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运桶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92890发布日期:2023-03-08 11:52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运桶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转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运桶机器人。


背景技术:

2.目前小区内的垃圾桶在装满垃圾之后,均由人工三轮车进行运输,这种三轮车多为改装车,安全系数低,三轮车一般每次运9桶,超载较为严重,垃圾桶运到小区周边进行临时存放,等待环卫车过来收运,收运多为露天,臭味大,污水外溢多,周边住户抱怨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自动运桶机器人,由卡块对垃圾桶的底部固定,螺纹转动卡板,使得卡板与固定架的表面接触,通过与固定槽的配合进而对垃圾桶桶身固定,实现了垃圾桶的固定,托架上的垃圾桶在运桶机器人的拉动下同步运动,由运桶机器人将托架上的垃圾桶运送至地埋箱的位置,之后连接杆转动的同时将立架翻转,进而将固定后的垃圾桶翻转,垃圾桶内的垃圾掉落至地埋箱中,实现了垃圾的自动转运及倾倒,节省人工操作,改变居民对垃圾转运工作的印象,持续降低垃圾转运人工成本,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4.本发明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自动运桶机器人,包括储存位置信息并用于转运垃圾桶的运桶机器人以及地埋箱,运桶机器人包括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的顶面端部上安装有两个支撑架,每个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立架,所述立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放置垃圾桶的托架,所述托架的两端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用于对垃圾桶固定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顶部设置有对垃圾桶桶身固定的固定槽,所述托架的顶面上安装有用于对垃圾桶滚轮限位并呈l形结构的卡块。
5.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垃圾桶桶身的一侧表面上安装有螺柱,所述螺柱的外表面上螺纹套接有t形结构的卡板,所述卡板的末端穿过固定槽的内部并与固定架的表面接触。
6.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两个所述立架之间设置有垃圾落料板,所述垃圾落料板的底面高度低于固定架的顶面高度。
7.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架的表面上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支撑架与连接杆的连接处安装有由伺服电机驱动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与连接杆表面相固定的连接架。
8.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移动底座的顶面安装有红外接收头,所述地埋箱的顶面上设置有进料口,且地埋箱的表面上安装有与红外接收头配合使用的红外发射头。
9.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地埋箱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用于对进料口封堵的封盖,且地埋箱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封盖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10.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地埋箱的顶部底面上设有空缺槽,且地埋箱
的顶面端部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内部滑动配合安装有导向齿条,且导向槽的底部设有与空缺槽相通的穿槽,所述导向齿条的顶面设置有若干个齿块,所述空缺槽的内部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固定套接有穿过穿槽并与导向齿条底面相固定的推块,转轴的外表面上安装有与齿块啮合传动齿轮。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本发明中,由卡块对垃圾桶的底部固定,螺纹转动卡板,使得卡板与固定架的表面接触,通过与固定槽的配合进而对垃圾桶桶身固定,实现了垃圾桶的固定,托架上的垃圾桶在运桶机器人的拉动下同步运动,由运桶机器人将托架上的垃圾桶运送至地埋箱的位置,之后连接杆转动的同时将立架翻转,进而将固定后的垃圾桶翻转,垃圾桶内的垃圾掉落至地埋箱中,实现了垃圾的自动转运及倾倒,节省人工操作,改变居民对垃圾转运工作的印象,持续降低垃圾转运人工成本;
13.2、本发明中,当运桶机器人到达地埋箱的位置后,由电动推杆的伸缩端推动推块滑动穿过穿槽并带动导向齿条在导向槽中限位滑动,导向齿条运动的同时,齿块与齿轮啮合传动,进而带动着齿轮的运动,使得转轴转动进而使得封盖打开,实现了地埋箱上封盖的自动打开,便于垃圾桶在翻转后由进料口进入到地埋箱内。
附图说明
14.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连接杆与支撑架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17.图3为本发明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8.图4为本发明导向槽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发明卡板与螺柱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20.图中:1、地埋箱;2、进料口;3、封盖;4、移动底座;5、红外接收头;6、支撑架;7、立架;8、连接杆;9、垃圾落料板;10、托架;11、固定架;12、固定槽;13、伺服电机;14、驱动轴;15、连接架;16、空缺槽;17、电动推杆;18、推块;19、导向槽;20、导向齿条;21、齿块;22、安装板;23、齿轮;24、穿槽;25、卡板;26、卡块;27、螺柱。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实现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22.请参阅图1-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运桶机器人,包括储存位置信息并用于转运垃圾桶的运桶机器人以及地埋箱1,运桶机器人包括移动底座4,移动底座4的顶面端部上安装有两个支撑架6,每个支撑架6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8,连接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立架7,立架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放置垃圾桶的托架10,托架10的两端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用于对垃圾桶固定的固定架11,固定架11的顶部设置有对垃圾桶桶身固定的固定槽12,托架10的顶面上安装有用于对垃圾桶滚轮限位并呈l形结构的卡块26;垃圾桶桶身的一侧表面上安装有螺柱27,螺柱27的外表面上螺纹套接有t形结构的卡板25,卡板25的末端穿过固定槽12的内部并与固定架11的表面接触,社区居民将垃圾倾倒移动分类亭中的垃
圾桶中,运桶机器人到达移动分类亭,垃圾清理人员将移动分类亭内的垃圾桶移动至托架10内,其中垃圾桶固定在托架10上,首先将垃圾桶上的滚轮转动装入到卡块26中,由卡块26对垃圾桶的底部固定,垃圾桶的桶身到达固定槽12的位置,螺纹转动卡板25,使得卡板25与螺柱27螺纹安装,使得卡板25与固定架11的表面接触,通过与固定槽12的配合进而对垃圾桶桶身固定,实现了垃圾桶的固定,托架10上的垃圾桶在运桶机器人的拉动下同步运动,其中运桶机器人预先保存位置信息,将移动分类亭以及地埋箱1的坐标信息输入至运桶机器人中,由运桶机器人的处理系统进行处理,运桶机器人将托架10上的垃圾桶运送至地埋箱1的位置,之后连接杆8转动的同时将立架7翻转,进而将固定后的垃圾桶翻转,垃圾桶内的垃圾掉落至地埋箱1中,实现了垃圾的自动转运及倾倒,其中运动机器人的坐标信息为本领域的成熟技术手段,本技术中不做过多描述。
23.两个立架7之间设置有垃圾落料板9,垃圾落料板9的底面高度低于固定架11的顶面高度;其中一个支撑架6的表面上安装有伺服电机13,支撑架6与连接杆8的连接处安装有由伺服电机13驱动的驱动轴14,驱动轴14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与连接杆8表面相固定的连接架15,当垃圾桶的位置到达地埋箱1的预定位置,由伺服电机13带动驱动轴14转动,驱动轴14带动着连接架15,进而使得连接杆8与支撑架6发生转动,连接杆8的转动使得两个立架7的同步运动,垃圾桶的桶身高度大于垃圾落料板9的底面高度,避免了垃圾在翻转时出现掉落的可能性,引导垃圾的落料。
24.移动底座4的顶面安装有红外接收头5,地埋箱1的顶面上设置有进料口2,且地埋箱1的表面上安装有与红外接收头5配合使用的红外发射头,其中红外接收头5与红外发射头的位置相对准,便于对运桶机器人的位置定位。
25.地埋箱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用于对进料口2封堵的封盖3,且地埋箱1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安装板22,安装板22与封盖3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地埋箱1的顶部底面上设有空缺槽16,且地埋箱1的顶面端部设有导向槽19,导向槽19的内部滑动配合安装有导向齿条20,且导向槽19的底部设有与空缺槽16相通的穿槽24,导向齿条20的顶面设置有若干个齿块21,空缺槽16的内部安装有电动推杆17,电动推杆17的伸缩端固定套接有穿过穿槽24并与导向齿条20底面相固定的推块18,转轴的外表面上固定安装有与齿块21啮合传动的齿轮23,初始状态下,电动推杆17处于伸长状态,封盖3对进料口2封合,避免异味的泄露,当运桶机器人到达地埋箱1的位置后,由电动推杆17的伸缩端推动推块18滑动穿过穿槽24并带动导向齿条20在导向槽19中限位滑动,导向齿条20运动的同时,齿块21与齿轮23啮合传动,进而带动着齿轮23的运动,使得转轴转动进而使得封盖3打开,实现了地埋箱1上封盖3的自动打开,便于垃圾桶在翻转后由进料口2进入到地埋箱1内。
26.本发明在使用时,由卡块26对垃圾桶的底部固定,螺纹转动卡板25,使得卡板25与固定架11的表面接触,通过与固定槽12的配合进而对垃圾桶桶身固定,实现了垃圾桶的固定,托架10上的垃圾桶在运桶机器人的拉动下同步运动,由运桶机器人将托架10上的垃圾桶运送至地埋箱1的位置,之后连接杆8转动的同时将立架7翻转,进而将固定后的垃圾桶翻转,垃圾桶内的垃圾掉落至地埋箱1中,实现了垃圾的自动转运及倾倒,节省人工操作,改变居民对垃圾转运工作的印象,持续降低垃圾转运人工成本;
27.当运桶机器人到达地埋箱1的位置后,由电动推杆17的伸缩端推动推块18滑动穿过穿槽24并带动导向齿条20在导向槽19中限位滑动,导向齿条20运动的同时,齿块21与齿
轮23啮合传动,进而带动着齿轮23的运动,使得转轴转动进而使得封盖3打开,实现了地埋箱1上封盖3的自动打开,便于垃圾桶在翻转后由进料口2进入到地埋箱1内。
28.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