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核酸检测用胶体金试剂盒包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25897发布日期:2022-09-14 14:16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式核酸检测用胶体金试剂盒包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胶体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体式核酸检测用胶体金试剂盒包装结构。


背景技术:

2.针对测试化学和生物物质的快速测试装置被广泛引用,而且经常代替一些传统的实验室内的测试。这些测试装置包括多种类型的测试,被用来进行诸如人类诊断、畜牧测试和食品环境测试等等。
3.胶体金法是目前使用最广的一种测试方法。胶体金是由氯金酸(haucl4)在还原剂如白磷、抗坏血酸、枸橼酸钠、鞣酸等作用下,可聚合成一定大小的金颗粒,并由于静电作用成为一种稳定的胶体状态,形成带负电的疏水胶溶液,由于静电作用而成为稳定的胶体状态,故称胶体金。胶体金在弱碱环境下带负电荷,可与蛋白质分子的正电荷基团形成牢固的结合,由于这种结合是静电结合,所以不影响蛋白质的生物特性。胶体金除了与蛋白质结合以外,还可以与许多其它生物大分子结合。根据胶体金的一些物理性状,如高电子密度、颗粒大小、形状及颜色反应,加上结合物的免疫和生物学特性,因而使胶体金广泛地应用于免疫学、组织学、病理学和细胞生物学等领域。胶体金标记,实质上是蛋白质等高分子被吸附到胶体金颗粒表面的包被过程。吸附机理可能是胶体金颗粒表面负电荷,与蛋白质的正电荷基团因静电吸附而形成牢固结合。用还原法可以方便地从氯金酸制备各种不同粒径、也就是不同颜色的胶体金颗粒。这种球形的粒子对蛋白质有很强的吸附功能,可以与葡萄球菌a蛋白、免疫球蛋白、毒素、糖蛋白、酶、抗生素、激素、牛血清白蛋白多肽缀合物等非共价结合,因而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验中成为非常有用的工具。
4.然而现有的胶体金试剂盒包装结构,包装分类复杂,在使用后会产生大大包装垃圾,不便于无害化处理,同时在使用,操作便捷性差,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5.为此我们设计一体式双面封膜的包装结构,相比于传统技术,其结构紧密,占用整体包装空间小,使用后的无污染物,达到无样本外泄的目的,便于无害化处理,在提升使用便捷性的前提下,减小了包装垃圾的扩散,能降低交叉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目的在于设计一体式双面封膜的包装结构,相比于传统技术,其结构紧密,占用整体包装空间小,使用后的无污染物,达到无样本外泄的目的,便于无害化处理,在提升使用便捷性的前提下,减小了包装垃圾的扩散,能降低交叉感染,相比现有技术提供一种一体式核酸检测用胶体金试剂盒包装结构,通过包括试剂盒,试剂盒内封装有胶体金试纸条,试剂盒的两侧对称设有封凹槽,封凹槽的槽口处胶接有第一密封膜,试剂盒一侧的封凹槽内设有与胶体金试纸条相匹配的观察窗、检测窗,观察窗与胶体金试纸条的反应区相对应,检测窗与胶体金试纸条的样品垫相对应,检测窗远离观察窗的一侧还设有第二收纳槽;第二收纳槽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储液管,储液管一端设有对接口,对接口的口沿
封装有第二密封膜,储液管内通过第二密封膜封装有裂解液,对接口的口沿内侧设有防脱凸沿,储液管的另一端连通有弹性软管,弹性软管远离储液管的一端与检测窗连通设置,检测窗内固定有压迫杆,第二收纳槽的槽口侧设有用于固定储液管的卡扣,储液管收纳在第二收纳槽内时,带动弹性软管绕压迫杆弯折且呈密封状;试剂盒另一侧的封凹槽内设有第一收纳槽,第一收纳槽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取样杆,取样杆的一端固定有棉签头,取样杆的另一端固定有胶接板,胶接板与第一收纳槽的槽壁胶接固定,棉签头与取样杆的连接节点处设有与防脱凸沿相匹配的防脱凹槽。
7.可实现在实际检测过程中,使用者可单手捏住手持端,并用另一只手撕扯第一收纳槽侧的第一密封膜,此时利用外力掰出胶接板,取出取样杆,利用取样杆的棉签头对待测的口鼻处进行采样,在掰出胶接板的同时,保持储液管的对接口向上设置,此时胶接板牵引第二密封膜的开启边侧对接口,使用者将沾附有样本的棉签头对接进储液管内,直至防脱凸沿与防脱凹槽对合,待棉签头的样本蛋白质在储液管的裂解液内裂解设计时间后,手持胶接板翻转取样杆及储液管,使弹性软管由受压迫杆挤压状翻转呈连通状,多次翻转储液管,并利用卡扣将储液管扣合在第二收纳槽内,使弹性软管再次挤压闭合,在此过程中,可利用重力将储液管内的裂解样本按指定计量的滴入检测窗,并利用毛细作业与胶体金试纸条的反应区进行抗原结合反应,达到单人自主快捷的检测的目的,使用过程中,棉签头不会与外界过多接触,使用者的双手无需接触额外的器具,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8.可选的,防脱凹槽的两侧分别设有密封垫和第二凸点,密封垫与对接口的口沿相匹配,储液管内设有与第二凸点相匹配的第一凸点,若干第一凸点等角度均分排布,储液管内壁在第一凸点远离防脱凸沿的一侧还固定有锥形圈垫,若干锥形圈垫沿储液管的轴线方向等距排布。
9.可选的,若干第一凸点的组成的圆环内径不小于若干第二凸点组成的圆环外径,第一凸点、第二凸点相接触的边侧均设有光滑倒角。
10.可选的,锥形圈垫的内径不小于取样杆的外径,锥形圈垫具有防止取样杆脱离储液管的单向阻逆性。
11.可选的,试剂盒的一端设有手持端,手持端上设有防护凸点。
12.可选的,第一密封膜、第二密封膜均为铝封膜结构,第一密封膜的开口侧均设置在靠近手持端的一侧。
13.可选的,第二密封膜的开启边侧呈j型叠合在一起,储液管、第二收纳槽上均设有与第二密封膜相匹配的通槽,第二密封膜开启边侧一端依次穿过储液管、第二收纳槽上的通槽并延伸至第一收纳槽内,且与胶接板固定连接。
14.可选的,弹性软管、储液管均为透明结构,弹性软管的内径不大于其壁厚的二倍值。
15.可选的,弹性软管与储液管的连接节点处设有球形孔,弹性软管内设有与球形孔相匹配的浮球。
16.可选的,浮球在裂解液内的浮力大于其自身重力。
1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发明通过带有手持端、密封凹槽、观察窗、检测窗、第一收纳槽、第二收纳槽、卡扣、通槽的试剂盒与带有对接口、防脱凸沿、第一凸点、锥形圈垫的储液管,以及带有棉签
头、防脱凹槽、密封垫、第二凸点、胶接板的取样杆间的相互配合,在实际检测过程中,使用者可单手捏住手持端,并用另一只手撕扯第一收纳槽侧的第一密封膜,此时利用外力掰出胶接板,取出取样杆,利用取样杆的棉签头对待测的口鼻处进行采样,在掰出胶接板的同时,保持储液管的对接口向上设置,此时胶接板牵引第二密封膜的开启边侧对接口,使用者将沾附有样本的棉签头对接进储液管内,直至防脱凸沿与防脱凹槽对合,待棉签头的样本蛋白质在储液管的裂解液内裂解设计时间后,手持胶接板翻转取样杆及储液管,使弹性软管由受压迫杆挤压状翻转呈连通状,多次翻转储液管,并利用卡扣将储液管扣合在第二收纳槽内,使弹性软管再次挤压闭合,在此过程中,可利用重力将储液管内的裂解样本按指定计量的滴入检测窗,并利用毛细作业与胶体金试纸条的反应区进行抗原结合反应,达到单人自主快捷的检测的目的,使用过程中,棉签头不会与外界过多接触,使用者的双手无需接触额外的器具,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18.(2)通过带有对接口、防脱凸沿、第一凸点、锥形圈垫的储液管,在棉签头与储液管对合时,利用防脱凸沿与防脱凹槽的对合时产生的压力,挤压密封垫,使对接口形成初级密封,利用棉签头与锥形圈垫的套接,完成二次密封,进而有效保证了储液管的密闭性,能有效防止检测源外泄的风险,在棉签头与储液管对合完毕后,使用者可旋转取样杆,使第一凸点与第二凸点发生相对旋转,利用第一凸点、第二凸点旋转产生的震动,使沾附在棉签头内的样本充分分散至裂解液中,加速了裂解效率,降低了检测时长。
19.(3)通过第一密封膜开启方向的设计,符合人体工学,使单人拆卸第一密封膜的便捷性得到有效提升,且此设计可让使用者始终单手捏住手持端,另一只手可完成剩余操作,进而避免了双手交错感染造成检测源不精准的现象。
20.(4)通过第二密封膜的j型叠合设计,保持储液管的对接口朝上的前提下,在掰出胶接板的同时,即可撕扯第二密封膜开启对接口,达到操作便捷的目的。
21.(5)通过带有浮球和球形孔的结构设计,在多次翻转储液管进行取样时,当储液管竖直向上时,浮球利用自身浮力上移并封堵球形孔,因此可保证只用少部分样本裂解液流入检测窗,避免取样过量的情况,提升了取样精准度。
22.(6)本发明采用一体式双面封膜的包装结构,相比于传统技术,其结构紧密,占用整体包装空间小,使用后的第一密封膜、第二密封膜等残留物仍然能与试剂盒保持一体式连接,且存储样本的储液管能利用取样杆的封堵和弹性软管的弯折密闭,达到无样本外泄的目的,便于无害化处理,在提升使用便捷性的前提下,减小了包装垃圾的扩散,操作便捷且能降低交叉感染的现象,具有市场前景,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技术的未拆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拆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底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拆取取样杆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拆取取样杆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的取样杆与储液管插接对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提取样本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储液管收纳与翻转取样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标号说明:试剂盒1、手持端11、密封凹槽12、观察窗13、检测窗14、第一收纳槽15、第二收纳槽16、卡扣161、通槽162、第一密封膜2、胶体金试纸条3、储液管4、对接口41、防脱凸沿42、第一凸点43、锥形圈垫44、取样杆5、棉签头51、防脱凹槽52、密封垫53、第二凸点54、胶接板55、第二密封膜6、弹性软管7、压迫杆71、球形孔72、浮球73。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式核酸检测用胶体金试剂盒包装结构,请参阅图1-10,包括试剂盒1,试剂盒1内封装有胶体金试纸条3,试剂盒1的两侧对称设有封凹槽12,封凹槽12的槽口处胶接有第一密封膜2,试剂盒1一侧的封凹槽12内设有与胶体金试纸条3相匹配的观察窗13、检测窗14,观察窗13与胶体金试纸条3的反应区相对应,检测窗14与胶体金试纸条3的样品垫相对应,检测窗14远离观察窗13的一侧还设有第二收纳槽16;第二收纳槽16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储液管4,储液管4一端设有对接口41,对接口41的口沿封装有第二密封膜6,储液管4内通过第二密封膜6封装有裂解液,对接口41的口沿内侧设有防脱凸沿42,储液管4的另一端连通有弹性软管7,弹性软管7远离储液管4的一端与检测窗14连通设置,检测窗14内固定有压迫杆71,第二收纳槽16的槽口侧设有用于固定储液管4的卡扣161,储液管4收纳在第二收纳槽16内时,带动弹性软管7绕压迫杆71弯折且呈密封状;试剂盒1另一侧的封凹槽12内设有第一收纳槽15,第一收纳槽15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取样杆5,取样杆5的一端固定有棉签头51,取样杆5的另一端固定有胶接板55,胶接板55与第一收纳槽15的槽壁胶接固定,棉签头51与取样杆5的连接节点处设有与防脱凸沿42相匹配的防脱凹槽52。
27.本发明通过带有手持端11、密封凹槽12、观察窗13、检测窗14、第一收纳槽15、第二收纳槽16、卡扣161、通槽162的试剂盒1与带有对接口41、防脱凸沿42、第一凸点43、锥形圈垫44的储液管4,以及带有棉签头51、防脱凹槽52、密封垫53、第二凸点54、胶接板55的取样杆5间的相互配合,在实际检测过程中,使用者可单手捏住手持端11,并用另一只手撕扯第一收纳槽15侧的第一密封膜2,此时利用外力掰出胶接板55,取出取样杆5,利用取样杆5的棉签头51对待测的口鼻处进行采样,在掰出胶接板55的同时,保持储液管4的对接口41向上设置,此时胶接板55牵引第二密封膜6的开启边侧对接口41,使用者将沾附有样本的棉签头51对接进储液管4内,直至防脱凸沿42与防脱凹槽52对合,待棉签头51的样本蛋白质在储液管4的裂解液内裂解设计时间后,手持胶接板55翻转取样杆5及储液管4,使弹性软管7由受
压迫杆71挤压状翻转呈连通状,多次翻转储液管4,并利用卡扣161将储液管4扣合在第二收纳槽16内,使弹性软管7再次挤压闭合,在此过程中,可利用重力将储液管4内的裂解样本按指定计量的滴入检测窗14,并利用毛细作业与胶体金试纸条3的反应区进行抗原结合反应,达到单人自主快捷的检测的目的,使用过程中,棉签头51不会与外界过多接触,使用者的双手无需接触额外的器具,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28.具体的,请参阅图5和图8,防脱凹槽52的两侧分别设有密封垫53和第二凸点54,密封垫53与对接口41的口沿相匹配,储液管4内设有与第二凸点54相匹配的第一凸点43,若干第一凸点43等角度均分排布,储液管4内壁在第一凸点43远离防脱凸沿42的一侧还固定有锥形圈垫44,若干锥形圈垫44沿储液管4的轴线方向等距排布,若干第一凸点43的组成的圆环内径不小于若干第二凸点54组成的圆环外径,第一凸点43、第二凸点54相接触的边侧均设有光滑倒角,锥形圈垫44的内径不小于取样杆5的外径,锥形圈垫44具有防止取样杆5脱离储液管4的单向阻逆性。
29.通过带有对接口41、防脱凸沿42、第一凸点43、锥形圈垫44的储液管4,在棉签头51与储液管4对合时,利用防脱凸沿42与防脱凹槽52的对合时产生的压力,挤压密封垫53,使对接口41形成初级密封,利用棉签头51与锥形圈垫44的套接,完成二次密封,进而有效保证了储液管4的密闭性,能有效防止检测源外泄的风险,在棉签头51与储液管4对合完毕后,使用者可旋转取样杆5,使第一凸点43与第二凸点54发生相对旋转,利用第一凸点43、第二凸点54旋转产生的震动,使沾附在棉签头51内的样本充分分散至裂解液中,加速了裂解效率,降低了检测时长。
30.具体的,请参阅图1-2,试剂盒1的一端设有手持端11,手持端11上设有防护凸点,第一密封膜2、第二密封膜6均为铝封膜结构,第一密封膜2的开口侧均设置在靠近手持端11的一侧。
31.通过第一密封膜2开启方向的设计,符合人体工学,使单人拆卸第一密封膜2的便捷性得到有效提升,且此设计可让使用者始终单手捏住手持端11,另一只手可完成剩余操作,进而避免了双手交错感染造成检测源不精准的现象。
32.具体的,请参阅图7-9,第二密封膜6的开启边侧呈j型叠合在一起,储液管4、第二收纳槽16上均设有与第二密封膜6相匹配的通槽162,第二密封膜6开启边侧一端依次穿过储液管4、第二收纳槽16上的通槽162并延伸至第一收纳槽15内,且与胶接板55固定连接。
33.通过第二密封膜6的j型叠合设计,保持储液管4的对接口41朝上的前提下,在掰出胶接板55的同时,即可撕扯第二密封膜6开启对接口41,达到操作便捷的目的。
34.具体的,请参阅图8-10,弹性软管7、储液管4均为透明结构,弹性软管7的内径不大于其壁厚的二倍值,弹性软管7与储液管4的连接节点处设有球形孔72,弹性软管7内设有与球形孔72相匹配的浮球73,浮球73在裂解液内的浮力大于其自身重力。
35.通过带有浮球73和球形孔72的结构设计,在多次翻转储液管4进行取样时,当储液管4竖直向上时,浮球73利用自身浮力上移并封堵球形孔72,因此可保证只用少部分样本裂解液流入检测窗14,避免取样过量的情况,提升了取样精准度。
36.本发明采用一体式双面封膜的包装结构,相比于传统技术,其结构紧密,占用整体包装空间小,使用后的第一密封膜2、第二密封膜6等残留物仍然能与试剂盒1保持一体式连接,且存储样本的储液管4能利用取样杆5的封堵和弹性软管7的弯折密闭,达到无样本外泄
的目的,便于无害化处理,在提升使用便捷性的前提下,减小了包装垃圾的扩散,操作便捷且能降低交叉感染的现象,具有市场前景,适合推广应用。
3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