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钢材电控储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02080发布日期:2022-09-21 09:11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钢材电控储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钢材储放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钢材电控储放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钢材通常可分为钢结构用钢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用钢筋,钢结构用钢主要有普通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品种有型钢、钢管和钢筋。型钢中有角钢、工字钢和槽钢。而钢筋混凝土结构用钢筋,按加工方法可分为:热轧钢筋、热处理钢筋、冷拉钢筋、冷拔低碳钢丝和钢绞线管;按表面形状可分为光面钢筋和螺纹;按钢材品种可分为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和合金钢等。
3.在建筑钢材制造中,经常会由很多成品的钢材需要放置,现有的一般采用钢材堆积的方式对钢材进行储放,而采用堆积的方式很容易造成底部钢材长期积压不通风,导致其受潮生锈,同时考虑到安全因素采用堆积的方式一般不会堆积太高,这样当钢材较多时,其整体占地面积大,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钢材电控储放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建筑钢材电控储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放架主体,所述储放架主体的内部形成有储放空间,所述储放空间两侧均沿其高度方向均匀水平设置有两两对称的承载部,对称设置的所述承载部之间的间距限定出储放钢材的长度;放料平台,设于对称设置的所述承载部一端之间,所述放料平台的顶部装配有能沿平行于承载部方向滑出或滑入储放空间的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上设置有仅能沿其高度方向滑动的钢材放料部;第一驱动机构,装配于放料平台底部用于驱动所述放料平台沿高度方向滑动,以使放料平台能移动至对应两两对称的承载部一端;第二驱动机构,其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滑动组件沿水平方向滑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在所述滑动组件滑出储放空间时,驱动所述钢材放料部向下移动,以使钢材放料部顶面的高度低于对应承载部顶面的高度,在所述滑动组件滑入储放空间时,驱动所述钢材放料部向上移动,以使钢材放料部顶面的高度高于对应承载部顶面的高度。
6.进一步地,所述储放架主体包括四根立柱和固定在四根立柱顶部的顶板,四根所述立柱和顶板合围限定出呈矩形的储放空间,承载部包括方型钢,方型钢的两端固定在两根对应的立柱侧壁上,且方型钢两端的下方还设置有与对应立柱固定的加强筋。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对称装配于放料平台底部两侧的剪叉式升降
机。
8.进一步地,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对称固定在放料平台顶部两侧并与承载部平行的定位条,一对所述定位条相对侧均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的内部滑动适配有滑动条,一对滑动条相对侧均固定有限位框,且限位框的内侧设有纵向贯穿的限位槽;所述钢材放料部包括一对钢材承载条,且一对所述钢材承载条分别纵向滑动设于一对限位框的限位槽中。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对称设于一对定位条相对侧并位于限位框下方的链轮驱动部件,所述链轮驱动部件包括对称转动设置在定位条两端的齿轮、套设在一对齿轮之间的链条,以及用于驱动其中一齿轮转动的驱动源;一对定位条的相对侧对称设置有导向槽,且导向槽与所述链条的形状相符并环绕在所述链条外侧;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定位条垂直并设于一对导向槽之间的移动支杆,所述移动支杆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导向槽内部并其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支杆的两端均套设有固定环,且所述固定环与链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对称设于移动支杆两端的伸缩件,所述伸缩件仅能沿其长度方向伸缩,所述伸缩件的一端通过套筒套设在移动支杆上,伸缩件的另一端延伸与对应的钢材承载条底部一端垂直固定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伸缩件包括第一液压筒、滑动设于第一液压筒内部的第一活塞,以及垂直设置第一活塞顶部的第一活动杆,所述第一活动杆的顶端贯穿所述第一液压筒的顶壁与所述钢材承载条底部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一对液压辅助组件,一对液压辅助组件分别设于两个限位槽远离第一液压筒一端,所述液压辅助组件包括通过支撑板与限位框固定连接第二液压筒、滑动设于第二液压筒内部的第二活塞,以及垂直设置第二活塞顶部的第二活动杆,所述第二活动杆的顶部贯穿所述第二液压筒的顶壁与所述钢材承载条底部的另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连接软管,所述连接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液压筒内部底端连通,所述连接软管的另一端第二液压筒内部底端连通。
11.与现有技术相比,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储放架主体结构简单,用料少,并且成型的储放架主体四周具有通风空隙,以实现在储放钢材时进行通风,避免钢材堆积在一起导致钢材生锈。
12.2、本发明在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配合驱动下,能将排列好的钢材精准的送入储放架主体每层的承载部进行储放。
13.3、本发明的储放架主体每层送料和卸料过程,只需控制驱动源的正反转动带动链轮组件的链条正反运行即可实现,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14.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15.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储放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放料平台以及滑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放料平台的钢材放料部的分离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b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的c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的储放钢材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的放料平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a-a向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的d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0的e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发明的滑动组件滑出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发明的滑动组件滑出状态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4的b-b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5的f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5的g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发明的导向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00、储放架主体;200、储放空间;300、承载部;400、放料平台;500、滑动组件;600、钢材放料部;700、第一驱动机构;800、第二驱动机构;110、立柱;120、顶板;310、方型钢;320、加强筋;810、第一驱动组件;820、第二驱动组件;510、定位条;520、限位滑槽;530、滑动条;540、限位框;550、限位槽;610、钢材承载条;811、链轮驱动部件;812、导向槽;813、移动支杆;814、固定环;815、伸缩件;821、液压辅助组件;822、连接软管;811a、齿轮;811b、链条;811c、驱动源;812a、上滑槽;812b、下滑槽;812c、弧形槽;815a、第一液压筒;815b、第一活塞;815c、第一活动杆;821a、支撑板;821b、第二液压筒;821c、第二活塞;821d、第二活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
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19.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0.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1.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2.请参阅图1-1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钢材电控储放装置,包括储放架主体100,所述储放架主体100的内部形成有储放空间200,所述储放空间200两侧均沿高度方向均匀水平设置有两两对称的承载部300,对称设置的所述承载部300之间的间距限定出所储放钢材的长度。储放空间200内两两对称设置的承载部300形成一层,储放空间200内每一层都可以储存多根钢材,储放时,钢材的两端分别搭设在对称的承载部300顶部并沿其长度方向均匀排列,使得钢材整齐的纵向堆放以减小钢材的占用空间。
23.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放架主体100包括四根立柱110和固定在四根立柱110顶部的顶板120,四根所述立柱110和顶板120合围限定出呈矩形的储放空间200,承载部300包括方型钢310,方型钢310的两端固定在两根对应的立柱110侧壁上,且方型钢310两端的下方还设置有与对应立柱110固定的加强筋320。如此设计的目的,减少搭建储放架主体100的用料,并且使得储放架主体100四周具有通风空隙,以实现在储放钢材时进行通风,避免钢材堆积在一起导致钢材生锈。
24.由于钢材储放时需要将钢材摆放在放料平台400对称的承载部300上,受空间和高度影响,为了方便将钢材摆放至储放空间200内。如图1所示,为此,我们设计一放料平台400,以及驱动放料平台400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700和第二驱动机构800,从而方便将钢材送入储放空间200中。
25.如图1所示,所述放料平台400设于对称设置的所述承载部300一端之间,所述放料平台400的顶部装配有能沿平行于承载部300方向滑出或滑入储放空间200的滑动组件500,所述滑动组件500上设置有仅能沿其高度方向滑动的钢材放料部600;所述第一驱动机构700装配于放料平台400底部用于驱动所述放料平台400沿高度方向滑动,以使放料平台400能移动至对应两两对称的承载部300一端;所述第二驱动机构800其包括第一驱动组件810和第二驱动组件820,所述第一驱动组件810用于驱动所述滑动组件500沿水平方向滑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820用于在所述滑动组件500滑出储放空间200时,驱动所述钢材放料部600向下移动,以使钢材放料部600顶面的高度低于对应承载部300顶面的高度,在所述滑动组件500滑入储放空间200时,驱动所述钢材放料部600向上移动,以使钢材放料部600顶面的
高度高于对应承载部300顶面的高度。
26.第一驱动机构700可以驱动放料平台400上下进行移动,由此在放料前,放料平台400可移动至最低处,方便操作人员将钢材整理并列放置于钢材放料部600上(这里并列是指钢材水平并垂直于承载部300放置),当钢材放置完成后,由第一驱动机构700驱动放料平台400移动至对应两两对称的承载部300一端,随后通过第二驱动机构800的第一驱动组件810带动滑动组件500移动至储放空间200内部(具体的为对称的承载部300正上方),在此过程中,第二驱动机构800的第二驱动组件820驱动钢材放料部600向上移动,以使钢材放料部600顶面的高度高于对称设置的承载部300顶面的高度,进而使得滑动组件500能从对称的承载部300上端空间滑入储放空间200中,而当滑动组件500完全滑入至对称的承载部300正上方后,由第二驱动机构800的第二驱动组件820带动钢材放料部600向下移动,以使钢材放料部600顶面的高度低于对称设置的承载部300顶面的高度,而在此过程中,钢材放料部600向下移动能使得钢材的两端搭载于对称的承载部300顶部,进而使得钢材与钢材放料部600分离,以完成储存工作,最后由第二驱动机构800的第一驱动组件810带动滑动组件500复位即可完成一层的储放工作,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将钢材都送入储存空间内部。
27.当操作人员在进行钢材的装载工作过程中,所存储的钢材重量较轻时,操作人员可手动将钢材搬放至钢材放料部600上,当所储存的钢材重量较大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搬运机器(搬运机器可以为吊机、叉车等)将钢材搬放至钢材放料部600上。
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700包括对称装配于放料平台400底部两侧的剪叉式升降机。利用剪叉式升降机在折叠时能收缩高度低的特点,使得放料平台400能尽可能的降低高度,有利于操作人员对钢材进行放置,剪叉式升降机为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和原理这里不再阐述。
29.当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700也可以为其他能实现放料平台400升降的其他结构,例如可以为液压伸缩杆、电动伸缩杆和螺杆结构等。
30.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组件500包括对称固定在放料平台400顶部两侧并与承载部300平行的定位条510,一对所述定位条510相对侧均开设有限位滑槽520,所述限位滑槽520的内部滑动适配有滑动条530,一对滑动条530相对侧均固定有限位框540,且限位框540的内侧设有纵向贯穿的限位槽550;所述钢材放料部600包括一对钢材承载条610,且一对所述钢材承载条610分别纵向滑动设于一对限位框540的限位槽550中。定位条510提供一对平行于承载部300的限位滑槽520,滑动条530能在限位滑槽520滑动,以方便滑动条530滑入或滑出储放空间200中,而钢材的两端部分搭载在一对滑动条530上,在一对滑动条530移动时能将钢材送入储放空间200。
31.如图5、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810包括对称设于一对定位条510相对侧并位于限位框540下方的链轮驱动部件811,所述链轮驱动部件811包括对称转动设置在定位条510两端的齿轮811a、套设在一对齿轮811a之间的链条811b,以及用于驱动其中一齿轮811a转动的驱动源811c;一对定位条510的相对侧对称设置有导向槽812,且导向槽812与所述链条811b的形状相符并环绕在所述链条811b外侧;所述第一驱动组件810还包括与所述定位条510垂直并设于一对导向槽812之间的移动支杆813,所述移动支杆813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导向槽812内部并其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支杆813的两端均套设有固定环814,且所述固定环814与链条811b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810还包括对称设于移动支杆
813两端的伸缩件815,所述伸缩件815仅能沿其长度方向伸缩,所述伸缩件815的一端通过套筒套设在移动支杆813上,伸缩件815的另一端延伸与对应的钢材承载条610底部一端垂直固定连接。其中,驱动源811c为带减速器的电机。
32.应用时,由两个驱动源811c同步带动一对链轮驱动部件811的齿轮811a转动,进而带动一对链条811b运行,而一对链条811b运行通过固定环814能带动移动支杆813沿导向槽812移动,由于移动支杆813的两端通过套筒固定一对伸缩件815,伸缩件815仅能沿其长度方向伸缩,且伸缩件815的另一端延伸与对应的钢材承载条610底部一端垂直固定连接,进而在移动支杆813沿导向槽812移动过程中可使得滑动条530、限位框540以及钢材承载条610滑入储放空间200后滑出储放空间200,完成送料复位工作,此过程中由驱动源811c带动齿轮811a转动即可完成。伸缩件815设置的目的在于,能进行伸缩以弥补移动杆纵向位移。
33.如图18所示,具体而言,导向槽812包括相互平行的上滑槽812a和下滑槽812b,以及对称设于上滑槽812a和下滑槽812b两端的弧形槽812c。
34.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件815包括第一液压筒815a、滑动设于第一液压筒815a内部的第一活塞815b,以及垂直设置第一活塞815b顶部的第一活动杆815c,所述第一活动杆815c的顶端贯穿所述第一液压筒815a的顶壁与所述钢材承载条610底部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820包括一对液压辅助组件821,一对液压辅助组件821分别设于两个限位槽550远离第一液压筒815a一端,所述液压辅助组件821包括通过支撑板821a与限位框540固定连接第二液压筒821b、滑动设于第二液压筒821b内部的第二活塞821c,以及垂直设置第二活塞821c顶部的第二活动杆821d,所述第二活动杆821d的顶部贯穿所述第二液压筒821b的顶壁与所述钢材承载条610底部的另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机构还包括连接软管822,所述连接软管8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液压筒815a内部底端连通,所述连接软管822的另一端第二液压筒821b内部底端连通。
35.当移动支杆813位于导向槽812的上滑槽812a中时,此时钢材承载条610位于最高位置处、第一活塞815b位于第一液压筒815a的最低位置处、第二活塞821c位于第二液压筒821b的最高位置处、第一活塞815b与第一液压筒815a的底端之间距离最小、第二活塞821c和第二液压筒821b的底端之间距离最大、且第一活塞815c与第一液压筒815a的底端之间、第二活塞821c和第二液压筒821b的底端之间、连接软管822内部均充满油液(如图11和图12);当移动支杆813位于导向槽812的下滑槽812b中时,此时钢材承载条610位于最底位置处、第一活塞815b位于第一液压筒815a的最高位置处、第二活塞821c位于第二液压筒821b的最低位置处,第二活塞821c和第二液压筒821b的底端之间的油液通过连接软管822进入第一活塞815b与第一液压筒815a的底端之间(如图16和图17)。
36.当移动支杆813在导向槽812的上滑槽812a中移动至下滑槽812b中时,此时第一液压筒815a发生纵向向下位移,第一活塞815b与第一液压筒815a底端的间距增大,油液储存空间增大,在钢材承载条610的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第一活塞815b与第二活塞821c分别在第一液压筒815a和第二液压筒821b内部向下移动,且第二液压筒821b内部的油液会通过连接软管822进入第一液压筒815a中,钢材承载条610下移使其高度降低(参考图11和图16;以及图12和图17)。
37.当移动支杆813在导向槽812的下滑槽812b内移动至上滑槽812a中时,此时第一液
压筒815a发生纵向向上位移,第一活塞815b与第一液压筒815a底端的间距减小,油液储存空间减小,在油液的压力作用下,第一活塞815b与第二活塞821c分别在第一液压筒815a和第二液压筒821b内部向上移动,且第一液压筒815a内部的油液会通过连接软管822进入第二液压筒821b中,钢材承载条610上移使其高度增加(参考图16和图11;以及图17和图12)。
38.由上述可知,当链条811b运行带动移动支杆813沿着上滑槽812a——弧形槽812c——下滑槽812b——弧形槽812c方向移动过程中(1、当在移动支杆813在上滑槽812a滑动时,可带动滑动条530、限位框540以及钢材承载条610滑入储放空间200中,且当移动支杆813移动至靠近储放空间200的一端时,钢材承载条610移动至承载部300正上方;2、当在移动支杆813通过弧形槽812c移动至下滑槽812b过程中,钢材承载条610会向下移动使其高度降低并在移动至下滑槽812b中后,钢材承载条610的顶面高度会低于对称承载部300顶部的高度;3、当在移动支杆813通过弧形槽812c移动至上滑槽812a过程中,钢材承载条610会向上移动使其高度降低,并在移动至下滑槽812b中后其钢材承载条610的顶面高度会高于对称承载部300顶部的高度)能在将钢材送入储放空间200时,使得钢材承载条610的顶面高度会高于对称承载部300顶部的高度,方便输送钢材,在完全将钢材送入对称的承载部300上方时,能使得钢材承载条610的顶面高度会低于对称的承载部300顶部的高度,进而使得钢材与钢材承载条610分离搭载在对称的承载部300上完成储放,随后钢材承载条610复位,进行下一次储放工作;当链条811b运行带动移动支杆813沿着下滑槽812b——弧形槽812c——上滑槽812a——弧形槽812c方向移动过程中,通过上述原理,钢材承载条610的顶面高度会低于对称的承载部300顶部的高度,方便其插入对称承载部300的下方,当完全将钢材插入对称的承载部300下方时,能使得钢材承载条610的顶面高度会低于对称承载部300顶部的高度,从而将对称的承载部300上的钢材铲起移出储放空间200完成卸料工作。
39.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上料和卸料只需控制驱动源811c的正反转动即可实现,结构简单,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40.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存放钢材为管状的,可以在钢材承载条610的顶部均匀开设有凹坑(未示出),相应的,所述承载部300表面也可以均匀设置有凸起(未示出)。以防止管状的钢材滚动。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