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塔筒上吊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64411发布日期:2022-11-05 00:16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塔筒上吊座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装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塔筒上吊座。


背景技术:

2.近几年风力发电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迎来了蓬勃的发展。从初级阶段的2mw迅速发展到3mw、4mw、5mw、6mw、8mw、10mw、甚至12mw、16mw。随着发电机组发电量的增大,发电机组整机的重量也是逐步加大。作为风电机组的主要支撑部件:塔筒重量也是越来越大,对塔筒吊座的轻量化、安装简便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塔筒上吊座主要实现塔筒的水平翻转到竖直及竖直吊座转运两个动作。如图5所示,在实现这两个动作的过程中塔筒上吊座会受到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力,所以上吊座设计时需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兼顾经济性及安装的便利性。
4.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转板式塔筒上吊座(如图6和图7所示)配合卸扣组成十字铰接轴式结构,可以实现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转动,使用时卸扣受力状态良好,整体结构较好,但是制作成本高,吊座整体重量较重;受较大力作用时,转板与吊座耳板挤压力大,转动过程中容易出现转板卡阻现象;安装时,上吊座为斜向45
°
角,卸扣与转板重量较大且卸扣与转板为孔轴配合,造成安装比较费力,尤其在海上施工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安装耗时较长。
5.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吊耳式塔筒上吊座(如图8和图9所示)结构简单,吊座重量相对较轻,制作成本相对较低。但是卸扣只能两个方向转动,斜向受力时卸扣受力状态不理想,需要使用更大承载能力的卸扣来消除受力状态不理想所带来强度影响。安装时,上吊座为斜向45
°
角,卸扣重量较大且卸扣与吊座耳板为孔轴配合,造成安装比较费力,并且在海上施工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安装耗时较长。
6.因此,亟需一种新型塔筒上吊座来解决上述安装效率低和受力状态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塔筒上吊座,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塔筒上吊座,包括塔筒本体和所述塔筒本体端面固接的塔筒法兰,所述塔筒法兰等间距通过螺栓连接有四个上吊座,四个所述上吊座分别可拆卸连接有起吊索具,所述上吊座包括:吊座底板,所述吊座底板的顶面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吊座底板的两侧分别固接有辅助机构,所述吊座底板顶面固接有吊座耳板,所述吊座底板顶面两侧分别设置有加固机构,两所述加固机构均与所述吊座耳板侧面固接,所述吊座耳板的侧面顶部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设置有吊环,所述吊环的横切面直径小于所述贯穿孔孔径,所述吊环内圈贯穿设置有卸扣,所述卸扣与所述起吊索具可拆卸连接。
9.优选的,所述加固机构包括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所述第一加固板和所述第二加固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吊座耳板的两侧,所述第一加固板和所述第二加固板的底面均与
所述吊座底板顶面固接,所述第一加固板和所述第二加固板侧面分别与所述吊座耳板侧面固接。
10.优选的,所述吊座耳板、吊座底板、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通过焊接设置为一体结构。
11.优选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辅助环,所述辅助环设置为矩形结构,且所述辅助环的一侧设置为开放端,所述辅助环的开放端与所述吊座底板的侧面固接。
12.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分别开设在所述吊座底板的顶面两侧,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为圆形结构,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塔筒法兰上的螺纹孔形状适配,所述第二连接孔设置有腰型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宽度与所述塔筒法兰上的螺纹孔的孔径相适配。
13.优选的,所述吊环设置为椭圆结构。
14.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设置的吊座底板通过连接机构与固接在塔筒本体上的塔筒法兰可拆卸连接,设置的连接机构可以实现吊座底板快速的与塔筒法兰进行连接,同时保证吊座底板与塔筒法兰连接的稳定性,设置的辅助机构可以与辅助吊索进行连接,起到辅助起吊的作用,设置的吊座底板与吊座耳板焊接为一体,长吊环穿入吊座耳板孔内并进行特殊处理,长吊环再与卸扣进行连接。吊座整体重量及制造成本相对于转板式和吊耳式上吊座处于中等水平,使其更加便于进行吊装;长吊环可以在吊座耳板孔内任意方向转动,保证卸扣和吊座整体受力在任意状态下都处于合理状态,使用安全性上得到提升;长吊环相对于转板来说重量较轻,且长吊环内部空间较大,斜向安装时卸扣更容易穿入长吊环内,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发明一种新型塔筒上吊座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中上吊座起吊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中上吊座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发明中上吊座的侧视图;
20.图5为塔筒上吊座安装及使用状态图;
21.图6为常用转板式塔筒上吊座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常用转板式塔筒上吊座使用状态图;
23.图8为常用吊耳式塔筒上吊座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常用吊耳式塔筒上吊座使用状态图;
25.其中,1、塔筒本体;2、塔筒法兰;3、起吊索具;4、吊座底板;5、吊座耳板;6、吊环;7、卸扣;8、第一加固板;9、第二加固板;10、辅助环;11、第一连接孔;12、第二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7.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8.参照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塔筒上吊座,包括塔筒本体1和塔筒本体1端面固接的塔筒法兰2,塔筒法兰2等间距通过螺栓连接有四个上吊座,四个上吊座分别可拆卸连接有起吊索具3,上吊座包括:吊座底板4,吊座底板4的顶面设置有连接机构,吊座底板4的两侧分别固接有辅助机构,吊座底板4顶面固接有吊座耳板5,吊座底板4顶面两侧分别设置有加固机构,两加固机构均与吊座耳板5侧面固接,吊座耳板5的侧面顶部开设有贯穿孔,贯穿孔内设置有吊环6,吊环6的横切面直径小于贯穿孔孔径,吊环6内圈贯穿设置有卸扣7,卸扣7与起吊索具3可拆卸连接。
29.设置的吊座底板4通过连接机构与固接在塔筒本体1上的塔筒法兰2可拆卸连接,设置的连接机构可以实现吊座底板4快速的与塔筒法兰2进行连接,同时保证吊座底板4与塔筒法兰2连接的稳定性,设置的辅助机构可以与辅助吊索进行连接,起到辅助起吊的作用,设置的吊座底板4与吊座耳板5焊接为一体,长吊环6穿入吊座耳板5孔内并进行特殊处理,长吊环6再与卸扣7进行连接。吊座整体重量及制造成本相对于转板式和吊耳式上吊座处于中等水平,使其更加便于进行吊装;长吊环6可以在吊座耳板5孔内任意方向转动,保证卸扣7和吊座整体受力在任意状态下都处于合理状态,使用安全性上得到提升;长吊环6相对于转板来说重量较轻,且长吊环6内部空间较大,斜向安装时卸扣7更容易穿入长吊环6内,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安装效率。设置的加固机构可以起到固定吊座耳板5的效果,增加连接强度。
30.进一步优化方案,加固机构包括第一加固板8和第二加固板9,第一加固板8和第二加固板9分别设置在吊座耳板5的两侧,第一加固板8和第二加固板9的底面均与吊座底板4顶面固接,第一加固板8和第二加固板9侧面分别与吊座耳板5侧面固接。
31.设置的第一加固板8和第二加固板9可以对吊座耳板5起到固定的作用,使吊座耳板5与吊座底板4的连接强度更大,保证吊装过程中的稳定性。设置的卸扣7为现有技术因此不过多进行赘述。
32.进一步优化方案,吊座耳板5、吊座底板4、第一加固板8和第二加固板9通过焊接设置为一体结构。
33.将上述原件设置为一体结构,增强整体连接性。
34.进一步优化方案,辅助机构包括辅助环10,辅助环10设置为矩形结构,且辅助环10的一侧设置为开放端,辅助环10的开放端与吊座底板4的侧面固接。
35.设置的两个辅助环10对称设置,可以在与辅助吊索进行连接进行辅助起吊时更加稳定。
36.进一步优化方案,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孔11和第二连接孔12,第一连接孔11和第二连接孔12分别开设在吊座底板4的顶面两侧,第一连接孔11设置为圆形结构,且第一连
接孔11与塔筒法兰2上的螺纹孔形状适配,第二连接孔12设置有腰型孔,第二连接孔12宽度与塔筒法兰2上的螺纹孔的孔径相适配。
37.设置的第一连接孔11为圆形结构,在起到与塔筒法兰2连接的同时,可以起到限位效果,设置的第二连接孔12为腰型孔,可以增强适应性,同时第一连接孔11和第二连接孔12相互配合可以避免常规的吊座上开设两个长条形连接孔与塔筒法兰2连接后起吊时的滑动,增强稳定性。
38.进一步优化方案,吊环6设置为椭圆结构。
39.将吊环6设置为椭圆结构,其两端为圆弧形结构,这样的设置可以增强起吊时的稳定性,避免卸扣7在吊环6内大范围滑动。
4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1.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