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毛巾自动上料机及其上料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330253发布日期:2023-03-04 00:17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缩毛巾自动上料机及其上料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压缩毛巾上料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毛巾自动上料机及其上料方法。


背景技术:

2.压缩毛巾因体积小,包装运输和携带方便,且节约空间,备受商旅人士的喜爱,市场需求十分广阔。
3.授权号为cn215882696u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压缩毛巾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台板,所述台板中心固定有转盘机构,所述转盘机构上表面设有冲压模具,所述冲压模具上方设有压缩顶出机构,所述转盘机构一侧设有自动定位对孔机构,所述转盘机构下方设有转盘上顶机构,所述机架侧面设有下料机构,所述机架的一侧安装有控制装置,压缩顶出机构和转盘上顶机构通过气管与液压站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控制装置、转盘机构、压缩顶出机构、自动定位对孔机构、转盘上顶机构,除了上料动作外,旋转、定位对孔、冲压、推料等动作均由机器自动完成,自动化程度高,压缩质量好。”该毛巾压缩机的冲压模具(如图2所示)上设置有两排上下贯通的冲压孔,采用人工将毛巾垛搬运至机身旁的置物台上,手动拾取毛巾片,并逐一植入冲压孔,再使用冲压机械对植入的毛巾进行压缩成型出料,毛巾的搬运、拾取和植入依赖人工,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工作内容简单重复,存在安全隐患,且不卫生。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自动传输上料、逐层吸附移料、前后循环对正下料的压缩毛巾自动上料机,实现自动上料,可避免人工疲劳引发的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毛巾自动上料机及其上料方法,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压缩毛巾自动上料机,包括基座、输送整理装置、顶升吸取装置、摊铺输送装置、下料装置、控制器,所述输送整理装置水平架设在基座右端,用于输送毛巾垛,所述顶升吸取装置纵向架设在基座中部,右侧与输送整理装置左端衔接,左侧与摊铺输送装置衔接,用于将输送整理装置输入的毛巾垛向上顶托并将毛巾逐片吸附移送至摊铺输送装置的右端,所述摊铺输送装置水平架设在基座左端,两端分别与摊铺输送装置、下料装置衔接,用于将顶升吸取装置输入的毛巾片依次输送至下料装置,所述下料装置竖直装设在摊铺输送装置出料端,用于将毛巾片插入冲压模具中,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摊铺输送装置一侧,分别与输送整理装置、顶升吸取装置、摊铺输送装置、下料装置通信连接,用于控制整机运行。
6.上道工序生产的毛巾料处于堆垛状态,而压缩毛巾机需要一片片下料,同时冲压模具具有若干个冲压孔,需要有序植入。因此,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将毛巾料从堆垛状态的输送转化为逐片输送,并有序对正植入冲压孔中。为此本发明设置顶升吸取装置、摊铺输送装置、下料装置、控制器,通过顶升吸取装置将毛巾料从堆垛状态转化为单
片状态,并通过摊铺输送装置逐片输送,通过下料装置分两步将毛巾片对正插入冲压孔中,全程通过感应器和plc编程控制。
7.所述基座,包括底座、机柜、气源站,所述底座右端用于装设输送整理装置,中部用于装设顶升吸取装置,左端固定设有机柜,所述机柜顶面一侧设有控制器,内部设有气源站,并用于水平装设摊铺输送装置。
8.所述输送整理装置,包括机架、第一传输机、龙门架、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后推板、整理底板、第三气缸、侧夹板、第四气缸、第一前挡板、第一感应器,所述机架固定装设在基座的右端,所述第一传输机水平设置在机架顶部,用于水平输送毛巾垛,所述龙门架两立柱固定装设在第一传输机两侧,所述第一气缸水平固定装设在龙门架横梁顶面,输出端水平朝向送料方向,所述第二气缸竖直设立在龙门架左侧,右侧与第一气缸输出端固定连接,输出端垂直向下,所述后推板顶部与第二气缸输出端固定连接,初始时,放气状态,且在毛巾垛上方,所述整理底板水平固定装设在第一传输机出料端,板面与第一传输机传送带水平衔接,一对所述第三气缸分别设置在第一传输机出料端两侧,输出端均水平朝向毛巾垛,一对所述侧夹板与分别与对应的第三气缸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气缸竖直固定设置在机架左端下方,输出端向上,所述第一前挡板活动贯穿整理底板,下端与第四气缸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感应器水平固定设置在第一传输机一侧左端,感应端朝向毛巾垛一侧。
9.所述顶升吸取装置,包括安装底板、外支架、顶升机构、提升机构、滑托机构、吸取机构,所述安装底板固定装设在底座中部,所述外支架固定装设在安装底板上,所述顶升机构固定装设在安装底板上,所述提升机构竖直设置在外支架内侧,所述滑托机构水平设置在顶升机构正上方,且与提升机构滑动连接,所述吸取机构一端固定装设在外支架的横梁上,另一端与滑托机构相对;
10.所述顶升机构,包括电机支架、第一电机、联轴器、丝杆、光轴、第七气缸、丝杆螺母、直线轴承、第二前挡板、内支架、第三感应器、感应片、第一托板、第一侧板,所述电机支架活动贯穿安装底板,所述第一电机与电机支架底部固定连接,输出端活动贯穿电机支架底端后与联轴器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联轴器设置在电机支架中,上下两端分别与丝杆下端、第一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丝杆分别与电机支架顶端滚动连接、丝杆螺母螺接,顶端与第一托板底面滚动连接,一对所述光轴分别设置在丝杆两侧,活动贯穿对应的直线轴承后,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托板、电机支架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气缸固定装设在内支架顶部横梁前方,输出端竖直向上,所述丝杆螺母固定装设在内支架顶部横梁中,一对所述直线轴承分别固定装设在内支架顶部横梁两端,所述第二前挡板竖直装设在第七气缸输出端上,用于支挡毛巾垛,防止在毛巾垛被后推板推送至第一托板过程中发生倾覆,所述内支架竖直固定装设在安装底板上,所述第三感应器横向固定装设在内支架一端前侧,所述感应片竖直向下固定装设在第一托板一端前侧,与第三感应器相对,所述第一托板分别与丝杆顶端滚动连接、光轴顶端固定连接,其宽度小于毛巾垛的长度,初始时,其顶面与整理底板顶面在同一水平面内,一对所述第一侧板分别竖直固定设置在第一托板左右两端,分别与临近的毛巾垛两侧面处于同一平面;
11.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第一滑轨、第一滑块、连扳、挡块、第一丝杆滑台模组,一对所述第一滑轨竖直平行间隔装设在外支架一内侧,一对所述第一滑块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连扳侧向水平固定装设在一对第一滑块上,一对所述挡块分别与对应的第
一滑轨下端相抵,并固定装设在外支架上,所述第一丝杆滑台模组竖直固定装设在外支架另一内侧,且与一对第一滑轨相对;
12.所述滑托机构,包括第一滑座、第二滑轨、第二滑块、第二托板、第一迷你气缸、第二侧板,一对所述第一滑座分别水平装设在连板、第一丝杆滑台模组的滑台上,一对所述第二滑轨分别水平装设在对应的第一滑座上,两对所述第二滑块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滑轨滑动连接,一对所述第二托板水平固定设置在第二滑块上,其间距通过第二滑块滑动调节,且最小间距等于第一托板宽度,初始时,一对第二托板水平位置处于第二滑轨前后两端其间距为最大,垂直位置处于最低端,与第一托板被顶升后的最高位齐平,一对所述第一迷你气缸分别水平相向固定装设在其中一侧的第一滑座两端,输出端分别与临近的第二托板固定连接,两对所述第二侧板分别间隔装设在对应的第二托板上,间距为毛巾垛横向宽度,且与对应侧的第一侧板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13.所述吸取机构,包括第五气缸、第六气缸、压板、负压吸取器,所述第五气缸固定设置在外支架的横梁上,输出端水平向后,且初始状态为最前端,所述第六气缸与第五气缸固定连接,输出端竖直向下,初始时,其输出端处于最顶端,所述压板与第六气缸输出端固定连接,在第六气缸处于初始状态时,负压吸取器底面与抵轮下缘处于同一平面,若干所述负压吸取器固定装设在压板底面,且吸取端朝向毛巾,数量与毛巾垛每层毛巾数量匹配。
14.所述摊铺输送装置,包括第二传输机、移送机构、弹抵机构、辅压传送机构,所述第二传输机沿着上料方向水平装设在移送机构上,初始时,临近吸取机构,所述移送机构底部与机柜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弹抵机构设置在第二传输机进料端,且与辅压传送机构水平相接,所述辅压传送机构设置在第二传输机出料端。
15.所述移送机构,包括连接底板、第二丝杆滑台模组、连接座,所述连接底板固定装设在机柜顶面,所述第二丝杆滑台模组沿着毛巾输送方向水平设置在连接底板、连接座之间,底面与连接底板顶面固定连接,滑台向上与连接座底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设置在第二传输机正下方,与第二传输机两侧固定连接,初始时,在第二丝杆滑台模组后端上方。
16.所述弹抵机构,包括轴座、横轴、轮座、抵轮、弹条,一对所述轴座相向设置在第二传输机进料端两侧,所述横轴两端分别与对应的轴座滚动连接,若干所述轮座上端与横轴固定套接,下端靠近第二传输机进料端,若干抵轮滚动设置在对应的轮座一侧,数量与毛巾垛每层毛巾的数量匹配,若干所述弹条后端经横轴下缘向上与横轴固定套接,前端分别延伸至辅压传送机构后端正下方,将弹条的弹力传递给轮座,经轮座,使抵轮与第二传输机的传送带抵紧。
17.所述辅压传送机构,包括双联轴座、传动轴、传动带轮、第一同步带、被动带轮、主动带轮、第二同步带、电机安装板、同步电机、从动轴、从动带轮,一对所述双联轴座固定装设在第二传输机出料端两侧,用于连接传动轴、电机安装板、从动轴,所述传动轴滚动装设在一对双联轴座前端之间,其中一端凸出对应侧的双联轴座,若干所述传动带轮间隔固定装设在传动轴上,若干第一同步带两端分别与传动带轮、从动带轮套接,后端均在对应的弹条前端的正上方,且与弹条前端相抵,所述被动带轮与传动轴的凸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主动带轮与同步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同步带两端分别与被动带轮、主动带轮套接,所述电机安装板竖直固定装设在被动带轮对应的双联轴座外侧,所述同步电机水平固定装设在电机安装板外侧,输出端贯穿电机安装板,所述从动轴固定装设在一对双联轴座后端之
间,若干所述从动带轮间隔固定装设在从动轴上。
18.所述抵轮、轮座、弹条、从动带轮、第二同步带、传动带轮沿着毛巾传输方向设置在第二传输机上,且数量、位置均与毛巾垛每层毛巾的数量、位置匹配,形成了毛巾摊铺传输线路。
19.所述下料装置,包括下料座板、气缸座、第八气缸、第二迷你气缸、第三感应器,所述下料座板设置在第二传输机前端,与第二传输机两侧固定连接,包括下料底板、前座、后侧板,所述下料底板与第二传输机前端水平衔接,后端设有若干下料口,前端设有通孔,所述前座下端与下料底板前缘固定连接,所述后侧板与前座顶面后缘固定连接,一对所述气缸座分别固定装设在下料底板两侧,一对所述第八气缸水平侧向滑动装设在后侧板背面,输出端分别与对应侧的气缸座固定连接,底面均设有垂直向下的拖杆,初始时,第八气缸处于放气状态,对应的拖杆下端刚好与通过的毛巾接触,若干所述第二迷你气缸竖直并排固定装设在前座顶面,且正对冲压孔中心,初始时,其输出端处于最高点,当毛巾片通过其下方时,中间的第二迷你气缸输出端正对中间一块毛巾片中心,其他第二迷你气缸输出端正对相邻毛巾片交接处,所述第三感应器间隔竖直并排固定装设在前座顶面前端,感应端均朝向对应的通孔。
20.此外,本发明在此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毛巾自动上料机的上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1.s1.水平间歇送垛:将毛巾垛放置在第一传输机的传送带上,输送至一对侧夹板之间时,第一感应器向控制器发出光电信号,控制器发出指令第一传输机暂停,接着第四气缸、第二气缸均吸气分别带动第一前挡板上行、后推板下行到位后,第一气缸带动后推板向前推出,在第一前挡板的配合下,完成毛巾垛前后两面的整形,随后一对第三气缸同时带动对应的侧夹板向毛巾两侧推出,完成毛巾垛两侧面整形定位,此时第一托板、整理底板处于同一平面,第二感应器与感应片正对,第二感应器向控制器发出光电信号,控制器发出指令,第四气缸放气带动第一前挡板下行复位,接着第一传输机恢复工作,第一气缸继续进气带动后推板继续前推,将毛巾垛推送至第一托板上,且在一对第一侧板之间,最后,一对第三气缸同时放气带动对应的侧夹板回缩复位,第二气缸、第一气缸同时放气分别带动后推板向上、向右复位;
22.s2.竖直向上顶垛:当s1完成后,控制器发出指令,第七气缸吸气带动第二前挡板上行,在前方支挡毛巾垛,防止其在顶升过程中出现倾覆,同时第一电机经联轴器带动丝杆在丝杆螺母内正向转动,从而带动光轴沿着直线轴承将第一托板顶升至一对第二托板之间,此时第一托板顶面与第二托板齐平,毛巾垛底面刚好与一对第二托板顶面齐平,完成毛巾垛的顶升;
23.s3.水平滑移接垛:当s2完成后,一对第一迷你气缸同时吸气,带动一对第二滑轨进而带动一对第二托板相向滑动,直至一对第二托板与第一托板相接,此时一对毛巾垛刚好处于第二托板的上方,且位于两对第二侧板之间,完成第二托板对毛巾垛的承接,接着第七气缸放气带动第二前挡板下行复位,同时,第一电机经联轴器带动丝杆在丝杆螺母内反向转动,带动第一托板下行复位,承接新的毛巾垛;
24.s4.竖直送垛吸附:当s3完成后,第一丝杆滑台模组正转带动一对第二托板上移,当毛巾垛抵近负压吸取器下方时,第五气缸吸气将第六气缸向后推出,接着第六气缸吸气经压板带动负压吸取器下行至最表层的毛巾片上,利用负压将毛巾片吸取在负压吸取器
上,随后第六气缸放气带动负压吸取器上升到最高点后,第五气缸放气经第六气缸将负压吸取器上的毛巾片传送至抵轮与第二传输机的传送带交接处,从而均衡有序地将毛巾垛逐片吸取至摊铺输送装置输入端,直至毛巾垛上的毛巾片被完全吸取后,第一丝杆滑台模组反转带动一对第二托板复位至最低点,同时,一对第一迷你气缸同时放气,带动第二托板复位;
25.s5.水平逐片输料:s4完成后,毛巾片随着传送带的运动有序进入弹条下方,并在弹条导引下,输送至第一同步带后端与第二传输机的传送带交接处后,同步电机经主动带轮、第二同步带、被动带轮带动传动轴逆时针转动,进而经第一同步带带动从动带轮同步逆时针转动,使得毛巾片在第二传输机、第一同步带之间向第二传输机出料端输送,进入下料装置下方;
26.s6.第一冲压孔植料:s5完成后,当毛巾片传送至第三感应器正下方时,中间的毛巾片首先将中间的通孔覆盖,第三感应器向控制器发出光电信号,继而控制器发出指令,中间的第二迷你气缸吸气,输出端向下伸出将中间的毛巾片从下料口植入正下方的冲压孔中,从而中间的通孔无遮挡,使得中间的第三感应器感应端正对中间的通孔,第三感应器向控制器再次发出光电信号,继而控制器再次发出指令,中间的第二迷你气缸放气输出端复位至最高点,随后第八气缸吸气,带动拖杆分别将两侧的毛巾片往中间移动至两侧的第二迷你气缸正下方,两侧的第二迷你气缸吸气,输出端向下伸出将两侧的毛巾片从对应的下料口植入正下方的冲压孔,完成第一冲压孔植料;
27.s7.第二冲压孔植料:s6完成后,此时所有的第三感应器感应端均直接朝向下料底板对应的通孔,第三感应器向控制器继续发出光电信号,控制器继续发出指令,一对第八气缸、两侧的第二迷你气缸同时放气复位,接着,第二丝杆滑台模组正转,经连接座带动第二传输机将第二迷你气缸前移至第二冲压孔正上方,重复s6动作完成第二冲压孔植料,接着第二丝杆滑台模组反转,经连接座带动第二传输机将第二迷你气缸后移至第一冲压孔正上方,以此循环。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9.1.本发明通过在第一传输机出料端设置后推板、整理底板、一对侧夹板、第一前挡板,在气缸的作用下,实现了毛巾垛四面自动整理上料。
30.2.本发明通过在顶升吸取装置中设置相互配合的顶升机构、提升机构、滑托机构、吸取机构,实现了毛巾垛的竖直向上提升、并逐层吸取至第二传输机上。
31.3.本发明通过在第二传输机上设置首尾衔接的抵轮、轮座、弹条、从动带轮、第二同步带、传动带轮,实现了毛巾片的逐片水平传输,传送稳定性好,便于逐片冲压下料。
32.4.本发明通过在下料装置中设置与每层毛巾垛毛巾数量匹配的竖直向下的第二迷你气缸以及一对第八气缸,并在第三感应器的控制下,实现了每层毛巾片先中间后两边自动竖直向下植入冲压模具的冲压孔中。
33.5.本发明通过在第二传输机下方设置第二丝杆滑台模组,带动第二传输机左右移动,从而使得下料装置中第二迷你气缸能够循环交替对准冲压模具第二冲压孔、第一冲压孔,实现第一、第二冲压孔的交替推料。
34.6.本发明自动化程度高,通过顶升吸取装置将毛巾料从堆垛状态转化为单片状态,并通过摊铺输送装置逐片输送,通过下料装置分两步将毛巾片对正插入冲压孔中,全程
通过感应器和plc编程控制,替代了人工上料,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操作安全风险,也保证了压缩毛巾的卫生。
附图说明
35.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36.图2现有压缩毛巾机及其冲压模具立体结构示意图;
37.图3为本发明的基座立体结构示意图;
38.图4为本发明的输送整理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39.图5为本发明的顶升吸取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40.图6为本发明的顶升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41.图7为本发明的滑托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42.图8为本发明的摊铺传输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43.图9为本发明的摊铺传输装置仰视结构示意图;
44.图10为本发明的毛巾摊铺传输示意图;
45.图11为本发明的辅压传送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46.图12为本发明的下料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47.图13为本发明的下料座板与第二迷你气缸、第三感应器位置关系立体结构示意图。
48.图中:1基座、11底座、12机柜、2输送整理装置、201机架、202第一传输机、203龙门架、204第一气缸、205第二气缸、206后推板、207整理底板、208第三气缸、209侧夹板、210第四气缸、211第一前挡板、212第一感应器、3顶升吸取装置、31安装底板、32外支架、33顶升机构、3301电机支架、3302第一电机、3303联轴器、3304丝杆、3305光轴、3306第七气缸、3307丝杆螺母、3308直线轴承、3309第二前挡板、3310内支架、3311第二感应器、3312感应片、3313第一托板、3314第一侧板、34提升机构、341第一滑轨、342第一滑块、343连扳、344挡块、345第一丝杆滑台模组、35滑托机构、351第一滑座、352第二滑轨、353第二滑块、354第二托板、355第一迷你气缸、356第二侧板、36吸取机构、361第五气缸、362第六气缸、363压板、364负压吸取器、4摊铺输送装置、41第二传输机、42移送机构、421连接底板、422第二丝杆滑台模组、423连接座、43弹抵机构、431轴座、432横轴、433轮座、434抵轮、435弹条、44辅压传送机构、4401双联轴座、4402传动轴、4403传动带轮、4404第一同步带、4405被动带轮、4406主动带轮、4407第二同步带、4408电机安装板、4409同步电机、4410从动轴、4411从动带轮、5下料装置、51下料座板、511下料底板、511a下料口、511b通孔、512安装板、513后侧板、52气缸座、53第八气缸、53a拖杆、54第二迷你气缸、55第三感应器、6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4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5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1.参阅图1,一种压缩毛巾自动上料机,包括基座1、输送整理装置2、顶升吸取装置3、摊铺输送装置4、下料装置5、控制器6,所述输送整理装置2水平架设在基座1右端,用于输送毛巾垛,所述顶升吸取装置3纵向架设在基座1中部,右侧与输送整理装置2左端衔接,左侧与摊铺输送装置4衔接,用于将输送整理装置2输入的毛巾垛向上顶托并将毛巾逐片吸附移送至摊铺输送装置4的右端,所述摊铺输送装置4水平架设在基座1左端,两端分别与摊铺输送装置4、下料装置5衔接,用于将顶升吸取装置3输入的毛巾片依次输送至下料装置5,所述下料装置5竖直装设在摊铺输送装置4出料端,用于将毛巾片插入冲压模具中,所述控制器6设置在摊铺输送装置4一侧,分别与输送整理装置2、顶升吸取装置3、摊铺输送装置4、下料装置5通信连接,用于控制整机运行。
52.参阅图3,所述基座1,包括底座11、机柜12、气源站,所述底座11右端用于装设输送整理装置2,中部用于装设顶升吸取装置3,左端固定设有机柜12,所述机柜12顶面一侧设有控制器6,内部设有气源站,并用于水平装设摊铺输送装置4。
53.参阅图4、图6,所述输送整理装置2,包括机架201、第一传输机202、龙门架203、第一气缸204、第二气缸205、后推板206、整理底板207、第三气缸208、侧夹板209、第四气缸210、第一前挡板211、第一感应器212,所述机架201固定装设在基座1的右端,所述第一传输机202水平设置在机架201顶部,用于水平输送毛巾垛,所述龙门架203两立柱固定装设在第一传输机202两侧,所述第一气缸204水平固定装设在龙门架203横梁顶面,输出端水平朝向送料方向,所述第二气缸205竖直设立在龙门架203左侧,右侧与第一气缸204输出端固定连接,输出端垂直向下,所述后推板206顶部与第二气缸205输出端固定连接,初始时,放气状态,且在毛巾垛上方,所述整理底板207水平固定装设在第一传输机202出料端,板面与第一传输机202传送带水平衔接,一对所述第三气缸208分别设置在第一传输机202出料端两侧,输出端均水平朝向毛巾垛,一对所述侧夹板209与分别与对应的第三气缸208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气缸210竖直固定设置在机架201左端下方,输出端向上,所述第一前挡板211活动贯穿整理底板207,下端与第四气缸210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感应器212水平固定设置在第一传输机202一侧左端,感应端朝向毛巾垛一侧。
54.通过设置输送整理装置2,当毛巾垛在第一传输机202的传送带上输送至一对侧夹板209之间时,第一感应器212向控制器6发出光电信号,继而控制器6发出指令,第一传输机202暂停,接着第四气缸210、第二气缸205均吸气分别带动第一前挡板211上行、后推板206下行到位后,第一气缸204带动后推板206向前推出,在第一前挡板211的配合下,完成毛巾垛前后两面的整形,随后一对第三气缸208同时带动对应的侧夹板209向毛巾垛两侧推出,实现毛巾垛两侧面整形定位,当第二感应器3311与感应片3312正对时,第二感应器3311向控制器6发出光电信号,继而控制器6发出指令,第四气缸210放气带动第一前挡板211下行复位后,接着第一传输机202恢复工作,第一气缸204继续进气带动后推板206继续前推,在第一传输机202的配合下,将毛巾垛推送至第一托板3313上,且在一对第一侧板3314之间,最后一对第三气缸208同时放气带动对应的侧夹板209回缩复位,第二气缸205、第一气缸
204同时放气分别带动后推板206向上、向右复位,如此循环。
55.参阅图3、图5,所述顶升吸取装置3,包括安装底板31、外支架32、顶升机构33、提升机构34、滑托机构35、吸取机构36,所述安装底板31固定装设在底座11中部,所述外支架32固定装设在安装底板31上,所述顶升机构33固定装设在安装底板31上,所述提升机构34竖直设置在外支架32内侧,所述滑托机构35水平设置在顶升机构33正上方,且与提升机构34滑动连接,所述吸取机构36一端固定装设在外支架32的横梁上,另一端与滑托机构35相对。
56.参阅图6、图7,所述顶升机构33,包括电机支架3301、第一电机3302、联轴器3303、丝杆3304、光轴3305、第七气缸3306、丝杆螺母3307、直线轴承3308、第二前挡板3309、内支架3310、第二感应器3311、感应片3312、第一托板3313、第一侧板3314,所述电机支架3301活动贯穿安装底板31,所述第一电机3302与电机支架3301底部固定连接,输出端活动贯穿电机支架3301底端后与联轴器3303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联轴器3303设置在电机支架3301中,上下两端分别与丝杆3304下端、第一电机3302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丝杆3304分别与电机支架3301顶端滚动连接、丝杆螺母3307螺接,顶端与第一托板3313底面滚动连接,一对所述光轴3305分别设置在丝杆3304两侧,活动贯穿对应的直线轴承3308后,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托板3313、电机支架3301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气缸3306固定装设在内支架3310顶部横梁前方,输出端竖直向上,所述丝杆螺母3307固定装设在内支架3310顶部横梁中,一对所述直线轴承3308分别固定装设在内支架3310顶部横梁两端,所述第二前挡板3309竖直装设在第七气缸3306输出端上,用于支挡毛巾垛,防止在毛巾垛被后推板206推送至第一托板3313过程中发生倾覆,所述内支架3310竖直固定装设在安装底板31上,所述第二感应器3311横向固定装设在内支架3310一端前侧,所述感应片3312竖直向下固定装设在第一托板3313一端前侧,与第二感应器3311相对,所述第一托板3313分别与丝杆3304顶端滚动连接、光轴3305顶端固定连接,初始时,其顶面与整理底板207顶面在同一水平面内,一对所述第一侧板3314分别竖直固定设置在第一托板3313左右两端,分别与临近的毛巾垛两侧面处于同一平面。
57.通过设置顶升机构33,当第二感应器3311与感应片3312正对时,第二感应器3311向控制器6发出光电信号,继而控制器6发出指令,第七气缸3306吸气带动第二前挡板3309上行,在前方支挡毛巾垛,防止其在顶升过程中出现倾覆,同时第一电机3302经联轴器3303带动丝杆3304在丝杆螺母3307内正向转动,从而带动光轴3305沿着直线轴承3308将第一托板3313顶升至一对第二托板354之间,此时毛巾垛底面刚好与一对第二托板354顶面齐平,完成毛巾垛的顶升。
58.参阅图5,所述提升机构34,包括第一滑轨341、第一滑块342、连扳343、挡块344、第一丝杆滑台模组345,一对所述第一滑轨341竖直平行间隔装设在外支架32一内侧,一对所述第一滑块342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滑轨341滑动连接,所述连扳343侧向水平固定装设在一对第一滑块342上,一对所述挡块344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滑轨341下端相抵,并固定装设在外支架32上,所述第一丝杆滑台模组345竖直固定装设在外支架32另一内侧,且与一对第一滑轨341相对。
59.通过设置提升机构34,当毛巾垛从第一托板3313转移至一对第二托板354上后,随着毛巾垛上的毛巾经吸取机构36逐片吸取至摊铺输送装置4输入端,第一丝杆滑台模组345正转带动一对第二托板354上移,均衡有序地将毛巾垛向上提升,直至毛巾垛上的毛巾被完
全吸取后,一对第二托板354随着第一丝杆滑台模组345反转复位至最低点,同时,一对第一迷你气缸355同时放气,带动第二托板354复位。
60.参阅图5、图7,所述滑托机构35,包括第一滑座351、第二滑轨352、第二滑块353、第二托板354、第一迷你气缸355、第二侧板356,一对所述第一滑座351分别水平装设在连板343、第一丝杆滑台模组345的滑台上,一对所述第二滑轨352分别水平装设在对应的第一滑座351上,两对所述第二滑块353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滑轨352滑动连接,一对所述第二托板(354)水平固定设置在第二滑块(353)上,其间距通过第二滑块(353)滑动调节,且最小间距等于第一托板(3313)宽度,初始时,一对第二托板(354)水平位置处于第二滑轨(352)前后两端其间距为最大,垂直位置处于最低端,与第一托板(3313)被顶升后的最高位齐平,一对所述第一迷你气缸355分别水平相向固定装设在其中一侧的第一滑座351两端,输出端分别与临近的第二托板354固定连接,两对所述第二侧板356分别间隔装设在对应的第二托板354上,间距为毛巾垛横向宽度,且与对应侧的第一侧板3314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61.通过设置滑托机构35,当毛巾垛随着第一托板3313被顶升进入一对第二托板354之间,且第一托板3313与第二托板354顶面齐平时,一对第一迷你气缸355同时吸气,经对应的第二托板354带动第二滑块353沿着一对第二滑轨352相向滑动,直至一对第二托板354与第一托板3313相接,将毛巾垛前后两端托住,此时一对毛巾垛刚好处于第二托板354的上方,且位于两对第二侧板356之间,完成第二托板354对毛巾垛的承接,当第一托板3313、第二前挡板3309下行复位时,避免毛巾垛跌落,接着第七气缸3306放气带动第二前挡板3309下行复位,同时,第一电机3302经联轴器3303带动丝杆3304在丝杆螺母3307内反向转动,带动第一托板3313下行复位,承接新的毛巾垛。
62.参阅图5、图7、图8,所述吸取机构36,包括第五气缸361、第六气缸362、压板363、负压吸取器364,所述第五气缸361固定设置在外支架32的横梁上,输出端水平向后,且初始状态为最前端,所述第六气缸362与第五气缸361固定连接,输出端竖直向下,初始时,其输出端处于最顶端,所述压板363与第六气缸362输出端固定连接,在第六气缸362处于初始状态时,负压吸取器364底面与抵轮434下缘处于同一平面,若干所述负压吸取器364固定装设在压板363底面,且吸取端朝向毛巾,数量与毛巾垛每层毛巾数量匹配。
63.通过设置吸取机构36,当完成第二托板354对毛巾垛的承接后,第一丝杆滑台模组345正转带动一对第二托板354上移,当毛巾垛抵近负压吸取器364下方时,第五气缸361吸气将第六气缸362向后推出,接着第六气缸362吸气经压板363带动负压吸取器364下行至最表层的毛巾上,利用负压将毛巾吸取在负压吸取器364上,随后第六气缸362放气带动负压吸取器364上升到最高点后,第五气缸361放气经第六气缸362将负压吸取器364上的毛巾传送至抵轮434与第二传输机41的传送带交接处,如此反复,直至毛巾垛上的毛巾片被完全吸取。
64.参阅图8、图9,所述摊铺输送装置4,包括第二传输机41、移送机构42、弹抵机构43、辅压传送机构44,所述第二传输机41沿着上料方向水平装设在移送机构42上,初始时,临近吸取机构36,所述移送机构42底部与机柜12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弹抵机构43设置在第二传输机41进料端,且与辅压传送机构44水平相接,所述辅压传送机构44设置在第二传输机41出料端。
65.所述移送机构42,包括连接底板421、第二丝杆滑台模组422、连接座423,所述连接
底板421固定装设在机柜12顶面,所述第二丝杆滑台模组422沿着毛巾输送方向水平设置在连接底板421、连接座423之间,底面与连接底板421顶面固定连接,滑台向上与连接座423底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423设置在第二传输机41正下方,与第二传输机41两侧固定连接,初始时,在第二丝杆滑台模组422后端上方。
66.通过设置移送机构42,当完成第一冲压孔推料后,第二丝杆滑台模组422正转,经连接座423带动第二传输机41前移,使第二迷你气缸54输出端正对第二冲压孔,同时第五气缸361吸气将第六气缸362向后推;完成第二冲压孔推料后,第二丝杆滑台模组422反转,经连接座423带动第二传输机41前端后退,使第二迷你气缸54输出端正对第一冲压孔,同时,第五气缸361放气将第六气缸362向前拉。
67.参阅图8,所述弹抵机构43,包括轴座431、横轴432、轮座433、抵轮434、弹条435,一对所述轴座431相向设置在第二传输机41进料端两侧,所述横轴432两端分别与对应的轴座431滚动连接,若干所述轮座433上端与横轴432固定套接,下端靠近第二传输机41进料端,若干抵轮434滚动设置在对应的轮座433一侧,数量与毛巾垛每层毛巾的数量匹配,若干所述弹条435后端经横轴432下缘向上与横轴432固定套接,前端分别延伸至辅压传送机构44后端正下方,将弹条435的弹力传递给轮座433,经轮座433,使抵轮434与第二传输机41的传送带抵紧。
68.通过设置弹抵机构43,当毛巾片进入抵轮434与第二传输机41的传送带交接处时,随着传送带有序进入弹条435下方,并在弹条435导引下,输送至辅压传送机构44。
69.参阅图11,所述辅压传送机构44,包括双联轴座4401、传动轴4402、传动带轮4403、第一同步带4404、被动带轮4405、主动带轮4406、第二同步带4407、电机安装板4408、同步电机4409、从动轴4410、从动带轮4411,一对所述双联轴座4401固定装设在第二传输机41出料端两侧,用于连接传动轴4402、电机安装板4408、从动轴4410,所述传动轴4402滚动装设在一对双联轴座4401前端之间,其中一端凸出对应侧的双联轴座4401,若干所述传动带轮4403间隔固定装设在传动轴4402上,若干第一同步带4404两端分别与传动带轮4403、从动带轮4411套接,后端均在对应的弹条435前端的正上方,且与弹条435前端相抵,所述被动带轮4405与传动轴4402的凸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主动带轮4406与同步电机4409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同步带4407两端分别与被动带轮4405、主动带轮4406套接,所述电机安装板4408竖直固定装设在被动带轮4405对应的双联轴座4401外侧,所述同步电机4409水平固定装设在电机安装板4408外侧,输出端贯穿电机安装板4408,所述从动轴4410固定装设在一对双联轴座4401后端之间,若干所述从动带轮4411间隔固定装设在从动轴4410上。
70.通过设置辅压传送机构44,当毛巾片在第二传输机41上从弹条435前端进入辅压传送机构44后,同步电机4409经主动带轮4406、第二同步带4407、被动带轮4405带动传动轴4402逆时针转动,进而经第一同步带4404带动从动带轮4411同步逆时针转动,利用其上下两面所受到的摩擦力,使得毛巾片在第二传输机41、第一同步带4404之间向第二传输机41出料端输送,避免因较大震动或风力影响正常传输,顺利进入下料装置5。
71.参阅图8、图10,所述抵轮434、轮座433、弹条435、从动带轮4411、第二同步带4407、传动带轮4403沿着毛巾传输方向设置在第二传输机41上,且数量、位置均与毛巾垛每层毛巾片的数量、位置匹配,形成了毛巾片摊铺传输线路。
72.参阅图12、图13,所述下料装置5,包括下料座板51、气缸座52、第八气缸53、第二迷
你气缸54、第三感应器55,所述下料座板51设置在第二传输机41前端,与第二传输机41两侧固定连接,包括下料底板511、前座512、后侧板513,所述下料底板511与第二传输机41前端水平衔接,后端设有若干下料口511a,前端设有通孔511b,所述前座512下端与下料底板511前缘固定连接,所述后侧板513与前座512顶面后缘固定连接,一对所述气缸座52分别固定装设在下料底板511两侧,一对所述第八气缸53水平侧向滑动装设在后侧板513背面,输出端分别与对应侧的气缸座52固定连接,底面均设有垂直向下的拖杆53a,初始时,第八气缸53处于放气状态,对应的拖杆53a下端刚好与通过的毛巾接触,若干所述第二迷你气缸54竖直并排固定装设在前座512顶面,且正对冲压孔中心,初始时,其输出端处于最高点,当毛巾片通过其下方时,中间的第二迷你气缸54输出端正对中间一块毛巾片中心,其他第二迷你气缸54输出端正对相邻毛巾片交接处,所述第三感应器55间隔竖直并排固定装设在前座512顶面前端,感应端均朝向对应的通孔511b。
73.通过设置下料装置5,毛巾片在辅压传送机构44辅助作用下,由第二传输机41传送至第三感应器55正下方时,将下料底板511上对应的中间通孔511b覆盖,第三感应器55向控制器6发出光电信号,继而控制器6发出指令,中间的第二迷你气缸54吸气,输出端向下伸出先将中间的毛巾片从下料口511a插入正下方的冲压孔中,此时中间的第三感应器55感应端正对其下方的下料底板511上对应的通孔511b,第三感应器55向控制器6再次发出光电信号,继而控制器6再次发出指令,中间的第二迷你气缸54放气输出端复位至最高点,随后第八气缸53吸气,带动拖杆53a分别将两侧的毛巾片往中间移动至两侧的第二迷你气缸54正下方,接着两侧的第二迷你气缸54吸气,将两侧的毛巾片从对应的下料口插入正下方的冲压孔,完成第一冲压孔推料,此时所有的第三感应器55感应端均直接朝向下料底板511上对应的通孔511b,第三感应器55向控制器6继续发出光电信号,控制器6继续发出指令,一对第八气缸53、两侧的第二迷你气缸54同时放气复位后,第二丝杆滑台模组422正转,经连接座423带动第二传输机41将第二迷你气缸54前移至第二冲压孔正上方,重复竖直向下推料动作,完成第二冲压孔推料,然后,第二丝杆滑台模组422反转,经连接座423带动第二传输机41将第二迷你气缸54后移至第一冲压孔正上方,如此循环。
74.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75.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