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77577发布日期:2022-07-16 02:45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油瓶盖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油的包装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油瓶盖。


背景技术:

2.对于专门用于包装食用油的油瓶,包括瓶体和瓶盖,瓶盖包括安装于瓶口的下盖和扣在下盖上的上盖,上盖包括上盖座和上盖帽,上盖座的下端可旋转的卡接在所述下盖上的,上盖帽扣在上盖座上且与上盖座铰接。对于未使用过的瓶盖,用户在初次使用购买的食用油时,需要捏住上盖帽与上盖座之间的撕拉条的手柄,将用于连接上盖帽和上盖座之间的撕拉条撕下来,这样用户可以将上盖帽翻开,然后用户再拉住上盖座上用于密封倒油口的拉环,将拉环拉下来,使倒油口漏出以将油瓶中的食用油倒出。但是目前在使用过程中,根据用户的反馈,经常会存在手无法捏住撕拉条的手柄的情况,需要借助其他工具捏住手柄将撕拉条撕开;同时用户在拉动拉环时,也会存在拉环提前被拉断,但是倒油口只被打开一部分甚至是一点都没有被打开的情况,导致用户无法顺利将食用油倒出。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用户在初次使用瓶装使用油时存在的瓶盖难于打开的问题,提供一种油瓶盖,该油瓶盖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撕拉条不易撕开以及倒油口不易打开的问题,可以提高用户在使用时的便捷度,增加客户使用时的舒适度。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油瓶盖,包括与油瓶的瓶口配合的下盖和上盖,所述上盖包括可旋转地卡接于所述下盖上的上盖座和与所述上盖座铰接的上盖帽,所述上盖帽通过能够被手动撕下的沿轴向延伸的撕拉条与所述上盖座连接,所述撕拉条的用于撕开的起始端设置有便于人手捏住的手柄,所述下盖上设置有倒油口和密封所述倒油口的拉环,所述倒油口的形状为扇形,所述倒油口的宽度最窄的部分设置为所述拉环被拉开的起始点。
5.优选地,所述手柄的高度为5.5~6.5mm,所述手柄的宽度为5~6mm。
6.优选地,所述上盖帽上设有用于打开所述上盖帽的帽檐,所述帽檐从所述上盖帽的外侧壁向外凸起,所述帽檐的下端面为用于与手指配合的平面,所述帽檐的下端面的面积能够允许手指与其充分接触。
7.优选地,所述帽檐设置于所述上盖帽的外侧壁的底部。
8.优选地,所述上盖帽通过铰链片与所述上盖座铰接,所述帽檐与所述铰链片相对设置,所述帽檐的侧面到所述上盖帽的外侧壁的最大距离为35.5~37mm。
9.优选地,所述下盖的底部设有用于折入所述瓶口的卡槽内的下盖裙边,所述下盖裙边的周向外侧呈从上到下逐渐减小的阶梯状,所述下盖裙边的周向内侧呈从上到下逐渐减小的喇叭口形状。
10.优选地,所述下盖裙边的最下端外径为φ31.5~φ32mmmm。
11.优选地,所述下盖上设有下盖卡槽,所述上盖座的底部设有用于折入所述下盖卡槽内的上盖裙边,所述上盖裙边的周向外侧和内侧均呈从上到下逐渐减小的喇叭口形状,所述上盖裙边的最下端的外径为φ30.5~φ30.7mm。
12.优选地,所述下盖的位于所述倒油口的外侧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倒油台,所述倒油台的上端设有翻转边,所述翻转边是由所述倒油台的上端沿弧形向外翻转后再向内延伸而成。
13.优选地,所述倒油口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缓冲倒油时的流速的缓冲齿。
14.本实用新型的油瓶盖通过将撕拉条的手柄的大小设置为容易被手捏住的尺寸,可以使用户轻松将撕拉条一次性地被轻松撕开,从而轻松打开上盖帽;通过将倒油口的形状设置为扇形,使得用户很容易将拉环从倒油口的窄口向宽口逐渐被撕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油瓶盖使得用户在初次使用购买的瓶装食用油时,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就可以轻松地打开油瓶,向外倒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撕拉条不易撕开以及倒油口不易打开的问题,可以提高用户在使用时的便捷度,增加客户使用时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油瓶盖的上盖处于关闭状态下俯视图;
16.图2是图1的主视图;
17.图3是图1的立体示意图;
18.图4是与图1的上盖配合的下盖的主视图;
19.图5是图4的剖视图;
20.图6是图4的立体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下盖,10下盖裙边,11下盖卡槽,12拉环,13倒油台,130翻转边,14缓冲齿,2上盖,20撕拉条,201手柄,21上盖座,211上盖裙边,22上盖帽,221帽檐,3铰链片。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4.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图2和图5中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结构轮廓的内、外。
2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瓶盖,如图1-6所示,包括与油瓶的瓶口配合的下盖1和上盖2,上盖2包括可旋转地卡接于下盖1上的上盖座21和与上盖座21铰接的上盖帽22,上盖帽22通过能够被手动撕下的沿周向延伸的撕拉条20与上盖座21连接,撕拉条20的用于撕开的起始端设置有便于人手捏住的手柄201,下盖1上设置有倒油口和密封倒油口的拉环12,倒油口的形状为扇形,倒油口的宽度最窄的部分设置为拉环12被拉开的起始点。用户在初次使用购买的食用油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手柄201设置为便于人手捏住的尺寸,手柄201是根据手指的尺寸进行设计,用户很容易用手捏住手柄201,将用于连接上盖帽22和上盖座21的撕拉条20撕下来;然后用户将上盖帽翻开,拉住上盖座21上用于密封倒油口的拉环12,由于倒油口的形状为扇形,倒油口宽度最窄的部分设置为拉环12被拉开的起始点,所以当用
户拽拉环12时,拉环12从倒油口的宽度最窄的部分很容易被撕开,然后向另一端宽度最宽的部分逐渐过渡,这使得拉环12可以一次性被用户轻松撕开,减少拉环12提前被拉断的几率。上述的扇形可以是顶角被倒圆角后的扇形形状,也可是心形或者油滴形等宽度从一端逐渐向另一端逐渐变宽的形状。本实用新型的油瓶盖通过将撕拉条的手柄的大小设置为容易被手捏住的尺寸,可以使用户轻松将撕拉条一次性地被轻松撕开,从而轻松打开上盖帽;通过将倒油口的形状设置为扇形,使得用户很容易将拉环从倒油口的窄口向宽口逐渐被撕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油瓶盖使得用户在初次使用购买的瓶装食用油时,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就可以轻松地打开油瓶,向外倒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撕拉条不易撕开以及倒油口不易打开的问题,可以提高用户在使用时的便捷度,增加客户使用时的舒适度。
26.同时,上盖相对于下盖可旋转地卡接于下盖上,用户使用时,可以随时调整倒油方向和拉环开启方向。
27.进一步地,手柄201的高度为5.5~6.5mm,手柄201的宽度为5~6mm。优选地,手柄201的高度为5.7mm,手柄201的宽度为5.2mm。
28.在现有技术中,当撕拉条被撕开后,用户在翻开上盖帽时,经常存在很难翻开的现象,有时需要用指甲将其叩开,很容易导致指甲受伤。导致上盖帽很难翻开的原因主要是上盖帽没有便于被施加力的部位或者有施加力的部位但是太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对于本实用新型的油瓶盖,上盖帽22上设有用于打开上盖帽22的帽檐221,帽檐221从上盖帽22的外侧壁向外凸起,帽檐221的下端面为用于与手指配合的平面,帽檐221的下端面的面积能够允许手指与其充分接触。当用户准备倒油时,只需将手指放置于帽檐221的下端面,然后向上将上盖帽22翻开,由于帽檐221的下端面的面积较大,能够允许手指与其充分接触,这样可以有效增大上盖帽的受力,轻松将上盖帽翻开。
29.进一步地,帽檐221设置于上盖帽22的外侧壁的底部,这样可以使得帽檐221的下端面与上盖帽和上盖座的铰接处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使得用户在将力作用于帽檐221时,其力臂达到最大,进一步增加了使上盖帽22翻开的力矩。
30.进一步地,上盖帽22通过铰链片3与上盖座21铰接,帽檐221与铰链片3相对设置,帽檐221的侧面到上盖帽22的外侧壁的最大距离为35.5~37mm,优选地,帽檐221的侧面到上盖帽22的外侧壁的最大距离为35.8mm。铰链片采用pp材料的薄膜状蝴蝶结铰链结构,可以有效增加铰链的使用寿命,减少铰链在油为用完而提前断裂的几率。优选地,上盖能够向上翻开120度,这样使得上盖再翻开后不影响用户倒油,使得倒油更便利。
31.进一步地,下盖1的底部设有用于折入瓶口的卡槽内的下盖裙边10,下盖裙边10的周向外侧呈从上到下逐渐减小的阶梯状,下盖裙边10的周向内侧呈从上到下逐渐减小的喇叭口形状。下盖裙边10的最下端外径为φ31.5~φ32mmmm,优选地,下盖裙边10的最下端外径为φ31.8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油瓶盖的下盖裙边的底部尺寸设计的更小,这样可以使得下盖裙边10的底部在向内向上弯折后抵进瓶口的卡槽内时,与瓶口配合更加紧密,从而确保下盖与瓶口的配合更加牢靠。
32.进一步地,下盖1上设有下盖卡槽11,上盖座21的底部设有用于折入下盖卡槽11内的上盖裙边211,上盖裙边211的周向外侧和内侧均呈从上到下逐渐减小的喇叭口形状,上盖裙边211的最下端的外径为φ30.5~φ30.7,优选地上盖裙边211的最下端的外径为φ
30.55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油瓶盖的上盖裙边的底部尺寸设计的更小,这样可以使得上盖裙边211的底部在向内向上弯折后抵进下盖卡槽11内时,与下盖配合更加紧密,从而确保上盖与下盖的配合更加牢靠。
33.下盖1的位于倒油口的外侧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倒油台13,倒油台13的上端设有翻转边130,翻转边130是由倒油台13的上端沿弧形向外翻转后再向内延伸而成。翻转边130的最大外径位于整个翻转边130的向外凸起的弧面上,翻转边130的下端边部向位于其内侧的倒油台13的外壁延伸(图中未示出),这样在倒油时,由于食用油的表面张力作用,油会沿着倒油台13的内壁流向翻转边131,然后顺着翻转边131的翻转的弧面向外流出,可以有效避免油流到翻转边131的下端边部再向外流出而引起瓶体外壁挂油的现象。现有技术的倒油台的上端是直接向外翻转,其形成的翻转边的最大直径为翻转边的下端边部而不是翻转的弧面处,当倒油时,油会沿着翻转边的弧形面向下直接流至位于翻转边最外侧的下端边部然后再流出,这就很容易导致翻转边的下端边部挂油而导致油流到瓶体的外壁上的现象。本实用新型油瓶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倒油时容易在瓶体外壁挂油的问题。
34.倒油口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缓冲倒油时的流速的缓冲齿14。通过设置缓冲齿,可以保持倒油时油速的稳定,同时缓解运输装卸过程中内含油料对瓶盖的冲击。
35.上盖帽内侧采用微观凸台结构,当用户翻开上盖帽或者将上盖帽扣在上盖座时,会有开启和关闭声,提升了用户开盖闭盖的体验感。上盖座的上端外表面用于设置企业的logo。
36.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