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基配煤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988266发布日期:2023-01-17 23:04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基配煤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煤碳冶金领域,涉及一种干基配煤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2.当前配煤系统大部分采用的是湿基配煤,未充分考虑原煤水分以及后续烘干过程的水分蒸发。由于各煤种的水分数据偏差较大,原煤经过干燥、水分蒸发后,混合煤的实际成分与理论数据偏差较大。
3.配煤系统目前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各煤种实际消耗数据与计划配比的消耗数据相比,存在偏差较大的情况,无法实现精准配煤。造成了某一煤种消耗过多存量不足,某一煤中消耗不足存量过多的矛盾局面,不仅影响配煤成本,还严重扰乱了原煤的预定供应计划。
4.现有实际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多个混合煤仓共用一套配煤系统,但煤仓不易切换。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基配煤系统及方法,实现干基配煤,各煤种的精准配煤,解决混合煤仓进煤过程的快速及在线切换问题。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干基配煤系统,包括1个以上的受料斗,设置在受料斗出口位置的配煤称量皮带,设置配煤称量皮带下方的混煤皮带,以及设置有多段的运煤皮带;运煤皮带末段上设置有1个以上的犁式卸料器以及与犁式卸料器对应设置的混合煤仓;配煤称量皮带与犁式卸料器连通有plc控制系统。
7.可选的,配煤称量皮带上安装有与plc控制系统连通的称量托辊、称重传感器及速度传感器。
8.可选的,每个受料斗上均设置有振打器。
9.可选的,运煤皮带分别依次设置有三段,分别第一运煤皮带、第二运煤皮带以及第三运煤皮带,犁式卸料器设置在第三运煤皮带上。
10.可选的,第一运煤皮带上设置有第一除铁器,第一运煤皮带与第二运煤皮带之间设置有梭槽,梭槽上设置有振打器。
11.可选的,梭槽的底部还设置有带筛网的原煤筛,第二运煤皮带设置在原煤筛的筛网下方,原煤筛的末端设置有大块煤及杂物集中斗。
12.可选的,第二运煤皮带上设置有第二除铁器。
13.一种干基配煤方法,应用如上述的一种干基配煤系统,受料斗、配煤称量皮带、混合煤仓与犁式卸料器分别设置有三个,包括以下步骤:
14.s1,分别在三个受料斗中按选择的装煤品种装入对应种类的原煤;
15.s2,通过plc控制系统,输入各种原煤的干基配比及水分;
16.s3,选定要进煤的混合煤仓编号,切换犁式卸料器的对应状态,原煤通过对应的犁式卸料器将第三运煤皮带上的原煤卸入煤仓;
17.s31,进第一混合煤仓时,第一犁式卸料器必须为落下状态,此时第二犁式卸料器与第三犁式卸料器的状态为抬起状态,可减少第二犁式卸料器、第三犁式卸料器与皮带摩擦造成的磨损;
18.s32,进第二混合煤仓时,第一犁式卸料器必须为抬起状态,第二犁式卸料器必须为落下状态,此时第三犁式卸料器的状态为抬起状态,减少第三犁式卸料器与皮带摩擦造成的磨损;
19.s33,进第三混合煤仓时,第三犁式卸料器必须为落下状态,此时第一犁式卸料器与第二犁式卸料器必须为抬起状态;
20.s4,开启第二运煤皮带、第二除铁器;
21.s5,开启原煤筛;
22.s6,开启第一运煤皮带、第一除铁器;
23.s7,开启混煤皮带;
24.s8,分别开启受料斗下方的三个配煤称量皮带;
25.s9,开启三个受料斗及梭槽上设置的振打器;
26.s10,配合煤在进入混合煤仓过程中,煤中的杂物通过原煤筛进行筛分过滤,符合粒度小于50mm的原煤直接落入第二运煤皮带,煤中杂物及大块煤经过原煤筛筛网筛分过滤后直接进入大块煤及杂物集中斗。
27.可选的,受料斗中的原煤通过振打器振打,均匀的落到配煤称量皮带上,此时落到配煤称量皮带上的原煤为含水湿基;
28.其中,配煤称量皮带原理:配煤称量皮带上安装有称量托辊、称重传感器及速度传感器,称量托辊将所载物料重量传递给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将其重量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由电缆输送到plc控制系统。同时,速度传感器将皮带运行的速度转换成电信号也输送到plc控制系统;两种信号由plc控制系统进行处理,不同的皮带转速对应不同的称重数据并进行显示;
29.plc控制系统的控制跟踪过程:三个配煤称量皮带称中,假如以第一配煤称量皮带称为基准称,其对应的煤种为基准煤种,运行过程中给其一个固定的转速,其转速对应一个“含水湿基”称量数据;另两台配煤称量皮带秤为跟踪称,其对应的煤种为跟踪煤种;plc控制系统采集基准煤种的水分、基准煤种的干基配比、跟踪煤种的水分、跟踪煤种的干基配比等数据后进行系数换算并控制调节跟踪称的皮带转速,具体折算方法及跟踪过程为:
30.跟踪称的皮带转速=基准称的皮带转速
×
(100%-基准煤种的水分)
÷
(100%-跟踪煤种的水分)
×
跟踪煤种的干基配比
÷
基准煤种的干基配比;最终跟踪称的实际称量数据是通过跟踪称的皮带转速大小来进行反馈。
3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一种干基配煤系统及方法,不仅可实现原煤的精准配煤,有效降低混合煤的实际成分分析数据与理论分析数据的偏差,在配煤过程中还能实现混合煤仓的在线切换,为生产的稳定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
32.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33.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34.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示意图;
35.图2为本发明的控制原理流程图。
36.附图标记:第一受料斗1、第二受料斗2、第三受料斗3、配煤称量皮带4、混煤皮带5、第一运煤皮带6、第一除铁器7、梭槽8、原煤筛9、大块煤及杂物集中斗10、第二运煤皮带11、第二除铁器12、第一犁式卸料器13、第二犁式卸料器14、第三犁式卸料器15、第一混合煤仓16、第二混合煤仓17、第三混合煤仓18、第三运煤皮带19、振打器20。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8.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39.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40.请参阅图1~图2,为一种干基配煤系统,包括第一受料斗1、第二受料斗2与第三受料斗3,分别设置在三个受料斗出口位置的配煤称量皮带4,设置配煤称量皮带4下方的混煤皮带5,以及设置有多段的运煤皮带;运煤皮带末段上设置有1个以上的犁式卸料器以及与犁式卸料器对应设置的混合煤仓;配煤称量皮带4与犁式卸料器连通有plc控制系统,配煤称量皮带4上安装有与plc控制系统连通的称量托辊、称重传感器及速度传感器,每个受料斗上均设置有振打器20,运煤皮带分别依次设置有三段,分别第一运煤皮带6、第二运煤皮带11以及第三运煤皮带19,犁式卸料器设置在第三运煤皮带19上,第一运煤皮带6上设置有第一除铁器7,第一运煤皮带6与第二运煤皮带11之间设置有梭槽8,梭槽8上设置有振打器20,梭槽8的底部还设置有带筛网的原煤筛9,第二运煤皮带11设置在原煤筛9的筛网下方,原煤筛9的末端设置有大块煤及杂物集中斗10,第二运煤皮带11上设置有第二除铁器12。
41.在本实施例中,三个受料斗均可选择装煤品种,同时可输入对应煤种的干基配比及水分。
42.一种干基配煤方法,应用如上述的一种干基配煤系统,受料斗、配煤称量皮带4、混合煤仓与犁式卸料器分别设置有三个,包括以下步骤:
43.s1,分别在三个受料斗中按选择的装煤品种装入对应种类的原煤;
44.s2,通过plc控制系统,输入各种原煤的干基配比及水分;
45.s3,选定要进煤的混合煤仓编号,切换犁式卸料器的对应状态,原煤通过对应的犁式卸料器将第三运煤皮带19上的原煤卸入煤仓(配煤过程中可实现在线切换);
46.s31,进第一混合煤仓16时,第一犁式卸料器13必须为落下状态,此时第二犁式卸料器14与第三犁式卸料器15的状态为抬起状态,可减少第二犁式卸料器14、第三犁式卸料器15与皮带摩擦造成的磨损;
47.s32,进第二混合煤仓17时,第一犁式卸料器13必须为抬起状态,第二犁式卸料器14必须为落下状态,此时第三犁式卸料器15的状态为抬起状态,减少第三犁式卸料器15与皮带摩擦造成的磨损;
48.s33,进第三混合煤仓18时,第三犁式卸料器15必须为落下状态,此时第一犁式卸料器13与第二犁式卸料器14必须为抬起状态;
49.s4,开启第二运煤皮带11、第二除铁器12;
50.s5,开启原煤筛9;
51.s6,开启第一运煤皮带6、第一除铁器7;
52.s7,开启混煤皮带5;
53.s8,分别开启受料斗下方的三个配煤称量皮带4;
54.s9,开启三个受料斗及梭槽8上设置的振打器20;
55.s10,配合煤在进入混合煤仓过程中,煤中的杂物通过原煤筛9进行筛分过滤,符合粒度小于50mm的原煤直接落入第二运煤皮带11,煤中杂物及大块煤经过原煤筛9筛网筛分过滤后直接进入大块煤及杂物集中斗10。
56.可选的,受料斗中的原煤通过振打器20振打,均匀的落到配煤称量皮带4上,此时落到配煤称量皮带4上的原煤为含水湿基;
57.其中,配煤称量皮带4原理:配煤称量皮带4上安装有称量托辊、称重传感器及速度传感器,称量托辊将所载物料重量传递给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将其重量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由电缆输送到plc控制系统。同时,速度传感器将皮带运行的速度转换成电信号也输送到plc控制系统;两种信号由plc控制系统进行处理,不同的皮带转速对应不同的称重数据并进行显示;
58.plc控制系统的控制跟踪过程:三个配煤称量皮带4称中,假如以第一配煤称量皮带4称为基准称,其对应的煤种为基准煤种,运行过程中给其一个固定的转速,其转速对应一个“含水湿基”称量数据;另两台配煤称量皮带4秤为跟踪称,其对应的煤种为跟踪煤种;plc控制系统采集基准煤种的水分、基准煤种的干基配比、跟踪煤种的水分、跟踪煤种的干基配比等数据后进行系数换算并控制调节跟踪称的皮带转速,具体折算方法及跟踪过程为:
59.跟踪称的皮带转速=基准称的皮带转速
×
(100%-基准煤种的水分)
÷
(100%-跟踪煤种的水分)
×
跟踪煤种的干基配比
÷
基准煤种的干基配比;最终跟踪称的实际称量数据是通过跟踪称的皮带转速大小来进行反馈。
60.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