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69934发布日期:2023-10-28 02:10阅读:42来源:国知局
输送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输送,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输送线装置。


背景技术:

1、在磁动力输送线中,通过动子在定子上的移动的方式实现将待加工件的输送,动子与定子之间通过磁力耦合实现动子的运动,这种驱动方式精度高且速度较快。

2、在磁动力输送线中,通常需要将待加工件输送到不同工位加工。相关技术中的接驳模块使用直线电机实现接驳,接驳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线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接驳模块的接驳效率较低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送线装置,包括:直驱输送机构,包括输送定子及可移动地设置在输送定子上的动子;接驳机构,接驳机构包括:转动基座,可转动地设置直驱输送机构的一端,转动基座的转动轴线平行于动子的移动方向;接驳转子,设置在转动基座上并随转动基座同步转动,接驳转子具有与输送定子对接的接驳位置及与输送定子错开的输出位置,接驳转子处于接驳位置时,动子能够由输送定子上移动至接驳转子上。

3、进一步地,接驳机构还包括驱动结构,驱动结构包括机体及驱动轴,机体及驱动轴中的一者可相对转动地设置于另一者,机体或者驱动轴与转动基座连接并驱动转动基座的转动。

4、进一步地,驱动结构为电机,机体为电机的电机主体,驱动轴为电机的电机轴;当电机主体与转动基座连接时,电机轴相对输送定子固定设置,电机主体相对于电机轴转动以带动与电机主体连接的转动基座转动,或者,当电机轴与转动基座连接时,电机主体相对输送定子固定设置,电机轴相对电机主体转动以带动与电机轴连接的转动基座转动。

5、进一步地,输送线装置还包括用于为接驳转子供电的供电机构。

6、进一步地,供电机构包括线缆、拖链及电箱,线缆用于与接驳转子及电箱电连接,拖链的一端固定设置,拖链的另一端相对于转动基座固定设置,至少部分线缆设置于拖链内以为接驳转子供电;或者,供电机构包括电箱及导电滑环,导电滑环套设于驱动轴且与电箱及接驳转子电连接。

7、进一步地,当供电机构包括拖链及线缆时,拖链的一端设置在转动基座或者机体或者驱动轴上。

8、进一步地,当供电机构包括拖链及线缆时,拖链环绕设置在转动基座上。

9、进一步地,接驳转子为两个,两个接驳转子相对设置,转动基座上设置有连接金属片,连接金属片位于两个接驳转子的中间位置;拖链具有固定端和从动端,拖链的从动端与连接金属片连接。

10、进一步地,输送线装置还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安装架,当驱动轴与转动基座连接时,直驱输送机构设置于机架,电机设置于安装架。

11、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接驳机构还包括与转动基座连接的传动轴,传动轴的轴线与转动基座的转动轴线重合,电机的电机主体设置在安装架上,电机的电机轴通过传动轴驱动转动基座转动。

12、进一步地,传动轴为中空轴和阶梯轴中的至少一种。

13、进一步地,输送线装置还包括用于感应转动基座的位置的第一传感器。

14、进一步地,当驱动轴与转动基座连接时,第一传感器设置于机体及转动基座中的一者,机体及转动基座上的另一者设置有与第一传感器感应配合的触发部。

15、进一步地,输送线装置还包括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传动轴上的第一限位件以及间隔设置在电机的电机主体上的第二限位件和第三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和第三限位件设置在第一限位件的两侧并能够与第一限位件限位配合以限制转动基座的转动角度。

16、进一步地,第一限位件为限位块,第二限位件及第三限位件设置为油压缓冲器、弹簧和缓冲块中的至少一种。

17、进一步地,输送定子及接驳转子与动子之间通过磁驱配合,直驱输送机构还包括与动子配合输送的辅助输送机构,辅助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式为摩擦输送、固定输送和磁性吸附的至少一种。

18、进一步地,输送定子具有第一电枢绕组,接驳转子具有第二电枢绕组,动子具有永磁体,永磁体与第一电枢绕组及第二电枢绕组配合;其中,第一电枢绕组的平行设置于水平面,或者,第一电枢绕组垂直设置于水平面。

19、进一步地,辅助输送机构通过摩擦输送与动子配合,辅助输送机构包括同步带,动子上设置有与同步带摩擦配合的摩擦块。

20、进一步地,输送线装置还包括第二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位于辅助输送机构处,用于感应动子在辅助输送机构上的运动位置。

21、进一步地,接驳转子为一个或者多个,当接驳转子为多个时,多个接驳转子沿转动基座的周向均匀地设置在转动基座的侧面上。

22、进一步地,转动基座为中心对称结构,转动基座的中心线与其转动轴线重合。

23、进一步地,输送定子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当输送定子为多个时,多个输送定子沿预设方向依次设置;或者,至少一组输送定子沿预设方向依次设置,一组中的输送定子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输送定子绕预设方向相背设置。

24、进一步地,接驳机构为两个,两个接驳机构设置在直驱输送机构的两端。

25、进一步地,输送定子具有与动子配合的第一轨道,接驳转子具有与动子配合的第二轨道,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对接处设置有倒角结构。

26、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接驳机构用于与直驱输送机构接驳,以使得动子可以被输送至不同位置的其他的直驱输送结构中,或进行回流等流程。具体地,本发明的接驳机构包括可转动地设置的转动基座及设置在转动基座上并随转动基座同步转动的接驳转子,接驳转子具有接驳位置和输出位置,接驳转子处于接驳位置时,接驳转子与输送定子对接配合,此时动子能够由输送定子上移动至接驳转子上。当动子在所述接驳转子上时,动子能够随着接驳转子绕转动基座的转动轴线转动而改变位置,进而可以被输送至不同位置的其他的直驱输送结构中,或进行回流等流程。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旋转方式实现接驳,相比于相关技术中以直线旋转电机驱动的接驳机构而言,具有接驳效率更高、接驳设置更柔性、灵活等优点。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接驳模块的接驳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输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驳机构还包括驱动结构(23),所述驱动结构(23)包括机体(231)及驱动轴(232),所述机体(231)及所述驱动轴(232)中的一者可相对转动地设置于另一者,所述机体(231)或者所述驱动轴(232)与所述转动基座(21)连接并驱动所述转动基座(21)的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为电机,所述机体(231)为所述电机的电机主体,所述驱动轴(232)为所述电机的电机轴;当所述电机主体与所述转动基座(21)连接时,所述电机轴相对所述输送定子(11)固定设置,所述电机主体相对于所述电机轴转动以带动与所述电机主体连接的所述转动基座(21)转动,或者,当所述电机轴与所述转动基座(21)连接时,所述电机主体相对所述输送定子固定设置,所述电机轴相对所述电机主体转动以带动与所述电机轴连接的所述转动基座(21)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线装置还包括用于为所述接驳转子(22)供电的供电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机构包括线缆、拖链(31)及电箱(32),所述线缆用于与所述接驳转子(22)及所述电箱(32)电连接,所述拖链(31)的一端固定设置,所述拖链(31)的另一端相对于所述转动基座(21)固定设置,至少部分所述线缆设置于所述拖链(31)内以为所述接驳转子(22)供电;或者,所述供电机构包括电箱(32)及导电滑环,所述导电滑环套设于所述驱动轴(232)且与所述电箱(32)及所述接驳转子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供电机构包括所述拖链及所述线缆时,所述拖链(3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转动基座(21)或者所述机体(231)或者所述驱动轴(232)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供电机构包括所述拖链及所述线缆时,所述拖链(31)环绕设置在所述转动基座(21)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驳转子(22)为两个,两个所述接驳转子(22)相对设置,所述转动基座(21)上设置有连接金属片(211),所述连接金属片(211)位于两个所述接驳转子(22)的中间位置;所述拖链(31)具有固定端(311)和从动端(312),所述拖链(31)的从动端(312)与所述连接金属片(211)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线装置还包括机架(40)和设置在机架(40)上的安装架(50),当所述驱动轴(232)与所述转动基座(21)连接时,所述直驱输送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40),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安装架(5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驳机构还包括与所述转动基座(21)连接的传动轴(24),所述传动轴(24)的轴线与所述转动基座(21)的转动轴线重合,所述电机的电机主体设置在所述安装架(50)上,所述电机的电机轴通过所述传动轴(24)驱动所述转动基座(21)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24)为中空轴和阶梯轴中的至少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线装置还包括用于感应所述转动基座(21)的位置的第一传感器(6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输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驱动轴(232)与所述转动基座(21)连接时,所述第一传感器(60)设置于所述机体(231)及所述转动基座(21)中的一者,所述机体(231)及所述转动基座(21)上的另一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传感器(60)感应配合的触发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线装置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传动轴(24)上的第一限位件以及间隔设置在所述电机的电机主体上的第二限位件和第三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和所述第三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两侧并能够与所述第一限位件限位配合以限制所述转动基座(21)的转动角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输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为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件及所述第三限位件设置为油压缓冲器、弹簧和缓冲块中的至少一种。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定子(11)及所述接驳转子(22)与所述动子之间通过磁驱配合,所述直驱输送机构还包括与所述动子配合输送的辅助输送机构(15),所述辅助输送机构(15)的输送方式为摩擦输送、固定输送和磁性吸附的至少一种。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输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定子(11)具有第一电枢绕组,所述接驳转子(22)具有第二电枢绕组,所述动子具有永磁体,所述永磁体与所述第一电枢绕组及所述第二电枢绕组配合;其中,所述第一电枢绕组的平行设置于水平面,或者,所述第一电枢绕组垂直设置于所述水平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输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输送机构(15)通过摩擦输送与所述动子配合,所述辅助输送机构(15)包括同步带(151),所述动子上设置有与所述同步带(151)摩擦配合的摩擦块(121)。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输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线装置还包括第二传感器(70),所述第二传感器(70)位于所述辅助输送机构(15)处,用于感应所述动子在所述辅助输送机构(15)上的运动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驳转子(22)为一个或者多个,当所述接驳转子(22)为多个时,多个所述接驳转子(22)沿所述转动基座(21)的周向均匀地设置在所述转动基座(21)的侧面上。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基座(21)为中心对称结构,所述转动基座(21)的中心线与其转动轴线重合。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定子(11)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当所述输送定子(11)为多个时,多个所述输送定子(11)沿预设方向依次设置;或者,至少一组所述输送定子(11)沿所述预设方向依次设置,一组中的所述输送定子(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输送定子(11)绕所述预设方向相背设置。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驳机构(20)为两个,两个所述接驳机构(20)设置在所述直驱输送机构的两端。

24.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定子(11)具有与所述动子配合的第一轨道,所述接驳转子(22)具有与所述动子配合的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的对接处设置有倒角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送线装置,包括:直驱输送机构,包括输送定子及可移动地设置在输送定子上的动子;接驳机构,接驳机构包括:转动基座,可转动地设置直驱输送机构的一端,转动基座的转动轴线平行于动子的移动方向;接驳转子,设置在转动基座上并随转动基座同步转动,接驳转子具有与输送定子对接的接驳位置及与输送定子错开的输出位置,接驳转子处于接驳位置时,动子能够由输送定子上移动至接驳转子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接驳模块的接驳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池峰,范义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果栗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