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具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15166发布日期:2022-11-16 07:18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具盒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收纳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具盒。


背景技术:

2.工具盒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到的一类收纳装置,包括外壳和内盒两部分,内盒上设有用于收容物品的收容区。现有的工具盒通过在外壳上设置翻盖,以实现工具盒内物品的取放。上述翻盖在使用过程中需将其翻转预设角度后,才能将物品放置于内盒。由于翻盖是活动设于外壳上的,当用户在取放物品的过程中碰撞到翻盖或是外壳时,翻盖在外力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闭合外壳,造成用户取放动作的中断,严重的还可能将用户的手部夹住,存在使用不便的痛点。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具盒,具有使用操作方便的优点。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工具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盒,具有中空腔和侧开口,所述中空腔与所述侧开口连通;内盒,与所述外盒滑动配接,所述内盒能够通过所述侧开口插设于所述中空腔;所述内盒至少具有锁定状态和弹出状态,在所述锁定状态,所述内盒的收容区收容于所述中空腔内;在所述弹出状态,所述内盒部分通过所述侧开口延伸至所述中空腔外侧;锁合组件,设于所述外盒与所述内盒之间;其中,所述内盒具有裸露于所述外盒的按压面,所述锁合组件响应于用户对所述按压面的按压动作而迫使所述内盒在所述锁定状态与所述弹出状态之间切换。
5.优选地,所述内盒还具有脱离所述外盒时的取出状态。
6.优选地,在所述内盒处于所述锁定状态时,所述按压面位于所述侧开口处,使得所述按压面为所述外盒的外周面的一部分。
7.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8.1)本发明中,通过按压内盒的按压面能够实现内盒在锁定状态与弹出状态之间的切换,具有使用操作方便的优点。
9.2)本发明中,内盒的按压面裸露于外盒的侧开口处且与外盒的外周面形成一整体,在便于用户手部的操作的同时还具有美观大方的优点。
10.3)本发明中,拉杆的第二端在滑槽内单向滑动,能够有效保证拉杆的第二端运动线路的唯一性,具有运动稳定、可靠的优点。
11.4)本发明的内盒具有锁定状态、弹出状态以及取出状态,用户可根据不同的需求将内盒切换至不同的状态,具有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工具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内盒处于弹出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内盒处于锁定状态时的纵向方向上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图4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6为内盒处于锁定状态时的横向方向上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7为内盒处于弹出状态时的横向方向上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8为外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9为锁合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10为拉杆的第二端位于滑槽的复位位置时的示意图;
22.图11为拉杆的第二端位于滑槽的卡位位置时的示意图;
23.图12为图1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13为滑轨座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4为图13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15为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6为内盒的俯视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7为内盒的仰视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8为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1.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32.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3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具盒,用于存储物品。在一应用场景中,所述工具盒用于存放文具,例如,笔、回形针、橡皮等。在另一应用场景中,所述工具盒用于存放医疗器械,例如,手术刀、镊子、试剂、绷带等。在又一应用场景中,所述工具盒用于存放各类五金工具,例如,螺丝刀、扳手、钳子、批头等。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举例仅是所述工具盒的部分适用场景。在其他可行且不可被明确排除的场景中,所述工具盒还可以用于存放种子等,在此不做一一赘述。
34.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所述工具盒包括外盒100、内盒200和锁合组件300。其中,外盒100呈内部中空且一侧开口设置,以形成相连通的中空腔110和侧开口120。内盒200与外盒100滑动配接,内盒200能够通过侧开口120插设于中空腔110。
35.请参阅图1并结合图16所示,内盒200设有用于放置物品的收容区240和裸露于外
盒100的按压面210。其中,按压面210可以是内盒200的外表面,也可以是内盒200外表面上设置的按钮(图中未示意)的表面。
36.其中,内盒200至少具有锁定状态和弹出状态。锁合组件300设于外盒100与内盒200之间,并且响应于用户对按压面210的按压动作而迫使内盒200在锁定状态与弹出状态之间切换。其中,附图1、附图4和附图6为内盒200处于锁定状态时的示意图;附图3和附图7为内盒200处于弹出状态时的示意图。
37.内盒200在锁定状态时,内盒200的收容区240位于中空腔110内,内盒200相对外盒100关闭,不能取放物品。此时,按压面210位于侧开口120处,使得按压面210为外盒10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在内盒200处于锁定状态时,按压面210与侧开口120所在的面大致重合,即按压面210与侧开口120大致齐平分布。应予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大致”可以理解为接近、近似,或者是与目标值相差在预定范围内。
38.当然,当内盒200处于锁定状态时,按压面210也可以外凸于侧开口120,还可以相对侧开口120内凹。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是,按压面210与侧开口120齐平分布,从外观上看更为美观大方。
39.内盒200在弹出状态时,内盒200部分通过侧开口120延伸至中空腔110外侧,此时,内盒200相对外盒100打开,用户可以进行物品的取放。上述“内盒200部分通过侧开口120延伸至中空腔110外侧”有如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内盒200上的收容区240部分位于中空腔110的外侧、部分位于中空腔110的内;第二种情况,内盒200的收容区240均位于中空腔110的外侧。其中,内盒200在第一种情况下弹出的区域小于内盒200在第二种情况下弹出的区域。
40.在本实施例中,当内盒200处于弹出状态时,外盒100与内盒200之间无连接关系,此时,用户可进一步地抽拉内盒200,使得内盒200完全脱离外盒。由上述可知,内盒200除了具有锁定状态和弹出状态之外,还具有脱离外盒100时的取出状态。
41.在取出状态下,内盒200与外盒100之间相互独立,内盒200可以根据用户需要任意放置,使用非常的便利,也扩大了所述工具盒的使用场景。另外,当内盒200脱离外盒100后,还可以对位于外盒100内的锁合组件300进行维护和清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锁合组件300的使用寿命。
42.请参阅图4并结合图8所示,外盒100设有侧开口120的侧端为外盒100的第一侧端,外盒100上与第一侧端相对的侧端为第二侧端130。在本实施例中,内盒200在第一侧端和第二侧端130所在的方向上移动。可以理解为,内盒200可沿第一侧端至第二侧端130的方向移动,也可以沿第二侧端130至第一侧端的方向移动。
43.其中,第二侧端130优选为封闭端,在将第二侧端130设为封闭端后,外盒100上只具有一个侧开口120,内盒200只能通过上述侧开口120插设于中空腔110内,具有安装的唯一性。另外,在将第二侧端130设为封闭端后,整体视觉上更为美观。当然,也不排除第二侧端130为敞开端的情况,上述“敞开端”是指第二侧端130与第一侧端类似,也设有开口。
44.请参阅图4、图5、图9和图17所示,锁合组件300包括相配合的锁定单元和行程限位单元320。其中,锁定单元包括锁定件310和锁定槽220,锁定件310位于外盒100的中空腔110内且与外盒100活动连接,锁定槽220设于内盒200的外周面上且与锁定件310配合。
45.上述“锁定件310与外盒100活动连接”是指:锁定件310活动设于中空腔110内,也
就是说,锁定件310在中空腔110内的位置是可变化的。上述“锁定槽220与锁定件310配合”是指:锁定件310与锁定槽220之间具有相互卡合的状态和脱离卡合的状态。
46.具体而言,锁定件310具有当内盒200处于锁定状态时与锁定槽220卡合的第一位置和当内盒200处于弹出状态时与锁定槽220脱离的第二位置。附图4、附图5和附图11是锁定件310位于第一位置处时的相关示意图;附图10和附图12是锁定件310位于第二位置处时的相关示意图。
47.锁定件310响应于按压面210的被操作而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第二位置是内盒200弹出结束后的位置,并非过程状态的位置。上述“按压面210的被操作”是指:用户手部对按压面210的按压动作,或是其他外力对按压面210产生的按压动作。
48.关于锁定件310的运动情况,具体地,当内盒200由锁定状态向弹出状态切换时,锁定件310具有在外力作用下沿靠近中空腔方向移动的第一位移和沿远离中空腔方向移动的第二位移,其中,上述第二位置为第二位移的末位置,第一位移与第二位移的方向相反。
49.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靠近中空腔的方向”是指:侧开口120至第二侧端130的方向;上述“远离中空腔的方向”是指:第二侧端130至侧开口120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侧端130所在位置定义为“里侧”、侧开口120所在位置定义为“外侧”。上述“靠近中空腔的方向”是指沿外侧至里侧的方向,即朝向里侧的方向。上述“远离中空腔的方向”是指沿里侧至外侧的方向,即朝向外侧的方向。
50.当内盒200由弹出状态向锁定状态切换时,锁定件310在内盒200的带动下沿外侧至里侧的方向移动至第一位置处,以使锁定件310与内盒200上的锁定槽220相卡合。上述锁定件310的移动定义为第三位移,第三位移与上述第一位移的方向相同。
51.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至图12所示,行程限位单元320用于限定锁定件310在内盒200的移动方向上的移动位置。其中,行程限位单元320包括滑槽、拉杆322以及弹性件323。
52.滑槽设于滑轨座321上,具体地,滑轨座321呈块状,滑槽凹陷形成于滑轨座321上。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滑槽凹陷形成于滑轨座321的顶端面上,上述“顶端面”为针对所述工具盒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方向而言的,下文中涉及的方位均以所述工具盒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方向而言的或是以附图方向而言的。当然,滑槽还可以位于滑轨座321的侧壁上,下文以滑槽位于滑轨座321的顶端面上为例进行阐述。
53.拉杆322的第一端相对外盒100固定、第二端滑动设于滑槽中。弹性件323为压簧,具有弹性恢复力。弹性件323的第一端相对外盒100固定、第二端与滑轨座321连接。弹性件323和拉杆322在内盒200的移动方向上间隔设置,其中,弹性件323靠近侧开口120,拉杆322远离侧开口120。
54.滑轨座321与锁定件310固连,锁定件310通过滑轨座321与外盒100活动连接,当滑轨座321移动时,锁定件310跟随滑轨座321同步移动。
55.请参阅图17所示,内盒200上还设有推动部230,推动部230较锁定槽220远离按压面210分布,即推动部230位于锁定槽220的里侧。当内盒200由弹出状态向锁定状态切换时,推动部230在内盒200的带动下朝向外盒100的方向移动,以使推动部230与滑轨座321抵接。在推动部230与滑轨座321抵接后,内盒200可推动滑轨座321移动,从而带动锁定件310朝向
里侧移动。
56.在本实施例中,锁定件310的第一位移和第三位移是在按压面210被按压时产生的,即第一位移和第三位移的驱动力是:用户按压上述按压面210时所施加的力。具体地,当用户按压上述按压面210后,内盒200被朝向里侧推动,直至内盒200上的推动部230与滑轨座321抵接后,内盒200推动滑轨座321和锁定件310朝向里侧移动。其中,上述第一位移和第三位移的位移方向为侧开口120至第二侧端130的方向。
57.锁定件310的第二位移是在弹性件323的弹性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即第二位移的驱动力是:弹性件323所提供的弹性力。具体地,当内盒200由锁定状态向弹出状态切换时,此时,滑轨座321和锁定件310在弹性件323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朝向外侧移动,从而使得内盒200弹出外盒100。其中,上述第二位移的位移方向为第二侧端130至侧开口120的方向。
58.由于锁定件310在内盒200由锁定状态向弹出状态切换时具有沿侧开口120至第二侧端130方向的第一位移。当内盒200处于锁定状态时,内盒200靠近第二侧端130的端面与第二侧端130之间存在第一间隙,滑轨座321靠近第二侧端130的端面与第二侧端130之间存在第二间隙。其中,第一位移产生的位移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中较小的一者。由此,保证第一位移的位移量。
59.在本实施例中,中空腔110内固设有底板340。其中,拉杆322的第一端固设于底板340上,第二端在滑槽内滑动;弹性件323的第一端固设于底板340上,第二端与滑轨座321固连。
60.请参阅图2、图9和图10所示,底板340通过紧固件(图中未示意)固设于中空腔110内,上述紧固件可以为螺钉、螺栓等。其中,外盒100的底部设有安装孔位140,底板340上设有与上述安装孔位140对应的对接孔342,安装时,紧固件穿过安装孔位140后与对接孔342螺纹连接。
61.底板340与滑轨座321之间设有导向限位结构,导向限位结构被配置为使得滑轨座321在底板340上按照预设轨迹滑动,从而保证滑轨座321运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预设轨迹平行于内盒200相对外盒100的移动方向。
62.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和图15所示,底板340具有导向槽341,滑轨座321通过导向槽341在内盒200的移动方向上滑动设置于底板340上。在本实施例中,滑轨座321位于导向槽341的范围内,滑轨座321未超出导向槽341的槽口(上表面)。为了防止滑轨座321脱离导向槽341,中空腔内还设有压板350,压板350设于底板340上且盖设于导向槽341的槽口处,以防止滑轨座321在滑动过程中脱离导向槽341。具体而言,压板350位于滑轨座321、拉杆322和弹性件323的上方。
63.在另一实施例中,底板340和滑轨座321其中一者上设有滑轨(图中未示意),其中另一者上设有与滑轨配合的滑块(图中未示意),滑轨座321通过滑轨与滑块之间的配合设于底板340上。优选地,底板340上固设有滑轨,滑轨座321的底部固设有滑块,滑轨座321能够通过滑块与滑轨之间的配合滑动设于底板340上。压板350可盖设于滑轨座321远离底板340的一侧,以防止滑轨座321脱离底板340。
64.关于滑槽的结构,请参阅图13所示,滑槽具有复位位置f和卡位位置k。当锁定件310处于第一位置时,拉杆322的第二端位于卡位位置k,此时,内盒200处于锁定状态时。当锁定件310处于第二位置时,拉杆322的第二端位于复位位置f,此时,内盒200处于弹出状
态。
65.在内盒200由弹出状态向锁定状态切换时,内盒200、滑轨座321和拉杆322之间的运动关系如下:首先,用户在内盒200的按压面210上施加朝向第二侧端130方向的推力,内盒200在上述外力的作用下推动滑轨座321移动,锁定件310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锁定件310与锁定槽220卡合,与此同时,使得拉杆322的第二端在滑槽内从复位位置f移动至卡位位置k。
66.在上述过程中,拉杆322的位置是固定的,拉杆322的第二端之所以能够从复位位置f移动至卡位位置k,是由于滑轨座321朝向第二侧端130方向移动而造成的。在滑轨座321朝向第二侧端130移动的过程中,弹性件323处于拉伸状态。在拉杆322的第二端位于卡位位置k时,由于拉杆322的第二端与卡位位置k之间的卡合关系,滑轨座321无法在弹性件323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朝向侧开口120方向移动,此时,内盒200被锁定于外盒100内。
67.在内盒200由锁定状态向弹出状态切换时,用户通过按压上述按压面210,使得内盒200推动滑轨座321和锁定件310朝向第二侧端130方向移动,以使拉杆322的第二端在滑槽内移出卡位位置k,此时,弹性件323在自身弹性力的作用下拉动滑轨座321复位,拉杆322的第二端移动至复位位置f,同时,锁定件310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68.在上述过程中,锁定件310朝向第二侧端130的运动产生的位移即为上述第一位移。由于拉杆322的位置是固定的,滑轨座321在弹性件323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沿第二侧端130至侧开口120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拉杆322的第二端移动至复位位置f。
69.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并结合图14所示,滑槽包括直线槽324和环形槽325,直线槽324与环形槽325连通。直线槽324沿滑轨座321和锁定件310的移动方向分布。直线槽324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直线槽324的第一端较直线槽324的第二端更靠近环形槽325分布。其中,直线槽324的第一端与环形槽325连通,直线槽324的第二端为复位位置f。环形槽325包括卡位凹部3251,卡位凹部3251与直线槽324的第一端的连线与直线槽324共线分布,卡位凹部3251形成了卡位位置k。
70.为了使得拉杆322的第二端能够在卡位位置k与复位位置f之间有序的切换,在本实施例中,拉杆322的第二端在滑槽内沿预设方向单向滑动。对于环形槽325而言,上述“沿预设方向单向滑动”是指:拉杆322的第二端在环形槽325内沿顺时针方向或是逆时针方向滑动。对于直线槽324而言,不管拉杆322的第二端在环形槽325内是顺时针滑动还是逆时针滑动,拉杆322的第二端在直线槽324内的滑动方向始终如下:直线槽324的第二端(复位位置f)
‑‑
直线槽324的第一端
‑‑
环形槽325内的卡位凹部3251
‑‑
直线槽324的第一端
‑‑
直线槽324的第二端(复位位置f)。下文以拉杆322的第二端在环形槽325内按照顺时针方向滑动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71.为了能够实现拉杆322的第二端在环形槽325内单向滑动,卡位凹部3251包括单向限位结构。关于卡位凹部3251,在本实施例中,卡位凹部3251具有位于拉杆322滑动路径上的第一侧壁3252和第二侧壁3253,第一侧壁3252位于第二侧壁3253的上游。第一侧壁3252为垂直于卡位凹部3251槽底的面体,第二侧壁3253的底端与环形槽325的槽底接触,并且第二侧壁3253与环形槽325的槽底呈钝角设置。
72.上述第一侧壁3252与卡位凹部3251槽底之间呈垂直状态,能够形成台阶结构。在上述“台阶结构”的阻挡作用下,拉杆322的第二端只能沿第一侧壁3252至第二侧壁3253的
方向滑动,而无法沿第二侧壁3253至第一侧壁3252的方向滑动。
73.在沿第一侧壁3252至第二侧壁3253的方向上,由于第二侧壁3253与环形槽325的槽底呈钝角设置,第二侧壁3253形成一坡面结构。当拉杆322的第二端滑动至上述坡面结构时,拉杆322的第二端会顺着第二侧壁3253滑出卡位凹部3251。此时,滑轨座321在弹性件323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沿第二侧端130至侧开口120的方向滑动,拉杆322的第二端移动至复位位置f,同时,锁定件310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74.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14所示,环形槽325还包括位于卡位凹部3251两侧的第一连接槽3254和第二连接槽3255,第一连接槽3254位于卡位凹部3251的上游,第二连接槽3255位于卡位凹部3251的下游;第一连接槽3254与第二连接槽3255的连接处与直线槽324的第一端连通。
75.为了使得拉杆322的第二端能够在环形槽325内更好地实现单向滑动的目的,本实施例中,在卡位凹部3251设有上述单向限位结构的基础上,环形槽325的下述位置处也可以设有单向限位结构,以确保拉杆322的第二端在滑槽内单向运动。
76.具体而言,在卡位凹部3251设有单向限位结构的基础上,下述位置处也设有上述单向限位结构:
77.第一种设置情况,第一连接槽3254的延伸方向上设有上述单向限位结构;
78.第二种设置情况,第二连接槽3255的延伸方向上设有上述单向限位结构;
79.第三种设置情况,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槽以及直线槽的交汇处设有上述单向限位结构;
80.第四种设置情况:第一连接槽3254的延伸方向上,第二连接槽3255的延伸方向上,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槽以及直线槽的交汇处设置有上述单向限位结构;
81.第五种设置情况,第一连接槽3254的延伸方向上,第二连接槽3255的延伸方向上设有上述单向限位结构;
82.第六种设置情况,第一连接槽3254的延伸方向上,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槽以及直线槽的交汇处设有上述单向限位结构;
83.第七种设置情况,第二连接槽3255的延伸方向上,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槽以及直线槽的交汇处设有上述单向限位结构。
84.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连接槽3254的延伸方向上,第二连接槽3255的延伸方向上,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槽以及直线槽的交汇处设置有上述单向限位结构。其中,位于第一连接槽3254的延伸方向上的单向限位结构用于使得拉杆322的第二端只能沿第一连接槽3254至卡位凹部3251的方向滑动。位于第二连接槽3255的延伸方向上的单向限位结构用于使得拉杆322的第二端只能沿卡位凹部3251至第二连接槽3255的方向滑动。位于第一连接槽3254、第二连接槽3255以及直线槽324交汇处的单向限位结构用于使得拉杆322的第二端只能沿直线槽324至第一连接槽3254的方向滑动,从而保证拉杆322的第二端在滑槽内沿预设方向单向运动。
85.上述“预设方向”是指:直线槽324的第二端(复位位置f)
‑‑
直线槽324的第一端
‑‑
第一连接槽3254
‑‑
卡位凹部3251(卡位位置k)
‑‑
第二连接槽3255
‑‑
直线槽324的第一端
‑‑
直线槽324的第二端(复位位置f)。
86.请参阅图18所示,拉杆322包括拉杆本体3221、滑动端3222和安装端3223。拉杆本
体3221大致沿直线槽324的延伸方向分布,滑动端3222和安装端3223分别垂直分布于拉杆本体3221的相对两端部处。滑动端3222滑动设于滑槽内,安装端3223固设于底板340上。其中,拉杆322的第二端为上述滑动端3222,拉杆322的第一端为上述安装端3223。
87.底板340的顶部设有与安装端3223配合的插孔(图中未示意),安装时,拉杆322的安装端插设于上述插孔内,且与插孔之间固定连接。由此,拉杆322在底板340上的位置是固定的,拉杆322不能相对底板340移动。
88.请参阅图4、图5、图10和图12所示,锁合组件300还包括姿态调整单元330,姿态调整单元330设于中空腔110内且与锁定件310配合。姿态调整单元330用于在锁定件310的运动过程中驱使其卡入锁定槽220或是脱离锁定槽220。也就是说,通过姿态调整单元330能够调节锁定槽220与锁定件310之间的配合关系。
89.姿态调整单元330包括导向坡面,导向坡面与底板340相连。在本实施例中,导向坡面为设于底板340上的倾斜面体。在本实施例中,姿态调整单元330和锁定件310位于导向槽341外侧,即姿态调整单元330和锁定件310位于导向槽341和压板350所围设空间的外侧。
90.导向坡面和锁定件310在使用时是相互配合的,下文详细阐述导向坡面和锁定件310的结构和配合关系。锁定件310包括设于滑轨座321靠近侧开口120的端面上的杆部311和设于杆部311的自由端处的钩部312。其中,钩部312较杆部311靠近侧开口120分布,也就是说,钩部312位于杆部311的外侧。其中,当锁定件310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时,钩部312在姿态调整单元330(导向坡面)的作用下与锁定槽220卡合;当锁定件310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钩部312在姿态调整单元330(导向坡面)的作用下与锁定槽220脱离。
91.导向坡面的高度在内盒靠近外盒的方向上呈逐渐增大的态势。上述“内盒靠近外盒的方向”是指:朝向第二侧端130的方向,即朝向里侧的方向。
92.请参阅图5所示,导向坡面具有最高端m和最低端n,最低端n较最高端m更靠近侧开口120分布,也就是说,最低端n位于最高端m的外侧。由此,当内盒200由弹出状态向锁定状态切换时,导向坡面能够引导锁定件310朝向第二侧端130(里侧)滑动。
93.当锁定件310位于最高端m时,锁定件310与锁定槽220卡合,上述“锁定件310位于最高端m”是锁定件310的钩部312位于最高端的情况。当锁定件310位于最低端n时,锁定件310与锁定槽220脱离卡合。其中,当锁定件310沿最高端m向最低端n的方向移动时,锁定件310呈逐渐脱离锁定槽220的态势。
94.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5所示,底板340具有用于支撑锁定件310的承载面343,承载面343为一水平面,上述导向坡面与承载面343连接且相对承载面343向下倾斜设置。
95.导向坡面较承载面343更靠近侧开口120分布,也就是说,导向坡面位于承载面343的外侧。由此,当内盒200由弹出状态向锁定状态切换时,导向坡面能够引导锁定件310滑动至承载面343上,进而使得锁定件310进入第一位置处。当内盒200由锁定状态向弹出状态切换时,锁定件310沿承载面343至导向坡面的方向滑移至第二位置处。
96.在内盒200由弹出状态向锁定状态切换的过程中,当内盒200的推动部230与滑轨座321抵接时,内盒200上的锁定槽220位于钩部312的上方,且锁定槽220与钩部312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锁定槽220与钩部312处于脱离状态,此时,钩部312位于最低端n处或是靠近最低端n的位置处。当用户进一步推动内盒200,驱使锁定件310经由导向坡面滑动至承载面343上后,在导向坡面的作用下杆部311和钩部312被迫抬升,此时,钩部312卡入锁定槽
220内,拉杆322的第二端卡入卡位凹部3251(卡位位置k),此时,内盒200被锁定于外盒100内,处于锁定状态。
97.在内盒200由锁定状态向弹出状态切换的过程中,滑轨座321在弹性件323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沿第二侧端130至侧开口120的方向滑动,当锁定件310滑移至导向坡面上后,锁定件310在自身结构的作用下与导向坡面抵接,使得钩部312下移而脱离锁定槽220。
98.当锁定件310的钩部312位于承载面343上时,锁定件310的钩部312与锁定槽220始终保持卡合的状态。当锁定件310滑动至姿态调整单元330(导向坡面)处时,钩部312与锁定槽220呈逐渐脱离或是逐渐卡合的态势。其中,当钩部312在导向坡面上沿侧开口120至第二侧端130的方向运动时,钩部312与锁定槽220呈逐渐卡合的态势;当钩部312在导向坡面上沿第二侧端130至侧开口120的方向运动时,钩部312与锁定槽220呈逐渐脱离的态势。
99.在本实施例中,锁定件310的杆部311可以是以悬臂的方式设于滑轨座321上,也可以是以枢接的方式设于滑轨座321上。
100.请参阅图9至图12所示,当杆部311以悬臂的方式设于滑轨座321上时,杆部远离自由端的端部固设于滑轨座上,钩部312设于自由端,在自由状态,自由端和钩部靠近滑轨座的底端面分布。上述杆部311在外力作用下能够产生形变,上述“外力”是指姿态调整单元330(导向坡面)作用于杆部311的力。
101.当杆部311以枢接的方式设于滑轨座321上时(图中未示意),杆部311与滑轨座321之间具有枢转轴(图中未示意),杆部311在外力作用下能够绕枢转轴转动。上述“外力”是指姿态调整单元330(导向坡面)作用于杆部311的力。
102.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如下的运动过程:在内盒200由弹出状态向锁定状态切换的过程中,当锁定件310的杆部311滑动至导向坡面处时,杆部311与导向坡面抵接,导向坡面迫使杆部311向上抬升,从而使得锁定件310的钩部312卡入锁定槽220;在内盒200由锁定状态向弹出状态切换的过程中,当锁定件310的杆部311滑动至导向坡面处时,杆部311与导向坡面抵接而下移,从而使得锁定件310的钩部312与锁定槽220脱离。
103.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5所示,底板340上设有凹槽344,导向坡面设于上述凹槽344内。上述“凹槽344”设置的目的是:在内盒200由弹出状态向锁定状态切换的过程中,使得锁定件310能够顺利地滑动至导向坡面上,具有导向限位的功用。
104.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7所示,内盒200的一侧壁上凹陷形成有避让空间250,推动部230和锁定槽220固设于避让空间250内。其中,当内盒200处于锁定状态时,底板340和滑轨座321至少部分收容于避让空间250内,由此,具有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的优点。
105.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工具盒如下的工作原理:当内盒200处于锁定状态时,锁定件310的钩部312卡入锁定槽220同时拉杆322的第二端卡入卡位凹部3251(卡位位置k),此时,内盒200与外盒100之间相对固定。
106.当用户按压内盒200的按压面210时,拉杆322的第二端脱离卡位凹部3251(卡位位置k),此时,锁定件310的钩部312仍然保持在锁定槽220中,当拉杆322的第二端进一步远离卡位凹部3251(卡位位置k)后,弹性件323拉动滑轨座321朝向外侧滑动,锁定件310沿导向坡面下移,锁定件310的钩部312脱离锁定槽220,从而通过按压内盒200的按压面210实现一键解锁。
107.当内盒200脱离外盒100后,用户需要再次锁定内盒200时,将内盒200通过侧开口
120压入外盒100,内盒200上的推动部230推动滑轨座321向里侧滑动,在滑轨座321向里侧滑动的过程中,锁定件310在导向坡面的作用下被迫抬升,带动钩部312卡入锁定槽220,锁定件310逐渐到达第一位置,实现一键锁定。
108.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