气缸341共同驱动夹持段332移动,避免夹持段332出现倾斜,从而进一步保证了锂离子电池1受力的均匀性。
38.其中,图1和图2示意了夹持机构3上设置了八个夹持位,第二夹持模33包括四个夹持段332,每个夹持段332上均设有两个第二凹槽331,每个夹持段332均由一个气缸组件驱动,每个气缸组件包括两个气缸341。
3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一凹槽321与第二凹槽331在垂直于机架2的高度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形状为等腰梯形。
40.具体地,第一凹槽321与第二凹槽331共同形成一个六边形的夹持位,从而可在六个方向对锂离子电池1进行夹持,保证了锂离子电池1的稳定性。
41.进一步地,为了避免锂离子电池1出现夹持损伤,将第一夹持模32与第二夹持模33
均设置为塑料夹持模,即第一夹持模32与第二夹持模33的材质为塑料,则第一夹持模32与第二夹持模33的质地较为柔软,从而能够有效避免锂离子电池1出现夹持损伤。
4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支架包括:第一固定板311、第二固定板312、第一侧板313及第二侧板314;第一固定板311的一端与第一侧板313的一端连接,第一侧板313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板312的一端连接,第二固定板312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板314的一端连接,第二侧板314的另一端与第一固定板31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夹持模32与第一固定板311连接,直线驱动机构34设于第二固定板312上。
43.具体地,支架31整体呈四边形框架状,第一固定板311与第二固定板312平行,第一固定板311用于固定第一夹持模32,第二固定板312用于固定多个气缸341,从而保证了第一夹持模32与气缸341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夹持机构3上锂离子电池1的稳定性。
44.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所示的用于锂离子电池注液的转运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升降驱动机构21、上料机构4、直线驱动机构34及注液机传送带5通讯连接。
45.具体地,控制器用于控制升降驱动机构21的升降动作,上料机构4的释放动作,直线驱动机构34的伸缩动作以及注液机传送带5的启停动作;在需要将上料机构4上的锂离子电池1转运至注液机传送带5上时,控制器控制注液机传送带5停止,并控制升降驱动机构21提升,待锂离子电池1的底部伸入第一夹持模32与第二夹持模33之间时,控制直线驱动机构34伸出以夹持锂离子电池1,上料机构4释放,由升降驱动机构21带动夹持机构3下降,待锂离子电池1落入注液机传送带5的托盘上时,控制直线驱动机构34缩回,夹持机构3释放锂离子电池1,开启注液机传送带5,锂离子电池1在注液机传送带5的输送下朝向注液机移动。
4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