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施工用电缆铺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04731发布日期:2022-11-16 04:19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施工用电缆铺设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缆铺设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力施工用电缆铺设装置。


背景技术:

2.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对电缆铺设要求极高,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以及维护城市的市容,铺设电缆是很常见的布线方式,电缆被广泛用于油田矿山、建筑施工、机械制造单位、科研单位、港口码头、商场、宾馆、路桥建设等诸多行业,而随着工业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占有比例会越来越大,如今,在电缆铺设过程中需要用到电缆盘,电缆盘的设置用于对电缆的储放以及放线。
3.现有的电缆盘,如公告号为cn211034743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电缆盘,具体的,包括:电缆盘本体,设置在电缆盘支架上,所述电缆盘本体设有缠绕外周面以及遮挡盘面,所述遮挡盘面设置于所述缠绕外周面的两侧;轮圈式刹车机构,设置于所述电缆盘支架,且靠近所述遮挡盘面设置;把手,设置于所述电缆盘支架,且与所述轮圈式刹车机构通过导线连接。需要对电缆盘转动速度制动时,工作人员手持把手,使得轮圈式刹车机构贴近电缆盘的遮挡盘面,产生相互的摩擦力以起到电缆盘减速的有益效果,方便快捷。
4.上述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轮圈式刹车机构贴近电缆盘的遮挡盘面,从而起到摩擦减速的作用,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一方面,未考虑到电缆拉出的场景,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电缆盘为人工拉出牵引的方式,人工拉出的效率较低,拉出的速度较慢,且由于电缆随意缠绕在电缆盘,其拉出的方向不易控制,容易出现拉出时过于弯折导致的电缆内部造成损坏的情况;另一方面,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缠绕在电缆盘上的电缆具有一定的弯曲度,将其拉出后弯曲度仍存在,铺设较长电缆的过程中,难以依靠人工将较长的电缆拉直,增加了施工难度,且部分电缆盘连带电缆长期处于户外放置,其表面灰尘较多,对于一些室内的铺设,人员需要在拉出的时候利用简易的抹布类工具对其擦拭,效率慢且难以长期擦拭,基于此,在现有的技术之上,还有可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对牵引出的电缆进行拉直以及表面清理,以及在电缆拉出时的保护式限位,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力施工用电缆铺设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力施工用电缆铺设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力施工用电缆铺设装置,包括电缆盘,电缆盘的前端安装有导向机构,导向机构的前端安装有拉直清理机构,拉直清理机构用于对电缆进行拉直以及表面清洁,拉直清理机构的前端安装有牵引机构。
7.所述拉直清理机构包括进入管、连接环、环形壳、环形腔、气泵、拉直机构、环形电动滑块、挤压环、合并壳和连接件,连接杆的前端安装在进入管上,进入管的前端嵌入有连
接环,进入管的上下两端对称安装有拉直机构,拉直机构的内壁设置有挤压环,进入管的外壁安装有环形壳,环形壳上开设有环形腔,环形腔的上端与气泵相连通,气泵安装在环形壳的外壁,环形壳的前端嵌入有合并壳,合并壳、进入管、连接环之间通过连接件锁定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铺设过程中,先通过牵引机构将电缆牵引拉出(牵引时电缆端部依次经过导向机构、拉直清理机构),经过导向机构时,通过导向机构对进入的电缆进行适应性保护穿过,经过拉直清理机构时,通过环形电动滑块带动挤压环转动,从而带动拉直机构间歇式往复运动,在拉直机构与挤压环挤压相接触时,拉直机构对经过的电缆进行接触并压直(此时气吹受到堵塞而消失),在拉直机构相反运动远离电缆表面时,此时通过气泵将气体吹入到进入管的内部,从而对电缆表面进行气吹清理,达到清洁的效果,随后将拉直、清洁后的电缆拉出铺设,对卷绕在电缆盘上的电缆进行牵引式拉直,减小了铺设过程中因弯折导致的电缆需要人工矫正的可能性,且提前式表面清洁,无需人员在人工拉出时擦拭,矫正式拉直以及提前清洁之间的间歇式组合的结构设计,提高了电缆的铺设效果。
9.优选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固定杆、包裹罩、球体套、导向管、连接杆、导向柱,固定杆的后端安装在电缆盘上,固定杆之间安装有包裹罩,包裹罩内部开设有球体腔,球体腔的内部活动嵌入有球体套,球体套安装在导向管的外部,固定杆的下端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有导向柱,导向管靠近电缆盘的一端为扩口结构,导向管靠近导向柱的一端沿其周向均匀开设有滚动槽,滚动槽内部设置有滚珠,导向柱的表面包裹有橡胶层。
10.优选的,所述拉直机构包括弧形架、挤压柱、活动柱、复位弹簧、连通支链、半圆架、输送腔、开合支链,弧形架的上端中部安装有挤压柱,挤压柱与进入管之间为上下滑动配合连接,挤压柱上端的前后两侧对称安装有活动柱,弧形架与进入管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弧形架的内部开设有输送腔,位于后侧布置的活动柱开设有连通腔,连通腔与输送腔之间为连通关系,连通腔与环形腔之间连接有连通支链,弧形架的内壁安装有半圆架,半圆架的内表面为光滑层结构,半圆架上均匀安装有开合支链。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矫正拉直过程中,通过转动的挤压环带动拉直机构进行间歇式挤压,当挤压环与挤压柱未接触时,拉直机构保持原位置,此时,开合支链处于通气状态,通过气泵将外界气体依次输入到环形腔、输送腔后从开合支链喷出,进而对电缆表面进行气吹清理,当挤压环与挤压柱接触时,此时,拉直机构逐渐向电缆表面靠拢直到半圆架与电缆表面贴合,此时,开合支链嵌入到半圆架内从而处于气体密封状态,通过上下布置的半圆架对电缆进行压直,拉直、清洁的交错式处理,一方面减小了从电缆盘刚拉出的电缆弯折度,另一方面可对户外放置过久的电缆表面进行清洁处理,使得电缆后续在室内铺设时无需清灰擦拭。
12.优选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外框、定位杆和电动牵引辊,外框通过定位杆安装在连接环上,外框的上下两端对称安装有电动牵引辊。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牵引过程中,通过上下布置的电动牵引辊的相向运动进而带动电缆向前牵引式输送。
14.优选的,所述进入管的后侧开口处从前往后为扩口结构,减小了电缆进入到进入管的难度。
15.优选的,所述连接环的后端面铺设有沾粘层,沾粘层对气吹后与电缆分离的灰尘
进行沾粘收集,且由于连接环为可拆连接,在后续可将拆出的连接环上重新更换沾粘层,连接环的内表面设置有橡胶材质的擦除环,擦除环对电缆表面一些附着力较强的颗粒进行刮除。
16.优选的,所述连通支链包括柔性管、连接管,连接管连通安装在环形腔上,连接管与后侧布置的活动柱之间连接有柔性管,起到连通的作用。
17.优选的,所述开合支链包括定位板、活动框、内置弹簧、连接板、通气框、堵塞架,半圆架上均匀开设有隐藏槽,隐藏槽与活动框之间为滑动配合连接,活动框安装在定位板上,定位板与半圆架之间连接有内置弹簧,定位板的前后两端对称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上端安装在通气框上,堵塞架、通气框之间的位置相对应,堵塞架安装在输送腔的内壁。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气吹清洁过程中,拉直机构与电缆表面存在间距时(间距值最大),定位板、通气框在内置弹簧的作用下向外伸出,通气框、堵塞架之间分离,此时,开合支链为通气状态,从而将气体吹至到电缆表面,在拉直机构上的半圆架与电缆表面贴合时,开合支链受到挤压后隐藏在隐藏槽内,堵塞架对通气框进行堵塞,此时开合支链为堵塞闭合的状态。
19.优选的,所述定位板的后端开设有倒圆角结构,定位板的内面为内凹式弧形结构面,提高了与电缆表面的契合度,定位板上均匀开设有出气槽。
20.优选的,所述挤压环由圆环和凸出块组成,圆环的内壁沿其周向均匀安装有凸出块。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转动过程中,转动的圆环通过凸出块对挤压柱的间隙式挤压,从而带动拉直机构间歇式挤压。
22.优选的,所述合并壳的前端设置有定位块,连接件的中部穿过定位块后与进入管之间为螺纹配合连接,连接环的上下两端对称开设有定位孔,且连接件的内端插入有定位孔内。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力施工用电缆铺设装置,本发明通过牵引机构将电缆机械化拉出,采用角度可调的适应性导向管对初步拉出的电缆进行对接,通过导向管、导向柱对输送中的电缆进行限位,减小了电缆拉出时过于弯折的情况,减小了电缆损坏的可能性,同时采用间歇式压直、气吹循环处理的方式对即将铺设的电缆进行拉直以及表面清洁,机械化替代人工,提高了效率的同时,减小了铺设人员的劳动强度;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力施工用电缆铺设装置,包裹罩、球体套之间充当了球铰链的连接效果,保证了导向管能够应对不同方向输送过来的电缆,减小了电缆进入到导向管时出现折弯的情况,之后通过滚珠以及导向柱的滚动连接,保证了电缆在后续输送时会根据预定的轨迹进行输送,保证了电缆输送时的轨迹较为平稳,减小了过于弯折的输送;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力施工用电缆铺设装置,通过转动的挤压环对拉直机构的间歇式挤压从而带动上下布置的拉直机构间歇式相向运动,进而对进入到进入管的电缆进行定型压直,在拉直机构相反运动时,此时半圆架远离电缆表面,开合支链在弹性作用下成打开状态,通过气泵将气体吹入到进入管的内部,从而对电缆表面进行气吹清理,气吹后与电缆分离的灰尘沾粘在沾粘层上,从而进行收集,无需人员拉直以及表面清洁。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导向机构、拉直清理机构与牵引机构之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导向机构、拉直清理机构与牵引机构之间的俯视图;图4是本发明图3的a-a剖视图;图5是本发明图3的b-b剖视图;图6是本发明定位板、活动框、连接板、通气框与堵塞架之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图5的x处局部放大图。
25.附图标记说明:1、电缆盘;2、导向机构;3、拉直清理机构;4、牵引机构;21、固定杆;22、包裹罩;23、球体套;24、导向管;25、连接杆;26、导向柱;31、进入管;32、连接环;33、环形壳;34、环形腔;35、气泵;36、拉直机构;37、环形电动滑块;38、挤压环;39、合并壳;40、连接件;361、弧形架;362、挤压柱;363、活动柱;364、复位弹簧;365、连通支链;366、半圆架;367、输送腔;368、开合支链;3651、柔性管;3652、连接管;3681、定位板;3682、活动框;3683、内置弹簧;3684、连接板;3685、通气框;3686、堵塞架;41、外框;42、定位杆;43、电动牵引辊。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力施工用电缆铺设装置,通过机械式牵引将电缆拉出,并对拉出的电缆进行适应性对接,并对输送中的电缆进行间歇式拉直、气吹交错处理的方式对输送中的电缆进行拉直以及表面清洁,机械化代替人工,大大提高电缆铺设过程中的效率。
28.参照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力施工用电缆铺设装置,包括电缆盘1,电缆盘1的前端安装有导向机构2,导向机构2的前端安装有拉直清理机构3,拉直清理机构3用于对电缆进行拉直以及表面清洁,拉直清理机构3的前端安装有牵引机构4,电缆盘1为现有技术,主要用于收卷电缆。
29.参照图2-4所示,为了能够在对铺设中的电缆进行拉直以及表面清洁,本实施例中设置了拉直清理机构3,具体的,所述拉直清理机构3包括进入管31、连接环32、环形壳33、环形腔34、气泵35、拉直机构36、环形电动滑块37、挤压环38、合并壳39和连接件40,连接杆25的前端安装在进入管31上,进入管31的前端嵌入有连接环32,连接环32与进入管31之间为可拆连接,保证了对进入管31内部的定期检修和清理,进入管31的上下两端对称安装有拉直机构36,拉直机构36的内壁设置有挤压环38,挤压环38的转动对拉直机构36进行间歇式挤压,从而带动上下布置的拉直机构36间歇式相向运动,进入管31的外壁安装有环形壳33,环形壳33上开设有环形腔34,环形腔34的上端与气泵35相连通,气泵35安装在环形壳33的外壁,环形壳33的前端嵌入有合并壳39,合并壳39与环形壳33之间为可拆式连接,合并壳39、进入管31、连接环32之间通过连接件40锁定连接,连接件40对合并壳39、进入管31、连接环32之间的位置进行锁定。
30.在实际铺设过程中,先通过牵引机构4将电缆牵引拉出(牵引时电缆端部依次经过导向机构2、拉直清理机构3),经过导向机构2时,通过导向机构2对进入的电缆进行适应性保护穿过,经过拉直清理机构3时,通过环形电动滑块37带动挤压环38转动,从而带动拉直
机构36间歇式往复运动,在拉直机构36与挤压环38挤压相接触时,拉直机构36对经过的电缆进行接触并压直(此时气吹受到堵塞而消失),在拉直机构36相反运动远离电缆表面时,此时通过气泵35将气体吹入到进入管31的内部,从而对电缆表面进行气吹清理,达到清洁的效果,随后将拉直、清洁后的电缆拉出铺设,对卷绕在电缆盘1上的电缆进行牵引式拉直,减小了铺设过程中因弯折导致的电缆需要人工矫正的可能性,且提前式表面清洁,无需人员在人工拉出时擦拭,矫正式拉直以及提前清洁之间的间歇式组合的结构设计,提高了电缆的铺设效果。
31.参照图4所示,为了能够对初始拉出的电缆端部进行保护式导向输送,本技术设置有导向机构2,具体的,所述导向机构2包括固定杆21、包裹罩22、球体套23、导向管24、连接杆25、导向柱26,固定杆21的后端安装在电缆盘1上,固定杆21之间安装有包裹罩22,包裹罩22内部开设有球体腔,球体腔的内部活动嵌入有球体套23,包裹罩22、球体套23之间充当了球铰链的连接效果,保证了导向管24能够应对不同方向输送过来的电缆,减小了电缆进入到导向管24时出现折弯的情况,球体套23安装在导向管24的外部,固定杆21的下端安装有连接杆25,连接杆25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有导向柱26,导向柱26的设置减小了电缆进入到进入管31时出现过于小角度折弯输送的情况,保证了电缆进入进入管31时处于较为平稳且大角度的输送,同时滚动式的导向柱26避免了对电缆表面的磨损,导向管24靠近电缆盘1的一端为扩口结构,减小了电缆进入到导向管24的难度,导向管24靠近导向柱26的一端沿其周向均匀开设有滚动槽,滚动槽内部设置有滚珠,滚珠的设计减小了电缆从导向管24输出时二者之间触碰导致的划痕,导向柱26的表面包裹有橡胶层,橡胶层具有一定的柔性,提高了对输送中电缆的保护。
32.参照图4-5、图7所示,为了能够对电缆进行快速拉直,本技术设置有拉直机构36,具体的,所述拉直机构36包括弧形架361、挤压柱362、活动柱363、复位弹簧364、连通支链365、半圆架366、输送腔367、开合支链368,弧形架361的上端中部安装有挤压柱362,挤压柱362与进入管31之间为上下滑动配合连接,挤压柱362上端的前后两侧对称安装有活动柱363,弧形架361与进入管31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364,复位弹簧364起到复位的作用,弧形架361的内部开设有输送腔367,位于后侧布置的活动柱363开设有连通腔,连通腔与输送腔367之间为连通关系,连通腔与环形腔34之间连接有连通支链365,弧形架361的内壁安装有半圆架366,光滑层结构的设置保证了对电缆压直的同时电缆仍能继续牵引输送,半圆架366的内表面为光滑层结构,半圆架366上均匀安装有开合支链368。
33.在实际矫正拉直过程中,通过转动的挤压环38带动拉直机构36进行间歇式挤压,当挤压环38与挤压柱362未接触时,拉直机构36保持原位置,此时,开合支链368处于通气状态,通过气泵35将外界气体依次输入到环形腔34、输送腔367后从开合支链368喷出,进而对电缆表面进行气吹清理,当挤压环38与挤压柱362接触时,此时,拉直机构36逐渐向电缆表面靠拢直到半圆架366与电缆表面贴合,此时,开合支链368嵌入到半圆架366内从而处于气体密封状态,通过上下布置的半圆架366对电缆进行压直,拉直、清洁的交错式处理,一方面减小了从电缆盘1刚拉出的电缆弯折度,另一方面可对户外放置过久的电缆表面进行清洁处理,使得电缆后续在室内铺设时无需清灰擦拭。
34.参照图2所示,通过机械代替人工牵引,本技术设置有牵引机构4,具体的,所述牵引机构4包括外框41、定位杆42和电动牵引辊43,外框41通过定位杆42安装在连接环32上,
外框41的上下两端对称安装有电动牵引辊43。
35.在实际牵引过程中,通过上下布置的电动牵引辊43的相向运动进而带动电缆向前牵引式输送。
36.参照图4所示,所述进入管31的后侧开口处从前往后为扩口结构,减小了电缆进入到进入管31的难度,所述连接环32的后端面铺设有沾粘层,沾粘层对气吹后与电缆分离的灰尘进行沾粘收集,且由于连接环32为可拆连接,在后续可将拆出的连接环32上重新更换沾粘层,连接环32的内表面设置有橡胶材质的擦除环,擦除环对电缆表面一些附着力较强的颗粒进行刮除。
37.参照图4所示,所述连通支链365包括柔性管3651、连接管3652,连接管3652连通安装在环形腔34上,连接管3652与后侧布置的活动柱363之间连接有柔性管3651,起到连通的作用。
38.参照图6-7所示,通过半圆架366对电缆进行间歇式夹持,在半圆架366与电缆表面分离时(二者间距最大),开合支链368处于通气状态,此时可通过通气的开合支链368将气体吹入,从而对电缆表面进行气吹清理,具体的,所述开合支链368包括定位板3681、活动框3682、内置弹簧3683、连接板3684、通气框3685、堵塞架3686,半圆架366上均匀开设有隐藏槽,隐藏槽与活动框3682之间为滑动配合连接,活动框3682安装在定位板3681上,定位板3681与半圆架366之间连接有内置弹簧3683,内置弹簧3683起到弹性复位的作用,定位板3681的前后两端对称安装有连接板3684,连接板3684的上端安装在通气框3685上,堵塞架3686、通气框3685之间的位置相对应,在开合支链368隐藏在隐藏槽内时,此时,堵塞架3686对通气框3685进行堵塞,堵塞架3686安装在输送腔367的内壁。
39.在实际气吹清洁过程中,拉直机构36与电缆表面存在间距时(间距值最大),定位板3681、通气框3685在内置弹簧3683的作用下向外伸出,通气框3685、堵塞架3686之间分离,此时,开合支链368为通气状态,从而将气体吹至到电缆表面,在拉直机构36上的半圆架366与电缆表面贴合时,开合支链368受到挤压后隐藏在隐藏槽内,堵塞架3686对通气框3685进行堵塞,此时开合支链368为堵塞闭合的状态。
40.参照图6所示,为了减小电缆端部进入的难度,本技术对定位板3681的后端开设有倒圆角结构,倒圆角结构的开设减小了电缆端部初步进入到进入管31时遇到定位板3681时的阻力,定位板3681的内面为内凹式弧形结构面,提高了与电缆表面的契合度,定位板3681上均匀开设有出气槽。
41.参照图5所示,所述挤压环38由圆环和凸出块组成,圆环的内壁沿其周向均匀安装有凸出块。
42.在实际转动过程中,转动的圆环通过凸出块对挤压柱362的间隙式挤压,从而带动拉直机构36间歇式挤压。
43.参照图4所示,所述合并壳39的前端设置有定位块,连接件40的中部穿过定位块后与进入管31之间为螺纹配合连接,连接环32的上下两端对称开设有定位孔,且连接件40的内端插入有定位孔内,需要单独拆开连接环32,拧动连接件40使得连接件40的内端脱离于定位孔后停止拧动,此时,连接环32与进入管31解锁,而进入管31与合并壳39继续锁定,需要将进入管31与合并壳39解锁时,只需继续拧动连接件40,直至连接件40脱离进入管31,此时三者之间解锁。
44.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1):将电缆盘1上缠绕的电缆的端部向前拉出,并依次经过导向管24、导向柱26的下方、进入管31后到达电动牵引辊43之间,之后通过电动牵引辊43带动电缆进行输送;(2):经过导向管24时,对拉出的电缆进行适应式角度对准输送;(3):经过进入管31时,通过拉直清理机构3对进入的电缆进行间歇式的拉直以及清灰,气吹后与电缆分离的灰尘沾粘在沾粘层上,从而进行收集;(4):将拉直、清理后的电缆铺设到预定位置。
45.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